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阿四和丫头:正文显示页面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09:23
物理习题课教学需过好“四关”阚久路

【专题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6
【复印期号】2010年09期
【原文出处】《中学物理:初中版》(哈尔滨)2010年8期第17~19页
【作者简介】阚久路,徐州市贾汪区新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134)。
【关 键 词】EEUU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物理习题教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环节。其中,物理习题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可当前,物理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作为××中学的物理教研组长,为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做一名科研型教师,“科研兴教”,带动整个学校物理的进一步发展。我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使教学现状真实化),听了我校几位物理教师的习题讲评课,感慨颇多。
    现象一:练习册(或试卷)讲评课。随手翻了一下学生的练习册(试卷),发现未批改。教师开始讲解,不是逐题讲解,而是1、5、7、10……有选择性的讲解。可见,教师提前还是做了准备。讲解开始,教师激昂顿挫,偶尔也会穿插一些提问让学生回答,或让学生板演。25分钟过去了,发现有1/4学生精力开始不集中,个别同学竟趴在桌子上进入了梦乡。下课后,我将他叫醒询问原因,他说:“我一点都听不懂,插不上话,太困了……”。
    现象二:投影仪(或小黑板)展示习题课。课堂进行了3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习题后(题目可能有点难),让学生思考,学生带着迷惘的神情,不知所措,教师急忙提示,让学生再思考1分钟后,教师看了一下表,“同学们注意听,我来讲解。”教师耐心的讲完一遍,“听懂了吗?”教室响起几个蚊子般的声音,“懂了。”教师有点着急,“听懂的请举手。”有八、九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有点不耐烦。“好,我再讲一遍,注意听!注意听!”讲完后,生气地瞪着眼睛,“听懂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学生果真懂了吗?课后,我调查了部分学生,事实并非如此。
    习题课,如何才能像新授课一样精彩,让学生喜欢习题课,在习题课上学有所获呢?笔者认为,要上好习题课,需过好“四关”。
    一、学生情感关
    俗话说:“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感情融洽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学困生而言。他们有的会因为基础差,缺少教师的爱心,而放弃某一学科。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做小动作、睡觉,甚至找其他同学说话,跟教师顶嘴……故意破坏课堂气氛。不过,他们的内心却可怜得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让人意识到原来班级中还有这样一名学生存在而已,达到一种满足感,而并非真心要和教师作对。相反,如果我们教师平时关注了这部分学生,让他们感受了温暖,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则他们的精力就有可能转移到学习上来。他们就有可能“为了教师”而努力学习,克服重重困难,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自己的老师。
    二、习题选择关
    1.针对性强,忌漫天撒网
    “题海无边,回头是岸”。随便翻开一本教学参考书,成千上万个习题便展现在面前。教师要想把它们一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缺陷的知识点,常犯错误的习题,将其记在心里。在习题课上,针对此类问题,多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增加习题的趣味性,多题归一。必要时,反复强化,使之突破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困难迎刃而解。
    2.典型性强,忌多而不精
    物理习题的选择,要注意其典型性,使之“以一当十”,既增加对知识的覆盖面,又使学生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
    如:为了促使学生掌握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一个铝球质量为54g,体积为30,则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为什么?
    此题有三种解法:可以比较密度;可以比较体积;可以比较质量。而这三种解法恰好分别练习了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稍微注意,还可以发现:这三种解法间有一个共同点,即公式本质是都是,无非是此公式的基本公式及变形公式罢了。此题的三种解法,体现了“以一当十”的原则,所以是一道典型题,促使学生既练习了基本公式,又练习了变形公式,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热点性强,忌脱离实际
    脱离生活实际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是迫于成绩的压力才去学习,学的被动、学的痛苦。而习题若能适当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让学生学以致用,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完光学知识后,让学生判断能否制造出一个运行周期为8小时的人造卫星?
    在学完电压知识后,问学生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被电死?
