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 坐标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扫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15:32
                                                                            开天辟地: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扫黄”
  

 

    ·北京市取缔“八大胡同”引发全国各地声势浩大的扫黄行动。

 

    1949年11月21日夜,北京市的妓院悉数被清理查封,延续数百年的“八大胡同”灰飞烟灭。在1950年出版的《新中国妇女》期刊中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夜之间将224家妓院全部封闭,妓院老板、领家454人全部集中,1290个陷入火坑的姐妹们从此得到解放。”

    北京城一夜之间关闭所有妓院、没收妓院房产、集中妓女进行学习改造的做法,被称为“北京方式”,震动全国,由此引领全国各地展开关闭妓院的社会改造浪潮。北京市这次清理查封“八大胡同”等妓院的行动,被称为新中国的第一次“扫黄”。

    所谓“八大胡同”,是指北京城区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的八条胡同,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而老北京人所称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胡同,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八大胡同”的由来,因大清王朝禁止在北京内城开设妓院,妓院的经营者纷纷“转战”至此。清末民初,在大栅栏一带除这八条街巷外的其他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是由于这八条胡同里的妓院多为一等、二等,“档次”较高,由此“声名远扬”。

    虽然,“八大胡同”因过去的花街柳巷而闻名遐迩,但是,所谓“八”者,概言其多,并非定数,清乾隆二十一年,即公元1757年,北京内城的妓院纷纷迁移到这一带,“八大胡同”遂声名远播。过去的“八大胡同”里妓院林立,分布在妓院周边卖纸烟、拉包车、卖唱的很多,这些“吃窑子”的相关产业也捎带着繁荣了这一带的大小街巷。

  一、旧中国最后“红灯区”的沧桑岁月

  许多人是在《中国近代史》中认识了几个有名有姓的妓女,譬如赛金花、小凤仙、这些身世复杂的女人连带她们的生息之地,“八大胡同”也染上一种烟尘迷离之色。

  人们都说,清末时,北京城里有两个顶尖儿的女人,一个是慈禧,一个是赛金花。许多清廷重臣,都是这两个女人的奴才。每天东方泛白,他们浩浩荡荡地进入午门,匍匐在慈禧的脚下唯命是从;夕阳西沉时,他们熙熙攘攘地前往陕西巷,拜倒在赛金花的石榴裙下甘效犬马。想当初,赛金花住过的“怡香院”,现在是陕西巷宾馆。这是一座灰砖二层小楼,几十年过去,与周围的矮小平房相比仍显得卓尔不群,门楣上“上林仙馆”几个褪了色的颜体大字仍在勉强显示着自己昔日的风光。 

    1981年,电影《知音》让人们对这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妓女刮目相看,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后专门找到“八大胡同”探访她的遗踪。相传小凤仙曾是陕西巷云吉班一个姿色平常的二流姑娘,因不懂献媚邀宠,经常把客人气走。如今的云吉班旧址是个大杂院。二层小楼,前后两院,尽管破旧不堪,仍可看出当初堂皇的雕花房檐。

    “八大胡同”的沧桑岁月虽然与罪恶、堕落和烟毒,有着如影随形的关系,但它却也见证了满清末年列强入侵的暴行和民国初年政权物换星移的悲哀。在这段令人心酸的历史过程里,“八大胡同”却也曾出现过几段感人肺腑的轶事和感情。状元夫人赛金花传奇的身世、备受争议的经历以及令人悲怜的结局,致使从曾朴的《孽海花》,到刘半农、商鸿逵的《赛金花本事》,都为她在乱世中曲折离奇的一生,留下很多想象和争议的空间。至于小凤仙和云南都督蔡锷将军的一段情,与她协助蔡锷逃离北京的传说,更创造出小凤仙这名青楼女子在八大胡同和这名历史上令人景仰的护国将军缠绵动人的世纪之恋。蔡锷在小凤仙处留宿时的题联曾写道:“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从这首嵌入凤仙名讳的题联人们不难看出,出于“八大胡同”的小凤仙,她侠女的形象,在蔡锷心中所占的分量。

