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星唇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2:51:01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二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个字看起﹃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一段文,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后世的众生,祈请这个法门,从这个地方,我们会深深地体会到,佛在前面自己说过,如来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这就说明了这个法门,不仅仅是为韦提希夫人所开演的,实实在在是为末法时期,烦恼业障习气非常深重的人,如何在一生能够究竟圆满度脱,佛的本意给我们说出来了,在这个地方又看到夫人,也是像佛一样的大慈大悲,跟佛这个心愿完全相同,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确实是一桩大事,佛法里面常讲,大事因缘,我们细细冷静地去想想,确确实实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这是叫一切苦难的众生,在一生当中离苦得乐圆满成就,所以真的是第一桩大事,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在这里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了,浊恶,善导大师在这里,有简单扼要的开示。

他这个文在一百二十一面,上一次我们也读了一段,第五行说的,劫浊,第六行里面,众生浊,再底下是,见浊,烦恼浊,最后是命浊,这个五浊,浊就是今天的话就是染污,五种,见与烦恼是因,命是果报,劫与众生浊是现象,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见与烦恼,见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迷而不觉,我们看错了,想错了,这个见就是见解,思想错误了,染著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习气,贪瞋痴慢不断地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加速度地增长,普遍没有止境地在增长,这是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在这个世界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明显地看得出来,特别是都市,这个决定不是好现象,所以带来的命浊,这个命浊不仅仅是像经上讲的,这个寿命短,寿命短,我觉得还没有什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活非常苦,这个叫真的命浊,这个命,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现实的生活,这生活太苦,无论是物质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非常之苦,苦还罢了,一切众生,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假如没有未来世,那这事情就好办,俗话常讲,死了就一切都了了,那这问题就解决,这解决不难,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死了以后麻烦更大,有个什么,有个轮回在,如果真正知道轮回这一桩事实,那我们就可以说,死了就不得了,这真的,所以这一个大事,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要把它解决,这就是佛法里常讲的,生死事大,这是生死大事。
这一桩事情自古以来,这个世间的学术,科学哲学宗教都不能解决,如果世间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就可以告诉你,佛菩萨就不到这个世间来了,来这儿干什么,来这儿叫多事嘛,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见到这个世间,已经认识这一桩大事,想解决解决不了,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他来了,这个感应道交嘛,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他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一个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人生之苦,觉察人生之苦,这就是觉悟,迷的人所说,醉生梦死,他不能觉察,觉察之后,有心要求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能够感得诸佛菩萨示现了,这个浊是因,感到五苦,这个五苦可以说呢,都是前面那个命浊的详细解释,命,生命为什么会浊呢,因为你有五种苦。

五苦这一段,在一百二十二面,第二行当中,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讲的,八苦,这个是一般学佛的同修都能够明瞭,这是佛学普通的常识,所以三苦八苦,这里五苦是八苦里面的前面五种,要加上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就是八苦,这一些苦难,六道众生统统具足,只是程度上,有轻重的差别不同,只要不出六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的,这个生苦,我们是经历过了,但是都忘掉了,这众生很健忘,这生之苦都忘掉了,虽然忘掉了,如果我们看到婴儿出世,你仔细观察,你也能够体会,他痛苦能够体会得到,能够觉察得到,老苦我们看到,也是亲身经历到,病苦死苦都容易觉察,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不能够避免的,这个就是世间法里面所讲的,真理,无论贫富贵贱,统统都免不了的,这个现象从那儿来的呢,这个生老病死,这是果报,有果必有因,细说因缘,就是十二因缘经,十二因缘,跟我们讲这个原因,说明六道轮回的原因,那是远因,如果我们看近因呢,近因就是五浊里面的见与烦恼,这是近因,这个因与缘找到了,事情就好办了,好像一个大夫诊断病况一样,他把病原掌握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佛为一切众生治病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的这个五苦八苦的因缘,讲近的,不说远的,就是见与烦恼,假如我们见清净了,烦恼清净了,给诸位说,这几种苦就没有了,这是真的,这一个事实,除佛与大菩萨,真的,世间人都不知道,科学不知道,哲学也不知道,宗教也不知道,唯独佛知道这一个事实的真相。

