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烟草专卖局招聘:路基及土石方监理细则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6:17
第一章土石方及路基工程
第一节   线路工程量测
一、        线路的复测
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下述内容进行复测,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完整的复测资料。
1、  施工复测前,应督促施工单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并汇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桩橛交接。
当确认复测与定测成果不符时,须报设计确认并再作复测。中线复测工作监理工程师应新临现场。
2、 复测时应要求相邻区段有一定搭接,复测结果经有关各方相关人员签认后使用。搭接复测资料一式多份,相关方各持一份。
3、 站场复测应设基线,基线边长相对误差不应低于1/4000。监理工程师根据测量记录进行抽查。
4、 断面测量
应视地形情况、结合施工放线和土石方体积计算的需要,合理选定横断面位置和数量(填挖零断面必须测绘)进行测量。
5、 施工放样
1)  线路路基施工放样的边桩可根据地形的难易情况采用断面法等测设,并应在施工范围以外设置方向控制桩1~2个。
2)挡土墙、护坡等工程的施工放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平面位置、结构尺寸、标高的误差应符合验标规定。
二、                对施工放样的检查
1、           应检查施工单位根据定测成果或复测后的改动成果测   设的线路中线。
2、         对路堤和路堑边桩,挡土墙和护坡等边线,桥涵中线(含墩台位置)及其他建筑基线等放样工作应进行检查。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工。
3、         对路基的分层填筑和碾压,应进行标高的抽查(误差允许±5cm),抽查长度应不小于施工路基长度的1/3。
三、   竣工测量有关规定
1、   铺轨之前各线下施工单位应做好线路竣工测量,进行   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并需贯通全线里程和高程(消除断链),各单位先行贯通本标段里程,再统一衔接各标段的里程。
2、             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时,线路中线应与桥梁建筑物中线相符合,在有桥梁的地段应从桥梁中线向两端引测贯通。贯通测量后中线位置应符合路基宽度和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3、             横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cm。对不符合要求且误差超限者应进行修整。
第二节      施工准备
开工前监理应进行的工作:
1、         监理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路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熟悉设计文件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
2、           全面熟悉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  严格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确保按期施工。
3、           开工前,监理单位和承包商应对拟用填料取样做标准试验,审核填料类别与设计要求是否吻合,确定填料压实检测参数,审查土石方调配方案。
审查施工单位进场的施工机械与检测设备是否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是否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与安全保障体系与投入是否满足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
4、           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地质地形不合,监理要及时反映给甲方,然后由设计根据甲方要求出设计变更。
5、           监理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要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关系。
6、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单位检测过程中,应亲自观察试验,其数量不少于其自检数量的10%。
第三节    路堤
路堤施工监理,除了对路堤基底进行检查之外,主要是对填料、填层厚度、压实度三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与检查。路堤基底属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证,方得进行路堤本体的填筑。
一、        对路堤基底的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一)                流经红线内的地表水,必须引排彻底,红线内的地下水引排措施可靠,地下水引排彻底。
(二)          对耕植土或松土作原地面压实,翻挖回填压实或采用其他加固措施后,方可督促施工单位比照与路堤结构相应部位的要求进行施工。
(三)          检查地面横坡陡于1:2.5的基底的施工情况。挖台阶
应自下而上进行,要求台阶完整密实,大致平齐,台阶面宽度不小于1.0m,路堤边坡线至地面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m,随开挖随填筑压实,保持台阶稳定。
(四)          基底翻挖回填,换填的压实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的规定。
基床以下路堤填层允许偏差                 表7-1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   围
点   数
1
浸水部分与不浸
水部分分界高程
-100mm
每100m
3
水准仪测或尺量
2
压实密度
按TB10414-98
附录D规定
机械施工每100m,
人力施工每50m,
每填筑0.5m高。
6(中部2点,
距边坡0.5~1.0m
两侧2点)
按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有关规定:查对《路基填土压实检测报告》
(五)  以下按要求,检查直接填筑于原地面的路堤基底:
1、       不应有草皮、树叶等杂物。
2、       在路堤高度小于1.2m地段,不应有树墩主根;在路堤高度大于1.2m地段,留置树墩的出露高不应大于0.2m,且不侵入基床。
3、           路堤通过稻田地段,要求将稻田表面的耕植土剥离,地基表面含水量过大的需进行晾晒处理,液性指数应小于或等于0.3。
4、           对水塘、河滨地基按设计要求处理。
二、        对路堤填料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一)          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检查施工单位的填料试验报告与频度是否符合路基施工规范要求,检查填料试验报告与实际使用填料相一致。
(二)          基床以下的填料种类,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表3.3.1的规定。使用不同种类的填料填筑时,应按路基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的填料时,应符合路基施工规范的规定。
(三)          基床填料种类,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表3.2.1的规定并应保证基床中不得渗入冻土;基床表面不应含有粒径大于15cm的石块。
(四)          陡坡地段必须采用倾填施工时,检查倾填料质量与施工措施。倾填的填料必须是不易风化的块石,倾填前应用较大的石块码砌一定的高度,且厚度不小于2m的边坡。
(五)          采用泥质胶结或易风化的软块石做填料时,要严格检查其使用部位、填筑质量控制与质量措施要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分层铺填时,岩块间的空隙应以碎石充填塞满,风化成土状的岩石应将土块打碎。
(六)          加强对桥台后填料的检查,应使用渗水性填料填筑,若采用非渗水土填料,应有设计依据。台背、涵管缺口填料其料径应小于15cm,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
(七)          昼夜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且连续15天时,按低温施工办理。在低温施工期间,对填料的检查内容包括:
1、         基床、边坡1m厚度内,桥涵缺中,桥头锥体及位于河床上的路填,均不得使用冻土填筑。
2、         路堤中部掺用冻土时,其含量不宜大于30%,冻土块径不宜大于15cm,且应均匀散布,并于四周填以不冻土。
3、         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当需选用非渗水土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
4、         低温施工期间,填层松铺厚度应减薄20~25%;要控制铺填碾压的周转时间小于填料冻结的时间。
