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 洗礼攻略:山巅上的寺院——(走遍苏州之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34:48
  苏州的好山好水都有寺院道观,山水也因此而有了灵气。但一般寺院道观都在山下,或者在山坡上,很少见到建筑在山顶上的。纵观苏州山水,只有东山的慈云庵是建在莫厘峰顶的。莫厘峰海拔296米,也就是说在苏州上百座寺院中,只有慈云庵坐落海拔最高。雄踞高山之巅,俯瞰太湖之渺茫,是慈云庵的特色。
      要上莫厘峰顶,想去慈云庵。最近的路线是走雨花台。乍听到雨花台三字,总有点疑惑。“雨花台”不就是南京的名胜吗?怎么苏州东山也有?东山雨花台坐落在莫厘峰下,施家山腰。雨花台又名雨花禅院,建于明代万历廿七年,台前建有醉墨楼,依山面湖,四周被青葱欲滴的桃、李、杏、梅、杨梅、枇杷树所包围,飞红点绿,绚丽夺目,如林似海;黄墙古刹和楼台就点缀其中。每年春汛急雨,花落漫山满涧,“雨花”因而得名。
  十年动乱期间,雨花台所有古建尽毁,砖瓦木材被运往西泾山五七干校造校舍,令人伤心。然而东山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努力了十六年把雨花台景区按原样重建,竟然建设得比旧时更加壮观。现在的雨花胜境有:“观景草坪、古轩老宅、名人诗廊、明代双泉、八骏相峙、宋桥明矶、印心石屋”。
      从东山镇的莫厘路冒雨向西,走过东山中学、省实验小学,路过一大片别墅区,就来到了东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雨花台。景区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背靠着莫厘峰的一大片绿草坡,也就是雨花胜景之一“观景草坪”。左手边是一条长廊,镶嵌着历代名人歌咏东山风景的诗篇。沿着石砌的山路再往上走,是明代双泉和古石雕群,石雕有二狮三羊八年十骏,形象古朴栩栩如生。体现了宋元明清各代的石雕艺术成就。但为什么会集中在这里呢?没有任何说明。石雕群往上有盛河桥,是宋高宗南渡后盛德公主和驸马建立的皇庄和官桥。还有明代古石雄黄矶,有大学士王鏊的题词。
      景区的精华所在是逍遥楼。楼下路边有一块近一米多高的石碑,上书两个字“逍遥”。楼砌在山坡的岩石上,四周是橘林和翠竹,站在逍遥楼上的平台和围廊远望,可以看到远山近水,虎山在其下,渡水桥在其右,全镇楼宇房屋历历在目。最奇的是那块逍遥两字的石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大师颜真卿的真迹。传说是颜真卿曾经在这里隐居过而留下的墨宝。就像是苏州虎丘山也是颜真卿留下来的“虎丘剑池”四字一样,给后人以欣赏端摩。走上逍遥楼,回廊和露台上有很多老年朋友在健身打拳做操。与之谈论中,才知道楼中还有一块颜真卿的“逍遥”石碑。但楼门紧锁,隔着玻璃窗能看到一块石碑在楼中,且装着玻璃框。字体遒劲,笔划粗壮,颜骨凛然,比外面山道上的更为耐看。楼中的想必是真品,山道上的或许是复制品。天下之大,真假莫辩,原创还是复制本无所谓区别,只要你看得舒服,假也可作真,真也可以作假!
      再往上走,就来到了东山著名的雨花禅寺,细雨蒙蒙,两条举办华严法会和大雄宝殿奠基法会的红色横幅引人注目。这个大殿估计就是醉墨楼了,楼高两层,里面正在做法事,木鱼磬声不断,时间正是到了中午了。走进佛院参观毕,要想买碗饭吃。厨房一片热气腾腾,烧饭烧菜正忙。但厨房里却说原来有供应素面,现在因为游客少早就没有供应了。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为什么就不能给游客一个方便呢?听说这所雨花禅寺已为西山包山寺所管辖,成为了包山寺的下院。一切管理都以包山寺为准。如此想来,佛教界也如同商界,联营、连锁、加盟之类的方法同样适用。厨房的两位居士还告诉我,你如果上山顶的慈云庵,那里的寺庵更小,他们自己吃饭喝水都成问题,更不可能供应游人了,此话听来有理!
      在山雨中看这座古刹,悬崖壁上有如“恒远钟声”“佛”之类的摩崖石刻。一座钟楼如悬挂在峭壁上。每当钟声响起,可以借助山谷传得很远。空谷传声在这里得到印证。
      冒着越来越大的雨,撑着雨伞继续登山。在绕过一个山嘴,上行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东山最高的莫厘峰下。莫厘峰俗称“大尖顶”,抬头往上,密林中一条碎石砌的山道逶延而上,山道陡峭。爬上这条山道走了上百米的路,才看到一块山坡地上有一块石碑“佛地”,这里是慈云庵的辖地。抬头是一座白石牌坊,“慈云庵”三个金色的大字镶嵌在牌坊上。因为下大雨,山上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虽然已经到了山顶,寺院在何处依然看不真切。我撑着雨伞,但浑身被雨水和汗水已经湿透,喘着气,张着口,极其狼狈地一步步走进慈云庵。我一直这样想:爬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虽说仅是区区几百米的小丘陵。
      慈云庵就两个和尚,老和尚算是当家的,东北人法号明信,出家于皇罗禅寺。他给我的名片上印着这样几行字:
     “莫厘主人本僧家,寄情山水走天涯。
      感叹前途无知己,白云峰头嗅梅花。
      自题《水云山人?明信》。”
      他告诉我慈云庵初建于元代,毁于文革中,现在虽然已经重建,但还需注册批准。至于宗派则原本是净土宗,这也正符合明信法师的出身。但明信却说,如果有一天我当慈云庵主持的话,我会考虑吧慈云庵建成禅宗的道场。
      雨逐渐停了,站在东山之巅,遥望莫厘峰的四周,真有一览群山小的感觉。云雾逐渐消退,太湖就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美丽的容貌。怎么来形容太湖呢?说是烟波浩渺也好、水天一色也好都是俗话,也都很抽象,无法表达我当时的心情。而我当时的感觉是人像是浮在天地水之间,在广袤的山水之间人十分的渺小。山后的尚锦村、岱松村、白沙村、太湖第一湾都历历在目。望东看,则大缺口、渡村、浦庄、甚至苏州都隐隐约约。我的脚下有一块测绘的标牌,它表明这里是东山的最高点。
      吃过饭,聊过天,我顺着山路下山。明信师傅送我到石牌楼。并且告诉我如果以后再来可以走法海坞,也可以走后山古尚锦村。告别了明信,信步下山。没有走多少路,那高高的山顶已经被抛在远远的后面,回头张望只见远山上一座孤单的寺院黄墙,在西斜的阳光下有些显眼,慢慢得就逐渐被山雾所障。四周了望除了山还是山,那种青黛色的山。站在丛山之中我有点茫然,不知道是如何上的山,也不知道又将如何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