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养生粥:人生童话墨添韵——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0:58
                                       
                                  人生童话墨添韵

                                                   ——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十一

                                               雪堂箫声

        周末秋雨绵绵,窝在家里整理书柜,偶尔发现一本翻卷了角的《安徒生童话》。小心翼翼地拭擦掉上面的灰尘,童年失落的记忆也在不经意间拾起……
  遥远的童话故事,从书中款款走来,岁月的风尘,未能蒙蔽它的环佩妙音,仍然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茫茫大海中的美人鱼,漫天飞雪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碧水中自在游弋的丑小鸭……而尤为感动人心的是其中参尽的人间真禅:真、善、美需要用心去品味,用心去创造。
        我的老乡——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并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叶君健,就是一个用心去品味用心去创造童话人生的作家。
       记得有一次到红安县采访,慕名参观位于县城南济街上的叶君健书屋。这是一座青砖碧瓦仿古式二层建筑物,一排三大间,两根红色圆柱撑起二楼回廊,回廊上方是由藏克家亲笔题写的匾额,棕色的木匾上五个绿色大字——“叶君健书屋”。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下,古色古香。
        一楼回廊的墙上挂着二三十块匾牌,全都是县里各学校的素质教育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牌。书屋的主人说,这个书屋不仅藏有叶老捐给县里的4000多册图书,还设有叶老生平事迹展。在县里教育部门的协助下,事迹展从1997年书屋落成之日起,就常年对中小学生开放,平均每年有2万至3万学生来这里了解叶君健这位红安老乡的故事,感受他深邃的文学底蕴和辉煌的文学成就,感悟他充满传奇的像安徒生童话般的童话人生。
        生于1914年的叶君健,儿时边在家乡边放牛,边时断时续的上了8年私塾。他1928年随二哥到上海谋生,1932年考取武汉大学外语系,专攻外国文学。大学时代,他自学了世界语,并用世界语创作了处女作《岁暮》。大学毕业前,他又用世界语创作了另一部小说《被遗忘的人们》。叶君健以这两部小说为发端,开始了他用外语写作和翻译的“童话生涯”。《被遗忘的人们》于1937年出版不久,日本世界语学者即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东方惟一的一篇有分量的世界语作品。
       身为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的叶君健,不仅精通英语、世界语,而且对丹麦、挪威等文字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先后多年在香港、北京主编英文刊物,又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欧洲文学,既用中文和英文写小说,又从事多种文字的文学翻译,堪称创作与翻译俱佳的“两栖”作家。他一生为世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创作作品和300多万字的文学翻译作品。他的精典之作——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其中以《山村》最为著名,在许多国家一版再版,目前已有了近20种文字的译本,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在他丰硕的文学成果当中,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当属四卷本《安徒生童话全集》了。 叶君健曾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是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引入中国的文化先锋。他以发表中、英文小说和散文,并以翻译丹麦文版安徒生童话故事而享誉世界文坛,与美国译本同被评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好的译本”。1988年,丹麦女王为表彰他把安徒生介绍给中国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比安徒生的原著更易于今天阅读和欣赏”的优秀的安徒生译文,特授予他“丹麦国旗勋章”,使他成为全世界众多《安徒生童话》翻译家中惟一受此殊荣的人。
    v  有人问叶君健:“世界文学名作那么多,您怎么想起花这么多的精力去译安徒生童话?”他说:“安徒生父母是鞋匠和洗衣匠,他从小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文学有一颗赤诚和执著的心。我也出身寒门,走上文学道路也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历程,类似的身世,使我在读安徒生作品时,较容易地体察出他观察社会和生活的那种感受。”“当然,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叶君健最初接触到安徒生童话,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学习英文的时候。那时学英文是用英国出版的课本,里面选有安徒生的童话。其中一篇叫《野天鹅》,童话中的主角艾丽莎,为了救助她几位被巫婆皇后坑害了的哥哥所表现出的决心、毅力和勇气,深深地感动了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去剑桥大学英王学院研究西方文学,生活很安静,就不时翻阅安徒生的童话。一进入童话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他的感情也立时活跃起来。当时丹麦有很多关于安徒生的童话译本,当他看到有些译者只是把这些童话当做有趣的儿童故事,而未意识到这些作品是诗,是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的,他于是想把这些作品根据自己的理解,直接从丹麦文译成中文。
  回到祖国后,他看到遍地都是人,孩子很多,这使他联想到在西欧所见到的情景,那里每逢圣诞节,所有的书店,不论大小,总要摆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供成年人选购,赠送给他们的儿童做为礼物,而中国在这方面却很落后。由此他就把安徒生的全部童话移植过来,丰富了中国的儿童文学读物,并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提供一份重要的参考。因此,《安徒生童话》很快就在少年儿童和成年人中得到广泛的欢迎。
        记得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两篇童话,一篇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一篇是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不喜欢这两篇童话,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满的皆大欢喜的童话式的结尾。白雪公主再可怜,最终还是复活,获得了幸福。丑小鸭受尽欺凌,也终究变成了白天鹅。而《海的女儿》呢,小美人鱼受尽苦难,也不能和王子在一起,王子甚至没有注意到她,最后,小美人鱼幻化为泡沫,在我的理解,也就是死了。《快乐王子》中的王子,把美丽的蓝宝石眼睛,把混身的金片全送给了穷人,但没有人知道。而当他身上美丽的装饰送尽之后,人们不要他了,把他送进了熔炉。
        这两篇童话,都只读了一遍,因为太悲惨,一遍之后,不忍再读。随着时间流逝,那么多美丽的童话都已忘记,唯独这两篇童话留了下来。也许是那一刻的震撼太过强烈,以至不能忘怀。长大以后渐渐觉得,这是“大人的童话”,是写给大人看的,但又觉得不妥,应该说,这是把社会的一角撕开,给小孩看了一眼。虽然只是一角,是一眼,但对于看惯了完满的小孩来说,过目不忘。
        这,我想便是人生童话,以童话表现人生了。人生如童话,童话如人生,可不是么?透过叶君健的一生,我知道在童话时期可以看到人生,在人生路上保留一份童话,才是令人羡摹的。既如此,那么就应像叶君健那样编织童话,让思想深刻纯净;编织人生,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原载2008年11月3日《鄂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