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意静: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4:02:25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八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五面,经文第四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我们看这段,这个十六观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段,这个是在十六观里面是第八观,这个经文一开端,已经将净宗修学的依据方法,都为我们圆满的说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个一段的意思很重要,不但是佛劝我们,要想佛,要常常想佛,过去智大者师曾经说过,智者大师有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叫妙宗钞,他注得很详细,比这个份量要多上很多,他老人家曾经说,他说我们要想佛的时候,也就是依照这个方法来观想,必须先要知道观想的性体,这个性体就是能观,能观的是本觉,换句话说,我们发心修观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这个始本相应,这是修学,不仅是这个净宗,观想念佛的修学,可以说是所有法门修学的秘诀,本觉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这个就是法界体。

前面这个经上讲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单单是指的阿弥佛陀,他这上用的是诸佛如来,也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证得究竟果位的,都是法界身,换句话说,他的智,这个智是身,华严经讲的智身,这个智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他为什么知道呢,因为他的智是遍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再小,像华严经常讲的一毛端,一毛端他也入,一微尘他也入,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那么小他还是入,因此他才是真真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当然也就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呢,诸位一定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佛独有的,证到究竟果位的人他专利,那就错了,实实在在讲,是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是如此,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问题出在那里呢,一个是觉,他这个作用得很圆满,一个我们虽然也入,我们自己本身也入,不入了怎么样,迷啊,人家入的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把般若智慧变成了无明,我们也入,入什么,入无明,是一样也不知道,所以说,无明烦恼跟般若智慧,是同一个体性,同一样东西,一个在觉,一个在迷,差别就在此地,觉了的诸佛如来,入一切迷惑众生心想中,迷惑众生这个无明,也入诸佛如来的心想中,这个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佛帮助众生,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实在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一个缘上,美满也是缘,欠缺也是缘,成功也是缘,失败还是缘,都在一个缘上,佛不度无缘之人,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人才叫有缘呢,有缘就是真正肯听话,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能完全接受,这就叫有缘了,百分之百的接受,那就跟经上讲的立刻感应道交,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佛陀,观音势至立刻就现身,诸位想想为什么原因呢,他的缘具足,这个缘当然这个世尊介绍是个很重要的因缘,他本身信念是感应的关键。

我们今天读释迦牟尼佛这本经,跟释迦牟尼佛当年介绍没有两样,可见得佛给我们介绍这个缘是相同的,那么他当时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身了,我们今天没有能够见到佛菩萨在面前,这个道理是我们自己本身,信愿没有韦提希夫人,那么样的坚强,那样的圆满,原因在这个地方,原理没有两样,他这一句是把修学的原理说出来了,我们想菩萨必定就见菩萨,真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这一个道理,这一个事实,佛下面就教导我们修学了,把这个修学的纲领给我说出来。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们想佛的相好,心里变现出这个相好,因此想佛的时候要细细的想,像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这个观想,尤其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观想的次第,不能够错乱的,这个次第从上往下想,或者从下往上都可以,从上往下想这个佛顶,眉毫白毫,绀目,往下面再想到佛的,这个莲华宝座,由下就从宝座观想,再想莲华,再想佛的这个身相,也是从下半部慢慢观想到上半部都可以,顺逆都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世尊在华严圆觉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佛是不常说的,怕人家发生误会,这个本来成佛是从真心,从本性上讲的,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跟众生乃至于跟一切畜生,地狱饿鬼也是无二无别,现象作用上的差别完全是在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不同之外,确实没有两样,这是心是佛。

