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怎么卡环保合宝宝:春申君和黄埭——走遍苏州之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9:13
 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名贵族。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吞并,后来到了公元前306年又成为了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41年春申君黄歇被楚王封在苏州。据史志记载,黄歇在苏州大兴水利建设,成绩赫赫。其中在黄埭又名埭川的地方挖塘筑堤,黄埭就此水土丰饶,民聚物阜,成为苏州一地北部的重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苏州黄埭过了2000多年至今已经几乎找不到几百年前的陈迹,更不要说2000多年前的春申君黄歇的遗迹。我漫步在黄埭镇上的中市街、黄埭大街,努力地寻找历史的足迹;我请教镇文化站的顾建男站长和他的前任——《黄埭镇志》主编、已经退休的金国男前站长;向黄埭年长的居民打听黄埭的过去;我竭力地想构思出几十年前、几百年前黄埭镇的面貌。但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艰难。这个镇的老街有1300多米长,从镇西的城隍庙直到镇东的庙桥。过去这里是鱗次櫛比的商铺,有上百余年的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铺满了两旁。狭窄的街道两旁对面楼上的人家,只要打开窗户就能够握手聊天。黄埭镇的这条老街可以与苏州的山塘街相媲美,用顾站长的话说老街的繁华远远超过周庄和甪直镇。民间流传着一句话:金荡口银黄埭,马口铁浒市关,此地的繁华从中略见一斑。

    虽然辉煌的历史曾经给了黄埭镇一个很好的转折发展机遇,但由于各种原因机遇并没有变成现实。镇的发展重点向工业化倾斜。到了1994年前后黄埭镇的工业超十亿,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先进奖牌,却失去了成为旅游乡镇的契机。镇中心老街的最精华的一段房屋被拆光,拓宽了街道种上树木。这至今还被镇上的居民所批评。

    历史上黄埭有所谓十八景,那么现在呢?

    “双竖旗杆城隍庙”只剩下门口一对狮子。“金钩钓鱼兴国寺” 同治《府志》云:“吴赤乌四年,郡人叶氏梦僧求一锥地,遂舍宅建。唐大中三年重修,宋治兴六年重修,元季毁灭,明洪武永乐间相继重建,清康熙元年复修,至咸丰十年经兵燹复毁,同治初僧德祥慨然以重兴自任,历二十余年始竣厥功。”现在一切成为乌有,只是空地一片做了学校的操场。但围墙外依然有居民在烧香,香烟把围墙熏得黑黑的。人心思古,人心向善,一堵围墙无法阻挡。“钉鎝栏杆香花桥” 相传是夏夜有一胖和尚在香花桥乘凉,将东侧桥栏石坐断后以一鎝钉加固,故称钉鎝栏杆香花桥。清朱国骥《柳枝词》十二首中有一诗云:“丝丝嫩绿倚春娇,古寺虽荒香自烧。独石栏杆须记省,庙桥西首第二桥。半天高柳出烟萝,布袜青鞋乐事多。何慕桥头添洒肆,日长来此听笙歌。”现在香花桥虽然有些破旧但毕竟还在,也许是黄埭镇唯一保存较好的古桥。“仙人脚印洪墓桥”《民国县志局采访册》载,黄埭寺中藏有吴大帝赤乌六年铸铜钟一桥一,俗呼夏鱼桥,三石横跨,石端留巨足印,似是行人足迹。相传刘海过此而留存者,后来当地流传谓仙人脚印洪墓桥,现在路成了水泥路。铺设水泥路时总算手下留情,保留了两块洪墓桥的桥板。仙人脚印应犹在,只是河都不存焉问桥哉?十八风景今何在?只是给游人留下遗憾,留下感慨!

    黄埭镇古建筑保存比较好的是熙余草堂,现在是镇文化站办公地点。熙余草堂修复一新,而且有镇评弹博物馆陈列,有镇图书馆,还有一个很漂亮的书场。每天会有镇上的老人来此听书,乐此不疲!熙余草堂修旧如旧,两个砖雕门楼古色古香,楼上的窗棂都是仿照原物,院子里还有古广玉兰树,高高昂起树冠,为古建筑增色不少。走在长长的备弄里,犹如回到了过去的年代。黄埭镇的古迹不是很多,但至少还是保留了一部分,镇老街费家弄口有一所钱姓的三进旧房,现在经过维修保持了100多年前的风貌,成为了社区办公的所在。应该说这是镇文化站保护文物,修旧如旧的比较成功的例子。还有一些旧房,已经相当破旧,看来保护维修是迫在眉睫。如有稍些迟疑,一切将不复存在。

    春申君在这里没有留下任何纪念性的建筑,唯一可资纪念的是镇政府在中市街南端,利用裴家圩这个湖荡,改造成一个春申湖公园。公园一方面可以用来纪念春申君,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镇居民活动,健身的场所。公园大门朝北,进去就是天宫桥,气派不凡。湖面上有一座玉带桥,绵延起伏,联接湖的东西,成为春申湖的一个主要景观。用玉带来连接天宫,或许这就是黄埭人理想的构思。我在春申湖公园驻足、散步,倘佯在浩茫的春申湖边,2000多年前的春申君或许也在这里徘徊过、思索过,为黄埭的水利建设筹划过。我想现在的这一切,是不是可以告慰于春申君了。这里确实是黄埭人文和地理的精华所在。虽然说目前还需要继续发展、整合、保护、创新,但总有一天,黄埭将是人气聚集,合璧古今,真正成为黄埭人理想的乐园。

熙余草堂的广玉兰树,根深叶茂,为古建筑增色不少

修旧如旧,熙余草堂恢复了古老的建筑风格
 熙余草堂的石库门,有铁钉子那种,是古代为了防火用的门。

砖雕门楼,诗礼继世,也是书香门第的意思,而且要发扬光大的含义

评弹陈列馆,也在熙余草堂里

熙余草堂是苏州得出文保单位

熙余草堂现在是镇文化站办公的地方,当然还有一些政府单位在使用。

耕与读组成了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理想境界

 

洪墓桥上的仙人脚印,传说是刘海经过的遗迹

香花桥是相城区文保单位。

钉鎝栏杆香花桥,有一排铁钉。

洪墓桥的路牌

黄埭镇大街费家弄古建筑修旧如旧。

费家弄古建在维修中

费家弄的古建在做木雕

黄埭镇老街的费家弄

香花桥正对着兴国教寺大门。现在变成了一堵围墙,但居民仍然在墙下烧香,墙被熏黑

从西面看香花桥,桥墩竖石板是宋代建桥的石材-武康石。



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的记载

 

 



熙余草堂中的百年书场

破旧不堪的老房


黄埭镇中一棵古老的银杏树。

量量到底有多粗?

我们的摄影大师们聚会黄埭,多么专心致志



81岁的农妇还在做小贩。

黄埭镇上临水的居民

园木工,也就是箍桶匠已经70多岁了。后继乏人

把火烧的旺旺的-铁匠铺

铁匠铺,很少了

这是高脚木盆,在黄埭老街一家箍桶匠家里所见,据说苏州已经没有人能制作。

很少再能在看到五条腿的高脚木盆,这是黄埭箍桶匠的作品


春申湖公园中标志性的巨石

玉带桥是黄埭人的理想和骄傲,是通向天宫的桥梁

春申湖公园大门,进门就是天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