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许可证号:转博友关于皖北的文章及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4:15:15

转博友关于皖北的文章及评论

(2011-07-15 12:33:00)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乡的事

皖北不缺什么  皖北缺什么

                                党校学员论坛发言记录  2011/7/7

 

没有来得及系统的整理,只是在记录老师上课笔记本的空白处做点记录,算是对课堂学习的心得体会吧。

关于皖北振兴及与人才战略有关的问题,想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个基本判断,二个基本观点,三个基本建议。

 

一、一个基本判断

皖北不缺人才,皖北不缺人力资源,皖北也不缺劳动力,皖北更不缺人。

皖北缺乏持续提升生活品质的动力,缺乏持续改善生存环境的思路,还缺乏让各种人才施展才华的博大胸怀。

我们一讲振兴皖北,讲人才战略,就少不了说领军人才。其实皖北缺的是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皖北要发展顶天立地,更要发展铺天盖地。

通过引进、培养创业型、实用性人才,形成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眼光向内与眼光向外相结合,提升皖北优势产业,实现就地工业化和就地城镇化。

对人才的评价,要低眼高看与高眼低看相结合。

 

二、皖北文化特质与皖北人的性格特点

给我们授课的多位老师都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因素,我们讨论皖北的问题自然也回避不了皖北的文化。

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来看皖北文化对皖北人性格的影响。

 

1、积极的一面

我用八个字来描述皖北人性格特征中积极的一面。

豪放、大气,坚韧、乐观

豪放,不是指皖北人能喝酒,而是指皖北人行为奔放,不拘小节。

大气,相对江淮地区和皖南人来说,皖北人性格耿直,不计较小事。

坚韧,皖北人长期要面对黄河改道,淮河决口的威胁,面对自然环境的无常,所以学会了坚韧地面对挑战,生存能力强,生活本领比南方人高。

乐观,我的祖先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他老人家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

而庄子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老庄善于从行云流水中发现生命的真谛,从行云流水中感知生活之快乐。

 

2、消极的一面

我从四个方面来归纳。

一是总体上来讲,皖北文化中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足。

中国有句古话,而且我认为是绝对真理,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但我们皖北人常常是“醒得早,起的迟”

人们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没有说“早醒的鸟儿有虫吃”。

其实,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并不太难,但要在“快车道”上保持长期的稳定行驶,就需要更加艰巨的持续努力。

皖北不缺早醒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有阜阳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有阜阳模式,太和模式,引领改革风骚。

那时候,苏北、山东、河南与皖北接壤的地区不如我们的皖北。

但可惜的是,皖北人未能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领跑,更未能像江浙地区一样迅速吸收现代工业文明所需要的进取精神和平等竞争意识。

皖北人容易冲动,也容易退缩!

二是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契约意识、规则意识和信用意识缺失。

三是小农意识依然浓厚。依赖于“人治”等非正式人际关系来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特别是经济往来;

靠“通融”、“优惠”、“特例”等来维持社会和谐。

这样,就会有两种极端情况出现,即“人情化”与“窝里斗”。

四是守旧守常的性格特点,官本位意识依然浓厚。

性格特征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突破传统、标新立异的行为往往被视为过激或不合群,抑制个性发展和个体创造力。

而官本位意识是阻碍皖北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官本位意识促使社会精英人才不是创业和创新,而是想尽办法进入仕途;另一方面,正是官本位意识暗流涌动,推动了官场资本介入商业活动,破坏市场规则,使皖北地区成为官场地震的高发地区。

 

三、三点基本建议

 

(一)面向省级层面的

1、建立省级层面的振兴皖北人才发展基金

现在已经有一些基金支持政策,大都分散在不同的文件里。

2、统筹皖北高校资源整合

现在皖北高校一是数量不足,二是空间布局凌乱、专业设置不合理。

还有一些地方高校不要动不动就放出豪言要建一流的什么什么综合性大学,你没有那能力。

地方高校一是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体现地域特色。皖北文化底蕴丰富。但研究皖北文化的一流学者不在皖北,不在合肥。二是真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3、建立省级统筹的技能型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这需要政府出面,因为这些工作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具有正外部性。而我们的所有的职业技术学院最缺的是双师型教师。

4、设立省级技能大师岗位、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让蓝领人才也能享受政府津贴。

 

(二)优化南北对接的互助、互动机制

现在对口支援已经展开,合肥支援阜阳,芜湖支持亳州。但需要在每一个领域细化。具体到人力资源:

1、以人力资源开发带动皖北创业型人才培养。

2、鼓励创业人员以团队形式携带项目向皖北迁移。

 

(三)地方政府作为

1、彻底改变资源观

把人才看作第一资源,把人才当人才,把人当人。

2、由盯项目转向盯人才

皖北外出发展的人才很多,皖北适宜开发的资源也很多,一方面要下力气动员皖北籍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另一方面,细化产业发展的项目和人才需求,以产业链吸引人才,招来项目。

皖北,是光荣与梦想之乡,也是令人心酸之地;是许多重要变革的源头,也是一些污秽的藏身之所。
秋日,穿越淮河往北,好一派平畴千里。原野丰沃、静穆,田垄色彩纷呈。
从安徽省最北端砀山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到淮河两岸的辽阔地带,素称皖北,含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及滁州市的凤阳、定远等县。这是一块曾被历史的荣耀深深浸润过的土地:它诞生过老子、庄子等思想深邃的先师哲人,管仲、曹操、朱元璋等谋略胆识超群的政治精英,曹植、嵇康这般才华卓尔的文人雅士,华佗这样技泽苍生的千古名医,戚继光这样受人景仰的抗倭名将。大泽乡:中国农民首次揭竿而起的义旗举在这里;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秘密协议上摁下红手印、首创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突破口也在这里!皖北,它留在史册上的深重刻痕无人可以抹去。
这也是一块被灾难痛苦折磨着的土地:淮河以它桀骜难驯的脾性,造成了多少回哀鸿遍野、浮尸满河的惨景。从著名的“大禹治水”,到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灾难一次次激发出人们征服“灾河”的壮志。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阜阳为代表的皖北地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一次不是因为别的,却是因其官员的腐败问题。从阜阳前后两任市长肖作新、李和中的垮台,到震动全国的阜阳市原市委书记、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再到最近被“两规”的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安徽省原副书记王昭耀,皖北官场的“地震”一场接一场,余震不断:
颍上县原两任县委书记张华琪、徐波,蒙城县原三任县委书记王保民、孙克杰、孙孔文,阜阳市颍东区委原两任区委书记韩希鹏、赵光席,阜阳市颍泉区原区委书记邹新华,涡阳县原县委书记徐保庭,利辛县原两任县委书记刘家义、王德贵,阜南县原县委书记殷光立,原县级亳州市委书记李兴民,原县级阜阳市委书记王汉卿,蚌埠市五河县原县委书记张桂义,滁州市定远县原两任县委书记凌炳余、陈兆丰,濉溪原县委书记唐怀民纷纷落马。皖北,在全国版图上只是窄窄一小块,然而,短短几年,已有18名县(市、区)委书记(或曾任)因腐败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密集程度世所罕见!其教训何其沉重!
由于县一级在中国政治框架中的特殊性,皖北也因之成为解剖县级腐败与“官场缺陷症”的最佳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