现在这个十法界呢,这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佛教我们是心作佛,怎么作呢,想,想佛就是作佛,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又一心想作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这两句话把一切众生,为什么会作佛,为什么会成佛,在理论上圆满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从这句推演出来,原来十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佛,这个成佛的,他是依这个修的,是心是菩萨,这是一般大乘人,我们常讲大乘根性,大乘根性,是心作菩萨,是心作声闻缘觉这小乘根性,有些人有,只一昧的想人天福报,是心作天,是心作人,这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一昧搞贪瞋痴呢,那就是心,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谁教他作呢,他自己乐意去作嘛,这有什么法子呢,不是有别人指使他才去作,而且他自己真的迷惑颠倒,他是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迷惑住了,不知道去作佛作菩萨,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在所有法界里面,真的是第一殊胜,教我们作佛,假如他教我们作菩萨,佛很对不起我们,菩萨不圆满,应当教我们作佛,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佛的究竟圆满智慧,这个很现实的,我们大家都讲求智慧,都想求究竟圆满的智慧,这究竟圆满智慧从那儿来呢,此地告诉我们,从心想佛则生,因为佛是究竟圆满的,菩萨不究竟也不圆满,如果你想六道里面福报,那你就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呀,正遍知,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遍是遍知,无所不知,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没有一样不知道才叫遍知,也就是其它宗教里面所谓的,全知全能,我们佛法里叫正遍知,海是比喻智慧广大,像大海一样,那么这是从心想生,这个想是观想,而不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里头不可能有智慧的,所以底下就教给我们,那要怎么个想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这个观经里面提出了,修行最高的指导纲领就是这四个字,佛在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是一心系念,弥陀经上是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个指示我们修学的方法,一心系念净土三经完全一致,这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要依这个方法来作,一心系念系念得什么,一心系念我们作得到,这个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们的确不容易作到,但是一心不乱,这一句不是梵文的本文,弥陀经梵文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诸位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奘师的是直译的,照著梵文的意思译的,也是一心系念,鸠摩罗什大师是义译的,他老人家翻个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有没有错呢,没错,也不能说他有错误,而是一心不乱,一般修行人是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的时候,才到一心不乱的,我们有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佛光一照,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功力就提升了一倍,所以从一心系念,就能够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他也没有讲错,那是见到佛,功夫提升到那个境界,而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的人,当然有。但是不是多数人,那是少数人,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遇到佛光,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的就变到事一心不乱,证得事一心不乱就变到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遇到佛光是一定向上提升的。

下面教给我们,谛观彼佛,这就是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观想那一尊佛呢,观想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个是佛的通号,多陀翻作如,阿伽度翻作来,我们称如来,他这个地完全用的梵音音译的,阿罗诃翻作应供,三藐三佛陀翻作正遍智,或者翻作正等觉都可以,正遍知跟正等觉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完全翻成中国意思呢,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那么我们知道,这是佛的十号里面的三个号代表,此地的指西方世界无量寿如来,指的是无量寿如来,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个观想阿弥陀佛,从那里观起呢,先想他的相貌,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你想这个,想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是金色,所以我劝同修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熟,可以帮助你观想你不会想错,这个经一定要能够背诵,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浮在我们心想之中,要用经上的话都入到我们自己心想中,我们的心就不会打妄想了,有些人告诉我念阿弥陀佛不行,一面念佛,一面还是妄念很多,妄念伏不住,如果你对于西方世界,依报正报很熟悉的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提醒你,句句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入我们心想中了,你这个心想里头那里还会有妄想呢,不会有妄想了,这样功夫很容易得力。

下面经文是,因像像是正报,就见到依报的国土,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这是见到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都现前了,现前之后这个心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情是执著是烦恼,让这个心更静下来更定下来,然后这个境界就愈来愈清楚愈来愈鲜明,这个一段我们看看,这个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七十七面,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从最后第三个字看起第二,从诸佛如来下,至心想中以来,这是解释这一段,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这是善导大师,用这段经文特别劝勉我们,也就是特别提醒我们,利益非常殊胜,无比的殊胜,劝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底下这个问答很重要,问曰,韦提上请,韦提希夫人在前面请求的,唯指弥陀,他想求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佛在这个地方答覆的呢,不是的,佛是教你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并没有指定阿弥陀佛,实际上意思是指定的,可是言语上没有指定出来,我们凡夫很执著,言语没有说明白我们就怀疑,所以特别有这么一个疑问,未审如来,这个如来释迦牟尼佛,今总举诸佛有何意也,佛为什么不单指阿弥陀佛,就教他观想阿弥陀佛就好了,为什么说要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诸佛的通号,为什么要这样说法。答曰,欲显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等齐无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意赴有缘时临法界,可见得佛这个言语含意很深,佛说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佛在内,不会说阿弥陀佛在外,如果指定阿弥陀佛呢,你会误会到只有阿弥陀佛,其他诸佛大概没有阿弥陀佛这么慈悲,你会想错了,所以这个用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三身同证,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证一切证,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果德同样的圆满,绝对不能说那一尊佛大,那一尊佛小,那一尊佛胜,那一尊佛劣,这个大小胜劣经上也有,那叫方便说,那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所以这个地方,等齐无二,等是平等,齐是整齐没有高下叫无二,根据前面经文上的理论,诸佛如来正遍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确实见到平等了,我们念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佛,念一尊菩萨,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一切都念到,绝对不是观音菩萨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欢喜,大势至菩萨在嫉妒在生气,没有这个道理,那是凡夫才有这种妄想,诸佛如来没有,如果是你念佛念菩萨是你觉,诸佛菩萨看到众生觉悟了,这个始觉现前,那怎么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个个都欢喜,而我们凡夫不明白事实真相,个人执著门户之见,我修净土的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别的佛都不行,那个学教的一定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各人执著一端,互争胜负这都是妄想在作祟,全是属于妄想不是事实,不明法界的真相。
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法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那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入我们心想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我们很熟的,入不入我们心想中,佛入众生心想中,大菩萨们也入众生心想中,何况这些大菩萨们,要从他的本籍上来说早都成了佛了,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不但连这些菩萨们,声闻众之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目犍连舍利弗,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里面,示现的是阿罗汉的身份出现,其实呢,其实他是古佛再来,那焉有不入众生心想中吗,由此可知,华严上讲的对,一即一切,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那一尊呢,随便那一尊都是一样的,不能指定,一定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一切诸佛,再告诉诸位,任何一尊佛都表一切诸佛,这个才圆满,所以他的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指定特别指定的那一个一,他是任一,这才真正平等,这个才真正有。