所以佛教给我们对治的方法,教我们修清净心,教我们修戒定慧,教我们修六波罗蜜,这些东西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把见与烦恼统统断掉,身心清净,那么你这生过去啦就没有老苦了,老,老得很健康,耳目聪明,他六根不坏,六根,眼耳鼻舌身,它不衰,它不坏,这个老不苦啊,这个在台湾修行人当中例子很多,我们看到一个好榜样,就是从前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在九十七岁往生的,他往生的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华严经,那么大的年岁,他没有戴过眼镜,那个辞源,辞海里头那个小字,他能看得清楚,他曾经念给我听,他说你看看,我眼睛怎么样,眼睛没有衰不坏,耳朵很聪明,没有重听,这个就是老,老不苦,老没有苦,心清净呢,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病从那里来的,病从妄想烦恼来的,这是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诸位同修,不要去想病,这是佛给我们讲的,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所以你想病,那一定病就生了,想久了生理就起变化,你想生什么病,它什么病就出现了,你想这个病严重,那这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到最后就不可救药了,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健康呢,你为什么不想长寿呢,为什么不想佛菩萨呢,你要把念头给转过来,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念佛的同修,往生的时候不生病,晓得那一天走,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潇洒。

正因为如此,我们特别将倓虚老法师,过去在佛七当中所开示的录音带,我们是,也是有缘,从美国一个同修,得到这么一片九十分钟,现在我们把它做成了CD片,这一个带子里面所说的,全都是事实,都是老和尚亲眼见到的,他说得很清楚,他一生当中见到念佛人,不生病,自己晓得那一天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见到二十多个,听说的那就太多了,自己亲眼见的二十多个人,在我们台北市,可以说往生最自在的,李济华老居士,这个大概也有二三十年之前了,龙江街莲友念佛团,老居士八十多岁,在法会当中,跟大家讲阿弥陀经,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了告诉大家,我要回家了,向大家告假啦,他要回家了,听的人以为他年岁大了,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那里晓得他一下讲台,到客厅沙发上一坐,他就回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在台北市,大家所见到的,这不病,不但不病,再告诉诸位,不死,他是看到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跟阿弥陀佛去啦,这肉身不要了丢了,他去啦,所以他这个不是死,由此可知,佛教给我们这个法门,真的不老不病不死,真的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了,我们是无始劫来,这个大事没有法子解决,佛为我们解决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个是像基督教里面讲的,见证,这是许许多多证明,事实上的证明,看到这些往生的状况,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由此可知,苦不是不能解决,确确实实能解决,但是,你要不依照这个方法修呢,这个问题是真的不能解决,我再要奉劝诸位,大小乘佛法,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一切佛法里面,最有效果的,也就是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的,无过于念佛,这个是事实,我们所见到的统统是念佛人,就连倓老法师自己,他也是说过,他一生,他活到九十多岁才往生的,长寿,他看到过参禅的,参禅得禅定他见过,参禅大彻大悟,他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说过,你就知道困难,禅里面得定,可以盘腿面壁打坐,一坐坐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于功夫好的坐两三个月,出定的这叫得禅定,这种人他见过,也见到不少,但是这种功夫,能不能解决问题呢,给诸位说,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在那里,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有禅定,看到你定功的浅深,你将来往生,是四禅天,四空天,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六道的诸天都有寿命,纵然有很深很深的禅定,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大劫,可是八万大劫到头呢,还要往下堕落,你三界出不去,所以这不是究竟解决的办法,真正能够解决的,只有念佛求生净土。

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真正觉悟之后,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念佛,念佛念到有效果,念到有成就,秘诀就是专,没有别的,也就是古人讲,老实念,什么叫老实,老实就是专心念,像觉明妙行菩萨讲的,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你只做到这三个条件,这就叫老实,这就叫专,那决定有成就,韦提希夫人,既然发大慈悲心,为我们浊恶五苦的众生来请法,释迦牟尼佛,当然要为我们演说这一个法门,经文到这个地方,将散善讲完了,下面是第三个大段。

定善,诸位看一百二十五面,一百二十五面,定善,善导大师在这个注疏里头,告诉我们,从此以下,次辩正宗,前面所说的,是本经的序分,从这以下呢,这是本经的正宗分,也是本经的正说分,要教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这就正说了,方法一共有十六段,经就是十六章,所以我们称它作,十六观经,这十六种方法,并不是叫你每一种都要学,你在这当中学一种,学成功了就行,学两种三种也可以,看你自己的能力,只要有一种成功了,就决定得生,十六种里头有难有易,难易不等,前面十二种是,观想念佛,这在前面都有曾经跟大家介绍过了。