三、        路堤填筑过程中的检查内容:
(一)          基床填层及其以下路堤填层应符合《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标》TB10414-98附录C路基基床压实系数及附录D路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的压实度的规定。
(二)          基床结构厚度、压实密度及基床、基床以下路堤填层允许偏差应符合TB10414-98验标及附录C、D要求。
(三)          检查改良土质所用的掺料土填层厚度、用量、压实密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规定。
掺料土允许偏差                    表7-2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  围
点  数
1
厚度
-20cm
每100m
3
尺   量
2
掺料用量
±10%设计用量
每工作班
1
将料堆外廓整平顺后,尺量与称量结合计算
3
压实密度
按设计要求
四、        路堤成型后应检查:
(一)          路堤面宽度、高程、平整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J202-96第3.2.6条的规定。
(二)          检查路堤边坡,平台,边坡应平顺、密实、不得有松渣、浮土,其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表3.4.2和表3.9.2的规定。
第四节    路堑
一、  路堑施工的主要检查内容:
(一)  核实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如与设计资料不符,应要求及时向设计方反馈,并应依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以及工点附近环境条件,检查路堑施工组织设计;检查路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可靠可行。
(二)  路堑施工过程中检查实际工程地质特征与水文地质特征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检查加固防护工程的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可靠、可行、经济。若有问题,须向设计反馈并要求变更处理。
二、  路堑排水的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  路堑开挖前,要检查表水的疏排系统,确认流入工点内的水流能有效拦截引出,才能允许路堑工程开挖
(二)  路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下水出露,应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或变更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处理。
(三)  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做好支挡建筑物和基床排水工程。避免积水浸泡边坡坡脚,影响边坡的稳定。
(四)  疏引排水设施(盲沟、暗沟)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的规定。
盲沟、暗沟纵坡、尺寸允许偏差               表7-3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  围
点数
1
沟底纵坡
±5%设计坡度
每20m
1段
间隔5 ̄10米水准仪测计
2
渗、滤层厚度
±20cm
每层1米高
3组
尺量
3
暗沟净空(高、宽)
±20%,-10%
每40米
3组
尺量
三、路堑成型后应检查:
(一)  边坡坡度、变坡点、平台位置和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路基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表3.17.3的规定。
(二)  边坡应完整、平顺、无凸悬危石、浮石、碴堆、杂物、坑穴和凹槽。
四、按下列规定对弃土堆进行检查:
(一)  弃土堆置于山坡上侧时,其堆放位置、高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并应检查对边坡稳定的影响;置于下侧时,应每隔适当距离有缺口,使堑顶排水畅通。
(二)  在平缓地在,路堑两侧弃土堆的内侧边坡其高度不应高于2.5m。
(三)  如需在岩层倾向线路且倾角对边坡不利地段的堑顶设置弃土堆,应有设计院依据。
(四)  弃土堆坡度不应陡于土、石的休止角。弃土堆的防护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必须满足环保的要求。
第五节    路基防护
一、坡面防护
(一)      认真复查设计文件,明确重点监理项目,检查防护工程的材质及施工工艺。
(二)       对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坡、护脚墙、护墙等防护工程,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基础部分要牢固可靠,并与护坡本体很好衔接。
2、         顶部及两侧边缘部分要妥善处理,适当嵌入边坡内,并整修与坡面平齐,防止雨水自接缝渗入。
3、         护面本体要紧贴边坡,背后不留空隙。
4、         整个护面要按照结构材料的伸缩性及边坡的地质情况,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5、         对潮湿程度较大的边坡,封闭式护面上要留出适当数量的泄水孔,其背后设置必要的反滤措施。
6、         边坡范围内有地下水活动时应予引排。
7、         干砌片石砌筑应紧密,并纵横搭叠压缝;干砌卵石应栽砌并挤紧,同层卵石块应大体一致;护坡面应无明显凸凹。
干砌片石护坡厚度、坡顶高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的规定。
(三)      对砼预制块、板防护工程、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深入到砼块、板预制现场检查砼强度等级及试验资料。
2、         按设计文件要求,检查其施工工序、工艺。
(四)  对锚杆挂网喷射砼防护,工程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喷射砼前,应将坡面浮土清除,并用水冲洗。
2、  应进行试喷,以调节适当的水灰比保证施工质量;适中的水灰比其喷射灰体呈粘糊状。表面光泽平整,骨料分布均匀,回弹量小。
3、         喷射作业应自下而上,当设计喷射砼厚度大于7cm时,宜分两层喷射施工。
4、         喷射灰体达到初凝后,应立即养生,持续7~10天。
5、   喷射作业,严禁在冰冻及大雨天进行。
6、    要求锚杆嵌固在稳定岩层中,锚杆长度、锚固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避免锚杆滑出,砂浆脱壳造成维修困难。否则应有试验资料和变更设计依据。
7、   喷射砼厚度,锚杆尺寸允许偏差见表7-5。
干砌片石护坡厚度、坡顶高程允许偏差            表7-4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  围
点  数
1
坡顶高程
-50
每坡长40米
3
水准仪测
2
厚度
片石层
-30
6(上中下
部各2点)
坡面砌缝处置板尺量,或尺量所用片石尺寸对应检验
垫层
±30
喷射砼厚度,锚杆尺寸允许偏差                  表7-5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喷射砼厚度
-10%设计厚度
抽查20m
上下各2点
插入或钻孔尺量
2
锚杆孔深
±100mm
抽查10%
1
尺量
3
锚杆间距
±100mm
抽查10%
1
尺量
4
锚杆长
±50mm
抽查10%
1
尺量
(五)边坡用草籽进行防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边坡地层必须适宜草籽生长;应选择适宜草籽成活的季节播种。播种前宜先将种子与砂、干土或锯未混合后撒播,撒播后将土耙匀拍实,并洒水养护。
2、  单位面积的草籽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草籽的播撒应均匀,成活率达90%,允许偏差(按面积计)不超过10%。
4、  采用土工网格、土工网垫喷播植草防护时,网格、网垫应与坡面密贴,上、下边埋入土中不小于0.4m,喷种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5、         用土工网垫种草籽防护时,土工网的铺高应与边坡密贴。
二、冲刷防护
(一)对冲刷防护工程,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        检查防护工程的基础埋置深度,并确保基础埋置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基础及其主防护设施宜在枯水期完成,并应留有时间使边坡铺砌在洪水来临前做好。
3、         各种类型的冲刷防护设计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4-98表3.32.5、表3.33.2、表3.34.4的规定。
第六节    基床加固
一、  基床加固措施必须按设计或变更设计文件执行。
二、  基床加固之前应先进行试验段施工,以了解加固措施的效果,选择施工工艺,确定施工参数。现场监理要全面介入试验段施工。
三、  按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工艺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配比,拌和质量、松铺厚度、压实遍、压实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
