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棋胸好大: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08:55:32
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王江燕  〔摘要〕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点决定了参政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参政党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既是我国社会总体转型和发展过程在参政党组织中的具体反映,又是参政党体现自身价值、强化参政功能的机遇和挑战。要建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必须正视和关注组织建设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实践探索,促进参政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参政党; 组织建设; 问题
   我国的8个参政党,既有政党的一般性,与其他国家政党相比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点决定了参政党组织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目标是以深化政治交接为主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保证参政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组织建设是参政党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政党组织功能和凝聚力的综合反映,既关系到参政党的政治面貌、社会形象和作用发挥,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当前,参政党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我国社会总体转型和发展过程在参政党组织中的具体反映,又是参政党在社会变革中体现自身价值、强化参政功能的机遇和挑战。要建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必须正视和关注组织建设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实践探索,促进参政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 影响当前我国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立后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我国的8个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之后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遭受到沉重打击。从本质上看,多党合作是新中国追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觉体现,1978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民主党派组织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发展迅速,确立了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参政党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党的组织功能和参政作用重要性。民主党派的发展是与我国的阶级、阶层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在整体的社会改革与转型过程中,民主党派的组织变化同样深刻而全面。
  (一)参政党的政党组织功能更加突出
  政治现代化要求现代社会具备更加有效、更加灵活、更加合理的政治组织,以维护社会整体的政治稳定和持续发展。这些政治组织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现代复杂社会形态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绝专制独裁以及社会的对立紧张状态。从根源上讲,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都是在追求民主的理念指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样体现着在政治领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目标。中国这种合作而非竞争型的政党关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转型的历史发展的结果,不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始终围绕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而展开,而且参政党在历史上一直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力量,现阶段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力量,其制度化的参政活动本身就体现着民主的价值。很显然,在分工高度发达、价值日趋多元、思想文化丰富的现代社会中,政治不可能是一党一派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后发现代化社会中。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改进,但也不可能无所不包、面面俱到。无论是历史的原因、观点的分歧还是思想的差异,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社会中上层人士由于种种影响未能或者不愿加入共产党,但又有政治抱负、参政需要和政治影响力,就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这种参政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这就要求要有其他的政治组织来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我国的参政党正满足了这一需要,成为现代政治参与机制的重要载体。我国参政党不仅具有历史上的优良传统,而且从结构上来讲,也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完全可以适应现代社会变迁对政党政治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与解放初期的民主党派不同,新时期我国参政党的政党组织功能必将更加突出。一些人往往强调解放初期的民主党派如何如何,现在的民主党派大不如以前,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无论是中共还是各民主党派,经历过革命洗礼的政党领袖,其个人魅力都是后来的领导人所无法比拟的,当时的民主党派也主要依靠一些领袖来发挥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现代社会结构已经远远不同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公民化分层的社会、日益提高的生活文化水平、激增的知识分子数量都增强了政党的现代内涵。政党作为由一群有共同政治理念的人在自愿基础上联合起来、从事政治活动的群体,其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更加强大,个人参政的能量是无法与一个党派的影响相比较的。民主党派成员个人,无论如何有能力,在这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也不可能对政治事务有多么权威的影响,而必须依赖于组织化的整体分析与决策。因此,我们强调民主党派不是一般学术团或群众组织,而是一个政党,必须强化政党意识,发挥组织功能。      
  从当前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来看,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是从帮助中共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使国家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民主党派作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政党组织,具有信息优势、沟通优势、制度优势,其发挥作用的机遇一定越来越大。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民主党派作为现代化政党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既是我国民主党派发展的动力,更是压力,是机遇,更是挑战。正象成思危主席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指出的那样:参政党“如果没有作为就很难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你的了解,以及执政党对你的支持。有作为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地位。国外有人攻击说民主党派是政治花瓶,我说如果没有作为就会和花瓶差不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对参政党来讲,是关系到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现代政党,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贡献和影响,无疑这一要求是对参政党组织化水平和政党意识的挑战和考验。
  (二)参政党组织发展构成更加复杂
  在成立时,我国民主党派在组织构成上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原有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存在,开始成为与变化中的社会阶层相适应的政治联盟。由我国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作用所决定,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中形成了“三个为主”的方针(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并不断壮大、人员流动加快、公民身份和价值观变化、政治意识淡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象结构。
  随着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转变“国家干部”、“正式职工”的身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不断扩展。时代变迁使高学历的年轻人的职业身份也已经不再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正式编制的限制,一贯以“正式职工”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对象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对象具有国家干部身份是民主党派发展工作的又一个主要特色,而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如果再以身份论发展,未免太不合时宜,评价身份、地位的高低也不适宜用原有的标准。这些社会构成的深刻变化,无疑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影响巨大,与既有的一些理论与政策发生矛盾冲突。比如民主党派不在工人、农民中发展成员是有规定的,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民主党派是由中上层知识分子组成的参政党,这一点是矛盾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阶级已经有了较大分化,民工阶层和企业家阶层并存,很多农民企业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文化层次也不断提高,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对于这些人是否可以加入党派,也是有争议的。各个党派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分工的规定是对各民主党派历史传统的认可,有利于保持各党派的特色,但是时代在发展,以往党派组织发展赖以存在的客观事实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如果一味固守陈规,那么有的党派发展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走入困境,影响到我国民主党派的整体格局和影响。例如,民革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有限的范围内难于发展高层次有影响的新成员,势必面临政治资源枯竭的问题,如果拓宽发展对象,又会逐步更改构成基础,从而在事实上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各个党派界别存在的雷同现象不可避免。同时,日益开放的社会使知识分子有更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新一代的青年又普遍存在政治观念淡薄的意识,参政党的形象、理念、地位、影响都还不足以形成影响,使民主党派在发展新成员时,往往很难有充分的资源和理想的人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争相发展一些“富人”,并出现 “媚商”的现象,不能不影响到参政党的整体素质,这些都是新时期参政党组织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矛盾和问题。
