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许小雪:谈以学生为本的中学政治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4:41

                        谈以学生为本的中学政治教学

                                   作者:吴书鹏 来源:《当代创新教育》期刊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7日 

 政治思想教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中学在以往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教师居于重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正如一位教授所言:“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中学生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中学生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而我们的教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
  
  一、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培养道德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德主体是在道德活动中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元利益主体共生的社会局面,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积极的与消极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东方的与西方的,多种价值观并存是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的总特征。
  在中学从教师方面看,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思想观点,不但学生闻所未闻,就是教师也颇感生疏。受教师生活时空和个人品质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够完全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的道德难题。而且社会道德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教师也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思考,需要进行自我批判和选择。
  从学生方面看,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这是道德主体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当代中学的学生自身也有成为道德主体的需要。有人撰文指出,当前学生的主导性道德需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注重道德身份的获得转到注重道德尊严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人的主体性的解放,也催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在走向学习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以学生为重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现代教育的基本走向是学习社会和终身教育。传统教育观把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准备,今天受教育为的是明天谋生。教育成为界定未来身份的阶梯,垒砌这些阶梯的材料就是知识。学生通过学知识、记知识、考知识逐级获得高学历,保证今后拥有优越地位。知识学习是贯穿传统教育始终的主题。现代教育观摒弃了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但不是否定知识,主张终身学习,即生活本身就是学习。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献中清楚地表明“终身学习始于生,止于死”。“学习为人们所必需,但并非总要受教于他人,学习将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这是未来学习社会的起码要求。”在学习社会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最大限度地积累知识,以备今后使用。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度过闲暇、开发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现代中学教育方法的重心必须转向学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剩余时间,使人们可以从事生产以外的其它社会活动。……人们可以在生产以外较全面地发展。因此,教育不仅是劳动力的教育,而且还应是社会主体人的教育;教育不仅是生产者的教育,还应是消费者、享受者的教育。”
  
  三、落实学生重心地位,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1.落实政治思想教育民主化,使政治思想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
  在中学落实政治思想教育民主化涉及教师与学生教育观的转变。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步代的加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提高。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道德学习,自觉磨炼道德意志,积极投身道德实践。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益走向道德成熟。以这样的德育观为指导,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心理咨询、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等方法。总体特征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双方积极性,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双向互动,实现道德的共同进步。
  2.落实政治思想教育实践化,使政治思想教育方法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道德品质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脱离实践,学生的道德需要就会枯竭。另一方面,完整的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如果政治思想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教育只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