四、  检查加固材料的材质:石灰应在作业前1-2星期熟化并过筛;其料径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并不得有过多的水份。炉渣含碳量不宜超过5%,粒径3-4mm,且大小均匀,含灰量不宜超过30%,灰土按设计要求拌和均匀,控制含水量。
五、        检查施工中的防水、防晒措施,特别是路堑基床加固地段,降雨时应禁止施工。
第七节   特殊土地区路基
一、  软土和泥沼地区
(一)路堤高度超过设计临界高度和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的路基,检查内容包括:
1、  处理措施必须符合设计或变更设计要求。
2、  抛石挤淤施工不得使用易风化石料。
3、  采用抛石挤淤外的其它处理时,均应于开工前疏干地表水,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以保证处理效果。
4、  软土和泥沼地基加固处理之后,经现场测试确认加固效果满足设计或变更设计要求之后,才能进行路堤的填筑工作。
路堤填筑之前应按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做好沉降、位移观测桩的设置与保护工作。
5、  位移、沉降观测桩必须严格按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做好位移、沉降的观测与记录整理、分析、提供、报告工作。
6、  严格按照设计提供的施工速率组织路堤填筑施工,填高接近临界值后,更要严格控制,并要缩短位移、沉降观测的间隔时间。
7、           换填地基其填筑压实应比照与路堤结构相应部位的规定进行施工。
8、           换填地基、塑料排水板、排水砂井地基、抛石挤淤地基顶面应碾(夯)压紧密,石块间密实、无空隙,且石块抵紧坑、塘四周各项指标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TB10414-98表4.6.3、表4.7.3、表4.10.4中的规定。
9、  土合成材料加固法
(1)在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前,核对所选用的材料规格、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2)土工合成材料铺设要符合现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
(3)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检验项目如下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或允许偏差
抽检频率
1
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1000m检查2处
2
土工合在材料搭接密度(mm)
300
按施工单位自检数量的10%抽查
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
500
二、裂土(膨胀土)地区
1、  裂土地区的路基工程施工,必须先做好防排水系统工程,防排水工程施工要随挖随砌,做好防渗工作。
2、  强膨胀土不得作为路堤填料使用。
3、  裂土路堑基床换填应紧随开挖完成,防止底土暴露时间过长;裂土地区换填基坑和坡面防护的开挖工作面允许暴露时间见表7-6,当有困难时,应留有厚度不小于0.5m的保护层。
裂土换填基坑和坡面防护的开挖工作面允许暴露时间       表7-6
序号
项目
允许暴露天数
检验范围
检验方法
1
基底换填的基坑底
2
每基坑
现场检查、查对施工记录
2
边坡防护的开挖工作面
5
每开挖工作面
注:暴露天数,基床换填的基坑,指从开始到换填至0.5m高的天数;边坡防护的开挖工作面,指从开始到防护作业至要求高度的天数。
4、  裂土填层应用重型碾压机械压实。碾压时应严格保持最优含水量;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土块应击碎至块径15cm以下。
5、  压实密度控制宜选用灌砂法、核子密度湿度仪或K30荷载板检测。
6、  裂土填层的压实密度允许偏差及检验范围和方法应符合《验标》的相应规定,检验点数为12点(中部4点,距边坡0.5~1.0m两侧各4点)。
三、软土地基粉喷桩质量检验及验收
(一)粉喷桩属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并应坚持全方位的施工监理;粉喷桩施工质量要求如下:
1、   进场施工设备的型号、性能、数量及其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2、   进场施工人员的组织机构及配备。
3、   进场加固料的质量、数量、规格。
4、   施工图放样。
(二)  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固料用量、桩长、复搅长度及施工中有无异常情况,记录处理方法及措施。
浅部开挖桩头,其深度宜为500m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频率为10%。
(三)  粉喷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7的规定。
粉喷桩施工质量允许偏差                       表7-7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桩轴线偏移(纵横向)
100mm
用经纬仪检查(或尺量)
2
钻杆倾斜度
1%
用经纬仪检查
3
桩长
不小于设计规定
喷料前检查钻杆长度
4
单桩喷料量
8%
计量仪或其他计量装置
5
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桩头或桩身取样
第八节    挡土墙
一、  挡土墙重点检查项目为基础和墙背防排水系统(均属隐蔽工程),监理工程师对其检查结果应进行签证。
二、  挡土墙基础部分参照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一)在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段,应按挡土墙结构适当分段施工,不应长段拉开挖基;明挖基坑各项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8的规定。
挡土墙明挖基坑各基允许偏差                     表7-8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纵轴线位移
向墙趾0,各墙踵50mm
每20m墙长
3
经纬仪测线横向尺量
2
基坑底高程
土质基底±50mm,石质基底+50mm,-200 mm
每不同高程、宽度20m墙长
2
尺量
3
坑底宽度
+50mm,-10 mm
每段台阶基底
2
尺量
4
台阶尺寸
±100mm
每段斜面基底
2
尺量
5
斜面基底坡率
±1%
3
水平尺与楔形尺量计
6
起迄里程
±100mm
第序号2~5项有变化段
2
经纬仪测线尺量
(二)  基底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应与设计文件一致,其容许承载力及有关力学指标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如有不符,应进行变更设计。
(三)  检查基底表面应无松软岩土。
(四)  基础位于斜坡地面时,其趾部埋置深度和距趾前地面水平距离应符合表7-9要求。
趾部埋入深度和距地面水平距离                 表7-9
地层类别
埋入深度
距斜坡地面的水平距离
较完整的硬质岩层
0.25
0.25~0.50
一般硬质岩层
0.60
0.60~1.50
软质岩层
1.00
1.00~2.00
土层
>1.00
1.50~2.50
(五)  墙基处岩土层应尽量少受施工扰动,台阶形坑底完整无伤损,台面与阶壁应大致垂直;采用倾斜基底时,应准确挖凿,不得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
(六)  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转折处不得砌成竖向通缝。
(七)  在土质或易风化软石、基坑中砌筑基础,若蓬雨季,应于基坑挖好后立即满铺砌筑一层。
(八)  基础砌筑高程、位距、宽度、起迄里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0的规定。
基础砌筑高程、位距、宽度、起迄里程允许偏差      表7-10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顶面高程(水平基底)
±20mm
每20m墙长
3
水准仪测
2
前边缘距路基中线距离
+50 mm
-10 mm
每同尺寸20m墙长
2
尺量
3
宽度
+50 mm
每同宽度20m墙长
2
尺量
三、检查墙身砌筑质量
(一)  墙身地面、周边应平顺整齐。
(二)  沉降缝、伸缩缝的位置,缝的塞封应符合设计规定。
(三)  墙面应平顺整齐,墙顶及两侧端墙或锥体部他应与路基边坡密贴。
(四)  墙背回填应及时,回填应分层夯实紧密。
(五)  墙身砌筑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墙身边距、高程、尺寸、起迄里程允许偏差           表7-11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浆砌片石

范围
点数
1
前边缘距路基中线距离
+50mm
-0
±20mm
每30m墙长
3
经纬仪测线尺量
2
厚度(前缘至后缘)
±200mm
-0
±20mm
每30m墙长,每筑砌1m高
2
尺量
3
顶面高程
±20mm
每30m墙长
3
水准仪测
4
泄水孔高宽度
±20mm
抽查20%个
1组
尺量
5
起迄里程
+100mm
每不同结构尺段
1组
经纬仪测线尺量
四、  认真检查墙背防、排水系统:
(一)  泄水孔位置、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反滤层质量与设置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墙背排水畅通。
(二)  排水层、隔水层、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三)  路堤墙墙背填料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章       桥涵工程
第一节  桥梁明挖基础
1.桥梁明挖基础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明挖基础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挖基
2·1·1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明挖基坑地面排水和基坑内抽排水工作
2·1·2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2·1·3基底高程误差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土质±50mm
石质+50mm
2·1·4基底承载力必须由试验决定
2·1·5基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基底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凿出新鲜岩面,洗刷干净,倾斜岩层应凿成台阶。
·碎石类或砂类土层,基底修理平整,灌筑基础时先铺一层稠水泥浆。
·粘性土层基底,应就其天然状态加以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的办法处理,必要时可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顶不得高出设计标高。
·泉眼必须堵塞或引排。
·基坑不得暴露过久,应及时灌注基础,否则应重新作处理。
2·2基础圬工
2·2·1基础混凝土灌筑,其原材料、配合比、灌筑及混凝土试件强度必须满足混凝土检验要求,并留足试件。
2·2·2灌筑片石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充片石的数量不应超过混凝土地结构体积的20%;
·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超过填充片石处结构最小尺寸的1/4,片石的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应选用无裂隙、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片石,其抗压极限强度不得低于30MPa,具且应具有混凝土粗骨料要求的耐久性。
·片石与模板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5m,片石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于15m,在最上层片石的顶面,应覆盖不少于25cm厚的混凝土。
·灌筑工作中断时,应在混凝土面层埋入接榫片石。
2·2·3基础砌体应满足:
·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中间厚度不小于15cm;
·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
·灰缝应饱满、密实;
·砌体表面灰缝宽度不应大于4cm,三块片石相孤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
2·3桥梁明挖基础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桥梁明挖基础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规定
备  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mm)
质量要求
频  度
方  法
基底承载力
符合设计要求
每个基坑
检查实物
与设计共签基坑检查证
基底长度、宽度
满足基础尺寸
每个基坑
尺量检查
基坑底
高程
土质
±50
3~5处/
每个基坑
水准仪测量
石质
±50
-200
3~5处/
每个基坑
水准仪测量
基础边缘距中心线尺寸
±50
每个基础
模板
尺量检查
基础顶面高程
±30
4处以上/
每个基坑
测量检查
混凝土抗强度
不低于设计值
符合规范要求
1组/
每个基础
每个工班
每50~100m³
每组三块,28天标养强度
3.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3·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3·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3·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3·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3·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3·6开、竣工报告;
3·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3·8竣工图纸;
3·9工程总结。
第二节  桥梁钻(挖)孔桩基础
1.桥梁钻(挖)孔桩基础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结合钻孔桩具体要求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钻(挖)孔桩施工过程的监理
2·1准备工作
·钻孔前应按设计桩位置埋置坚实稳定不漏水的护筒,护筒顶应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2.0m,并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地下水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孔深。
·试桩按设计要求及《施规》中有关规定进行。
2·2钻孔
钻孔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安装钻机时底架要平、要稳。钻头和钻杆中心对准护筒顶面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钻孔时钻杆(或吊绳)要保持垂直(随时用线铊检查),避免钻孔倾斜。成孔时孔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10cm;倾斜度不得大于1%孔深。
·钻孔时应严防发生坍孔、缩颈、弯孔、卡钻、掉钻等事故。
·出现事故,应及时处理并予记录。严重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不得隐瞒。
·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并及时填写钻孔记录。
2·3挖孔
·挖孔桩基础适合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风化软质岩层;
·挖孔一般在可靠的护壁保护下进行。必须对护壁强度、有害气体、弃土提升、地下水涌出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孔内爆破应采用线眼爆破。炮眼深度,硬岩层不得超过0.4m,软岩层不得超过0.8m,装药量不得超过炮眼深度的1/3。孔内爆破应采用电引或导爆管起爆,并注意对支撑、护壁的影响。
·挖孔至设计标高后,对孔底进行处理,做到平整,无松碴、泥污等软层。
2·4清孔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检查后,应即进行清孔。检测沉碴厚度。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容许沉碴厚度为:
·柱桩不大于10cm,磨擦桩不大于30cm。
·清孔后应即抓紧吊放钢筋笼及灌注水下混凝土,隔时过久,应复查沉碴厚度,超过规定应重新清孔。
·钢筋笼宜整体吊放。分段吊放时,上下段必须焊接顺直,安装后应定位牢固,以免灌注时产生下沉和上浮现象,钢笼筋骨架制作允许偏差符合表“桥标—4”的规定。
2·5钢筋笼
·钢筋笼所用钢筋质量与制作应符合钢筋砼结构中有关质量要求和规定。所用接头均须焊接。
·钢筋骨架允许偏差为:钢筋骨架长度±100mm,钢筋骨架直径±20mm,主筋间距±0.5d(d为主筋直径)。
·钢筋笼宜整体吊放。分段吊放时,上下段必须焊接顺直。安装后应定位牢固(如焊接在钢护筒上),以免灌注时产生下沉或上浮现象。
2·6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质量、操作及检验标准应符合《施规》要求。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m³,当掺用外加剂时可酌予减少,但不得少于300Kg/m³。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少于2h。陷度18~22cm,骨料宜用河砂、卵石,粗骨料粒径可采用1~4cm。
·柱桩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射水(或射风)冲射孔底3~5min翻动沉淀物,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射水(风)压力应比孔底水压大0.05MPa。
·灌注过程中应设专人经常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灌注过程中如因导管漏水或拨出混凝土面,坍孔、机械故障、操作失误或其它原因,造成断桩事故,应予重钻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水下混凝土灌注面应高出桩顶设计高程0.5~1.0m,以便清除浮碴,确保桩身质量。