常之意,意赴有缘,时临法界,临是到达,时没有间断的,没有间断的,所以他才叫正□,间断怎么能叫□,没有间断的,像虚空一样那有间断,那么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亦赴有缘,赴就是感觉,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赴有缘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得度,所以佛菩萨,到底那个相是什么样子呢,佛菩萨没有相,他要有一个一定的相,就不能随众生变化,因为他没有一定的相,所以他就随著众生心想变现,你心里想什么样子,他就变现什么样子,变出来一定教你称心如意,你见到生欢喜心,换句话说,随著个人意念审美观念不同,他能够如众生之愿变现,这个变现是不是有心的呢,无心的,绝对没有心,有心的变现那就错了,就不能现得那么圆满,这样看起来,佛菩萨所现一切境界相,他是无意的,我们是有意的,变现出来的正适合于我意,确实是我心想生,不是他心想生,是我们心想生。

下面讲法界,法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宇宙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时空,任何一物都不能超越时空,时间是从纵的方面说,过去现在未来,空是讲的空间十方,时间是三世,三世十方就整个都包括了,下面说法界有三义,一者心□故解法界,法界是唯心所现,因此这个心是遍满法界,这个意思很不容易体会,心怎么会遍满法界呢?,法界太大太大了,我们的心多小,心都在身体里面,常常想的这是了,所以这个诸位要读读楞严,大概就能够明白一点,佛家讲的心,不是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实在讲也能做证明,我们六根的能力,就是心的能力,心能,六根实在讲是工具,离开了这个心的能力,他不起作用,我们能见,我们见得很远,假如我们心达不到你怎么会见到呢,能所,所都是心性的作用,我们耳朵会听,也能听的很远,现在我们是凡夫,我们许许多多的障碍,距离太远了我们听不到,但是现在藉科学的仪器,地球的那一边,甚至于太空当中,我们也能够听到了,我们心要不在那个地方,你怎么会听到,这是证实了我们的心确确实实是很大的呀,楞严经上那个比喻就更妙了,佛将心,将我们的心比作虚空,将我们现前这个虚空呢,比作一片云彩,心包太虚,就像虚空包含云彩一样,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们自己真心太大太大,真心是我们的本人,真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万事万法都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心是能变,法界是所变,心是能知能觉,变现出来的法界,是我们的所知所觉,心□法界,那法界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知呢,解就是明瞭理解,所以法界他明瞭,他能够理解,这是从能,从这个能来说能知,无量寿经上讲的没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西方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到,他们眼睛看得很清楚,我们在这里说悄悄话,第三个人听不到,他们听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得很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人家统统知道,你要问为什么呢,就这三句就给我们解释了,告诉诸位同修这叫本能,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有这个能力,我们也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迷失掉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是因为迷暂时不起作用。不迷了,这个能力就恢复了,这个作用又现前了,真心里头没有私心,那个私是迷惑真心不迷,我们自己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什么呢,迷惑颠倒,诸佛菩萨不怪你,为什么不怪你呢,正常现象,他作凡夫的时候也是如此吗,现在他破迷开悟了,所以他看看我们,想想他过去就是这样子,他怎么会见怪呢,不会见怪的,反而我们自己见怪了,这个错在我们这里,他那里没错,这个是讲他这个六根的能力。

第二呢,身□故解法界,假如身要不□,单单是心□,那就是我们常讲,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知道你,但是我帮不上忙,必须心到身也到,那就有办法了,这个身□就是随类化身,观世音三十二应身,这个三十二是三十二种类,不是说三十二个身,三十二个身太少啦,那管什么用,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身,随类化身,那我们要再问到底随多少类呢,一个众生就是一类,真的是能够现无边身,无量无边身,这是他的能力如此,而且彼此决定没有妨碍,这叫真正得大自在,身也□,身为什么能□呢,身是心变现出来的,身是所变的,心是能变的,所以心□法界,身当然□法界。

