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岩棉夹芯板价格:关于摄影照片的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09:39

关于摄影照片的评论


2011-01-07 09:41:17    摄影 |  评论(10) |  浏览(570)

      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影友,虽然很多年前就喜欢拍照,真正拍的多的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几年里,我说这些,绝非炫耀,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颇有感触。

      不少人见过我现在拍的照片,也许多数影友会猜我经过系统的学习,其实不对,我自去年接触数码相机之前对摄影的理解一直是在懵懂中。上世纪90年代末,手里有两闲钱,购置了一些设备,每次出去拍照,兜里至少带上四五个胶卷,各种镜头、滤镜,测光表,把个摄影背心塞得鼓鼓囊囊,俨然像个专业摄影师。拍摄回来总有两三个胶卷送到冲洗店,并且不论拍的好坏,先各洗一张看看,接下来是放大,送人,再放大,再送人。搞得彩扩店的老板娘一见到我就咧嘴笑个不停。其实,我最了解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摄影书籍买了不少,真正塌下心来没看几页,拍了一密码箱的底片,有些片子都没细看过!比起一些省吃俭用拍片子的影友来说,可谓是风光一时,细细想来,倒是钱没少花,学到的东西不多,简单的形容当时的状态,两个字最合适“烧包”!头脑发热,自然感觉良好,甚至觉得摄影拍片不过如此!藉此上几张十年前的照片供大家评鉴(爱普生V10扫描)。

        1 荷花


      2 巴扬演奏家


      3 黑天鹅


     
        4 故宫角楼


      5 垂钓



    6 乌克兰女歌手 


      7 俄罗斯艺术家


      8 深圳的过街桥


      9 朋友家的狗


      10 不知名的花


       现在回过头看看这些拍摄,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不算太差,但以我今天对摄影的理解来说,这些片子最重要的是缺少拍摄前的想法,所以,最多算是一种模仿,你可以把这种模仿当成是一个阶段的构图用光的练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记录的过程,但不能永远这样练习下去。

      当我们每次按下快门前,想想此次拍摄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想想我们选择的主体是否能传递自己的拍摄想法,虽然我们的设想不可能每次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但有了这样的追求,才有可能给你的拍摄注入生命,从而逐渐走出枯燥的模仿,才有可能拍到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照片,才有可能记录到代表人类活动的精彩瞬间。

      “想法”,不是说我们到了拍摄现场再去完成的动作,“想法”可以在茶余饭后,在公交车上,甚至是入睡前完成,有了这些事先储备好的想法,才有可能发现那些平常视而不见的瞬间。前些年看到一组叫“油灯”的组照,主题是当代陕北老区人民的生活,画面中的主体,都是围绕油灯展开。这样的拍摄想法,肯定不是作者到了延安后的即兴发挥。如果你想表现的主题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很有可能选择长城这样的主体,那么便会细心的搜寻最佳的拍摄角度,最佳的拍摄时间,甚至期待着衬托长城的万道霞光的精彩画面出现。同样,如果想表现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这个主题,你也会细心的了解拍摄环境的光照条件以及荷花绽放的规律,挑选一个最具代表的主体画面。你想表现当代90后,就必须想象一下他们的特点:匆忙、不拘一格、甚至他们的典型价值观及好恶。

      我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拍一些当代摄影人如何审美为题材的照片,也许能称之为下面这些照片的主题。

      P11    “抬头”! 这位摄影师距离美女大概七八米远,处在正前方下坡仰拍的位置,令这位美女摆出动物的姿势!画面右边由助手立着一块一人高的反光板。    摄于香山植物园。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时间:2010-04-07 15:29:05.00  快门:1/2500  光圈:F/6.3  焦距:34毫米  感光度:400  

                     P12   我从容的围着她拍了一圈,那位“摄影师”仍在一直不停地矫正着美女的姿势。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时间:2010-04-07 15:29:57.00  快门:1/1250  光圈:F/6.3  焦距:70毫米  感光度:400  