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最后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如果要说到难易,我们想想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都劝我们执持名号,换句话说,他教导我们的是选择第十六观,选择本经最后的这个法门,由此也能够知道,这一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好我们从这个第一观开始看起,看经文最后一行,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这一句是教我们,求往生方法里面的总纲领,这一句是总说,这根性利的人得这一句开示,他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佛给我们指路,这一条是了生死的道路,这一条是超越六道轮回的道路,这一条是一生圆满成佛的道路,真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世尊在此地,叫著韦提希,汝是你,及众生,那就是韦提希夫人,代这个佛灭度之后,一切浊恶苦逼的这些众生们,包括我们在内,佛今天把了生死,出三界圆成佛道的秘诀,告诉我们了,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西方就是极乐世界,系念一处,这个一处实在讲,就是指的名号,如果就本经来讲,这个一处就是指下面所讲的,十六处,这十六处,你任何一处都行……,我们不要去打妄想,还是老老实实地,把这一处死心塌地地定在名号上,我们就把心定在名号上,为什么呢,这个其他的这个十五处,不太好修,你不信。

看看底下这个第一处,这是十六观里头的第一观,第一观,观什么呢,观太阳,观日观,下面请看这个经文,接下去看,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先教我们日观,日观,佛就说了,一切众生只要不是生下来,眼睛就瞎了的人,他总会见到这个太阳下山,就是日落的这个景象,他总是见过的,佛就叫我们观落日,这个景象,这是把所观的事相,给我们说出来了,为什么要系心一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对佛的教诫,我们才很乐意地去接受它,佛给我们所说的一切方法,都是对治我们的毛病的,我们病在那里呢,善导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了一段。

诸位看一百二十七面,看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众生散动,识剧□猴,心遍六尘,无由暂息,但以境缘非一,触目起贪乱想,安心三昧,何容可得,自非舍缘托静,相续注心,直指西方,简余九域,是以一身,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一相续一皈依,一正念,是名想成就,得正受,此世后生,随心解脱也,这一段很重要,这一段把事实真相,你看简简单单几句话说尽了,我们的大病就是心不定,所谓胡思乱想,学了佛怎么样呢,学了佛还是胡思乱想。

今天下午,有一个出家人来看我,他告诉我,他很勤奋,很用功,很好学,学过法相唯识,学过中观,学过大小乘佛法,也学过藏密,学得很多,一样一样都讲给我听,什么叫八识,什么叫中观说了一大堆,说完了之后来问我,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所讲的,是佛教的名词术语,这名词术语里的意思你完全不懂,这个学法永远在佛教门外没有入门,他很惊奇,我说你是,满脑袋的佛学名词,满脑袋的胡思乱想,开经偈里头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把佛的意思全想错,那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怎么能成就得了呢,那些是佛学的常识,佛学的皮毛,根本不是佛法,为什么说,根本不是佛法呢,法是一切诸法,佛是觉悟,对一切诸法真正觉瞭,那叫佛法,你没觉,你还是在迷,不但你对世间法迷,对佛法经典也迷,所以我就劝他,学佛,从那里学起,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就是此地讲的,一心一处,从一才能入得了门,你搞那么多就搞乱,那怎么能入得了门,不是佛法不好,是你自己学错了,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他说。

他也是大学毕业生,我说你念大学,你念一个科系四年毕业了,对不对,他说对,我说假如你同时去念十个科系,那你要四十年才毕得了业,你念一百个学系,要四百年才能毕得了业,你能活多久的呀,佛法无量法门,你呀,无量阿僧祇劫也毕不了业,同样的一个道理嘛,你真正要想入进去,唯一的方法,一门深入,无论那一门,只要一门,一才有入处,一是什么,到一心,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你才有个入处,到一心就开悟了,就觉了,二心是迷,六祖大师说得好,在坛经,六祖离开黄梅之后,在猎人队里面,住了十五年,这个机缘成熟,到了广州遇到了印宗法师,就是现在的广州光孝寺,印宗向他请教,印宗知道,他是这个五祖的传人,就向他请教,五祖平常有没有讲解脱,有没有讲涅槃,有没有说这些,而六祖大师回答得很乾脆呀,解脱涅槃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答得非常乾脆呀,这个真正入门的人才明白。
小乘常讲的,戒定慧三学,二已经迷了,那三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讲的,六度法门,三已经错了,那六不就更错了,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在我们凡夫,真的处处全是错,没有一样是对的,在佛菩萨口里面,无论他怎么说他都是对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华严上说得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又给我们讲,万法归一,这个一不是独一,不是独特的一,这个一是任一,都要明瞭这个,如果我们讲布施,万法都是布施,没有一法不是布施,我们讲持戒,所有一切法都是持戒,布施也是持戒,所以法才平等,法无有高下,无量无边法从一里面开出来的,无量无边法可以回归到任一,这个法叫清净法,叫平等法,叫无障碍法,所以佛菩萨怎么说,他都是对的,不落一点痕迹呀,我们凡夫为什么说都错呢,执著嘛,有分别执著嘛,人家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广学多闻是得一念之后的事情,你还没有一心,你怎么可以广学多闻呢,这就是我们近代,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人,看不到人才出来。

