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原文及翻译视频:对校本教研的方法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4:39
冯娟
摘自:《教育在线》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如何将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化为学校教育者自觉的行为,铸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将关系着新课改的成败。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认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大力提倡和实施校本教研,引导教师把学校作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保证课改顺利推进的关键。
校本教研的实践形式有:
(一)以教研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常规性教学研究学校教研组及其开展的教研活动是校本研究的主要载体。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优势在于:广泛的群众性、最大程度的实践性、反馈信息的真实性,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教研组作为学科教师为主体的群众性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其所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多以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并力求使课堂活动质量得以提高。
(二)以开设教学讲座论坛形式的专题性教学研究在校本教研中,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开设各种讲座、论坛,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我校开设的讲座、论坛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因此,讲座、论坛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们认为,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全新的讲座,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以“传帮带”为补充形式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改革意识强,作风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有的已步入中老年,但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丝毫不减,当年在教育改革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雄风犹在。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我们把他们作为依靠力量,签订“师徒合同”,一帮一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除了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外,还甘为人梯,不辞辛苦地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不厌其烦地听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试讲课,为他们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乃至细节,与他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共同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改的精神实质,默默无闻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反过来,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刻苦上进,锐意进取,他们的进步与成功,又时时鞭策着中老年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因此,学校教研氛围浓厚,这无疑加快了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灵活性教学研究通过分析某一个校本教研的案例,某一个教师从事研究的案例,可以真实地使教师认识在研究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案例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的方式。在校本教研中,我们提倡案例研究,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我们及时交流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案例反思,使教师彼此之间逐渐体会和领悟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课例中,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重组、修正各自的认知结构及专业理论,进而获得建构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
(五)以增强了解相互学习的教学观摩研究作为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一身而两任的教师,较之于纯粹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笔独特而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资源----这就是教师长期参与教育教学实际活动而获得的丰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累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向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观摩便成为了校本教研的常用形式。我们开展的说课、上课、评课“三课”活动。由青年教师说课和上课,中老年教师评课,让其他教师进行观摩,领悟其中要领、技巧,问题与困难,提出建议,共同探讨。
(六)以赛带训以赛促研的教学研究校内的优质课竞赛、论文评选、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也是校本教研的极好载体。以竞赛活动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愉悦的机遇。老师们认真进行专题研究,学习理论,查找资料,总结已有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探索活动,真正把各种竞赛活动当作研究提高的过程。认真充分准备优质课的竞赛。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如刻苦钻研教材,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大量信息制作课件,反复试讲反复修改,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主研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全校相关教师认真听试讲和提出修改建议,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不仅培养锻炼了青年教师,也使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业务素质有所提高,达到“以赛带训”“以赛促研”的目的。
(七)校外学习培训的教学研究我们提倡校本研究,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研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校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相关的学习培训仍是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可以得到一些文字材料上不能表达的信息,特别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观念领域的东西。近几年,我们派出老师积极参加区、市相关学科组织各项活动,聆听的专家报告会、观看公开教教课、竞赛课,外出学习培训多次。教师广泛参与外出学习,接触新事物,开阔眼界,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一些新观念、新方法、新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八)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全新的开发)的过程,它与校本教研之间是包容的关系,即校本课程是校本研究的对象,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或类型。其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以教研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校本教研的形式之一。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采取了教研与科研并轨的作法。我们认为,教研是科研的前提与基础,是科研的材料和内容,同时,教研又离不开科研的指导。因此,我们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围绕学校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分学科性探究学习、课程性探究学习、社会性探究学习三个层面,分年段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发各年段、各学科校本课程资源,从而形成学校各年段、各学科“探究性学习”校本课程。
综上所述,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学,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我们将不断探索,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