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士之灵异笔记Ⅱ:我对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0:20:00
对中小学校本教研的思考
山东省宁阳县师资培训中心 宿正文
在加快教师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开展好校本教研已成为所有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现实而必然的选择。
一、校本教研是什么?
所谓校本教研,是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 校本教研为什么?
1.为了学校的发展。
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来实现。课程改革的依托在于学校文化的重建。通过校本教研,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新追求的新型学校,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2.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当前,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简化教育课程等做法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学校和教师还不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高,学生片面发展的倾向还没消除。只有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教”战略,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搜集信息的任务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难的勇气送给学生,把大胆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合作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把享受评价的过程让给学生 ,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才能促进教学 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3.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仅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不仅积极地实现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而且破除了教师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 校本教研 ,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在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体会到自己职业的生命价值。
三、   校本教研研什么?
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疑惑,这些疑惑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大体上讲,校本教研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实验教科书
⑴单元、章、节、课时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⑵单元、章、节、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三维目标的整合;
⑶单元、章、节、课时重点的确定与难点的突破;
⑷单元、章、节、课时作业设计和练习的安排;
⑸单元、章、节、课时教学资源的开发;
2、课堂教学
⑴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⑵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⑶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教学目标的生成;
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行动方式;
⑸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对话内容;
⑹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
⑺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对策;
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课堂上的生长点;
⑼在对话和互动中如何落实基础知识;
⑽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资源;
⑾课堂教学中教学与生活如何链接;
⑿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
3、考试与评价
⑴学科的单元复习、期末复习、中考高考总复习;
⑵单元测试题、期末考试题、总复习检测题的命制技术;
⑶期末考试、总复习检测考试的评卷及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⑷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呈现方式;
⑸在各类考试中,如何开发和引进新的题型;
⑹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⑺新课程实施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4、教学反思
⑴如何撰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故事、课程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日记等;
⑵如何把教学反思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⑶如何增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⑷教师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应如何操作。
四、 校本教研怎么研?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学校要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导处教科室具体抓、全校教师都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健全“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星级评定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规章制度,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不少教师患有教科研“恐高症”,认为教科研“高不可攀”,搞教科研是专家、教研员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只能本本分分做“教书匠”,不是搞教科研的“料”。如果教师搞教科研,会“走错路”、“摸错门”。自信心的缺失,导致教师行为上的迷茫和对教研活动的反感。因此,需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改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消除教师对教研的厌烦情绪,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人人爱教研,个个都进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3.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已有的文凭只不过是一张“旧船票”,持着它不能登上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客船”;不能满足已有的“一桶水”,而要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长流水”; 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鲜剂。而要得到“长流水”,就必须强化教师培训并做到:
( 1)培训工作日常化
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有全体教师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 2)培训内容丰富化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如数学学科,应包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数学教育科研、数学课堂教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案例研究与写作、数学教育展望等专题,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 3)培训形式多样化
校本培训应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 “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4.注重自我反思
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思考对象,展开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二是把教学目标作为反思的切入点;三是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四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与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结合起来;五是把反思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教学中的反思集中在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教学后的反思集中在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是否一致上。
5、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 1)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 “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使培训教研一体化教研主题专题化。
( 2)教研内容系列化
开展系列化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例如,为了加快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借鉴“ 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山东省 杜郎口中学”的 做法 ——名师上观摩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实验教师上教改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各科教师上公开课;并开展系列化的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自己备课 ——集体评议——个人修改——说课——听课——评课, 让全校所有教师都动起来,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达到新的教改理念的要求。
(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 5)教研科研一体化。建立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中心转移到教学和课题研究前移到问题三大转变为目的的研究机制,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科研一体化,共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6.专业引领———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引导和“技术”支持
“专业引领”是指由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及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所提供的有关课程、教学与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 可采取的“专业引领”形式有:一是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二是成立本校学科指导组,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三是走出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四是请进来,邀请专家名师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经验、排难解惑,指导教学;五是倡导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引进学校,引进课堂,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