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十大经典武器:有效教学:审视、继承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35:45
 

有效教学:审视、继承与发展

新世纪初,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随着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的输入,“有效教学”的理念也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作为教学,当然要追求效果,因此基层学校、教师呼应者众,研讨甚为热烈。今年,各地“教育新政”“减负令”“规范教学行为”等政策纷纷出台,学校节假日、双休天补课的行为被取消,加班加点打消耗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墙外损失墙内补”,教育行政官员、业务指导人员、学校管理者,普遍地把希冀的目光投向课堂,于是“减负增效”呼声高涨,“有效教学”被寄予更大的期望。“减负增效”增何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成为当今形势下亟待廓清的问题。

    一、追溯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有效教学不是回归原点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现代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二是典型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被运用于教学研究,学校教学被分解成各个部分和环节详加研究。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

    有效教学最早的指导思想是旨在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分解、控制,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结果,它有利于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去除冗余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比照有效教学理念产生的背景,在对人性内涵、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学科知识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提倡有效教学绝对不仅是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加班加点打消耗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而要借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弥补,仅仅是着眼于学生考试分数的话,那这样的有效教学真的又回到了出发时的原点。

    二、探寻有效教学发展历程:有效教学要有效吸收、继承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回顾其历程,可以发现其走过了关注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关注教师行为、研究学生心理、关注交往与沟通等阶段。探寻这些研究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研究成果值得继承。

    1.有效教学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有关

    根据D.Medley (1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反映了研究者对教师有效性的认识的逐渐深化,并因此决定着研究所侧重的内容以及所取得的研究结果。

    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被认为是教师拥有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的结果,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因而侧重研究这些特征或品质。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出版的10000多项教师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它们给出了有效教师具有什么特征或品质、应该有什么特征或品质的大量信息。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这些研究促使教师意识到,自己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特征或品质。

    2.教师教学行为对有效教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起,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关注教师特征或品质而较少甚至完全不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的局限性,逐渐懂得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即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进而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

    B.Rosenshine & N.Furst(1973)回顾了采用多种衡量教师行为的观察工具和评价量表直接观察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并探讨教师行为和学生成绩关系的50多项研究,发现9类教学行为产生了最显著的、一致性的教学效果。这9类行为是:清晰明了;充满变化性和灵活性;以教学和学习任务为中心;热爱学科、充满热情和教学激励学生;批评(负相关);不诚实(负相关);给予学生学习机会;运用有条理争论;多种水平的提问或讨论。G.D.Borich(2000)在《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的专著中认为,有10种教师行为与理想的学生学习业绩有显著关系,其中5种行为在过去30年得到了大量研究的一致支持,这5种行为被称作关键行为,它们是有效教学的精髓。另外五种行为被称作辅助行为,它们与关键行为配合使用,有助于有效教学。5种关键行为是:课的清晰明了;教学变异性;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成功率。5种辅助行为是:利用学生的观念和贡献;精心组织;恰当提问:展开探询;传递自身的影响。这些与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的教学行为,就是有效教师的特色性教学行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3.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丰富成果

    20世纪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问题开展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学习本身和促进学习有关的心理概念、规律和过程,这些成果都可以为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加涅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他把学生在校学习分为性质不同的五种类型,阐明了每一类学习有效开展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这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有效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一书。在加涅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参与教育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也是有效教学值得重视的一家学说。他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另一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理论和教学实际更贴近更有指导意义。奥苏伯尔按照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按照学习所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问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要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的结构结合起来。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新知识要固着在旧知识的锚桩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寻找固着点。

    此外,许多研究者运用心理学理论。提炼出了许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者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这难以统计,仅以艾伦·C·奥斯丁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为例,就有11种之多。如果将每一种策略扩展开来阐述,则可以集册成书,比如数不尽的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都是以专著或教材的形式出现的。坎贝尔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

    4.关注交往与对话,有效教学研究的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教师、课程内容、学生自己以及同伴这几者间的交往、对话中推进的。作为学生发展中的一段重要历程,教育教学生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历程。在获取新知识过程中,学生动机、兴趣的激发、意志力的维持,一直是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同时知识只有和人格中情意、价值观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于现实世界的价值;另外从完整人格的构建来说。认知图景之外,情意图景、价值意义图景,是人格三角不可缺少的两域。这些都要求教学不能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构架教学的情景性、意义场、价值理想共同体的功能需求被更加凸显出来。强调交往与对话、情意因素的参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效教学的考量应该有新的指标。因此有关课堂社会性及文化的研究.值得重视。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三、继承与发展。新世纪有效教学应该充实新内涵

