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冰沙888有0mg的吗: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继承与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59:11
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继承与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      来源:无锡市第一中学      作者:胡平 引言:
    2009年4月23日,无锡市教育局和新加坡教育部学校司合作举办了“无锡-新加坡中小学校长教育论坛”活动。笔者作为论坛主题发言人之一,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在论坛活动进展过程中,笔者感到,本次国际化教育论坛的议题定位于“有效教学”,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学校教育最日常的生活——教学这一领域,充分说明了中新两国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教学的基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次论坛让教育的国际交流从管理的合作延伸到了教研的合作,不仅创新了国际教育交流的形式,也提高了教育国际合作的学术含金量。因此,本次论坛是一次“有效”的交流。
    笔者论坛发言的题目是:《在有效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继承与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体现了我们无锡市一中人对有效教学理论的校本化解读。
    一、 成果与反馈
    1、一封来信
    一封我校毕业生当年初入北大时的来信常常让笔者感到欣慰,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这位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常对我们说,你们这些考入北大的孩子,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但也是受应试教育毒害最深的。类似这样的话题总是引来北大其他同学的声声附和,而我却不敢苟同。因此,当我有机会告诉我的北大同学,我的母校无锡市一中,在高考前仍为我们开设音乐课和体育课的时候,他们无不投来惊讶的赞叹;当我说起我的无锡市一中同学普遍具有全面的素养和多样的才华,甚至能够跳舞跳进北大,唱歌唱进清华的时候,他们无不投来艳羡的目光;而当我说起我们在中学时,每天可以沐着下午5点的夕阳回家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无一例外的用尖叫来回应我了。……
    2、两篇报道
    这封信又使笔者想起2007年5月5日和5月16日《新华日报》发的关于无锡一中的两篇报道。一篇是《国务委员陈至立盛赞无锡一中“素质教育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另一篇的题目是《素质教育的生动探索——无锡市一中的轻负担高质量是如何实现的》。一张省报连续两次在头版头条最显著的位置进行报道,在省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为无锡教育增添了荣誉。但是,报纸上有限而珍贵的篇幅远不能容纳一中“轻负担高质量”厚重的文化内涵。
    二、 回顾与反思
    1、文化渊源
    笔者曾经和学校很多老师共同探讨过“轻负担高质量” 的教学特色,在这方面大家都有着丰富的体验和由衷的自豪。“轻负高质”是教师的师德表现,“轻负高质”是教师的能力表现,“轻负高质”是教师的责任表现。无锡市一中的“轻负担高质量”特色的理论支撑是“有效教学”的理论。“轻负高质”已经成为一中老师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教学的常规要求,已经融入了一中人的血液里,“轻负高质”其实是一中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我们从80年代就对学生提出“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必须先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90年代末,一中人回顾总结十多年的经验,高度概括了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课程实施的‘加减乘除’”。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中人更是用理论审视与优化原有的教学操作体系,并对一中传统教学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那就是凝聚了一中人二十年教学探索的智慧的结晶——《论一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八大关系》。
    二十年的辛勤探索使我们对“轻负高质”有着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一中教师自觉要求自身的教学工作必须满足学生高考上好大学的要求,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我们的教师长期钻研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讲最重要的话,学生做最有效的事,而那种揠苗助长的拔高教学失去的恰恰就是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己任,努力为学生打开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的窗口,让年轻的学生在展望未来人生的精彩中感悟人才的标准、培养适应的能力、锻炼创造的才干,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一中人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折射了“轻负高质”这一校本特色的文化渊源。
    2、课程体系
    其实,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一中“轻负高质”最基础的保障。为了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关注了两组关系:一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二是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所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严格控制高考科目课时数的基础上,腾出时间,让学生的在校学习有更广泛的涉猎。为了给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我们设置了被一中学生形象地称为“课程超市”的自主选修课程。在征询全体学生需求意向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爱好自主研发特色课程。学校向全体学生公布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我意愿选择喜欢的老师或喜欢的课程。自主选修课程侧重围绕科学人文、实验探究、艺术欣赏、群众体育等板块展开。90%以上的教师能够开设自主选修课。目前向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申报的自主选修课程总数已超过100门,每学年开设的自主选修课稳定在70门左右。学生的意愿若超出我们的“菜单”,学校将尽最大的努力,利用社会资源来服务好学生。
    系统而丰富的课程体系,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打开了学生素质化学习的视野,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要概括我校课程体系的功能的话,那就是:引领学生走向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增长见识;引领学生走向野外,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坚韧的品格; 引领学生走向“舞台”,在五彩缤纷的活动中展示自我; 引领学生走向心灵,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超越自我; 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在服务大众中懂得责任。
    3、课堂教学
    如果说课程体系是我校“轻负高质”的基础保障的话,刚才所说的“加减乘除”和“八大关系”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技术保障。
    所谓的“加减乘除”是我校“轻负高质”教学特色的一种实施策略。1、新授课程做“加法”:在课时上加强高一高二阶段新授课的教学。2、总课时数做“减法”:通过不同学科或本学科不同阶段的知识整合,精简必修课时的数量,控制教师的考试次数和学生的作业数量。3、教学效率做“乘法”: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4、相对评估做“除法”:将学习测试成绩与相对应的教学时间数量的比值或其他进行相对评估。所谓的“八大关系”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八种关系:①课时多与少的关系;②进度快与慢的关系;③作业量多与少的关系、④教学节奏张与驰的关系;⑤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关系;⑥三年与一年的关系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⑧教师新与老、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这八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我们将有效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三、挑战与对策
    如果说在传统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轻负高质”主要体现于学生在不太重的课业负担下一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因而有时间有精力引导学生兼顾综合素质发展的话,那么,新的课程标准则很明确地提出,要将综合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教学的具体环节,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使我们不得不将“高质量”定位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即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还必须使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必须使他们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得以和谐的发展。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遇到的挑战。那我们如何才能继续保持“轻负担高质量”呢?
