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湜年龄:正文显示页面4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5:16
第三只眼看“培训班热”——中学生参加培训班现象调查
    培训班一上就灵吗?
    冷眼看“培训班热”
    近日,记者在青岛某培训学校采访时发现,从升初一衔接班,到中考强化班,到艺考突击班,再到高三年级补习班,所开补习班多达数十种,而且各种班大都已经报满。像这样的培训在全国的大中小城市随处可见,就连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开始参加培训班,给自己“充电”。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与跆拳道、声乐、美术、游泳等培训班相比,文化补习类培训班更受关注,尤其是英语、数学、物理等几门课最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尽管培训费不菲。
    针对参加培训班这一问题,记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访了1000名中学生,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500人。对于“你的周末怎么安排”这一问题,有82%的学生选择报名参加培训班,只有18%的学生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其他。对于“参加培训班的原因”,初中学生中选择“基础太差”的占45%,选择“力求更好”的占55%;高中学生中选择“基础太差”的占60%,选择“力求更好”的占40%。对于“参加培训班的效果”,初中学生中认为“有效果”的占53%,“效果一般”的占23%,“有的科目有效果,成绩会突飞猛进”的占15%,“成绩仍在原地不动甚至下降”为占9%;高中学生中认为“有效果,但只是一般”的占53%,“有的科目有效果,成绩会突飞猛进”的占31%,“成绩仍在原地不动甚至下降”的占16%……
    调查显示,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并非全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有所下降。由此看来,培训班并不是万能的;在选不选培训班、选择何种培训班等问题上,应该学会冷静分析、慎重对待,绝不能盲目跟风,甚至把自己的未来全都押在培训班上。
    参加培训班成绩提高了
    在青岛市某重点中学读高二的学生张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参加培训班的经历:“我上高中以来,成绩徘徊在班级10名左右,以这个成绩想考一所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有点距离。看来自己的成绩真是到了一个瓶颈期,想有所突破往前提提名次感到太难了。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一个培训班,按照培训班给我量身制定的培训计划,查缺补漏,我的数学成绩提高的幅度比较大。现在年级第3名,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终于看到了理想大学的曙光。”
    银川市某中学初三学生赵凯悦:“我们大多来自市区各个学校,在上培训班前,大家多数并不认识。在这个新组成的大家庭里,我觉得自己进步挺快的。日常上课时,授课老师为了赶进度,在课堂上讲得都很快,有些知识点,我们很难消化,通过校外补课就可以弥补这一点。如果自己慢慢摸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呢。不过,我也遇到过补到一半就不补的学生。他们有的不能适应培训班里的环境,有的是家里没有钱。所以,参加培训班要因人而异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补课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参加了培训班成绩就能提高。”
    参加培训班有时候适得其反
    针对很多家长认为“补”总是没坏处这一观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中学教师吴天帆则认为,参加培训班有时候适得其反:“我觉得有些培训班利用寒暑假讲新学期的课程,一学期的课压缩在一个假期内讲完,速度快,有的知识点讲得不细不透,孩子听了,会的只是皮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回家再钻研消化,这还可以;没有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时认为自己会了,到正式上课时,对老师的细致讲解没了兴趣。这样的孩子虽然参与补课,但成绩却赶不上没参加补课的学生,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学习。”
    南京市某中学高三学生秦晓光却认为参加培训班有些浪费时间。他告诉记者,高三的时间很紧张,很难再抽出时间参加校外培训班;而且有些培训班所讲内容针对性不强,往往重复自己熟知的知识点,实在有些浪费时间。如果到了非补不可的地步,秦晓光建议还是选择正规、权威的培训机构吧。
    培训班费用让不少家庭背上经济包袱
    随着需求市场的加大,上培训班的费用也水涨船高,这让不少学生家庭背上了经济包袱。有位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女儿今年读初二,她参加了英语、数学、化学、物理四个培训班,每周每科要上两节课,一个月的总费用1200元,这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不过,为了孩子的将来,做家长的也只能勒紧裤腰带了。”
    “培训班热”的背后
    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
    进入中学以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们难以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为了考出理想的“分数”,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通过“补课”来增加竞争的砝码。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无论是重点中学的还是普通学校的,他们都憋足了劲儿准备一搏。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到了高三就得一心为高考而进一步大补了。而且,随着考试内容的更新和知识点难度的加大,光学课本上的东西已经很难满足考试的需要,这让课外培训看似理所当然。
    家长望子成龙盲目跟风
    天底下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出人头地呢?为了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他们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有些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了,有的甚至连公共英语三级都过了。”红黄蓝教研机构教研中心总监高寿岩深有同感地表示,很多家长是盲目跟风,你报我也报,甚至把孩子的未来寄托在培训班上,这也是造成培训班市场升温的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家长颇感无奈,但又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北京市程先生说,“我的孩子也参加过很多培训班,而且花了不少钱。小学的时候,时间充裕,补起来也不费力;等上了中学,学科多了,任务重了,要补的内容让孩子整日抬不起头采。我真的很担心,也建议孩子尽量少参加培训班,顺其自然地面对中考、高考吧。可是,孩子说别的同学都在补,不补会被落下的。我一听也是,也就只好支持。哎,现在的孩子真是太累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轻松地面对中考、高考呢?”
