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原配方:心香一瓣祭忠魂——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1:53
              
               心香一瓣祭忠魂
 
              ——鄂东名人系列随笔之十八 

     中共“一大”的12位代表,有3位出自我的家乡,一位是红安的董必武,一位是黄州的陈潭秋,一位是团风的包惠僧。其中陈潭秋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还从事过与我相同的工作——新闻采编。这位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忠贞不屈的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昨日,寒风细雨之中,我肃立于陈潭秋烈士的铜像前,深深地三鞠躬——为纪念他诞辰110周年。
   身着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时的西服,手持一本《新青年》杂志,深邃而明亮的眼睛眺望着远方,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这座由湖北艺术学院师生雕塑的陈潭秋铜像,巍然矗立在陈策楼村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内。
   陈潭秋故居,早在1928年春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80年6月,原黄冈县委、县政府向上级申请,修建其故居纪念馆,当年被省委宣传部批准。同年7月7日,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馆名。现在的陈潭秋故居,为原黄冈县政府仿原貌复建。
    走进这幢明5暗10的砖瓦房,通过陈列的260余幅照片、50余件文物、100余份史料, 我仿佛看到:191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就读于武汉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的陈潭秋,邀约在武汉读书的几名同学回到家乡,以演讲、唱戏、画画等方法,宣传五四运动,反对卖国条约;1920年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陈潭秋又秘密潜回家乡,在白羊山下的八斗湾,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成立了黄冈最早的党小组,组织召开了黄冈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打这时起,他播下的反帝反封建的火种,在鄂东熊熊燃烧……
    不知110年前的1月4日是否像110年后的昨天一样,寒风瑟瑟,细雨蒙蒙?
    那一天,陈潭秋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中过举人,是当地名流,父辈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他上学。因五哥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潭秋从小便受其革命思想影响。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且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著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在故居的第一展览室内,指着密封玻璃橱内写有“黄冈市第十一区第八乡农民协会”字样的斑驳木匾,陈策楼村党总支书记陈明秋说,这是陈潭秋八弟陈荫林所写,历经沧桑,存留至今。大革命时期,陈潭秋和陈荫林在黄冈指导农民运动,以陈策楼为中心,建立了16个区农协,会员达24万余人…… 
   “陈潭秋多次遇险,凭着忠勇,都一次次化险为夷。”陈明秋说讲了这样几件事——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作为组组织者之一的陈潭秋,事后遭通缉,他机智囊地躲开追捕,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30年,陈潭秋任满洲省委书记。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但坚不吐实,关押两年后获释。 
    陈潭秋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从闽西突围的途中。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瑞金,面对国民党军日益紧缩合围圈,一再主张尽快分散以进行游击战争。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经过一段迟疑后终于同意,陈潭秋便与谭震林带一个加强营翻越武夷山西进。路上连遭敌正规军和民团的截击,在上杭附近被包围。此时营长牺牲,陈潭秋便挥枪指挥战斗,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耳,滚下悬崖时又摔伤了头部。经20天且战且走,他才到达闽西的永定境内,带伤与谭震林、邓子恢一起组织游击战争。
    一天拂晓,他们的驻地被敌“清剿”队包围。面对危境,陈潭秋主动要求带领一个警卫班掩护,让其他领导人率大部队冲出去。突围开始后,他先举枪连续开火,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待大部队脱险后,陈潭秋才率身边的战士突围,结果这一个班在山边全部牺牲,他自己躲进一个山洞幸免被敌搜出。随后,他在当地群众掩护下找到闽西党负责人,并转往上海治伤。 
    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在新疆被捕后,重庆派来的国民党特务和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打手连续数十天对他进行拷打,使用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却始终不屈。盛世才为献媚于蒋介石,在夜间将他用棍棒打昏然后勒死,再拍下照片交前来联络的宋美龄带回重庆。解放后,烈士的遗体被找到并葬于乌鲁木齐南郊陵园,受人凭吊……
    “英雄虽死志更壮,忠魂犹存胆气在!”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 
    返回陈潭秋铜像所在的展厅,我把陈明秋摘来的两枝梅花摆放在烈士像前,淡淡的香气,弥散开来,沁人心脾。

                           (原载2006年1月5日《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