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 营养师 培训班:糖尿病前期 及早干预很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3:51
糖尿病前期 及早干预很重要2011-07-04 13:51    话题缘起:从健康人发展成糖尿病患者,大都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退这个阶段。然而,通过定期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就能及早发现这个阶段。请记住两个关键数据:空腹血糖6.1;餐后两小时血糖7.8。如果达到了,就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很多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药物控制、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综合治疗,即便如此,把血糖控制正常了,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  “这时,及时进行饮食、运动等干预,能尽量避免糖尿病发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冯志海说。  糖尿病前期不治疗  67.7%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  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门诊,记者遇到了52岁的唐先生,他身材肥胖,患糖尿病已经两年多了。由于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唐先生没能好好地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偶尔还忘记吃药,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太理想,他担心自己会很快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四年前,唐先生的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出来后,报告单上除了写着他早几年就患上的高血压和脂肪肝外,还显示他的空腹血糖是6.5毫摩尔/升,建议他到内分泌科复查。  “当时,我上网查了一下,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才是糖尿病,我还没到这个程度呢,就没去医院复查。”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唐先生又参加了两次体检,其空腹血糖都在6.5毫摩尔/升左右,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7毫摩尔/升,因此,虽然这两次体检报告单上都写着让他“去内分泌科复查”,但他一次也没去。  直到两年多前,体检显示唐先生的空腹血糖高达8.9毫摩尔/升,他才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告诉唐先生,他前两年查出空腹血糖在6.5毫摩尔/升,就已超过血糖的正常范围,只是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属于糖尿病前期。那时,如果能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就可能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冯志海说,很多人和唐先生一样,体检时看到自己的空腹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觉得很安全,事实并非如此。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最高限6.1毫摩尔/升,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7毫摩尔/升,就是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正常血糖最高限7.8毫摩尔/升,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1.1毫摩尔/升,就是糖耐量减退。  这两种情况都是糖尿病前期,提示患者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需要及早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否则,高血糖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使糖代谢异常加重,最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据国外报道,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前期者转为糖尿病患者。国内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者若不治疗,67.7%的人可转变为糖尿病。  定期查空腹血糖还不够  多数糖尿病前期者仅餐后血糖高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我国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14个省市,对糖尿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前期发生率达15.5%,由此推算,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者约1.48亿人。然而,其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离糖尿病已经很近了。  “70%~80%的糖尿病前期者不会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要想及早发现,必须定期体检。”冯志海说,现在,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查空腹血糖,这能发现一部分糖尿病前期者。但是,光定期查空腹血糖还不够,因为2/3~3/4的糖尿病前期者仅表现为进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只定期查空腹血糖,就会使多数糖尿病前期者漏诊。  冯志海建议人们尤其是患糖尿病风险比较大的人,如年龄大于45岁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分娩过8斤以上的巨大儿的女性、高脂血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尿酸高的人、肥胖的人等,应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检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烧、感冒等疾病。先查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的范围,就要复查,倘若结果相同,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冯志海说。  积极进行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  大部分糖尿病前期者能不得糖尿病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就要像糖尿病患者那样积极开始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汽水、薯条等高热量的饮料和食物,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  2.适量运动。以轻度活动开始,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  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4.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治疗,大部分人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大河健康报》 王娅青文 声明:各媒体转载请自觉注明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www.labweb.cn)!原文地址:http://www.labweb.cn/html/20110704/1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