三者,无障碍故解法界,假如单单讲到心□跟身□,佛是这样的,我们同我们那一个不是这样的都是佛□,我也□你也□,怎么大家都是□法界,可是第三个我们就没有了,第三个是他无障碍,我们有障碍,我们有障碍虽然心□身□,现在我们那个解,我们变成不解了,虽□而不解,不解变成无明了,所以愈有障碍,就是心□故不解法界了,身□也不解法界了,变成这么一个状态了,这使得我们真正认识迷悟的重要性,所以佛法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正由心到故身亦随到,身随于心,故言是法界身,也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稍稍明瞭一些了,明瞭诸佛菩萨随类应身,这个原理我们懂得了,确确实实他有能力随类现身,那么我们如何感得诸佛菩萨随类现身呢,从心想生,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用功的人,我不能不佩服他,为什么呢,他的功夫如果用的不精纯,他得不到感应,他能够得到很殊胜的感应,什么殊胜呢,魔来附身,妖魔鬼怪附身,许多得了这个症况的人,我在国内国外都遇到,碰过魔鬼缠身来问我,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把这个邪魔赶走,所以我遇到的这些人来找我,第一句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点点头是的,天天在想,把这个妖魔鬼怪都想来了,从心想生嘛,他不想佛,他如果把这功夫用在想佛,佛菩萨现前了,所以我很佩服他,他们很用功,所以得神经分裂症,他要不用功他不会得这个病,魔一来附身再想把它赶走,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为什么呢,他被魔控制了,我们教他念佛,念几声他就转了念头想别的去了,就是他的精神已经不能集中,自己已经作不了主宰,已经被这个外面无形的东西所控制,这非常可怜没法子救,这个事实道理我懂得,我救不了他,你说救的方法有没有,有,但是他用不上,他已经自己不能作主了,家里人帮他作功德,那个力量很有限,有些家人非常关心,替他念经念咒,印经、布施、放生,作种种功德给他回向都没有效,所以效果很微弱,别人去帮助他,那必须要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光目女,那一种修学的方法,行、决定能救,再凶的魔也会离开,但是家里人没有发那么大的心,光目女发的真心那不是假心,不是虚情假意,是真心,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这个大心一发,魔会离开,他就不敢缠绕了,所以你看光目女,婆罗门女,亲人堕在地狱里面,他一发心,能够从地狱脱离生到忉利天,何况几个小魔附身,那算得了什么,但是家人谁肯给他发这么大的心,这个难太难太难了,所以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确实这话说的没错,魔来附身,有没有办法求佛让他离开,有,问题就怕你自己作不到,佛是真有方法教给你。因此我们也就明瞭了,我们果然念念想佛,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必定得生净土,就像经上所说的消灾灭罪,往生不退成佛,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统统得到。

再看底下,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这是对佛说的,就佛而言,他的法界,就是他教化度脱的对象,他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差等,诸佛菩萨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以清净心,平等心,对法界一切有缘众生,法界就我们这个身份来说,法界是我们修行证果的环境,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修学的增上缘,只要你会用,你会用,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你成就道业,你不会用,那就样样都成障碍了,诸佛菩萨都变成帐碍,这不会用的确实如此,有一些执著的,譬如说我们拜阿弥陀佛的,我们药师佛不拜,看到别的佛菩萨都讨厌,就变成障碍了,佛菩萨都变成障碍了,这样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呢,能往生,生的品位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执著,你如果说拜阿弥陀佛,对其他一切诸佛菩萨跟阿弥陀佛同样恭敬,虽然同样恭敬,我专拜阿弥陀佛,那你往生的品位就高了,为什么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同样恭敬,要专拜一尊呢,一门深入,这是我修学容易成就,是方便法门,于其他诸佛菩萨,甚至其他一切经典法门,决定没有高下之分,如果不依方便,我们就无门可入,一部经一尊佛,一法门叫方便法,我们从这个法门进去,这个就对了,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佛能够随类化身。