·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必须坚持全程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详细施工记录。
2·7桩身质量检测
桩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根桩作混凝土检查试件至少一组。
·结构重要或地质条件较差、桩长超过50m的桩或设计有要求者,可预埋3~4根超声波检测管对水下混凝土质量做超声波检测。必要时可适当加大检测管直径。
·大桥、特大桥、地质条件较差或有抗震要求者,应对部分钻孔桩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并符合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的规定。
·对质量有疑问的桩,应钻取桩身混凝土进行检测。
·大桥和特大桥或结构需要控制的柱桩的桩底沉渣厚度,按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取样检测。
3.钻(挖)孔桩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钻(挖)孔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 查 项 目
质 量 标 准
检 查 规 定
备  注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质量要求
频  度
方  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
不小于设计要求
符合施工技术规范
2组/每根钻或每一工作班
标养28天强度
轴线
偏位
桩群
<100mm
1/每桩
用经纬仪检查
挖孔桩为0.5mm
单排桩
<50mm
1/每桩
用经纬仪检查
倾斜度(直径)
<1/100
1/每桩
用垂线检查
挖孔桩为0.5/100
孔深(m)
不短于设计长
符合施工技术规范
1/每桩
用测深锤检查




底面高程
±50mm
1/每桩
尺量检查
长度
±100
1/每桩
尺量检查
直径
±20
1/每桩
尺量检查
主钢筋间距
±0.5d
1/每桩
尺量检查
d为主筋直径
加劲筋间距
±20
1/每桩
尺量检查
箍筋间距或螺距
±20
1/每桩
尺量检查
垂直度
1/100
1/每桩
尺量检查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5~1.2t/m³
1/孔
比重计
粘度
17~20s
1/孔
粘度计
含沙量
<4%
1/孔
含沙率测定仪
沉淀厚度
0.4d~0.6d
(磨擦桩)
柱桩<10cm
磨擦桩≤30cm
1/孔
用测绳法
d为桩径
孔径
不小于设计直径
1/每桩
孔规(长>4~6d)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三节  打入桩基础
1.桥梁打入桩基础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1·2·9检查打入桩预制场地及预应力施工设备;要求设备仪器的标定符合规范规定。
2.打入桩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桩的制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浇筑前对桩的钢筋骨架进行检验,使其满足桥涵施工规范表5·1·2—1的要求。
·浇筑混凝土及预应力的张拉工艺,应符合桥涵施工规范第9章的规定。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中断。桩的混凝土应达到吊运要求的强度,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吊运,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使用。
·接桩的连接部件应符合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钢桩应符合桥涵施工规范要求,也要符合国家现行的《钢结构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05)和《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要求。
2·2桩的下沉
·沉桩开始前一段应进行试桩,按《铁路桥涵施工规范》进行,以确定沉桩工艺、入土深度、最后贯入度,并查明是否有“假极限”或“吸入”现象,是否需要复打及复打的时间间隔。
·锤击下沉坠锤落距不宜小于2m,单打汽锤落距不宜大于1m,柴油锤应使锤芯冲程正常。当落锤高度已达规定最大值,每次贯入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应即停锤。此时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查明原因,采用换锤或辅以射水等措施。
·下沉中,要密切观察。如管桩管壁破裂,沉桩空心急剧下沉,桩身倾斜或位移,查明原因,必要时拨出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沉桩质量合格。
·对假极限中的桩、射水下的沉桩、有上浮现象的桩都应复打,注意掌握复打前的休息天数。
·沉桩为直桩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桩位允许偏差在承台底平面处应符合《铁路桥涵施工规范》表5·1·3的规定。
3.检验标准
3·1预制沉桩基础:基桩在承台(或帽梁)底平面的位置及其倾斜度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与承台边缘的净距(mm)
检验方法
上面盖有帽梁的单排桩
垂直帽的轴线
100
测量和尺量检查
沿帽梁的轴线
150
桩数为1~2根桩基中的桩
100
同   上
桩数为3~20根桩基中的桩
1/2桩的直径或边长
同   上
桩数多于20根桩基中的桩
最外边的桩
250
桩径<1m不小于0.5倍桩径,且不小于250,桩径>1m不小于0.3倍桩径且不小于500
同   上
中间的桩
500
倾斜度
直桩
1%桩长
吊线和尺量检查
斜桩
15%tgα桩长
同   上
注:1。tgα为桩纵轴线与垂直线间的夹角一正切值。
2.本表检查基桩总数的10%,并不少于5根。
3·2管柱基础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混凝土管柱预制
内径
+20mm
-0
尺量检查
外径
+20mm
-0
尺量
管壁厚度
±10mm
尺量
长度
+20mm
-0
尺量
法兰盘平面对垂直于管柱轴线平面的倾斜
1‰
角尺拉线尺量
管柱的纵向弯曲矢高
2‰管节长度
拉线尺量
管柱下沉
对于垂直管柱的管柱倾斜度
需钻岩
1%柱长
测量检查
不需钻岩
2%柱长
测量检查
单排管柱无论钻岩与否顺桥向斜度
1%柱长
测量检查
斜管柱的倾斜度
25%柱长
测量检查
相邻两根管柱底平面中心间距(需钻岩的)
应满足设计最小岩壁厚
测量检查
管柱群及单排管柱中心与承台底面的设计中心偏距
用水上锚锭设备时
250mm
测量检查
岸滩上用导向结构
150mm
顺桥向单排管柱中心与承台底面设计中心偏距
岸滩上每根管柱
100mm
测量检查
水上每根管柱
150mm
沉渣平均厚度
10mm
沉淀后1小时检查
注:1。每根管柱均应检查。
3·3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桩钢筋骨架
立筋间距
±5
尺量检查或拉线尺量检查
桩尖对中轴线的位移
10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的间距
±10
吊环对桩中轴线的位移
±20
吊环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位移
±20
吊环露出桩表面的高度
±10
主筋顶端与桩顶净距
±5
桩顶钢筋网片的位移
±5
钢筋与模型板的距离
±5
方柱
横截面边长
±5
尺量检查
桩顶对角线
±10
尺量检查
桩尖对中轴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检查
桩身弯曲矢高与桩长比
1‰且矢高<20
同上
桩顶平面对桩中轴线的倾斜高差
3
角尺拉线尺量检查
中节桩两个接触面对桩中轴线的倾斜之和
3
同上
空心管柱
直径
±5
尺量检查
管壁厚
-5
同上
抽芯圆孔平面位置对桩中轴线的位移
5
桩尖对桩中轴线的位移
10
尺量检查
桩身弯曲矢高与桩长比
1‰且矢高<20
同上
法兰盘对桩中轴线不垂直度的高线
4
角尺拉线尺量检查
桩表面麻面深度
<15
桩棱角碰损深度
10
总长不大于50cm
注:1。桩顶与桩尖不应有蜂窝和碰损,桩身不得有露筋现象。
2.预应力混凝土桩不得有裂缝
普通混凝土桩身横向裂缝长度:方桩不得超过边长的1/2。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四节  桩基承台
1.桥梁桩基承台基础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在承台基坑开挖前,对基桩和承台进行再次放样。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桥梁桩基承台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桩头处理
开挖承台基坑至设计高程后,将浇筑桩桩头沉碴、深浆全部凿除至新鲜混凝土面,打入桩必须将桩顶锤击面破损部分去除;使桩顶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管术尚应焊好桩顶连接件。
2·2承台基坑底
·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要根据地质,地下水位和水深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排水或防水措施。
·承台基坑基面为土面时,可分铺一层碎石,碎石顶面不得高于承台设计底面。
2·3承台钢筋
当采用基桩顶主筋伸入承台联结时,承台底层钢筋网在越过桩顶处不得截断。当采用基桩顶直接埋入承台联结时,其底层钢筋网碰及桩身时允许调整钢筋间距或在桩身两侧改用束筋穿过,确须截断时,宜在截断处增设附加钢筋连续浇过桩身。
