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浩伟达:俗说吴文化之七(门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59:45
俗说吴文化之七(门户)
吴文化体现在建筑上除了是园林之外,最有普遍意义的每家每户的大门。我观察过外地的居家大门,与苏州一地很不相同。连最近苏州的上海和无锡也与苏州大不相同。
    旧时苏州一般市民的大门,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就是最具典型的墙门。也是苏州大户人家或者小康之家最常见的大门。大门朝南,门口有三级石台阶,升阶而上是安在木门框里的六扇木门。这种木门因为是临街,因此都刷有白漆,朴素而文雅。当然这种白漆并不是直接刷在木门上,而是先在木门上用猪血、生漆、麻布,层层包裹,最后才在外面磨光上白漆,所以非常牢固,称之谓白漆墙门。还有的人家,还惟恐大门不牢固,就在木门上钉有细细的竹条。竹条呈45度,形成人字形的装饰。这种门又叫竹丝墙门,在我们苏州也是很常见的。墙门虽然有六扇,但平时并不打开,进出一般只开两扇。只有在家中办婚丧喜事或者由贵客到来,才会打开六扇大门。这种们因为平时常常紧关,看上去就像一道墙,因此称之为墙门。苏州至今遗留下来的墙门并不多,景德路南面的曲园还保存着这样的墙门。
    第二类门户是石库门,这大概与上海里弄里的石库门是一种类型。因为门框变木框为石框,因而叫石库门。石库门并不是上海的创造,而是起源于苏州大户人家每进房屋之间的库门。在大概清末民初之时,房屋内部的库门逐渐的移到了大门口,变成了石库门。原因可能一是门框牢固,二是大户的排场减少,不需要六扇开间的大门了。石库门有两种,一种是地上石门槛,两边是石柱条,顶上是一直条的石门楣。还有一种石库门,是顶上的石门楣做成字形,两端成弧形。这种形态的石库门就比较精致,也是石库门后期发展的主流。至今保留下来的石库门很多,譬如苏州留园、怡园的大门就是这种石库门。
    第三类门户叫做矮闼门,这种门源于苏州农村的房屋,也是苏州小户人家常用的门户。它在两扇大门的基础上外加一道有七八十厘米高的木栅栏。两扇大门往里开,打开之后,低矮的木栅栏一般关着。栅栏上装有木插销,可以防止家中的婴幼儿走出家门,也可以防止外人随意的进门。还有一个好处是大门敞开,房屋通风透光,这对于小户人家,浅屋陋宅特别有用。
    第四类门户叫做刷板门,至今还能常常看到。这种门户一般用在店铺和作坊的大门上,便于打开门。就时代的苏州大街小巷里有大量的店铺和作坊,像家具店,箍桶店、漆盘店、估衣店、铜匠店、裁缝店等都是这种刷板门。刷本们的特点是门背后有一条铁销,穿在所有刷板的铁环中,这样整个刷板就成为一个整体,安全的系数就相当大。
    除了这些居家门户之外,苏州有很多特殊的门户,如衙门、庙门、庵堂门、祠堂门,因为不是家具门户,也就不在此文中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