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战士大小飞哪里搞:茶磨岭今昔——走遍苏州之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3:22:47
上方山依傍着著名的石湖,逶迤向南经铁路疗养院、新丰村、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直到文正学院。这长长的山脉东北面的一段叫做茶磨岭,南面的叫做吴山岭,吴山岭尽南头叫做吴山嘴。山之西面又与福寿山为邻。实际上这些山脉仅仅是七子山的一部分支脉,只是因为山下的村民各自称呼不同,使得外来者往往摸不着头脑。
    如今从上方山森林园大门进去,绿草如茵一直伸展到山脚下。顺着右手边往上走是古治平寺、范成大祠、石湖草堂、石观音殿。这一带的山体就是茶磨岭。茶磨岭上有首先看到的是治平禅寺,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为现在名。寺内现保存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隋越国公杨素曾把苏州郡城搬至新郭,为此把此井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也有说是越公井系隋杨素在隋开皇十年建苏州新郭时所开凿此井,孰是孰非现在已经不可究考。今日我们在这里还能看到越公井井栏圈的文字,是当年李根源和张一麐老先生在民国初题词刻制的。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如今犹在。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除此之外,茶磨寺治平寺还有同治九年的《豁免钱粮碑》,倒是一块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治平寺后面有石湖草堂。据传是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寺僧智晓于寺后筑石湖草堂,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石湖草堂又称石湖书院,因为到了明正德年间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并在此作诗作画成为佳话。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石湖草堂有文征明的题额,唐寅的书联。明代后郡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还特地赐联额。据传说石湖草堂最早是范成大隐居读书的地方,所以明正德十四年(1520)由监察御使卢雍始建范文穆公祠一座。范成大祠正式建成于正德十五年(1521年),成为宋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纪念之地。祠背山面湖,风光绝胜。原有宋孝宗御书“石湖”御碑,田园诗碑,范成大像为三大镇祠之宝。现仅存明代摹刻的范成大手书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再往后走,山虽然不高但岩石壁立,如在深山中。转过山岩,面前突兀出现一座石佛寺,前有石级而上,盘旋到岩石上,上有精舍两间,供奉观音,俗称是石观音殿。正巧那天有一大批浙江来的香客,成群结队,男男女女,手提大包的香烛。他们一路见佛就磕首,烧香。香烟缭绕,在山中弥漫。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传说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当时依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历史上已多次重修,但宋代石观音已不存,现山崖间的石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佛寺下有一院梅花,红梅、绿梅、白梅都有。早春二月,梅花已然盛开。漫步在山后的御道,倘佯在梅花从中,或者倚在茶楼的露台石栏杆上,湖光、山色、春意尽收眼底。茶磨岭、石湖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苏州山水,趁着大好的春色去游览、去踏春应该是极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