2·4承台混凝土浇筑
·承台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当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5°C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并应采取降温措施。
·特殊结构的桩基承台施工,按铁路桥涵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钢筋混凝土承台质量检查标准(如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  验  方  法
频    度
方  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
不低于设计值
2组/每承台或每工作班
28小时标养
断面尺寸
±30mm
6点/承台
钢尺、长宽各三点
顶面高程
±20mm
4点/承台
水准仪测四角
轴线偏位
±15mm
4 /承台
经纬仪定轴线
混凝土顶面平整度
±8mm
2处/承台
3m直尺量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五节  桥梁沉井基础
1.桥梁沉井基础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桥梁沉井基础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沉井制作
·沉井制作所采取的钢筋制作和混凝土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标准(包括其原材料、配合比及浇筑养护工艺)。沉井尺寸应符合桥梁施工规范第6·5·1条的规定,即本细则本节附表之规定。
·浮式沉井按“施规”进行:沉井底节应以灌水或作水压试验,其余各节经水密检查;气筒应按受压容器有关规定制造,并经水压试验后方可使用(试验水压不低于设计压力的1.2倍);临时性井底便于水下拆除。
2·2筑高
·在岸滩上或浅水中下沉井可采用有围堰或无围堰的筑岛施工。筑岛地基应平整夯实,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遇软弱层,必要时可采取换填、反压,打砂桩等措施。
·筑岛尺寸应满足沉井制作及抽垫等施工要求,顶面应高出施工水位0.5m,筑岛材料应透水性好的砂类土,且不含大块体。
2·3垫木
支垫布置应满足设计及抽垫要求,垫木下应用砂填实,厚度不小于0.3m。垫木间也用砂填平,不得塞入木块、木片、石块等。
2·4沉井下沉
·底节沉井抽垫工作应按“施规”规定进行。
·采用泥浆套下沉的沉井,下慢沉至设计标高后,泥浆套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浮式沉井落河床定位,应根据水流、冲淤情况、河床高差、地层及沉井入土下沉深度等因素研究确定。考虑是否故意向某一侧偏移一个距离以适应下沉时沉井的移动。
·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都要进行测量,如有倾斜、位移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并作出记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容许偏差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2·5清基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在不排水情况下清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底地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有不符,需取样鉴定。
·基底面距隔墙底面的高度及刃脚斜面露出高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高度。基底浮泥或岩面残存物均应清除,使封底混凝土与基底接触良好。
·清理后的基底有效面积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隔墙底部及井壁上的泥污应予清除。
以上各项由潜水员下水检查量测,作出记录。
在排水情况下清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刃脚上下应挖到设计高程并铲平。凿除岩层风化层。清除泥污碎块,将岩层凿平或凿成与重力线垂直的台阶。
·基底地质符合设计要求。
·隔墙底部及井壁上的泥污应予清除。
以上各项应检查量测,作出记录。
2·6沉降观测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观测沉降,8h内累计不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检查清基质量和进行封底。
2·7沉井封底、填充及封顶
·沉井封底采用水下混凝土应符合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沉井填充时应将水抽干,并将封底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凿去浮浆,填充圬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井顶钢筋混凝土应符合“施规”要求。
·如对井底或封顶混凝土质量有疑问时,应钻孔取样检查鉴定。
3.沉井基础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主钢筋间距
200mm
尺量检查
箍筋间距
25mm
钢筋起点弯点位移
20mm
主钢筋保护层
±10mm









长、宽
±0.5%且≤±120mm
曲线半径
±0.5%且≤±60mm
对角线
±1%且≤±180mm



混凝土、片石混凝土
±40mm
钢筋混凝土
±15mm
每节沉井平面尺寸
不应大于刃脚平面尺寸
井壁表面
不和应向外凸出或向外倾斜
挂线观察检查
下沉至设计标高后的施工允许偏差
底面、顶面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在平面纵横向的位移
一般沉井
1/50H
测量检查
浮式沉井
1/50H+250
最大倾斜度
1/50H
测量检查
平面扭角
(矩形、圆端形)
一般沉井

测量检查
浮式沉井

注:1。H为沉井高度。
2.以上检查项目每个沉井均应检查。
3.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基底地质、刃角露出高度、清理出的基底有效面积等情况。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六节  桥梁墩(台)身
1.桥梁墩(台)身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对桥梁墩台身放线,重点是墩台位置、坡率、标高进行审核,注意预置偏心问题。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重点检查对墩台身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施工工艺等质量保证措施。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墩(台)身施工过程的监理
2·1墩台结构放线
·墩台身施工前,基础顶面应测定中线、水平,标出墩台底位置。
·顶帽施工前应复核桥梁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
·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中线、水平及跨度贯能测量,并用墨线标出各墩台的中心线、支座+余线、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2·2混凝土墩台
·墩台施工前应将基础顶面冲洗干净,混凝土基础应凿除表面浮浆,整修连接钢筋。
·为了保证砼表面平整光滑,模板、支架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模板接缝应采取有效措施,仔细处理,不得漏浆。
·浇筑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采用滑动钢模施工应按施规第8·2·10条规定进行,提升时应经常检测中线、水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空心墩,墩壁断面厚度误差不得大于±3mm。
2·3砌体墩台
·砌体墩台的砌筑和所用石料、混凝土砌块及拼装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的有关规定。
·拼装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宜集中预制,并说明编号和制造日期。
·砌体墩台的施工误差,应符合施规表8·3·5条,即本细则中本节附表的规定。
2·4墩台附属工程
·桥台顶道碴槽的排水坡、预埋泄水管、进水口铁篦子等必须按规定设置,保证排水通畅。
·台后填土和锥体填土必须按设计要求选用土壤,保证分层夯实、分层检测,上层填土未经检测合格,不得进行下层填筑。
·锥体和台后填土,应在坡顶预留沉落量,并每墩适当加宽,待修整边坡时再把多余土刷去。
·锥体护面应在填方基本稳定后铺砌。坡面应挂线,砌面应平顺,砌石时不得边砌边补土。护坡片石勾缝宜待锥体稳定后进行。
·导流结构物施工按施规第8·4·3条规定进行。
3.墩台身质量检验标准
3·1石砌墩台石料抗压极限强度及规格
类 别
抗压极限强度(MPa)
规                         格
片 石
≥30
形状不受限制,但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
块 石
≥30
形状大致方正,厚度不小于20cm,长度及宽度不小于厚度
粗料石
≥40
形状成六面体,其厚度不小于20cm,并不小于长度的1/3,宽度不小于厚度,长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
3·2石砌墩台砌体砌缝的规定