    1、课题研究
    开展深入课堂的教学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科研写进课堂,这是我们的首要对策。
我校科研的核心课题“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课堂学习策略研究”有12个子课题,覆盖了课堂教学的12门学科,成为引导教师参与系统化教学研究的良好平台。此课题的管理和实施实行分级负责制,由校长室负责研究方向的确立和阶段性目标的调控;教科室主要负责推进研究的进程,通过教务处与教科室每周一次的学科组长联席会议这一渠道布置与落实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并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检查和督促学科组常规教研活动的记录与分析、调查和测试,指导学科组将课题研究活动有机地整合到日常的教研中去。课题研究有效激活了老师的教学创新,反思逐渐成为老师的研究习惯。作为一中的教师,他们应该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应该了解并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去实施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该想想,我们每天布置的作业自己认真做过吗?思考过自己布置的每一道题目对学生有蕴含的价值吗?有必要这样频繁地测验和考试吗?师生之间有没有通过沟通增进了感情?学生是不是充满期待地渴望下一节课?……其实,我们一线教师从事的是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它不是深奥冷峻的理论研究,也不是死板教条的操作流程,而是基于课堂、基于实践的反思与提炼。因此教师的教学科研是和我们的日常教学生活紧密相连的,通俗地讲,备课是决策性研究,上课是临床性研究,听课是比较性研究,评课是诊断性研究,反思是经验性研究,学习是着眼于能力发展的研究。一句话,教学成了研究,教师自然而然成了研究者。我们学校有许多老师坚持把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以及自己的学习当作一项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研究性的事情去做。这样,他们加速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使生动的课堂更加有效。
    2、沙龙活动
    近年来我校还创立了“教科研沙龙”制度,即为学校教科研的骨干与志同道合者创造交流想法和做法的机会,让大家相互启发碰撞,相互提炼与汲取教学智慧。我校几乎有60%教师主动参与过沙龙活动,并亲切地称我校的沙龙为“心灵加油站”。一位江苏著名重点中学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在观摩了我校一次较大型的沙龙后,对我校的教科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在新课程正在接受严峻考验,在困惑中前行的时候,无锡市一中展开“新课程实践中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行动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历时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就有近三十位老师争相自由发言。在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无锡一中教师高尚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你们以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追问着教育的本质,应答着中国教育所面临着的世界性难题,你们是投身课改一线的先行者,在此向你们表达我的敬意。教科研沙龙已成为我校教师进行常规化教科研合作的生动场所。
    四、困惑与构想
    减负说了很多年,但仍然阻力重重。舆论普遍认为,当前社会上“唯学历”的片面人才观和用人机制导致了学校的升学压力,“考试指挥教育”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就连我们这样的学校也常常会有家长直接给我来电话,心急如焚地问我,你们一中为什么还不赶快补课?因此我们有时也很为难。有专家指出,让教育系统来解决它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像在地球上拉着自己的头发想跳离地球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而笔者以为上述专家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完全正确。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还是教育的专业人士,我们都有责任向社会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解释大众困惑的教育问题,使教育和社会能相互倾听、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不仅是教育应答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提高大众的教育素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方面将更加深入地探索有效教学的规律,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事业做一点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使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明白,我们也要使普通百姓也明白:一张考卷决定不了人生,但我们决不能选择只让一张考卷就决定了学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