“有效教学”与“减负增效”两者之“效”,应该是同义语。“效”可以理解为“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着眼于有无、好坏:可以理解为“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着眼于所花时间的多少;可以理解为“效益”,指效果和利益,它对“效果”“效率”的再评价,着眼于单位时间内效果的多寡及协调与否。“有效教学”之“效”,不仅指“效果”、“效率”,更是指“效益”,它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大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追求效益本是一切教学的本义,跨入了21世纪、推行新课程实验的今天,重提“有效教学”的话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普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在不断充实,目标在不断的校正。所以,今天重提“有效教学”,其内涵必须加以丰富充实,否则会走到单纯追求分数、技能的工具理性、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具体来说,全面准确把握时代内涵,当今的有效教学要注意三个方面。

    1.注重整体效益

    发现人、重视人、重视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完整人格的建构,这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题。教学不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其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自由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是身心合一的完整统一体,我们的教学只有作用于学生身心整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更合理的视野是.我们该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向的现实出发.以全面、整体的思想重新充实“有效教学”的理念,以防止把我们的教学推向狭隘、偏仄。在研究有效教学的时候,既要研究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研究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提升。

    2.注重长远效益

    “有效教学”之“效”,不仅指“效果”,更是指“效益”。从效益角度分析,不仅有近期效益,更有长期效益。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反复练习、题海战术的方式获得的知识,从应试的角度看,见效最快,但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是一些陈述性知识,不能迁移的知识,价值不大。并且这种学习脱离学习者自身,远离生活,许多感官是压抑、情感窒息,是仅仅发生在学生脖子上的学习,单相度的学习,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幻想、直觉、灵感、想象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价值意义的思索。相反,这些东西对学生长远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教育上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行为短期看不到其危害,长期看,不仅是杀鸡取卵,更可能是饮鸩止渴,并且种下的隐患以后会要求加倍地偿还,硫酸泼熊的清华大学刘海洋、为几旬口角杀死四位同学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就是例证。

    3.注重综合效应

    全面发展教育不是‘德、智、体、美、劳”诸学科的简单叠加,完整人格的建构也不能“知、情、意、行”分项培养,相反它们应该是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共同追求。为此,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学习活动中落实全面发展、建构完整人格为目标,我们要研究给学生吃“三明治”,要研究如何锻造学生素质“合金”。

    四、以学习方式变革作抓手,着力推进有效教学

    着眼“有效教学”整体、长远、综合效益目标的达成,应该借助学习方式进行的变革得以落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作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方式,行为方式并不是学习方式的唯一的表征,表面的热热闹闹并不表明学习方式的高效。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

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学习为主,学习活动成了知识技能的生硬记忆、机械训练过程,有人批判这样的学习是“仅发生在学生的颈部之上的学习”。学生成为了接受灌输的对象,被剥夺了学习的自主权,也阻碍了主体能力及情意品质的全面发展。固然,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革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局面,尽可能的调动和整合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社会化等要素,推动学习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域发展。

    近期苏州的一家媒体以《这个80后语文老师太有才了》整版刊出了苏州市一中教师蒋涛语文教改经验,其许多做法对我们变革学习方式有启发。作为一个80后出生资历尚浅的语文老师,蒋涛把握当今高中学生的心理,立足于自己执教的语文学科本体,大胆抛弃传统,变革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他发起“新古文运动”,学生共写山寨版《史记》;发动学生把经典的课文改写成歌词,填进高中学生喜欢的《白月光》《青花瓷》等流行歌曲的曲调来吟唱;学生自己创作诗词自己赏析,作业变成作品;把学科比赛变身成大家喜欢的“三国智”争霸游戏……一连串新潮的举动,学生大呼“有劲”,同时语文成绩也在年级中领先。为何蒋老师的做法既好玩又有益、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科成绩?就在于他能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落实有效性。就拿他搞的“新古文运动”来说。让学生模仿“太史公”笔法,为现实中熟悉的人物立传,班级汇集山寨版《史记》的做法,就揉合了学生的行为、情感、认知、社会化等众要素的协同参与。活动中学生观察回忆,确定写作对象,构思酝酿,动笔撰写,这是行为参与;在写作中斟酌、推敲文言词汇、各种文言句式,再加上自我注释,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文言词汇、句式,并加深理解,这是认知参与;学生对古文学习产生兴趣,枯燥、生涩的古文被复活,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现其意义与价值,这是情感参与;当然还有社会化参与,学生汇集山寨版《史记》,在展示交流中开展竞争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就超越了传统的文言文复习中单纯的抄背、无休止做题的套路,使学生不只收获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域发展,实在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