项      目
浆砌
片石
(mm)
浆砌
块石
(mm)
浆砌粗料石
(混凝土)
(mm)
检验方法
备注
表面灰缝宽度
≤40
≤20
15~20
尺量检查
每找平一次的砌筑高度
≤1200
≤1200
尺量检查
两层间竖向错缝
≥80
≥80
≥100,只能一面困难时丁面上下有竖缝
尺量检查
三块石料相连处的空隙
≤70
指三块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
丁顺的砌筑
一丁一顺或二顺一丁
一丁一顺
观察检查
注:每个墩台均应检查,并不少于5处。
3·3石砌墩台砌体结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片石
块石
粗料石(混凝土块)
砌体边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0
±2
±15
测量检查
顶面高程
±15
±15
±15
测量检查
两相邻砌块外表面彼此错开
5
3
尺量检查
注:每个墩台均应检查,并不小于5处。
3·4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
测量检查
采用滑模施工的墩身部分
1)桥墩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0
2)桥墩平面扭角
<2°
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
-15
简支混凝土梁
每片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3
每孔混凝土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5
无支座梁垫石顶面高差
5
简支
钢梁
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钢梁宽度的1/1500
每一主梁两端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跨度≤56m
≤5
跨度>56m
≤计算跨度的1/10000且≤10
前后两孔钢梁在同一墩支承垫石顶面高差
5




混凝土抗压强度
不低于设计值
28d标养
断面尺寸
±20
钢尺量
垂直或斜坡
0.2%H
垂线钢尺
轴线偏位
10
测量检查
相邻墩台间距
±10
钢尺量
预埋件位置
10
钢尺量
表面不平整
8
2m直尺
注:1。表中H为墩台高度。
2.上述项目每个墩台均应检查。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七节  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
1.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过程的监理
2·1钢筋混凝土梁
2·1·1钢筋焊接
·一般钢筋接头宜用电焊焊接,并以闪光接触对焊为主。T20MnSi主钢筋接头,必须采用接触对焊。
·焊接闪光接触对焊接头时,首先应按实际条件试焊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并应对每个焊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逐批试件进行接头抗拉强度、冷弯试验。
2·1·2钢筋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免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最大之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成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闪光接触对焊的接头,在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⑵电弧焊接的接头应错开。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离曲点不应小于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最大弯距处。
两接头相距在30倍直径以内,两焊接接头相距在50cm以内,或绑扎接头的中距在绑接长度以内,均作为同一截面,但不得小于50cm。
2·1·3钢筋安装
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图规定,钢筋加工安装误差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2·1·4混凝土原材料
·水、水泥、粗骨料符合质量要求,外加剂中含氯量折成水泥重要的百分比不得大于0.2%。
·注意当梁部为高标号混凝土时粗骨料的强度;
·注意当梁部钢筋密致时粗骨料允许的粒径;
·注意减水剂等外加剂的用量和效果。
2·1·5混凝土灌注
梁体混凝土宜自两端向中间水平分层连续灌筑,也可倾斜分层连续灌注。混凝土每层灌筑厚度不宜大于30cm,腹板最多不大于50cm,混凝土坡度不宜大于1:3。
2·1·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即应按规定覆盖,浇水养护。使用蒸气养护时,应及时安装养护罩。为防止梁体裂纹及损失强度,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5°C。拆除养护罩时梁体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不应超过20°C。
2·1·7梁的质量检测
·经标准养护28天的试件,极限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外观平整密实,桥面排水通畅。如有蜂窝麻面、硬伤掉角等缺陷均需及时修补完好并养护达到规定强度。
如混凝土表面有较大缺陷(空洞、严重蜂窝和深裂缝等),影响结构性能时,应由有关部门共同检查,研究分析处理。
·允许有0.2mm以下的表面裂缝。
·钢筋混凝土梁外形尺寸容许误差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2·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除了要按上述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要求外,还要遵循以下要求:
2·2·1先张法墩式台座
·承力台墩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抗倾斜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系数不得小于1.3,台座构造符合构件工艺要求。
·横梁的挠度不应大于2mm,并不得产生翘曲。
·预应力筋的定位板必须安装准确,其挠度不应大于1mm。
2·2·2钢丝铺放
应采取措施,防止隔离剂沾污预应力筋。
2·2·3预应力筋张拉
·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必须事先调整初应力,使其相互一致。
·预应力筋张拉后,相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也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的4%。
·张拉多根钢丝时,应抽查钢丝的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
2·2·4放张预应力的必要条件,是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标号的70%。
2·2·5预应力筋的放张顺序
·轴力受压构件,所有预应力筋同时放张;
·偏心受压构件(如果等),应先同时放张预应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应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
·如不能按上述两项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的放张以防止在放张过程中发生翘曲、裂纹及预应力筋断裂等现象。
2·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除了按2.1条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外,还要遵循以下要求:
2·3·1预应力孔道和定位筋设置
孔道尺寸位置正确,平顺;孔道定位筋间距钢管不宜大于100cm,胶管不宜大于50cm,曲线孔道应加密。
2·3·2预应力筋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其值不应低于设计标号的70%,如设计对块体拼装立缝处混凝土或砂浆强度无要求时,其值不应低于块体设计标号的40%,且不得低于15MPa。
2·3·3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筋可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其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采取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时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拉补足。
·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的两端。
·当两端同时拉一根(束)预应力筋时,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具。
·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应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Ⅳ级钢筋)。如隔离层隔离效果较好,也可采用同一张拉值。
2·3·4预应力筋锚后外露长度