        P13  “抬头”,这次是美女要求男士的口令。    摄于798厂。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数码相机]  镜头: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时间:2010-10-01 11:46:25.00  快门:1/13  光圈:F/5.6  焦距:38毫米  感光度:200  

      这三张照片中的摄影师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他们镜头中的主体会是啥样子呢?您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您想到的即是我的照片想要表现的。

      “到此一游照”是我们平时拍的最多的照片,这类照片对于拍摄者以外的其它读者来说,传递的基本信息是:你曾经到过这里,如果将这些照片上传到网上,读者看到的是某网人一段私人生活的公开。多数照片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拍的是哪里!拍的是何许人等!对于虚拟网络中的读者来说,最多只能是走马看花,此类照片的功能是记录个人生活经历,并且仅仅只对拍摄者有意义。

      “风光照”也是我们主观想象中最多的拍摄,“风光”两个字,我把它理解成“灵动的光影”,捕捉到,甚至是尝试捕捉到这种光影对典型自然画面的描述,或许能称得上风光片。无数摄影人为了得到一张表现某处山川大河的照片,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辛苦也不一定获得成功,如果沿着九寨沟为游人设计的甬道走上一圈就能拍到迷人的风光,我认为绝非是如此简单的易事。

      “人物照”是当前最为广泛的拍摄题材,无论你拍摄的是身边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对于读者来说仍然都是陌生的,这些陌生的面孔很容易帮助自己回忆生活,但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才是拍摄此类题材的首要问题。写实的拍摄,唾手可得,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合影某一次同学聚会,拍摄青春女性、拍摄身边的新闻人物等等虽然都属于人物照,但区别于人物创作照的首要特点是:必须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人物的形神应该能反映出部分人的社会生活乃至心理状态。这样的照片,即使是表面看上去上去平平淡淡,却总能因读出其中的社会意义而熠熠生辉。人家拍美女是为了香水内衣做广告,您拍美女为哪般?您拍的越是优秀,照片中的主人公越是高兴,仅此而已。

      总之,现在的摄影虽然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逐渐成了大众娱乐的方式,但对于摄影照片评判的标准却没啥变化,由于后期制作不再需要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了拍摄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需要摄影者自己学会评判自己的作品,区分人像与人物、风景与风光、记录与创作的区别,你可以放开手脚去拍摄,但不要奢望自己的拍摄被别人看成是摄影创作!在我看来,任何一张没有主题的照片,都不能称之为摄影创作,这一点,同样需要拍摄者自己明白。

      渴望用画面去打动读者,不但需要掌握镜头的语言,同时还要有明确的主题以及烘托渲染主题的趣味中心--简明突出的主体。如果做到以上几点,一张无需别人评论的好作品自然也就诞生了。我相信,每位摄影人都被激情燃烧过,都曾经有过端起相机后的冲动,只有用镜头去细细的品读生活才不至于使这种激情变成娱乐至死的晚餐,虚荣功利与创作艺术是格格不入的!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去年在故宫角楼遇见一位北京电影学院学摄影的学生用胶片拍角楼,“为啥不用数码?”“这是老师留的作业”,“平时上网交流吗”“老师不让”“为啥?”“怕在网上学歪了”“这也太过分了!.....。”学生淡淡一笑。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热衷拍长城的影友接连数日没有拍到理想的画面,城楼上买东西的小贩从兜里掏出自己的卡片,给众人展示出一幅幅画面,小贩说:“我看你们总在那里拍照,那天我看着不错,就拍了这些,您给指点指点....”,众人笑不出来了。学生做的是学问,小贩做的是生意,回顾一下我来此的经历,好像是作秀多一点。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数码相机]  镜头:Canon EF 35-80mm f/4-5.6
时间:2010-04-20 13:05:56.84  快门:1/3200  光圈:F/1.4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