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计手册 pdf: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40:47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社体制(2)

 

    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不仅揭开了批评反冒进的序幕,也揭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会上,毛泽东首次对反冒进进行了公开批评。他在会议结束前发表的题为《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中说,1956年的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的口号,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指1956年中共中央制定的《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产量,黄河以北要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要达到500斤,淮河以南要达到800斤。因为纲要共四十条,故简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扫掉了促进委员会,对这几项东西要恢复。他还说:“我们总的方针,总是要促进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75页。从此之后,毛泽东就不断地对反冒进提出公开批评。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不但进一步使毛泽东感到反冒进是错误的,搞建设就是要反保守,实现高速度,而且在较短的时间里赶上和超过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可能的。

    1957年11月,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这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很高。11月6日这天,毛泽东出席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大会。大会开了一天,上午由赫鲁晓夫作报告,下午各兄弟党代表团负责人致词或讲话。毛泽东是第一个讲话的,在他讲话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当时,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杨尚昆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主席出席在纪念会上,大受欢迎。主席一出场,全体即起立致敬。下午大会时,主席第一个讲话,全场起立。讲话中不断鼓掌,讲完了全场又起立,为纪念会致最高敬意的表现。其余各兄弟党代表讲话,都是鼓掌没有起立。”《杨尚昆日记》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当时,人们把钢铁产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主要指标。所以,能否赶超英美,关键是看钢铁产量能否上去。在莫斯科期间,赫鲁晓夫曾告诉毛泽东,在以后的15年中,苏联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将赶上并超过美国。毛泽东对此既感到鼓舞,又感到压力,认为中国也应急起直追,并有所表现。于是,他就在这次会议上表示:苏联15年后可以超过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我们中国将用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当然,毛泽东这个表态,也并非没有根据。在莫斯科期间,他在同英国共产党负责人波立特、高兰谈话中了解到,再过15年,英国的钢产量可能从现在的20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而中国当时的钢年产量约500余万吨,按每5年翻一番计算,再过15年可达到4000万吨。因此,毛泽东认为,作为主要工业产品的钢产量,中国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是可能的。1958年喊得十分响亮的“超英赶美”口号由此而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