底下讲,言入众生心想中,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心想中现,但诸行者,这个诸行者就是这个诸位修行的人,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若想念中,在你想念中的时候,佛现前了,就像我们这个经前面讲的,阿弥陀佛也说,这是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也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立刻现前了,这是心想中,若梦若定中见者,都是这个意思,或者是有人在定中见到,或者有人在梦中见佛,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感应,那么感应最殊胜的,不是梦中也不是定中,在想念之中现前,这个是最殊胜的,但是在这里又必须要跟诸位说明白,这个偶尔见是正确的,如果常常见问题就大了,那就有问题了,这个常常见不是正常的,偶尔见,大概在什么时候见呢,这个见佛的时候有三种因缘,这是正确的,第一种是帮助你建立信心,所以往往我们在初学佛的人,有很多瑞相,增长我们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瑞相,见到光闻到异香,现在好久都没有了,是不是功夫退失了,不见得,这个不要去想这些,不要去计较,这个是属于正常现象,另外一种一个时候,是我们这个定初成的时候,像此地讲,初得三昧的时候会见到,这个时候见到就能够证明,自己是不是成就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见了之后决定不动心,这个时候会现前,我们再问一问,这个佛像为什么不常常现给你看呢,常常现给你看你会发狂,佛不但是没帮助你,反而害了你,你会高兴得不得了发狂,自以为了不起,贡高我慢就瞧不起别人,我天天见佛,你们功夫差远了那就坏了,那就完全退堕了,所以不能常常接触,这是偶尔给你作个证明,第三个时候呢,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大概就这三种机缘,这都是正常的,你所见的是好境界,决定不是魔,这个常常见到,一个星期见几次,决定是魔王变现的,魔来冒充的,来扰乱你的,不是好事情,所有一切法门瑞相感应有,但不是很密集,不是时时有,这个一定要知道。

这个底下一段,我们从一百七十九面,第一行看起,第一行最后一句,这个修学的方法,这上写得很清楚,大家自己要多看几遍,我们经本子印得很多,没有的,可以向柜台请本带回家去,因为注解里面很多,我都把它省略掉了,不是很重要的部分都省略了,说作此想时,佛像端严,相好具足,了然而现,乃由心缘一一相故,即一一相现,心若不缘,众相不可见,这就前面讲的观想方法,我说过了,从佛的身相,顶相慢慢想到下面,想到华座,按著这个顺序次第的想,或者呢,先从华座往上面一直想到佛顶都可以,都要按次第不能够错乱,这是佛相端严相好,相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佛在大经里面常说,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成佛之后,还要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诸位要知道,成佛是慧,相好是福报,纵然有圆满的智慧,如果没有福度不了众生,所以这个世出世间福报真的很重要,有很多人疏忽了,把这个福德看轻了,那是错误的,纵然修成了,智慧修成了,佛门里面常说有慧无福,罗汉托空钵,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生活方式是托钵,他没有福报,没有福报,没有人供养他,天天饿肚子 ,他真有智慧,跟众生没有缘,没有福报就是没有缘份,大家不供养他,这是修行偏在一边,这是错误的,还有偏在福报,专修福报不修智慧,佛又说了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福报太大没有智慧,来生到畜生道去投胎变成大象,古时候,这个大象帝王骑的大象,那一身的珠宝挂在身上,畜生,大象挂璎珞,它很有福报没有智慧,所以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你想想看这个字,福慧双修,福还摆在第一,没有说慧福双修,福慧双修,这才知道这个修福重要,佛在此地教我们修福,这个方法妙极了,不需要百劫去修相好,怎么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想佛的相好,自己的相好就变成佛相,所以大家这个人,中国人跟外国人都一样,那一个不爱美呢,那个人不爱自己很漂亮呢,很美满呢,可是自己面貌偏偏有缺陷,尤其到老的时候,一年比一年衰老,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想生,心里面想的是恶念,那相怎么会变好呢,你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单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面貌就变成佛一样,这个方法好,简单,费的时间少,快速确实有效,因为在理论上讲得通,我们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他的相好光明,慢慢的自己这个相会变,你看看这个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你这个心里头天天有佛的相,有菩萨的相,他自自然然不知不觉他就变成菩萨,变成一个佛相,这是我们在这经上得到的呀,眼前就得到好处,就能改造我们的命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想佛的存心,佛的大愿大行,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常常效法诸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宏愿,我们的心像佛心,我们的愿像佛的愿,我们的行为像佛的行为,我们这个面貌,天天也想佛的面貌,在我想呢,二、三年你就变样子了,真的就变了,你这一变就度化很多人,你的家里人,现在有很多同修告诉我,我学佛家里人都不学佛,家里人为什么不学佛,你学佛没成绩嘛,你说学佛好,好在那里,拿不出好东西出来,果然学了三年,这个面貌长得跟佛菩萨一样,你家里人一定个个学佛,这学佛真有效,面貌愈来愈美满,我们讲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年轻,你不要他学他也拼命的学,自然就学了,这个是接引众生,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你学佛要拿出成绩出来,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