西安三星电子厂咋样:【读史札记】宰相魏知古是怎么下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4:23:32






  魏知古不光有才学,也很有胆识,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宰相,这一点和魏征差不多。在我读史的印象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国家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建设性意见的唐朝宰相,似乎就两个:一个是马周,再一个就是魏知古。也正因为此,唐玄宗非常欣赏地把他提到宰相的位置,但时间好像不是很长魏知古就下台了。魏知古因为什么下台的呢?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魏知古的下台是因为他品行有问题,被唐玄宗免职。《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传》就是这样记述的:
  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轻之,出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知古憾焉。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问:“安从得之?”对曰:“知古,臣所荐也,臣子必谓其见德而请之。”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欲斥之。崇曰:“臣子无状,桡陛下法,而逐知古,外必谓陛下私臣。”乃止,然卒罢为工部尚书。
  这段记述说的非常明白,魏知古原来的职务很低,因为宰相姚崇的推荐,才被唐玄宗提拔起来,和姚崇平起平坐的。后来,魏知古任吏部尚书,掌管东都(洛阳)选官之事。恰好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彝和姚异在东都任职,想凭借魏知古与姚崇的旧关系往上升迁,就通过魏知古的门客向他送礼。可魏知古一点不念旧情,不但不买账,回到长安后,还把这个情况如实地向唐玄宗进行了汇报。
  一天,唐玄宗问姚崇:“你的儿子有才能吗?都在哪里?”姚崇一听唐玄宗的话,话里有话,料定自己的儿子肯定出事了,便如实答道:“我有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为人贪欲又不谨慎,必定因为生迁的事儿走魏知古的门路。” 唐玄宗原以为姚崇可能会爱惜儿子而隐瞒此事,听了姚崇的回答,不仅喜出望外,又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姚崇答道:“魏知古是我举荐的,我儿子一定以为魏知古必定因为感激我的恩德而去请托他。”
  听了姚崇的这番话,唐玄宗认为魏知古不讲义气,辜负了姚崇,很鄙视他的为人,就想罢他的官。但姚崇却请求玄宗说:“我的儿子胡闹,犯了法,若是因为这件事而罢魏知古的官,天下必定以为陛下出于对我的私人感情而这样做,这会连累到陛下的声誉。”但过了不久,唐玄宗还是免去了魏知古的宰相职务,降为工部尚书。
  显而易见,按照这个记述,魏知古的下台实在是他自己惹的,怨不得任何人,特别是与姚崇无关,而且,非但与姚崇无关,姚崇还替他说情呢。《资治通鉴》的记述与此类同。所以,要按照这个记述来释读这段“史实”,魏知古俨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姚崇当是一个宽宏大量的贤臣,唐玄宗无疑是一个主持公道的明君。
  然而,另一种说法却与此截然相反,即:认为魏知古的下台,是因为姚崇的妒嫉、谗毁所致。《旧唐书》卷九十八《魏知古传》就是这样记述的:
  二年,(魏知古) 还京,上屡有顾问,恩意甚厚,寻改紫微令。姚崇深忌惮之,阴加谗毁,乃除工部尚书,罢知政事。三年卒,时年六十九。御史大夫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之遗直,子产古之遗爱,能兼之者,其在魏公。”
  这段记述说的同样明白,刚刚就任宰相的魏知古,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姚崇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于是在暗地里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诋毁魏知古。久而久之,终于把魏知古搞下了台。按照这段记述,很显然,魏知古非但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从他死后宋璟的评价看,他的为人处事应当是很不错的,而姚崇呢,无疑成了妒贤嫉能不光彩的主儿,唐玄宗则近乎一个不明是非的昏君了。
  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哪个可信呢?我认为,这两种说法尽管很明显地搀杂着撰史者强烈的个人思想感情倾向,史料的取舍难免有所侧重,但强调的应该都是事实的一部分,这两种说法的揉合,可能比较接近于事实的本相。
  其一,魏知古的为人“性方直”,也就是说眼里往往揉不进沙子,不容人、不容事,这样的性情别说当宰相了,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官吏在官场里混,也未必吃得开。特别是他就任宰相的时间还不长,处理一些问题没经验,方法简单,难免给人留下攻击的口实。比如说,他把姚崇的儿子行贿送礼的事向唐玄宗汇报,猜度他的用意,往坏了说也无非是想向主子买个好,以示忠心,没想到弄巧成拙,宰相的官职被免了不说,还背上了个忘恩负义的不义之名,这个教训想必他到死也不会忘吧?
  其二,姚崇确实是个干才,但干才并不意味着不耍“阳谋”以至于“阴谋”。特别是针对那些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的人,其反击往往是一种本能。我们不必为贤者讳。姚崇曾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其才干当是很重要的砝码,但绝非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他在官场混得如此的游刃有余,靠的可不仅仅是才干。比如,他对唐玄宗的那些表白,怎么看怎么都是故作姿态“借刀杀人”,起码给我的感觉他是故作姿态“借刀杀人”,而且一点都不露痕迹。
  其三,特别要说一下的是唐玄宗,我觉得他很不讲究,而且不仅仅是不讲究。魏知古向唐玄宗汇报工作,客观地说,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臣子正常做的,无可厚非。他却把一个臣子的“赤心”很廉价地抛出去,当成拉拢姚崇的“绣球”。有用的时候拉过来,没用的时候踢开去,使用臣子们的这种伎俩岂止唐玄宗,好像历朝历代的很多皇帝都常用。所以,魏知古的下台,说法尽管有两种,好像挺复杂,但要从根儿上说,原因其实就这一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