    二、徽班进京祝寿催生的“京剧摇篮”

    “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雏形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时期徽班进京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所以老北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当然,“八大胡同”里并不一定只有诲淫诲盗的故事,在这个风月场的纵深处,曾经绽开过两朵风雅之花,韩家胡同曾经是京剧的摇篮。韩家胡同原名“韩家潭”,据传,曾有某南方文人来京,在大栅栏西一条胡同买了一处宅院。请工匠打造一座老家风格的园林,工匠们挖土时发现一个坛子,坛内是一坛清水,坛下是一潭清泉,此地遂得名“韩家坛”。后经文人润色,“坛”改为“潭”,一字生雅。1965年改为韩家胡同。

    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全国各地著名戏班纷纷进京献演。浙江盐务大臣指派南方著名的徽戏班子进京祝寿。余老四、高郎亭领“三庆班”率先进京。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京师舞台。因徽戏声腔是以“二黄腔”为主,“昆腔”、“徽调”、“吹腔”等为辅,曲调丰富,剧目繁多,语言通俗,风格独特,行当齐全,武打精湛,一经登台即受欢迎,为徽戏雄踞京城舞台奠定了基础。随后徽班纷纷进京,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四喜”、“和春”、“春台”。加上“三庆”合称为“四大徽班”。而第一拨进京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随后进京的春台班则住在相邻的百顺胡同西口。他们来京后,由于其戏路很合京城百姓口味,所以再也没有南返,就在京城购房置产,安家落户。

  由此可见,“八大胡同”与戏剧特别是京剧的形成发展的历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清代禁止娼妓,而士大夫阶层自明代就好狎优,蓄养家班。而所以来京的徽班弟子又是男孩子,他们中漂亮的一般就是男旦,住所兼教戏所在,每个师傅的寓所都起堂号,如梅兰芳出自朱霭云的云和堂,梅巧玲经营景和堂,程长庚寓处四箴堂,谭鑫培堂号英秀堂都在八大胡同。嘉庆时期的相公重色不重艺,后来同光以后,以三鼎甲为代表的大师在艺术上精进成功以后,逐渐童伶相公也以色艺俱佳为尚了。可以说清代的“八大胡同”兴盛完全是因为男伎相公而起的。民国开始,妓女解禁,相公凋零,“八大胡同”原来的堂子才成了妓院的天下。

  三、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扫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才清街静巷、喜获新生。北京解放后,政府为了限制嫖客去妓院,曾经想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办法,他们将“嫖客查讫”的大圆戳子盖在嫖客们的身份证、货单、甚至衣领子上,以至于许多嫖客一见到警察就大叫:“快跑!盖戳子的来了!”一时间传为笑谈。

    为了彻底清除妓院,北京市聂荣臻市长于1949年11月21日下午5点30分宣布立即封闭全市妓院,次日凌晨五时许,全市224家妓院在大规模的集中行动中被全部关闭,共集中妓女1316人,统统送入妇女生产教养院进行思想改造。教养院下设八个所,集中在韩家潭和百顺胡同等14家妓院内,这次历史性的封闭妓院的行动,从通过决议的时间算起,前后只用12个小时,北京市就完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扫黄”。

  “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设在韩家潭,管教干部们曾经组织学员们自编自演她们的苦痛经历,《苦尽甜来》、《跳出火坑》、《再生》等一批短剧让许多姐妹大哭失声。她们控诉批判罪恶的领班、老鸨,罪孽深重者被判刑或正法。当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枪毙领班黄树卿时,他被插上招子,扣上手铐,去天桥刑场执行。其间,卡车由西四绕到东四,经过灯市口转往王府井大街、东长安街、前门并特意经过‘八大胡同’,当卡车经过韩家潭时,教养院的400多名学员整队观看,卡车缓缓地从她们面前驶过,她们兴奋地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姐妹翻身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