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蘑菇炖鸡的做法:校本教研的方法和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15:56
重庆市渝北区大湾初级中学/唐章良
摘自:《科学咨询》
[摘要]:校本教研活动,是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第一线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时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由点向面推进,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但在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形式化,表面化,缺乏实质和内涵,严重阻碍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组内教研中,上课者只是为了教研组规定的任务,敷衍了事;评课者也是当好好先生,表面上一团和气。校级教研中,虽然教师全体参加,但往往上课者、评课者或专题发言者均事先指定,其余的众多参加者都成了纯粹的观众,没有积极参与。无论哪种形式,其教研效果都很微小。
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避免教研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校本教研活动低效的原因分析
1、外在原因分析。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活动内容上,缺乏研究的主题,组织者仅仅是满足于计划,让上课者和评课者无的放矢。从活动形式上,大多是教研组长的“一言堂”或事先指定发言人,缺少互动、交流、沟通。从活动氛围上,教师之间不能体现平等、团结、和谐。
2、内在因素影响。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旁观者(旁听者),而不是参与者,习惯于灌输、接受式的活动方式。在教研评课中,评课教师或碍于情面,有不同意见也不便表达;或教师自己底气不足: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或教学成果不显著,或个人的研究范围不深不广,无法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发展是校长的事,教学改革是专家的事,教研活动是教研组长的事,长期处在“等、靠、要”的状态。
内因和外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低效率,走形式,走过场。
二、校本教研活动高效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学校教育行政领导的认识水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作为领导,要制定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对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作为领导,要明确校本教研活动的特点。校本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课堂为展示平台,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形式,达到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校领导干部认识到位了,就解决了校本教研制度的领导保证,才能顺利的、全面的推进校本教研活动。
2、高效的方法和途径。衡量校本教研活动是否有效,要看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要看教师是否进行有效沟通,要看是否让教师把已经知道的东西说出来,让隐性的东西成为显性,要看是否引发教师思考,教师是否有行为跟进,要看教师今后是否有能力从事类似的研究。为此,提出如下的方法和途径。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围。营造氛围,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立足点是,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学术作风,营造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和研究,加深了对新的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了一些教学策略或研究方法,能够有所收获,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
(2)选择恰当的教研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的状态,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恰当的研究主题,有意义的问题,必须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真实的、具体的问题,这样才有必要进行专题研究。必须是基于大多数教师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和实践需要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全体教师进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研究的主题必须是大小适中的问题。问题过大,涉及方面过多,就难以突出重点,难以研究深入,就会弱化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问题过小,又会失去主题研究、合作研究的意义。因此,选择研究主题之后,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研究主题作适当的分解,让教师更容易理解接受,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引导教师思考和研究。
(3)设计有效的教研活动流程。一般教研活动教师参与的过程是:上课----说课(上课教师)----反思(上课教师)----评课(听课教师)。这种教研模式,对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所取得的效果不大。我们应让上课教师先说课,说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课堂教学设计,听课教师可以就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修改,上课教师经过修改调整后再去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设计意图之后,再去观摩课堂教学,听课就更有目的性,评课也更有针对性,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的放矢,不再是泛泛而谈。评课时,上课教师还应介绍观摩课和修改调整的过程、内容和方法,听课教师可以结合观察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效果,揣测教学设计修改的意图,评课时同其他教师交换想法,可以学会如何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4)鼓励教师积极实践。真实的问题源于课堂,理论上可行在实际运作中未必都可行,而且如果仅仅学习理论,教师往往觉得用不上,不知道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行为。因此,学校应从教师已有的经验出发,搞一些贴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从教师的实践中发现、总结、提升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多做实践活动之后,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然后分析指导教师行为的“理论”是什么,再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有了情境,教师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总之,校本教研反对教研的形式化、教条化、本本化;反对给教师加重无效的负担,要让教师在自主中唤醒,在轻松中学习,在愉快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项目,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推进学校教研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