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新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16:33
确立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新理念
日期:2011-01-10 作者:沈国权 来源:文汇报

■沈国权
以用为本,就是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任务,把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贯穿人才建设全过程,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目的,作为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作为人才价值的根本验证,以有效使用为抓手,牵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投身创造实践中脱颖而出。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以用为本,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是我国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进一步总结揭示了人才建设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科学发展对人才建设的新要求,深化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是党的人才建设指导理论的创新。在新形势下,要加快推进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赢得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开创各类人才蓬勃生长的新局面,亟需确立和贯彻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新理念。
邓小平同志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以用为本,就是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任务,把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贯穿人才建设全过程,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目的,作为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作为人才价值的根本验证,以有效使用为抓手,牵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投身创造实践中脱颖而出,使人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着眼点
人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和可再生性,但都需要在对人才使用的最大化中实现。人才以用为本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用到合适的位置上,使人才发挥最佳效能,简言之,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立和贯彻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新理念,就是要对各类人才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力求适时提携,量才录用,时居其位,位得其所。为此,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辩证看待和合理使用人才。凡是人才必有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要扬长避短,适才适用。古人说得好:“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用人的奥秘在于知人善任,用得其所,人才用好了可成为“一条龙”,用不好则易成为“一只熊”。要把履职尽责的能力作为用人的核心要素,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才的精确化测评和管理,准确了解把握人才的素质特点和履职岗位的基本要求,尽可能做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其次,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德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和影响着才的发挥。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昂扬精神状态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必然会尽其才智为党工作,这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先导性保证。因而,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先决,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同志选拔上来担当重任。再次,要有宽广的用人胸怀,对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不求全责备,只要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素养好,有发展潜力,就应放手用其所长,并在实践中加强培养帮带,使其尽快成长提高。最后,要有开阔的用人视野,跳出身边人、少数人的“小圈子”,广开进贤之路,在更广的范围选人用人,尤其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和选用人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防止任人唯亲、任人唯近。做到这几条,就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人才“不够用”、“不适用”和“不被用”的状况,确保各类人才源源涌现、代代辈出。
二、把实践锻炼、岗位成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生长点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在实践使用中锻炼提高人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用,就是实践,就是扑下身子干;不用,半个人才也培养不出来。而且,人才只有依据在具体岗位和工作任务实践中的表现和贡献,才能实事求是地加以确认。以用为本,就是要强化各类人才投身实践、用中砥砺的力度,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促进人才潜能的勃发和显现,实现人才素质的锻炼和提升,为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因而,应注重引导人才走实践成才之路,鼓励人才到基层一线积累经验,在重要岗位上经历磨炼,在重大任务中增长才干;注重在艰苦的实践环境中发现人才、磨练人才、考察人才、选拔人才,从实践过程、实践条件、实践效果等方面来判断人才的能力素质,并予以合理、及时的调配和任用;注重在各项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锻炼人才,在完成艰巨任务中考验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把中青年骨干适时地用到负有重要责任的岗位上,让其在实践中摔打磨炼,在勇挑重担中脱颖而出。这里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实践锻炼的针对性,什么方面的经历和能力欠缺,就强化人才什么方面的实践锻炼,增强实践成才效益。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实践锻炼的常态化机制,使之成为任用晋升的必备条件和路径。譬如,建立全面锻炼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本职培训机制、交叉任职机制、交流锻炼机制、重大任务承担机制、实践效果评估反馈机制等。
三、把用好人才、用活人才作为人才机制创新的根本着力点
人才建设效益取决于人才机制的科学性。以用为本,就是要紧紧围绕用好用活人才这个根本,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只有着力破除那些阻碍选贤任能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机制,才能改善人才的成长土壤和任用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增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人才机制的目的就是给人才以机会,就是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能、创造价值提供舞台和条件,使之在创造实践中实现人才素质、业绩和贡献的有机统一。要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根本,着眼人才资源的有效使用,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对培养开发、选拔任用、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加以改革完善,进一步树立“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鲜明导向,构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好事业、帮助人才干成事业的配套机制,做到通过提供平台来保障才有所施,通过持续开发来保证才有所长,通过强化实践来激发才有所创,通过优化激励来体现才有所值,通过开放兼容来实现才智复合,使人才队伍进出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优化、保障有力,努力形成才俊迭出、百舸争流、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作者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工研究所所长、教授)
既要有爱才之心,更要有用才之能
2010年12月23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既要有爱才之心,更要有用才之能--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曾 维
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善于发现能人、敢于使用强人、勇于起用新人,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
能不能把沈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进而实现全面振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最有力的支撑在人才,最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是人才。回顾沈阳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历程,人才始终是立市之根、强市之基、兴市之要。
要在优化人才结构上下功夫。人才的“短板”就是发展的“短板”。要以打造人才高地抢占产业高端,以加快人才集聚构筑产业集群,以完善的人才链拉长做粗产业链,真正让持续涌入的人才流成为加快产业裂变的“催化剂”。通过实施“凤来雁归”等工程,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沈发展。目前,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着眼于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品位,积极培养引进城市规划、社会管理、金融服务、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业性、领军性人才,切实以人才总量的迅速扩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沈阳吸纳能力、辐射作用的全面增强。
要在激活人才潜能上下功夫。在现有的人才存量中,沈阳还有很多人才仍困在办公室,很多成果仍躺在实验室里,有的还“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必须搭好桥、铺好路,制定好相关政策,进一步把各类人才解放出来,把创新能量释放出来,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研发生产的“零距离”对接,大力培育“蓝领”精英,叫响“沈阳技工”品牌,使沈阳成为一切有创业意愿、创新潜力、创造激情的人才都能实现梦想的沃土。
要在用好人才上下功夫。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善于发现能人、敢于使用强人、勇于起用新人,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既全力满足人才的普遍型需求,又及时满足特殊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人才在沈阳发展架设一条只有路标、没有路障的“绿色通道”。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日前在沈阳市委全会上说
本报记者  郑少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