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化疗药的注意事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8:05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18)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人民公社经过几个月的整顿,逐渐剥去了一些空想色彩,刹住了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势头,“共产风”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基本核算单位大体上回到了原来高级社的水平,生产小队得到了一定的自主权,许多混乱不清的政策问题得到了明确,大兵团式的劳动协作基本终止,党同人民的关系有了改善。中共中央、毛泽东以及各级党的组织,为纠正人民公社化过程中的“左”倾错误作了大量的努力。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1958年底到1959年上半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做了大量工作,那为什么1959年庐山会议后“左”的东西又重新抬头,并较之1958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何在?这是由于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毛泽东所领导的人民公社整顿工作,总体上是在保持1958年“左”倾指导思想的大框架内进行的,其前提是肯定人民公社的大方向完全正确,所存在的只是一些具体政策问题。当时毛泽东认为,只要对这些具体政策作了调整,人民公社就能健康发展,就能实现工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因此,庐山会议前人民公社整顿中的纠“左”是很不彻底的,没有完成指导思想上的纠“左”。结果,由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等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问题的批评,超过了毛泽东所能允许的限度,于是在全党范围内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运动,从而使庐山会议前的纠“左”努力付诸东流。一时间,急于实现两个过渡的思想重新抬头,一度解散的公共食堂重新开办并将之上升到“社会主义阵地”的高度,平均主义的供给制艰难维持,“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等“五风”再度泛滥,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加之从1959年起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导致不少农村出现了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

    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发热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并对出现困难局面的原因有所反思。从1960年10月开始,中共中央部署整风整社,要求彻底肃清“五风”,并开始调整农业政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共六十条。此后又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和征求对条例的意见,同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对《农业六十条》作了重大修改,形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随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根据各地的意见,再次对《农业六十条》进行调研和修改,在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正式通过,最终形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发至全国各地执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