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无敌完本小说大全:俗说吴文化之十四(清明远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0:18

俗说吴文化之十四(清明远足)

    清明将到,上坟祭祖应该是中国人的普遍风俗习惯。但在几十年之前,上坟归上坟,远足踏青却也是清明的重要内容。所谓的远足就是靠两只脚到老远的地方走一走。或者到农村小道上散步,或者在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倘佯,也可以在河边的桃红柳绿下奔跑,更可能去弯曲的山路上攀登。过去远足是绝对不会去坐汽车的,连自行车也是不可想象的。步行一天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因为灵岩山、天平山都是在半径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因此成为苏州人旧时远足的首选地点。远足灵岩山成为苏州旧时代清明活动的一种时尚。

    天还没有亮远足的人们就起身出发,结伴而行出胥门,绕道盘门至杨家桥,那里是从苏州通往郊区灵岩山的起点。走到公路上,太阳往往刚刚升起。天空显得特别的明亮,没有阴霾,没有现在常见的尘雾。遥望远方的黛山,依次可以认出是横山、何山、狮子山、灵岩山、天平山、七子山等等。开始走到横塘的时候,灵岩山还是淡淡的。越走越近,山体就逐渐的明朗起来。山石也依稀能见。宝塔也越来越清晰。灵岩山的山势右旋,远看如巨象回顾,所以历史上又称灵岩山为象山。上山的人并不多,御道弯曲但道宽又坦,两旁松树、毛竹参天,只有160多米的小山走进后居然有深山的感觉。山上近百年来一直是净土宗的道场。二千多年前据说是吴王的别宫,留下不少的古迹。山顶的石岩上据说是当年西施的琴台,上琴台的一条道当年盖有屋顶,下埋有缸甏,上铺有木板的响蹀廊。站在山之极顶,四周了望,山川田地,河流公路尽收眼底。西南方向是条一箭河又称采香泾,直通太湖。太湖上的渔船点点,风帆历历,阳光下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中午一般都自带干粮冷饭,外加几块榨菜,能带一只鸡蛋的那是比较少了。虽然如此简陋,大家还是吃得很开心。因为爬过了山,走过了十几公里的路,回家的时候都很累了,但大家依然边走边唱,精神抖擞。走着走着,看到公路的里程碑,就会在路边休息。就这样一步步的,一公里、一公里的走近苏州。回苏州走到了横塘镇之后,往往会沿着大运河走。首先要在横塘镇上翻过一座亭子桥。过去这座桥顶上有一个廊亭,供过桥人休息避雨,可惜这顶桥早已不存。翻过亭子桥,沿着运河先北行而又沿胥江东行,然后还要摆渡。说到摆渡自然想到百度,但现在是基本上看不到摆渡只见到百度了。过胥江才能到达枣市街,到枣市街后就能直接走回到胥门进城。

几十年前的公路上人少、车少、车站也少。木渎镇汽车站就在公路的边上,车站很小,等车的人也不多。那时每天从苏州往返木渎就那么三四趟车。至于从木渎到苏州途中的几个汽车站,譬如西跨塘站就那么一间很小的破房子,大概只能站5、6个人的样子。碰到刮风下雨,很难想象等车人的狼狈样。好在农民大都是步行,很少有人等汽车坐的。

    记忆中的很多次远足踏青,常常会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真所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我们又饥又冷,浑身湿透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总是会烧好一大碗姜糖汤,让我们赶快喝下并穿上毛衣。这样,温暖马上又回到了我们的身上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