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阿四和吴老狗:正文显示页面5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7:53
以“问题串”为载体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吴学录

【专题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专 题 号】G37
【复印期号】2010年09期
【原文出处】《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10年4期第12~14页
【作者简介】吴学录,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 东台 224200)。
【关 键 词】EEUU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为学习设计课堂”。解读其含义:课堂教学需要设计,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活动进行的原动力和牵引力。一堂化学课,无论教什么内容,无论使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有效,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师生对话指南”,因为问题设计体现了教学的目标,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彼此关联的多个问题。“问题串”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学活动中将某一学习内容以“问题”为线索,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依照知识、能力、思维层次与结构拆分成相关的多个问题,串联后呈现。有利于学生将知识从已知引入未知,有利于将学生的错误认知引向正确,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有效的化学问题串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因此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发挥问题串教学的作用
    运用“问题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问题教学法。基于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感受到知识能力的价值和化学的魅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化学问题出发,使用问题串,设置悬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化学世界,进入求知状态。例如,在苏教版《化学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中引入:①10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形成千万种物质的大千世界?你所知道的C、H两种元素能形成哪些单质、哪些化合物?②氢气、氧气、氯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节日放飞的气球中充入的氦气为什么不是双原子分子?③Na与Cl结合为什么能形成NaCl?H与O结合为什么能形成,而没有?④原子化合时都存在一定的原子个数比例吗?
    学生在思考、讨论时,用已有的知识难以分析全面,让学生带着这些看似熟悉、似懂非懂却又急切想知道的问题进入到新课学习中,精神集中,探索主动,这样的学习,有兴趣有期待,印象自然深刻。
    2.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教学起点较低,难度中等,梯度明显,适合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围绕主题设计成有关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章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同时培养其思维能力,避免在细枝末节不断重复中浪费时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和得到的启示对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在学习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时,设计以下问题串组织教学。
    (1)根据的性质,推测新制氯水中存在哪些分子、离子?氯水久置后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2)依据推测,分析氯水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3)依据(2)的分析,探究氯水的性质。
    (4)不能用漂白过的自来水配制哪些溶液?为什么?
    从(1)(2)(3)的递进思考中,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①氯水与溶液反应。②氯水与溶液反应。③氯水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④氯水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⑤氯水与有色布条。⑥氯水与淀粉一碘化钾溶液。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动手动脑,积极建构有关知识,其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3.启发学生思考归纳
    有些难点知识和问题,教师直白地讲解,学生听得懂,但独立解决问题时经常出错,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共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这样降低难度,启发学生辨析,引导学生逐步逼近目标,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如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高考热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经常会在定量性反应上出错。究其原因,主要并不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没有掌握,而是对不同反应的实质过程缺乏分析归纳。在高三复习的一节讲评课上,我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3)将溶液不断滴加到明矾溶液中,何时沉淀的质量最多?何时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写出前一情况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写出后一情况的离子方程式。
    
    (5)你认为对“少量、适量、足量、过量及给定比例”的离子反应应如何分析?关键注意点是什么?
    学生在训练中思考、思考中领悟、领悟中归纳,教学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讲解。
    4.提升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从思维的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合理问题串,让学生进入多角度思维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使学生肯质疑、善思考,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问题串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求异意识和发散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电镀”教学中,从锌、石墨、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起步,设计以下问题串。
    (1)要提高铜在石墨表面的析出速率,可以改变哪些条件?
    (2)要使铜匀速地析出,可采取哪些措施?
    (3)应用电化学原理使粗铜上的铜“迁移”到纯铜上,如何设计?
    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从改变“浓度”到改变“电流”“电压”等条件(发散思维)。(2)引导学生从原电池向电解方向思考,引入“电镀”(求异思维)。(3)点拨分析,探索设计方案(创新能力),进入“精炼铜”的教学中。
    学生在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但获取了新知,而且提升了能力。
    二、设计问题串的基本原则
    1.目标要有指向性
    问题串中的每一个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问什么,要求学生答什么,目的是什么,都要明确。首先教师要自问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如理论性知识,可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实验性问题,可从反应原理与操作等方面设计。语言含糊、模棱两可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搞不清题意。太复杂的问题,会使学生抓不住要点,回答的针对性、侧重点就会出偏差。如“浓硫酸与炭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若教师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的产物”,由于过于笼统,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无法深入。但若分解设计成问题串:①用什么试剂和装置证明?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吗?③如何除去中的?④制备气体与溶液反应的装置连接顺序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通过主动探究设计出完整的方案,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定位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问题串的设计必须准确定位,只有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为基础,贴近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才能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过难的问题会使他们感到失望,有挫折感,失去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于简单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规律设计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消化教材,提高能力。
    3.层次要有渐进性
    不管问题以何种方式呈现,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带着问题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问题串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编设成一个个、一组组彼此关联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发展、继续、补充或分解、提示,这样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知识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内化知识。
    4.思维要有逻辑性
    设计问题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思维要有逻辑性,是指问题串之间要存在逻辑关系,从学生角度应体现思维过程的逻辑规则,做到前后呼应、清晰透彻、有条不紊。问题设计要启迪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设桥梁,在情境与目标之间架设桥梁,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实现已知向未知、易向难、形象向抽象、低级向高级的提升。如“硫酸”一节,知识点多,难点多,也是高考的热点,如何在初中已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温故知新、主动探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串。
    
    
    通过这些问题从已知到未知、从通性到特性的了解过程,学生倾注热情,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很好。
    三、注重问题串教学的反思
    化学是理论与实验融于一体的学科,抽象的理论,有趣的实验,多样的信息,要求学生有多样化的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设计问题串,包括信息串、实验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使用问题串教学,应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据进行反思。其一,反思问题设计,在问题的主题性、开放性、适度性和延伸性等方面反思不足,加以改进,力求形成连贯的、精彩的、有效的问题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和注意力。其二,反思运用过程,有效应用问题串,应创设和谐民主的问题情境、自由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师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每一个问题,教师不应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时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其三,反思学生达成,从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拓展度等加以反思,在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再生等方面,适时检测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评价,以此来改善设计的思想、思路、思考,处理好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协调,在“问题→解决→新问题→再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构建有效化学课堂。^NU1DA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