    在学完能量知识后,展示一幅奥运“祥云”火炬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疑问,其余学生回答。
    4.可行性强,忌脱离学生
    只有切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过深、过浅的问题均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本着“跳一跳,摘好桃”的原则,让学生顺着预设的台阶,逐步迈向成功的彼岸。
    如:在刚学完机械效率知识后,有这样一道习题:一抽水机效率为60%,功率为1kW,则它需多长时间可把2吨水抽到10m高度?(g=10N/kg)
    许多学生拿到此题,不知所措。在教学中,为了分散难点,切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分设了几个过渡性的问题:(1)有用功为多少?(2)总功为多少?(3)需多长时间?在此过程中,第2问恰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由于学生刚学完滑轮组,习惯于用Fs去计算总功,本题由于找不到F,也找不到s,于是学生陷入了困境。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算出总功后,第3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5.参与性强,忌教师独揽
    习题是没有生命的,所以许多学生对它也没有感情。为了培养学生对它的感情,每学完一单元后,我都要求学生向我投稿,即每人出10道习题(重点是自己易错的、不太理解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每个单元的小测验中,我75%的题目都来自源于学生的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题目,自然感到亲切。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对习题的感情也逐渐培养起来。
    三、学生讨论关
    习题课中,若有一些问题需重点巩固,而班级中已有2/3的学生已经学会,则这时就可采用“兵教兵”的办法,让不会的学生去询问会的学生,“一对一”进行讲解。教师则可以巡回指导,对个别学困生单独辅导,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实践证明:“兵教兵”的办法比教师在黑板前苦口婆心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因为教师的单独辅导,拉近了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困生学习变得更自信、更主动,成绩的进步也就显而易见了。我曾经运用此方法将班级中一名总成绩倒数第二的学生物理成绩提高到50分(满分80分)。
    四、教师讲解关
    1.少而精炼
    一节课45分钟,而一名普通初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只有25~30分钟,这意味着什么?在习题课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可过多,一定要少而精炼。否则,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打瞌睡……教师就请不必再责怪学生了,而应该从自身上去寻找原因,检讨自己。
    2.时间分散
    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要交叉进行,教师不宜长时间的集中讲解。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全方位“参与”习题的解决,有效减轻学生的“疲劳”。否则,在学生大脑处于“疲劳”期时,教师若不注意调节,仍旧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则教师的劳动也只能算作是无效劳动,学生早已左耳进右耳出了。
    3.提炼方法
    习题课,尽量不要就题讲题,答案出来、完成任务。而应当尽量从题目中提取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或者是思维的策略。这样,将来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达到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如:一个质量为60ks的人,在1分钟跳绳跳了120个,每次跳绳时脚离地的高度为5cm,则他的功率为多大?(g=10N/kg)
    用逆向思维的办法,推导出:P=nmgh/t。询问学生,这五个量,若知道了其中的任意四个量,能否求出另外一个未知的量?学生于是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无论形式如何变换,学生总能顺利求解。
    4.拓展延伸
    习题课上,教师可把一些习题适当拓展延伸,以加深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那些易错题、易混淆题,将其有意识的拓展到一起,对学生巩固知识大有好处。
    如:用一个动滑轮提升一重为10N的货物,若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拉力F′为多大?
    在学生答完此题后,教师可适当拓展延伸几问:
    (1)若动滑轮重2N,则拉力F为多大?
    (2)若此动滑轮的效率为60%,则拉力F″为多大?
    (3)若用此滑轮提起重20N的货物,则效率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拓展、延伸,学生对于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原题和拓展中的第2问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题目,通过拓展、辨析,对消除学生的困惑将有很大帮助。
    以上,笔者就上好物理习题课需过好的“四关”,浅谈了一下自己的一点认识。但我们做任何事,均不能“邯郸学步”。希望读者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制定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让“习题课”这一课型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型之一。^NU1DA201011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