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设计发展前景: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46:10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12)

 

    社员“自愿交出”也好,“献出”和“自觉投入”也罢,都是无代价地将自己的私有财产充了公。

    人民公社的第三个特征是管理体制上实行“政社合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实行的是乡社分设的体制,乡是农村基层政权,社是经济组织,一般是一个乡领导几个甚至十数个社。而北戴河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乡党委就是社党委,乡人民委员会就是社务委员会”。

    各地人民公社的机构,基本上是仿照国务院的机构设置的。例如,河南遂平嵖岈山卫星公社就设有农业部、工业部、交通部、财经部、内政部、林牧部、劳动福利部、文教卫生部、外交部等部。该公社不但设有外交部,还准备向其他公社派驻大使呢!

    人民公社的第四个特征是实行生活集体化。当时的口号是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既然人民公社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金桥”,那么公社内部所包含的共产主义因素自然越多越好。于是,吃饭食堂化,老人幸福院化,儿童养育托儿所化,家务劳动社会化等,就被作为创造共产主义生活条件的基本措施,成为各地办人民公社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在大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作为生活集体化主要内容的公共食堂也普遍建立起来。至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共兴办公共食堂265万个,参加食堂吃饭的人数一般占农村人口的70%、80%甚至90%。

    人民公社的第五个特征,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的是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制度。所谓工资制,就是人民公社的社员同国营企业的工人一样,每月发给固定的工资,当然工资额少得可怜。多的一个月几块钱,少的几毛钱,而且大多数公社仅发了一两个月的工资,此后再也没发过。因为公社白手起家,实际上无钱可发。为什么人民公社要搞工资制呢,一方面是认为过去农业社的评工记分手续麻烦,另一方面也认为农民由此与工人一样按月发工资了,由此可以消除工农差别。

    至于推行供给制,则是为了增加人民公社的共产主义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它虽然与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既然人民公社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形式,自然在公社中包含共产主义的因素越多越好,而供给制与工资制在当时被认为兼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双重性质,因而被作为具有共产主义萌芽的新生事物而广泛推行。

    各地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的内容有所不同。第一种是粮食供给制,即按照国家规定的粮食供应标准,免费供给公社全体人员的口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吃饭不要钱”;第二种伙食供给制,即除了吃粮不要钱外,蔬菜和其他副食品供应也不要钱;第三种是基本生活供给制,即除包括第一类和第二类供给内容,还包括穿衣、住房、生育、教育、理发、洗澡、看戏看电影、烤火、看病、婚丧等费用全由公社包下来,如果包七种,称为“七包”,包十种叫“十包”。河南新乡七里营公社曾搞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理、浴、缝、电等“十六包”。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