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正传铁血柔情: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26:21
(2011-08-22 19:54:29)
标签:文化
在继承中发展
教学设计
杂谈
分类:教案学案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生活性、发展性、实用性。针对高二学生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系的同时,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力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传统文化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传统文化的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比如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易于理解,身边事例较多;关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关于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学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3版的思想政治③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其内容主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以文化在继承、交融与创新中的传承为主题,讲述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本课题分二目,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其中第二目是第四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要理解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时并存的两个方面,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还会对学习第三单元“文化创新”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知道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作用,在理解这一内容时,要与第三课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相比较。本目从文化传承的内容上,进一步认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所具有的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确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发展;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性;能够举例说明各种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在传承文化中所具有的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
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难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通过提供具体生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思考、欣赏感悟、分析探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课前】:播古筝放音乐《高山流水》
Ⅰ [创设情景—走进传统文化]
【导入】:当前在“韩流”、“日潮”等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中学生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很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我们传统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讲坛,领略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位。探讨文化,首先对待传统文化要有一个严谨治学的态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三字经》之前,很多教授对他说,堂堂教授讲些小儿科的东西,真是浪费资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钱文忠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多媒体放映】张越访谈钱文忠

◇问题设置◇
①  什么是文化?
②  什么是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其关系如何?
③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教育方式变革在文化传承中起什么作用?
在视频中钱文忠教授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妄加评论,其实就是瞎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特别指出:对待事情要实事求是,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所以,对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必须坚持求实的态度。
Ⅱ [合作探究—体验传统文化]
◇问题探究◇
①什么是文化?
学生:学生A…
学生B…(在老师启发、指导下交流、讨论,回答,从而引出传统文化的含义)
教师: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我们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传统思想。其中,传统思想对提升中国人的文化品位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是三位一体的,有儒释道。其中儒家文化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粮店”,儒文化乃人之需要也!故文化的深层含义是“文以载道,正己化人”。中国儒家文化其重要内容是“八德教育”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道”是根本,八德教育归根结底是孝道的教育,因为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友爱兄弟,忠于事业、诚信做人、廉洁奉公、知耻而进。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长善救失”的孝道教育,教字的左边是一个孝,右边是一个文,这就是《弟子规》总序所讲的首孝悌、次谨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道理。在了解了文化后,下面我们再探究第二个问题。
◇问题探究◇
② 什么是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其关系如何?
学生:学生A…
学生B…(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首先,继承的意思就是传承和发扬。传承的应该是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四书. 五经》,每一个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教育平台“传道、授业、解惑”,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不要断裂。顾炎武有句名言:朝代的更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的断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断裂了,这个民族和国家就灭亡了。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把根本的孝道教育和应用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那发展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转型中加以体会。同时思考:
① 你如何看待“女子十二乐坊”的这种民乐转型?
②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女子十二乐坊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多媒体放映】“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

学生:学生A…
学生B…(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发展主要是指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女子十二乐坊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将中国古老民乐与西方演奏技巧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全新现代气息的东方特色音乐。做到了与时俱进,这就是发展。

教师:女子十二乐坊的转型也启示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师: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过渡):明确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那么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问题探究◇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教育方式变革在文化传承中起什么作用?(在多媒体放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
【多媒体放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① 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教师:谈到教育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大家都在接受教育,而在过去呢?过去教育的方式是私塾,受教育的对象往往是达官贵人的子弟,层面少,教育面窄;现在的课堂教学,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的对象面广,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教育也进入了教育体系,任何时候想学就学,大大的促进了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在古时候是没有的,也是想不到的,所以作为中华子孙更有义务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让更多的人受益。那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看教材46页最后一段)。
学生:学生A…
教师: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 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从而进行文化创造
④ 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Ⅲ [回归传统文化—升华人生]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学》,去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启迪。
【多媒体放映】《大学》视频片段

【结束语】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深信在大学明德亲民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你们一定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课后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福娃“晶晶”是如何继承和体现传统文化并做到与时俱进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感性材料启发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课前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材料、图片准备充分,使整堂课内容丰富多彩,多角度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给学生提供赏析文化的素材,在赏析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另外,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创新点】
本设计研究的方向是新课程下如何使政治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在如何解决预设的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亮点和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做适当的调整,是为了更好服务于教学,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同时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设计了生活化的话题;设计了三大环节“创设情景-走进传统文化;合作探究—体验传统文化;回归传统文化—升华人生”,师生交流互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回归传统文化环节,学生情感价值观得到了新的升华、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有了新的收获。
(转自《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