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火车站到汤口镇: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27:14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8期。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思想与教育评价学科发展的历史一脉相承。它最早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组织的“八年研究”(1933~1940)。在“八年研究”中,以泰勒(RalphW.Tyler)为首的教育评价委员会在教育评价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测验编制原则,并试图把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需要也反映在教育评价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以往测验只注重甄别与选拔的情况,泰勒指出,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测验。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报告学生的成绩,更要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从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案[1]。由此,通过教育评价活动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开始初露端倪。
    “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1940-1957)。在这一时期里,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思想也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地拓展。布卢姆便是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教育评价的目的基本上是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和前途作出决定,对于改进教学并无多大作用。针对这种状况,布卢姆指出,评价既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和方法”;也是“确定学生按理想的方式发展到何种程度的一种过程”;更重要的是,“评价作为一种反馈一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2]。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美国人在深刻反省后又一次启动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教育评价从此进入专业化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学者对泰勒的评价模式进行批评、改进和完善,一些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不断涌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思想也在这种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中逐渐清晰起来。1967年,斯克瑞文(M.Scriven)提出了目标游离(goal free)评价模式,并依据功能将评价区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他十分重视在计划或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认为评价不仅要考查某一方案是否有效,还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优势和不足,为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随着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兴起及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真实评价等新兴教育评价方式的应用与推广,教育评价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教育评价是为了改进(improve)而不是证明(prove),教育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呼之欲出。

  我国在新世纪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②,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于2002年l2月30 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并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改革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继续深化高考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等学校招生办法。
    什么是发展性教育评价呢?从上述《通知》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发展性评价区别于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指的是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发展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的区别是相对的,在某种条件下,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发展性价值。3种评价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在评价实践中也是紧密联系的。要深入理解发展性评价,还要将其与发展心理学中的某些观点联系起来。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体和组织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在认识与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对象,尊重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注重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实践中构建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足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追求教育评价功能由甄别、选拔向诊断、发展的重大转变,而且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等诸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识、理解和接受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评价改革实践之中。
    1、实施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评价被视为“甄别”与“选拔”的工具,评价就是依据某些量化指标进行评等和排队。尽管这种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但从总体而言,它却使很多学生和教师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形成一种焦虑、猜忌、应付和抵触的情绪,到头来仍然不知道如何改进和提高。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尊严和感受,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已成为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
    2、评价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学业成就、升学率外。还要重视被评价者多方面素质与潜能的发展
    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无论是在传统的学生评价还是在传统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中,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不是学生个人所能决定的,也不是教师所能左右的,它由来自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在评价中过分倚重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公平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评价标准单一,使得取得成功和在评比、选拔中占据优势的被评价者在数目上十分有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大部分被评价者的积极性。现代社会需要多样性人才,学生除了掌握与理解知识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素质和潜能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在实践中运用现有的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样,好的教师并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专长和个性,也可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魅力。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些人取得成功。发展性教育评价要促进被评价者全面发展和进步,就要求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多元化,要求评价者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或方面去审视被评价者,发现其优点和长处,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其在自尊、自信中不断发展。
    3、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使用观察、访谈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绝不是为了多样而多样,它是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传统评价中,评价者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只需要使用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方法即可。而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由于评价内容多元化,在学生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搜索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教师评价中要关注教师的读书与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等。因而,发展性教育评价除了考试或测验外,评价者还要在实践中开发和使用观察、访谈、自我报告、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多种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用者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注意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重视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
   4、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评价过分关注结果,注重考察评价对象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是否达到评价标准的要求。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而发展性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评价,把静态的评价与动态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展性教育评价关注过程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学生和教师,还是学校,其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同样,促进其发展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评价对象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5、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发展性教育评价十分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评价对象对自己才有最全面深入的了解,最清楚自己的发展过程和心理感受,而且只有评价对象充分认识到他人评价意见的合理性,接受和内化了他人的评价意见,才能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促进成长的作用。发展性教育评价还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和协商。因为仅靠自我评价或者仅靠他人评价,都有其局限性。只有把多主体的意见综合起来,在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评价意见,才能取得最佳的评价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区都十分重视教育评价改革以及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在评价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对于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无疑会导引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不断深入发展,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全面认识和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中,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都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淡化教育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性功能。在学生评价中,许多教师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有些教师还积极使用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师评价中,许多学校尝试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内营造一种有利于研讨和发展的民主氛围,通过教师个人反思、教师集体研讨及专家的专业引领,引导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长。但我们也留意到,个别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中片面强调发展,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教育评价导向、甄别、检查、监督、诊断、管理等其他方面功能的发挥。只有全面认识和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才能使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落到实处。
    2、重视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力求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科学、有效
    元评价就是对评价的评价。通过对当前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的元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必要的改进,从而切实发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功能。一般来说,衡量教育评价质量有效度、信度、公平等几个指标。其中,效度(validity)指的是依据评价分数所作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平(fairness)指的是不能因为某些评价对象的某些固有特征(如社会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等),使其在评价中受到冒犯或不公正的对待。应当承认,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践对元评价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开发测验与评价方式的现象及形式主义的做法,从而影响了评价的质量和实效。教师和研究人员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无论是自己开发新的评价工具,还是选用他人设计好的评价工具,都要谨慎地评判它们的质量,使评价工作从经验水平上升到科学水平,注重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抓好配套制度改革。理顺关系.为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与评价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他们对教师评价制度的落实持怀疑态度。如果教师的教学与评价实践改变了,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标准和方式,那么教师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的热情就会受到限制。同时,在教师评价中,许多学校也遭遇到制度不配套的现实问题。不少学校反映,他们在教师评价实践中非常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园内民主、协商、发展的风气已经形成,但是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以及人事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却没有及时地做出调整,使得发展性教师评价改革很难深入下去。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好配套制度改革,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发展性教育评价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已成为当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