  (三)参政党组织成员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
  市场经济法则及其价值观对中国各领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些思想、观念也直接影响到民主党派成员和发展对象,使得他们在加入民主党派之前,多数会考虑成为党派成员对自己今后有何实际利益,有的是直接带着个人目的加入党派,个人目的没有满足,就会渐渐疏远党派,甚至长期不参加党派活动。一些成员更多关注的是自身专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对党派事务很少投入。加上民主党派有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特殊性,他们对成员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基层组织与成员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成员的工作安排,职务、职称的晋升,生活待遇等等都不受党派组织的制约,成员在组织中工作的情况,也与这一切挂不上钩。自身组织的松散,对内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缺少吸引力,自然影响到民主党派整体组织功能的发挥。
  另外,新时期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由于既无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经历,在民主党派组织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的时间也有限,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和思想影响往往更多地倾向于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竞争性民主观念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优越性缺乏切身体验,对我国政党制度有许多疑问和困惑。部分新成员对本党派的纲领、性质、作用,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容、途径、方式,对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不深,作为一名党派成员应当具有的政党意识就显得较为淡薄,也就不能很好地按照党派纲领、章程的要求来教育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可以说,在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中,政治联盟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历史责任意识、组织纪律意识缺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 新时期参政党组织建设自身面临的问题
  就当前参政党内部的组织情况来讲,主要存在的还是改革开放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在整个社会领域变革加速的大环境下,民主党派主要是基层组织内部的很多矛盾和问题显得滞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变化,在一些地方落后性表现还很严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领导班子问题
  能否有一个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讲奉献的班子,是民主党派组织兴衰的关键。当前在基层民主党派组织中,领导班子由于一些体制、教育以及个人方面的原因存在许多不健康的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民主党派不民主”问题。由于党派基层领导成员中学者和科研型人才比例明显高于行政管理型人才,许多成员不习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行为和组织生活,容易形成“一言堂”或“自由化”的倾向。一些党派内部,往往事无巨细,都由主委一个人说了算,主委的个人专断、家长制作风在党派成员中造成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党派的凝聚力和作用发挥。
  (二)发展新成员问题
  当前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新成员工作往往偏重高学历、年轻化,有忽视政治素质的倾向,对发展对象的考察、选择缺乏严格的把关,总体上新成员发展速度较快,年龄下降。对新成员的组织教育和培训不足。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还存在为解决活动经费、活动场所而发展非公有制人士的作法,或者发展一些有政治安排要求的人而不顾其政治倾向和政治修养,影响到民主党派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形象。
  (三)党派机关建设问题
  由于民主党派机关人员流动难、交流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党派机关缺乏激励机制,对机关干部考核缺乏有效的评估办法,不少党派机关出现忙闲不均,干部晋升“齐步走”,年度评优“轮流坐庄”现象。长期以来,党派机关工作无序性、随意性情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甚至受到一些地方“官本位”及官僚主义的影响,党派机关也沾染上享受主义、自由主义,把基层支部办成一个吃喝玩乐的“党员俱乐部”和懒散无为的小群体。
  (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人才问题是提高参政能力的长远需要,也是民主党派面临的现实难题。民主党派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同时,后备干部本身统战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培训较少和学习出勤率较低等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需要关注的是要明确和理顺民主党派培养、推荐后备干部与党管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的“对接”机制,解决好民主党派培养推荐后备干部的方式和渠道方面的问题。
  三 新时期参政党提升组织建设的探索
  在当前我国政党体制的基本格局下,参政党组织建设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难题。这些问题关系到参政党组织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参政党与现代中国政治生态的适应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参政党组织建设必须认清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地发挥出政党组织的效力和能量,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领导班子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关键
  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是民主党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任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着重做好加强理论学习、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和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三大重点工作。切实实行集体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好分工职责、议事规则,规范适合党派特点的民主集中制实施办法,规范主委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合理规模等一系列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民主党派基层领导要强化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政治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形成团结合作,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勤勉清廉的良好作风。
  (二)加强对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参政党作为高层次的干部型政党,其力量的强弱不依赖于数量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代表性,因此,要加强对组织发展工作的政策引导和全局把握。在社会变革的前提下,参政党发展成员理应打破身份限制、重视知识层次和业绩,并在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上不断突破和完善。但要把握和注意的是,民主党派自身的特色是其存在的理由和前提,各个党派的主要特征不能持续淡化。当前,有人认为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主要局限于中高级知识分子中,在工人、农民等基层劳动者中很少有成员,这使民主党派组织有远离基层和群众的弊病;也有人认为与中共相比,民主党派人数太少,影响太小,这些观点都是对我国参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上存在偏颇。党委统战部门应主动协助民主党派把好组织发展关,促进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进行。
  (三)加强参政党机关的现代化建设
  推进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要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进行运作。健全对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等制度。驻会副主委和秘书长必须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历和能力,以适应党派机关工作的特征,便于决策的执行。领导者应把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机关干部的教育与培养作为改变机关作风、提升党派机关工作水平的任务来抓,推进党派机关建设与管理上新水平。
  (四)强化人才战略,为提高参政能力储备人力资源
  建立健全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机制,就要建立与党管干部原则相适应的党派工作程序。制定党派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计划,重点抓好党派成员在人大、政协、政府及所属部门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同时建立后备干部的锻炼、学习、培养体系。把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养学习,提高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