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二手房:巡视组怎能变成观光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20:22
巡视组:派至地方的“钦差大臣”
巡视组分中央和省级巡视组两类,主要针对一把手
巡视制度:部分实现决策层初衷
巡视制度对官员的震慑作用还是有的
应酬巡视组成地方无尽烦恼
高规格接待已经成巡视潜规则

巡视组:派至地方的"钦差大臣"
——巡视组分中央和省级巡视组两类,主要针对一把手
当今的巡视组给人的印象像古代的“钦差大臣”,但实则不同,跟历史上发轫于西汉的巡视制度不同,如今的巡视组主要是发现与深入了解问题,但不查办案件,一旦发现案件线索马上要交给纪委去办。但很显然,巡视组同样拥有不小的权力,一般人难免会揣想:给你往好里评价,则是提拔的前路;给你往坏里挖掘,则是反腐的肇始……
巡视制:党内自我监督机制
巡视制度是近年来中共在党内建立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这种制度设计自有其必要性。实践中,纪委在很难实现对同级党委领导的监督,中央和省级党委为了解下级党委领导在人事安排、干部任用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就派人定期巡视。巡视工作被地方党政官员称为"政治体检"。对于干部监督,坊间有句顺口溜,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组织监督太短,纪委监督太晚。话虽偏激了一些,说明平时对干部监督不够。巡视制度的产生也有常规监督手段不力之因素。
巡视直指地方党政一把手
按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党的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等均属于巡视组巡视的对象,将面临来自上级党委更加严格的监督。监察部部长马馼曾称,“巡视制度特别针对一把手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也认为,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详细]
巡视组似钦差大臣,但不办案不能"双规"官员
人们按照古代监察制度的提法,把巡视人员视为"钦差大臣",足见巡视的受重视程度。但实际上,根据现行的巡视制度安排,巡视人员并不是"钦差御史",巡视组只是一个具有"临时性"色彩的派出机构,并不像钦差大臣那样可以办案。巡视组有了解权,没有处理权,更没有多数人认为其拥有的"双规"官员的权力。巡视组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回来以后把了解的情况如实向有关组织及主要领导汇报,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
工作方式:接待信访,约谈官员等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了巡视组的如下工作方式:1、听取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党组的工作汇报2、根据工作需要列席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有关会议,列席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会;3、受理反映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4、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5、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谈话;5、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等资料;7、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8、走访调研。
巡视组不能干预地方工作,应遵守隐蔽性原则
按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不得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工作,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祁培文:“巡视组要坚持隐蔽性原则。巡视组要到某一地方进行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应是悄悄地去,要有突然性。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组成员开座谈会、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分子的心理压力,也客观上增大了腐败分子的预防成本。这对提高反腐效率是有好处的。”[详细]
巡视制度:部分实现决策层初衷
——巡视制度对官员的震慑作用还是有的

巡视工作就是要把远变近,把软变硬,把难变易,把短变长,把晚变早,老百姓当然是欢迎的。所谓"八府巡按"这样的清官出行查案的传说,每每令百姓振奋。当今巡视制度也不乏现实的威力,它在为派出机构提供了解基层情况提供一手资料的同时,在它的协助下,陈良宇、杜世成、宋勇等地方大员被查办,以至于被巡视组叫去谈话,被视为官员出事的征兆。
震慑官员:巡视组扳倒陈良宇
陈良宇案就是根据巡视组提供的线索和进一步的调查向中央报告以后,由中央决定对他立案检查后曝出的。除陈良宇外,原山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侯伍杰,原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原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等6位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一审宣判的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案件等,都是充分利用巡视成果的例证。
巡视组是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耳目”
信息的上传下达不畅是中国很多组织系统都会碰到的问题。巡视人员可以说是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耳目,承担着"宣上德、达下情"的重任。和办案工作相比巡视工作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谈话"方面,巡视组可以找包括一把手在内的任何人谈,而办案只能找和案件有关的一些人员谈话,特别是在工作实践中,办案组有时找一把手谈话往往不方便,容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巡查组的接触面积可能会远远大于专案组,而他们与各层官员、群众的接触为高层官员提供了一手资料。
化解民怨的“钦差大臣”
南方周末记者这样记述了今年4月中央巡视组在上海的最初几日:“因反映问题的人数众多,有群众从上午9点开始排队,迟至晚上8点才领取了登记表。更有甚者,拖着棉被、床垫排队等候。中央巡视组不得不从北京增调了人力。一位获得接待的群众告诉记者:接待小组共有两人,在详细询问情况后,他们会将材料收下,他们告诉我,他们不解决问题,但是会将材料负责任地转给相关部门,请我放心。该群众出门不时擦拭着泪水,中央能给我见上几分钟,我已经很感激了。 ”[详细]

应酬巡视组成地方无尽烦恼
——高规格接待已经成巡视潜规则
秭归县此番或有难言之隐,领导巡视是大事,不但跟自己的仕途休戚相关,而且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要解决经济发展上的滞后,取得上级政府项目、资源、政策方面的倾斜都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要竭尽全力接待好巡视组,而巡视组呢,说难听点,他们的权力缺少监督,有到地方捞一笔的心态。说好听点,他们即便一开始就严词拒绝高规格接待,这种例外的言行,也可能被地方会错意。简而言之,高规格接待俨然已经成为接待潜规则。
“隔墙扔砖”砸中秭归:秭归只是沧海一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要了解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会经常派人下去检查指导工作。上级机关来人,基层就要接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仅在2005年,一些地方政府全年竟有100至150天在接待各路官员。“无酒不成宴”的中国式宴饮传统,使得官员们在这些接待宴上都不得不被动饮酒。据报道,内蒙古一些乡镇干部为了接待应酬,一年要喝100公斤的“工作酒”。一些乡镇干部向记者倒出了难言之隐:“乡、镇处于政权最基层一级。凡从上面来的人,都能管得着或卡得住我们。因此,‘来的都是客,敬的都是神’[详细]
巡视组左右干部升迁、地方发展大计怎能疏忽
巡视组负责巡视的内容都是党委、政府一把手所负责的。只要巡视组肯定了一把手的成绩。一把手也就有了提升的政治资本。秭归巡视组离去后3个多月,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在宜昌市领导班子换届中被提名为拟提拔重用人选;负责接待巡视组的秭归县委办公室主任郑之彪,被提名为秭归人大常委主任候选人,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吗?试想,有如此权力的巡视组,地方官员能不重视吗?而地方官员的重视,花钱自然就成了第一要务。换句话说,钱就成了地方政府重视巡视组的砝码,钱花得越多,就代表越重视。贫困县花80万接待巡视组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中央规范巡视制度努力近乎落空
根据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通知。无论入住豪华宾馆,还是大吃大喝,无论配置手机,赠送礼品,还是给巡视组安排长江三峡游,秭归县巡视组每一条都违反中央规定。而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像巡视组到基层巡视这样的公务行为,应按照本级财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交纳住宿费和伙食费,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中央有关巡视制度的规定不可谓不多,《党内监督条例》、2004年的《巡视工作暂行规定》、09年的《巡视工作条例》都有规定,奈何再好的规定,遇到了中国现实也会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