古时候,代代都有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包括在家的居士,原因是什么呢,人家都是从一门奠定根基的,从一门下手的,然后才广学多闻一门下手,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就是清净心,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底下一句是,无所不知,一定要到无知,然后才无所不知,有知就坏了,不可以有知,要无知,无知心是清净的,像坛经讲的,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地乾净什么都没有,心像镜子一样,外面境界这一接触就明瞭,不但现在的事情明瞭,过去未来统统都明瞭,这叫照见,你看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他才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这个心是乱七八糟的,照的能力完全丧失了,把这个照的功能变成了,妄想,分别,执著,你看这个苦不苦,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恢复我们清净心,恢复我们的本能,在此地也是这个原则,你看看无论那一个法门,无论那一个经典,佛虽然讲得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你仔细看它的原理原则,决定是一样的,这个地方的比喻很好,众生就是凡夫的心,是散,是动的,散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动就是刹那生灭,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一天到晚这个妄念不断地在生灭,这叫动,识剧□猴。

我们看到动物当中,猴子是最会动的停不住的呀,我们的念头那个动相,比猿猴还要厉害,心遍六尘,六尘是你攀缘境界,六尘是讲的,色香味触,是讲这些,就是六根接触的对象,眼所见的,统统用一个色作代表,耳所闻的,以声为代表,我们六根攀缘外面的境界,永远没有止境,无有暂息,不停止,不知足,这接触了就起贪瞋痴慢,就起烦恼,顺著自己心意的,就起贪心,希望贪得,不喜欢的呢,希望远离,远离还是贪心,贪什么呢,贪它远离我,不要接触我,总而言之,顺逆境界都用一个贪,贪不到就起瞋恨了,喜欢的不能得到,瞋恨心生起了,不喜欢的时候它不离开,瞋恨心也生起来了,所以说,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无量无边的烦恼,就从这里生起来了,起贪乱想,三昧是证什么,三昧就是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怎么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是乱想的,他们的心是清净的,他们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人就叫佛菩萨,有妄念的人就叫凡夫。

由此可知,凡夫跟佛菩萨,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除了名字不同之外,还有什么差别呢,没有差别,我们遇到苦难了,想求佛菩萨保佑,你想佛菩萨会保佑你吗,你要以为佛菩萨真的会保佑你,你一定会吃亏上当,你受骗啦,如果你认为佛菩萨没有能力,来保佑你的话那你又错了,要知道,佛菩萨怎样保佑我们,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他对我们的保佑,就是对我们的教训,虽然现在他不在世间,他的教训写在书本里头,流传到今天,我们展开经卷,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我们明瞭他的意思,依照他这个意思去做,这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的保佑,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报恩的意思,我们接受到这么好的教训,我们对于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第二个意思,是借著这些形像,提醒他对于我们的教导,使我们对于他的教训念念不忘,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到他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是这个意思,这里头没有迷信,迷信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菩萨教我们要,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假如我们这些做不到,你每一天给佛菩萨磕头,一天磕十万个头,头磕破了也枉然,你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所以要明白这一个事实,佛菩萨不是神明,神明说实在话,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神明是六道里面,天道鬼神道里面,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说穿了,他自己本身都不能解决问题,怎么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所以决定不能迷信,这里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那就是安心三昧,这是我们所求的,三昧是梵语的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禅定,也翻作等持,也翻作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等持,等是平等,这个心里面常常保持著平等,保持平等那就是定,这是我们所求的,也就是弥陀经里所讲的,一心不乱,三昧就是一心不乱,这个是佛法修学的中心,也可以说,佛法虽然法门无量无边,修的是什么呢,就是修定,而是修定的手段方法不相同,所以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不一样,所修的东西是一个,统统修定,绝对不是,禅才修定,而教下不修定了吗,教下的止观就是禅定,念佛的一心不乱也是禅定,密宗的三密相应也是禅定,它这个名词不相同,内容境界完全相同,就是这个方法,修学方法手段不一样,但是它的原则原理相通的,那就是一定要,舍缘托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缘是什么呢,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什么呢,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