    利益链条的驱动
    据了解,国内大中城市的培训行业是高利润行业。社会上的一部分人抓住了中学教育中存在的“软肋”,大兴培训班,以此来谋取经济利益。中学生参加的校外培训班几乎全与学习有关,比如英语培训班、写作提高班、数学强化班、中考冲刺班等。这些培训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其教师队伍也大都是由各校的相关学科老师组成。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赚钱而补课。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进一步推升了“培训班热”,而培训班市场的火爆,又使得培训费用不断攀升,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的中考,如果成绩够重点中学的录取线就不用交一笔高额的择校费,家长想与其拿钱上重点中学,不如未雨绸缪报个培训班考个好成绩呢。
    理智地选择培训班
    参加培训班的动机是好的,但火爆的培训班存在很多问题,如“名师”的教学水平是否信得过,还有高额的培训费能否接受等问题。面对良莠不齐的培训班,我们一定要理智地选择,合理地分析自己的学习及家庭情况,牢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先看清培训班的资质
    不少社会培训机构打着“名师”的旗号,这让学生和家长们犹如雾里看花,很难辨别出其真实面目。其实有些培训机构招聘的是毕业没多长时间的学生,并将他们包装成‘名师’来作招牌,博取家长的信任。而这些“名师”的工资大都以“每节课”结账,并不定期地换人,以躲避查访。所谓的“高校师资力量”“名师指点”,其实不过是由社会上退休教师与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拼凑而成的“草台班子”。
    选择培训班时不要轻信广告上的承诺,要事先对培训机构摸好底,“班比三家”,尽量选择有资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有办学许可证、符合相关条件的培训班。
    再看培训班是否适合自己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到底哪家好,到底哪家最适合自己,同类课程到底是哪家最实惠,这些问题都可能困扰着有培训需求的中学生朋友。青岛某中学老师告诉我们:“参加培训班应该有针对性,绝不能单纯地为‘补课’而补课。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进行校外强化和深入学习有一定的益处,参加培训班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开阔视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参加校外培训班要慎重,要有选择性地参加,比如选择适合自己的‘慢班’‘中班’,把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争取在培训班里消化。另外,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盲目让孩子参加培训班,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还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从长远来看,并不会使孩子的成绩有大幅提高,反而给他们增加心理压力。”
    上海某培训中心负责人说:“对学生来讲,上不上培训班并不重要,也不是必须,而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你基础条件比较好,自学能力比较强,或者说你身边就有比较好的老师给你提供指导,我觉得你就没有必要再上培训班。”
    一旦选准了培训班,还要看培训班上的老师的培训方式、授课特点是否适合你,能否按照培训机构给你量身定做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笔者建议大家报培训班时一定不能盲目,要全方位地考察,科学地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选班不能“不差钱”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中学生参加培训班的费用给有些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要知道,参加培训班并不是提高成绩、培养特长的唯一途径。所以,要保持冷静的态度,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杭州市某中学王老师说:“现在家长对孩子都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使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此选择培训班时应该要理智,不要产生攀比心理,从兴趣出发,选择两门左右的培训课程就可以。文化科的培训主要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而艺术、体育类的培训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