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城堡怎么增加人口:画眉泉和回溪草堂---走遍苏州之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57:29
这里流传着一串美丽的故事。2500多年前,越国西施远离故土诸暨被送到吴国来。吴王夫差十分喜欢这个越国姑娘,曾经在苏州东南面的七子山下构建别墅。别墅建山中松毛坞中一支清冽的泉水旁,清泉从峭壁中脉脉流出,流入吴山岭、七子山、陆墓山之间辗转向南,称之谓回溪。西施十分喜欢这里的山泉,每天清晨在花香鸟语中面对清泉梳妆画眉。到了宋代淳熙年间这里始建一所道观,之后道观、寺院时兴时废。到了清代先有松木庵,后乾隆年间一代名医徐大椿在此隐居,建造回溪草堂。名士官宦来往不绝,摩崖石刻因此而生。岁月如歌,西施、画眉泉、道观、寺院、回溪草堂、鸟语花香一路走来,直到近代。
    虽然逝去的历史,点点滴滴已经很难缀联成片,但即使如此,片言只语依然如此的美丽浪漫。我走进张桥村,沿着苍翠的吴山嘴往北走,远处的七子山越来越近。山顶上的了望塔,乾元寺的黄墙黛瓦犹如近在眼前,伸手可触。转过一个湾,吴山岭山腰间的一排黄墙显露出来,那就是近年来如雷贯耳的城隍山道观。我信步而入,进入山门,上了露台。左手边是一高高的台阶走廊,几百级的台阶而上,面前豁然开朗。穿过灵官殿,这里是城皇道观的主殿。依山而建筑的道观,整齐而肃穆,玉皇殿、真君殿、太乙殿、三茅殿,直到后面最高处的回溪草堂。
    觉得好奇怪,回溪草堂是什么殿?道观中从来没有见过听过。经道观的工作人员介绍才豁然开朗。清代乾隆年间的名医徐大椿,曾经两次入皇宫当御医。因为传说被奸臣排挤,徐大椿只身逃避在此山中,并建造了回溪草堂过起了隐居生活。徐大椿虽然过着隐居生活,但时常替农民治病。晚年自书墓联“满山芳香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以表达他热爱医药事业终生不渝,以及他不慕虚荣、不畏权势的恬淡高洁的襟怀。徐氏死后先葬在越来溪黄字圩,后又迁葬吴江县八坼。现墓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有四柱石牌坊一座,上书“名世鸿儒”。徐去世后被这里的农民神化为城隍老爷。到了文革前这里仅是一座小小的寺庵,只有一名目不识丁的和尚。因为不识字,所以对寺院的历史全然不知。文革中寺院被拆,和尚被回俗安排到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寺院香火也因此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农民自发地供奉了土地、观音、城皇。而城皇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名医徐大椿。再后来政府批准了此处为吴中区道教活动场所,过去的寺庵变成了道观,大家也就称之谓城隍山道观。近250年之前的回溪草堂也就理所当然地重建在这里。
     在太乙殿的右边山崖上有还有很多摩崖石刻,各代名人都有。远至王羲之,近如于右任。再细看应该都是新近刻的,一打听才知道这些石刻都是从一个叫做画眉泉的地方复制过来的。说是复制其实也并不一定确切,就是把画眉泉那里的摩崖石刻拓片后,到城隍山重新摩刻。也就是说,画眉泉那里才有真正的摩崖石刻,是很难得的苏州古代石刻艺术集中点
    我顺着村里的小路四处打听,一步步地寻找传说中的画眉泉。在西山塘村的西边有一条正在施工的道路,路口一位护山防火的朱姓农民指点我去画眉泉的路。这条路向很深的松毛坞里延伸。路的右边是一条山涧,可能就是从画眉泉流下来的回溪。走了5、6百米的距离,路没有了,沿着山涧继续往上走了一段路,才看到一条石砌的山道。山道依着回溪向上逶延,虽然是冬日里,树木疏朗,但路依然被树木遮挡得时隐时现。顺着登山道又走了几百米才看到了画眉泉和回溪草堂的遗址。洄溪草堂遗址掩映在密林修竹之中,环境幽雅,是游览的好去处。前后石壁上刻满了各种字体的文字,右边的回溪已经干涸,在溪水道中有一块文保单位的石碑,辗转过去看,才看清是1993年吴县人民政府树立的保护碑,此碑距石刻200多米。碑由青石制成,坐北朝南。碑正面为保护标志,反面为说明内容。重点保护范围为:山坡上所有摩崖石刻,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100米。一般保护范围为:重点保护范围外拓展50米。
    从山谷中回到西山塘村口,池旁的那位朱姓农民还在。从他的口中我终于弄明白了这画眉泉和回溪草堂的历史。吴山岭下的松毛坞回溪旁,到清顺治年间建有松木庵。到了乾隆时期名医徐大椿晚年隐居此地,建有回溪草堂就在松木庵里,画眉泉的边上。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到苏州,那些南来的长毛四处仇恨并破坏寺院道观教堂。据传说回溪边的松木庵的和尚武功了得,但毕竟寡不敌众,也只能保住身家性命远走高飞。松木庵寺院被全毁,回溪草堂只剩下几件残破的房子。到了解放后,姓朱的农民还亲眼看到过这松木庵和回溪草堂的几件破屋。到了80年代之后七子山发生过一场山洪,山坞内“出蛟”,彻底地荡尽了回溪草堂的一切遗迹,摩崖石刻也受损。如今只剩下山崖上的部分名人石刻,时时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的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
    时过境迁,我们已经不生活在那个遥远的画眉泉年代,也远离了回溪草堂的时代。现在是空山无人,但依然水流花开。我们遥望过去,神游历史,只是在心中描绘着过去的那种田园诗歌般的情境,追溯着我们的故乡曾经发生的一幕幕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张桥村村口的城皇山道观牌楼

城隍山道观上山走廊
城隍山道观的灵官殿

复制的摩崖石刻


重建的回溪草堂

徐大椿石刻(复制品)
乾隆御书石刻(复制品)
城隍山道观大门

 这是画眉泉摩崖石刻(真迹)

 


袁枚的摩崖石刻(真迹)
清代摩崖石刻(真迹)


徐大椿手书摩崖石刻(真迹)

摩崖石刻(真迹)

 画眉泉遗址
回溪草堂文保单位保护碑


进入回溪草堂和画眉泉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