所以古时候,这个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立在深山呢,远离都市避免诱惑与干扰,容易得定,容易成就,环境关系很大,因为毕竟你是凡夫,你摆脱不了外面境界的干扰,所以懂得避免,现在人要讲修行的话呢,我们的环境,福德就比不上古人了,古人有个清净环境可以进修,现在没有了,现在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个清净环境,过不了几天那就变成观光旅游区了,找不到了,这个深山里面建的这些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那个中心点了,这是说我们现在,修学的环境不如古人,现在这个诱惑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最普遍的,电视广播杂志报纸,这全是诱惑你的,这个都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魔王,那个地方,这个东西统统是魔王,叫你这个心不能定下来,天天被他们诱惑,无论是吃的,是穿的,是用的,你看天天有新产品,天天有新花样出来,叫你这个心不能安,刚刚买的,新的样子摆著,我的这个落伍了,你看看,你心就动了就被它牵跑了,你的安心三昧何容可得呢,得不到啊,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要知道舍缘,要知道托静,托是依,就是依靠的意思,要依靠一个清净的环境,要把外缘断掉,所以你要想真正求一心的话,真正求功夫成片的话,这我常常讲,电视不能看,报纸不能看,有些人说那这些,社会上那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了吗,不知道好吗,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没事……,外面没有事,我心里也定了,你知道的事情多,你忧虑也多,你牵挂也多,你烦恼也多,你认得人多的话,你是非也多,长短也多,麻烦可大了,这个要觉悟,这是佛教给我们的原理,不管修那个法门,你要想成就的话,统统要离开外缘,确确实实找一个清净环境来修行。
相续注心,直指西方,注心是把心安住在一处,这个住就是注入,一心直指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把方向指出来了,相续是不能间断,这个相续注心,这个四个字,跟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意思境界都相同,相继就是相续,净念就是注心,注心就是净念的意思,简余九域,这是我们讲十方,我们专注西方,其他的统统舍掉,那么这其他指什么呢,指的是其他九方诸佛刹土,东方琉璃世界,所有一切诸佛菩萨,我们暂时都把它放下,专注一方,换句话说,专跟一尊佛学,就是这个意思,再说得明白一点,专门依照弥陀经,无量寿经学,这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嘛,这个三经一论嘛,除这个之外,我统统都不学,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还兼学其他大乘,那就不是直指西方了,这就不专了,所以底下特别要求我们,要一身一心,身本来就是一个,何必还要说一身呢,这一身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一身就是说,身也要学一个,不能我这个身,又参禅又念佛,我这个身是又拜阿弥陀佛,又拜药师如来,这身就不一了,善导大师在这个注疏里头,特别教给我们,我们这个身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拜,拜什么佛呢,就专拜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不拜,这个绝对不是贡高我慢,我们不专一就不能成就,但是专拜阿弥陀佛。
这个拜佛的仪规当中,首先要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什么,这不忘恩,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我的,我们不能把这个本师忘掉,下面要拜,无论拜多少拜,统统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拜完之后,拜三拜观世音菩萨,三拜大势至菩萨,三拜清净大海众菩萨,这才圆满这叫专,身专心专,心里面念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回向,无论修积大小功德,统统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作第二个想法,也就是说,决不求人天福报,决定不求现前福报,连现前福报都不求,来世福报更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处一境界统统要归一,这个一处怎么说法呢,处是讲你修行的处所,这个意思就是教你,不要去到处跑道场,这是真的,你在一处修行,你才会成就,为什么,他心定了,决定不搞人情佛事,诸位看印光大师文钞,文钞里面就有很多地方,他老人家多半是回答人的信件的,老和尚这些学生,偶尔到灵岩山寺,这是苏州,这是印光法师,晚年就住在这个地方,去看老和尚,老和尚一进门就呵斥他,你来干什么,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从前看过了,你还来看什么,你不在家里好好地用功,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钱财,骂回去啊,这一处的意思,地方跑多了心就散乱啦,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经上所说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梦中,在定中,这个境界现前了,这是瑞相,没有这个境界,也不求,只求心清净,身清净,一句佛号不间断,求生净土,这个愿望不间断,这好境界,一相续一皈依,相续好懂,相续就是不间断,信不间断,愿不间断,解行不间断,一皈依,皈依是回头,不但从世间五欲六尘里面回头,我不再贪图了,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我也从那里回头,我也不再去研究了,一心一意依靠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现在我们讲的,净土五经,这五经都是教导我们求生西方净土的,这叫皈依。

