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妍吴亦凡接吻:《科普惠农计划:理论、方法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51:24
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的意义

实施科普惠农计划,无论是从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还是从科协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科协优势,做好“三服务一加强”工作,都是一件利国、利民、利科协的一件大好事,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1.国家层面上的意义

①科普惠农计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发展是各项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科普惠农计划就是通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施一系列的项目、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实现科协实力的增强,科普事业的兴旺,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能力,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科普惠农计划就是根据农村科技信息闭塞、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实际,向广大农村传递信息、提供技术、培训人才,来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科普惠农计划就是不仅要加强科普工作,更要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不仅要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注意抓好当前工作,更要下大力气建立长效机制;不仅要实现省科协的全面发展,又要实现市、县、乡、村科协组织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科普惠农计划就是根据山西的实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出难点,抓住热点,确定重点,选准切入点,在科技普及上办实事,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在社会化上做文章,在民办公助上有措施,不动摇,不懈怠,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坚定不移地真抓实干,从而实现了省、市、县、乡、村科协组织自身建设的整体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经济收入的全面提高。

②科普惠农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明确指出:“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并且都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实施科普惠农的信息工程、技术工程、人才工程和物资工程,可以为农村的“生产发展”传递科技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商品流通。

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农科110”服务体系、科普惠农信息栏、以及赠送给农民的科普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等,可以为农民的“生活宽裕”找到致富门路,倡导科学生活,转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向广大农民免费提供各种报刊、资料,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等,可以为“乡风文明”营造舆论氛围,传播文明风尚,提升农民素质,摒弃愚昧迷信,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在全省农村建设标准统一、管理规范、内容和形式俱佳的科普惠农信息栏,可以为“村容整洁”增添一份光彩;通过各种科普宣传活动,可以强化农民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意识,自觉治理脏乱差,建设新家园。

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十万村干部科普培训”、“万名大学生村官培训”、“万名科普惠农信息员培训”等活动,可以为农村各类组织的“管理民主”倡导先进理念,介绍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经验,推进民主进程。

③科普惠农计划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把农民作为重点人群,提出了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措施,把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等作为重要内容。这为科普惠农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指出了方向,确立了目标,找到了方法,奠定了基础。

由于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农村与城市处于严重不对称状态,农民很难在农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严重影响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了使科技信息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跨越,科普惠农计划通过建设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民素质培训体系,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各种项目、活动、报刊、图书等,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及时、便捷、好学、易懂、可用、有效的服务。

2.科协层面上的意义

①实施科普惠农计划有利于加强科协团体自身建设,提升科协团体的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各级科协团体,特别是基层科协组织的自身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亟待在服务中使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实践中使能力建设得到提升,在工作中使设施建设得到健全。中国科协提出的“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也对大力加强科协团体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在创新中不断增强科协生存发展的能力,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科协“三个服务”的能力。

打铁必须身先硬。实施科普惠农计划,就要开展科普工作,就要提供惠农服务,这就对科协团体自身素质、能力、条件和设施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就必须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山西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计划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省科协机关的内设机构从6个增加到9个,直属事业单位从6个增加到13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数从300人增加到500人,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的科普经费和科普惠农专项经费从300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省、市、县三级科协在岗干部职工人数从不足1200人增加到近2000人,省、市、县三级科协的科普经费和科普惠农专项经费从2004年的不足8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2500万元,特别是全省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工作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提高。

②实施科普惠农计划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协团体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

早在2002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裕峰同志经过对全省科协系统进行充分调研和深入思考之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撰写了《如何将科协系统的网络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文详见附录1.1)一文。文章指出:科协系统的组织性质和工作职能决定了科协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而这种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稀缺资源,对市场而言是特别重要和非常需要的。文章进一步以建设服务农村科技信息为主的互动网络为例做了构想,得出了科协组织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通过某个项目为媒介,进而转化为科协系统的服务优势和经济优势的结论。

科普惠农计划使这一设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由于省、市、县、乡、村五级科协组织在项目和活动中形成了反应灵敏、上下互动的网络系统,使得信息、技术、人才、物资等各方面的资源在这个系统中均得到了整合与利用,产生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各方面的专家在这个系统中能够便捷地为广大农民服务,各方面的企事业单位也利用这个网络开展了一定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了科协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成了服务优势和经济优势。

③实施科普惠农计划有助于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感召力,主要看你所从事的事业是不是大家公认的利国利民事业;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主要看你在所从事的事业中是不是能够为参与者和广大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影响力,主要看你是不是能够把所从事的事业做出成效、打成品牌、赢得声誉。

山西省科协从提出科普惠农计划伊始,就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利国、利民、利科协的事情做实、做好、做出品牌、做出成效。因此,山西省科协努力健全体制,不断完善机制,大胆创新形式,积极强化服务,做好每一步计划,抓好每一个细节,既扎扎实实,又轰轰烈烈,使得科普惠农计划在2005年启动当年就一炮打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赞誉,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中国科协、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以及各级党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近4年来,科普惠农计划先后动员和组织了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有关活动,吸引了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并支持了有关项目;仅作为省级农科110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就达上百名,“百万农民电脑科普培训”一个项目吸引报名参加的大学生志愿者就超过万人。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科协组织的感召力全面提升,凝聚力显著增强,影响力不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