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西柏坡 电影简介:怎样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55:20
怎样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
太谷县教育局副局长 杜春祯
教学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乡镇教办或联合学区)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现阶段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理解“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目标与任务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就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一种促使教师把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综合为一体的学校活动。这一活动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多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现阶段“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通过深入探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着力解决课改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
1、学校(乡镇教办或联合学区)应成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领导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到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方案详实,可操作性强。
2、实行校长(教办主任或联合校长)负责制的教学研究制度。校长(教办主任或联合校长)应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应成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求校长 (教办主任或联合校长)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必须善于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必须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教学沙龙等一条龙活动,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探索规律。
3、建立教育管理者挂钩联系制度。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应分片指导,教研、师训人员应人人联系乡镇,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基层学校(教办或学区)解决实际问题,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供支持。
(二)切实建立规范的活动体系
1、校级教研活动制度。双轨以上的学校要重点抓好年级同学科的教研活动,兼顾开展好校级同学科教研活动;单轨制学校重点要抓好校级同学科教研活动,兼顾开展好相近学科的教研活动;单轨以下的学校重点要抓好中心校同学科的教研活动。校级教研活动次数要从校情出发,因校而异,一般每周至少一次,提倡平时多搞随机教研活动。
2、乡镇级(或学区)教研活动制度。乡镇级(或学区)教研活动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乡镇级(或学区)同学科的教研活动;二是全乡镇(或学区)教师的互动研究。活动时间应每周一次。活动形式应采取“三卡活动制”。在活动的前一周布置教研活动的主题,人人参加活动研究准备。在活动时,根据全乡镇教研活动人数提前制定A、B、C三种卡片,其中抽取C卡者按上周布置的活动要求进行示范教学或专题讲座,此卡在教师评价中按一类记分;抽取B卡者为评议卡,主要任务是对持C卡的教师的教学或讲座进行点评,此卡在教师评价中按二类记分;抽取A卡者为出勤卡,此卡在教师评价中按三类记分。教师无论抽取什么卡,都应视其效果分别进行评价。轨制较大的学校在校级教研活动中也可采取此种方法。
3、县级教研制度。县级教学研究要突出学科教学研究,重心要下移到学校和乡镇(或学区)。在学科研究搞好的同时,要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组织送教研、送教改、送科研的“三下乡”互动式教研活动。教研和师训部门的人员要经常到基层指导,引领教研活动工作。
上述三项教研活动,组织者都应把立足点放在解决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上,使诸项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学习、交流、展示、提升的一个平台。
(三)切实狠抓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
“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要把师资素质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当前除应抓好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之外,侧重点要抓好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具体讲应抓好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 交流与合作的技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能 、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 、教育科研技能等六个方面。
(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学校是实行教育行为的场所,教师自然也就是校本研究的主体。学校要引导教师形成读书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要强调教师之间的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撑,共同提高。
(五)切实发挥互动教研的作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发挥互动教研的作用。
1、倡导集体备课,养成“课前备课(设计教案)、课中备课(调节教案)、课后备课(反思教案)”的良好习惯。
2、鼓励研究教学案例时踊跃发言,养成“评教学目标,谈教学重点、难点,看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思改进意见”的良好习惯。
3、推行学生、家长、社区参与的听课评课制度,养成“开放教研、民主教研、全方位研究教学”的良好习惯。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外出学习)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同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养成“互动学习、自我提高,示范引路、不断提高,专家引领、进一步提高”的良好习惯。
(六)切实开展好专题研究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校、教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水平,从而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这是一项以行动研究为主体的教育科学研究形式。所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应是立足学校和教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究。一是记好教后记,力争每课一篇,写出自己的困惑与思考,记下自己的轨迹与脚印。二是积极创新,记好反思日记,要求每周一篇,多者不限。实施中只要有所思,就诉诸笔端,记下来向专家求教,与同行切磋,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少走弯路。三是优化评教评学,实行课例分析。通过分析,提高教研质量。四是确立课题,深入研究。做到有深度,有独立见解,并通过撰写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加以呈现。通过上述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七)切实发挥好专家、学者、教研师训部门的引领作用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主体是教师,但仍要重视专家、学者、教研师训部门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学校要积极争取专家与学者的支持,力争与科研部门挂钩开展课题研究,从研究中得到专家与学者的支持;县级专业研究人员更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以平等、首席的身份加强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指导。县级教研、师训部门人员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指导研究的重点,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相互研究中要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善于发现教师在课改中的闪光点和经验,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要在相互研究中倡导不断创新的研究氛围,创造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的方式方法。
(八)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在全面落实上述七个“切实”的同时,还要注重有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档案资料管理(诸如音像、表格、实物等)。做到实施有方案、研究有计划、活动有记录、管理规范化。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要特别强调建立教师课改档案袋。
三、开展“以校为本”教研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校本教研的重心在基层学校,对于教师应做到培训与培养相结合。
2、校本教研要与教师专业基本功训练相合。
3、校本教研要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4、校本教研要与课程的开发管理相结合。
5、校本教研要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6、校本教研要在实验年级与非实验年级中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