五经里面,依一部经就能成功,这一部经任凭选择,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选择无量寿经,为什么呢,无量寿经,对于西方世界介绍得最详细,如果你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你可以选择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经文,比般若心经还短,容易受持,这都是属于一皈依,一正念,除这一念,这一念求生西方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一正念,我们把这几句话都做到了,这叫想成,诸位要记住,善导大师在此地这一段开示,是贯住,这十六观的,十六观每一观,都要用这一个原则,你才能成就,你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叫你观这个太阳,你决定观不成,你不会成就的,观成之后这个随心解脱,就是自在往生,所以往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病苦,没有死苦,他自在去的呀,这个自在往生,功夫好的人可以随时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也没有关系,这叫真正自在,生死自在,这个生死自在,就是佛家常讲的,了生死,没有生死了,那么这是不是真的,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

过去有些同修来问我,他说,他们看这个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有一个发现,我说发现什么,他说发现很多这个往生的人,念佛都是念了三年,他就往生了,他来问我,他是不是这些人,刚刚好遇到佛的时候,他三年寿命就到了呢,他那有那么巧呢,绝对没有那么巧的,没有那么巧为什么他三年就去了呢,他三年功夫成熟了,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那么好的地方他为什么不去,他在这里受罪干什么,他当然去了,我们这是什么呢,是想去,去不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如果要是真能去得了,那早就去啦,绝对不会在这个世界再去受罪,所以这才是真正的事实,才是真实地答案,人家这个境界一现前,一有能力去他就走了,不再留恋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人能去而不去的,出家在家都有,他与这些,这个地方的众生,还有缘份没断,什么缘份呢,帮助他们往生的缘,不是其他的缘,其他的缘的时候,那统统都断掉了,也就是接引众生的缘。
换一句话说,他在此地多住几年,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是为这个原因,可以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这个是不碍事的,这一段要牢牢地记住,因为后面,这个十六段的时候,这个原理原则都完全相同,所以后头都不说了,我们再回来看经文,接著看经文,这是教给我们观想的方法,是说,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这个太阳快要下山的这个地方,经上说得很清楚,要正坐西向,修这个法门呢,善导大师里头这个注子里头说得很清楚,要在春秋不取冬夏,因为冬夏这个太阳,日出日没,它的方位偏差很大,不是正东正西,春秋这个太阳出没是正东正西,所以他取这个时候,而不取这个冬夏,所以方位要正确感应才快速,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看的这个太阳下山就像一个鼓,挂在那个空中一样,距离地面没有多远,这红红的太阳,这个太阳的光度不会刺眼睛,我们张开眼睛可以看它,如果它这个距离地面高一点,光度很强,我们眼睛没有办法观察,看到它快要落山的时候,看这个现象,看这个地方,至于怎么样观法,今天这个时间快到了,我下一堂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

如何来作观,观成的现象的时候,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这就是你观成了,这一观,观成功了,无论在什么地方,观成之后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眼睛张开,这个落日在面前,别人看不到,你看得很清楚,闭了眼睛呢,这个太阳也在面前,这才叫观成,如果这个时候,对著那个太阳下山那个时候看得很清楚,太阳落下去之后没有了,这个没有用处,这个不能往生,一定要把太阳的时候,睁著眼睛,闭著眼睛,无论在什么地方,太阳都在你面前,这才叫观成功,你就想想这不容易,很难。下一次我把这个方法告诉诸位,告诉诸位我们明瞭就好,恐怕很难,我都没有办法,我还是老实念佛,修这个法门很不容易,要这样修成这才行,如果不是到这个境界,那个都没有用处,是为日想,名曰初观,这个经文十六观,第一观的经文到这里讲完,这个意思我下一次,再跟诸位补充,补充就是如何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