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15mm,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措施锈蚀。
2·3·5电热法张拉
·用冷拉钢筋作预应力筋的一般构件,可采用电热法张拉,但对抗裂度要求较严的结构不宜采用。采用金属管作预应力孔道的构件,不得采用电热法张拉。
·采用电热法张拉时,预应力筋的电热温度不应超过350°C,反复电热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在成批生产前应检查所建立的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应大于相应阶段预应力值的10%或小于15%。
2·3·6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采用电热法时,孔道灌浆应在钢筋冷却后进行。
·孔道灌浆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水泥浆,对空隙较大的孔道,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的细砂,其强度均不应小于20MPa。
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三小时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3%,为了增加孔道灌浆的密实性,在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若按上述要求用矿碴硅酸盐水泥试验合格,亦可采用。
·灌浆前孔道应湿润、洁净、灌浆顺序宜先灌注下层孔道,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在灌满孔道并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至5~6大气压,稍后再封闭灌浆孔。
2·3·7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质量检验标准见下条。
2.4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灌筑
2.4.1挂篮、模板及预施应力设备
在利用挂篮施工之前,要对挂篮进行测试,考查其强度变形,把测试的数据考虑到以后的梁段施工中,以确保形成梁体设计中的线形。
(1)挂篮设计:挂篮是大跨径箱梁悬灌施工的关健设备,挂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上部分为悬臂吊架,支承于已灌梁段的顶面,下半部分为模板等支承平台,上、下部分间由吊杆联系而成。挂篮设计的要求是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拆装方便、移动灵活,结构安全可靠、稳定性好、有一定的刚度,操作方便,施工平台满足梁上作业需要。
(2)挂篮制造:挂篮制造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施工单位的挂篮设计图、计算资料,重点审核挂篮的设计是否符合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当挂篮的总重量变化超过设计总重量的10%后,应与设计配合组及时沟通,以便对梁体线性控制参数进行修正。挂篮制造时,监理工程师应对挂篮使用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标准进行监控,审查挂篮加工工艺,保证挂篮的制造质量。
(3)挂篮安装:挂篮的安装可在地面工场采用分片组合,再将各片吊至工作现场进行拼装,其拼装顺序为:铺设轨道-安装主桁、吊架及后锚-安装连接系-安装前后横梁-安装外模板-安装内模板-安装工作平台。挂篮安装完成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按不小设计荷载的荷载做荷载试验,以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并测量各级荷载下的弹性变形值,如果荷载试验是在地面工场进行的,安装在梁部工作现场后,由于要做第二次安装,非弹性变形依然存在,因此,在正式使用前,要采取措施消除之。挂篮安装时,要确保施工和桥下过往船舶及人员的安全,严防桥上重物掉入河道。
(4)挂篮走行:挂篮的走行系统包括主桁架、底模、外模及内模走行系统四部分。挂篮走行是悬臂施工的重要步骤,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做好以下走行工作前的检查:
a走行轨道要准确对称平行于箱梁纵轴中心线方向,左右偏差不能大于5mm,两轨应在一个水平面上,上下高差偏差不能大于5mm。
b轨道应锚固在梁体上,锚固根数、松紧程度要满足挂篮走行的设计使用和安全要求,并随时检查倒扣轮工作情况,若倒轮轴、缘及轨道等有变形发生,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不测。
c轨道前端要设置轨道挡块,并安装牢固,防止走行过度。
d左、右两侧走行要同步,行走速度变化不超过0.2m,并要求一人指挥,完成走行工作。
e挂篮到位后,要复测挂篮底板端标高和侧模中线,当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安装全部完成后,再根据设计提供的立模标高进一步调整。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砼的悬灌。
模板宜采用钢模,内模应根据断面灌筑方法及尺寸进行设计,端头模板制作与安装必须正确、牢靠,防止梁段在灌筑中移动以及孔道错位。
预应力设备
(1)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和单位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2)压力表应选择防振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一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3)油泵的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额定油压数宜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油泵、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校正使用。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压浆设备
(1)水泥浆拌和机应能制备具有胶稠状态的水泥浆。对于纵向预应力管道水泥浆泵应可连续操作,能以0.5~0.7Mpa的恒压作业;对于竖向预应力管道,能以0.3~0.4Mpa的恒压作业。
(2)水泥浆泵应是活塞式的或排液式的,泵及其吸入循环应是完全密封的,以避免气泡进入水泥浆内。
(3)压力表应加以校准,所有设备每3小时清洗一次,每天使用结束时也应清洗一次。
(4)如采用真空灌浆技术,施工单位应进行工艺试验,确保孔道灌浆的饱满度和密实度。
2.4.2梁部0号节段施工
l       为浇筑墩顶0号块混凝土提供工作平台满足挂篮起步的要求,需在桥墩两侧拼装施工托架和支架,该托架和支架可采用型钢杆件组拼,组拼时,借助于按设计位置预埋在桥墩两侧的构件(如牛腿、钢板、钢筋群预埋件等)固定在桥墩两侧。组拼高度视拟浇筑梁段长度而定,横桥向的宽度一般比箱梁宽出1.5-2.0米,以便于设立箱梁边缘的外侧模板,支架顶面应与箱梁底面纵向线性变化一致。托架组拼完成后必须静载试压,以检查托架的承受能力,通过施加不同的拉力或压力来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测定托架的弹性变形值。
l       根据托架及桥墩的弹性变形设置施工预留高度,报监理工程师认可,以确保0号块高程和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在悬灌之前必须检查梁面标高及中心线。
●立模浇筑0号节段混凝土,模板、钢筋、管道、锚具和预应力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80%强度并满足3天龄期后张拉并锚固0号节段梁体的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锚固应以箱梁纵向中心线对称从靠近腹板的钢束开始进行。
l        张拉并锚固竖向预应力。
l        养生、脱模,拆除施工临时托架。
2.4.3梁部对称悬灌节段施工
l       在0号段上安装挂篮,并进行预压,以消除挂篮非弹性变形,完成对称悬灌“T”构的一切准备。
l       在悬灌之前必须检查梁面标高及中线,注意腹板钢束孔道的曲线定位准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值,对称悬灌1号、1′号节段混凝土。
l       张拉并锚固本节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先腹板束后顶板束。注意张拉锚固应以箱梁纵向中心线对称从靠近腹板的钢束开始进行,张拉锚固必须在砼达到80%强度并满足3天龄期后进行。
l       为保证管道中灰浆的凝固质量,要注意每施工完一个梁段后要先移动挂篮,再对预应力孔道压浆。
l       以预应力混凝土悬灌梁支承墩中心线对称向墩两侧移动挂篮到位,对称悬灌2号、2′号节段混凝土,养生,张拉并锚固本节段纵向预应力钢筋,先腹板束后顶板束,张拉并锚固竖向预应力钢筋,重复以上步骤对称浇筑T构梁部各节段混凝土。
l       在悬灌之前必须检查梁面标高及中心线,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2.4.4边中跨合拢施工及体系转换
l       先边跨合拢再中跨合拢施工
(1)在主梁边墩上安装盆式橡胶支座。
(2)用万能杆件和型钢组成浇筑边跨梁段所用的支架并对支架进行预压,在支架上浇筑边跨的等高梁段。
(3)调校边跨合拢支架,临时锁定合拢口,浇筑边跨合拢段混凝土。
(4)待合拢段砼达到强度和龄期要求后,解除临时锁定。
(5)张拉并锚固边跨底板束、顶板束及腹板束。然后对各预应力孔道进行压浆。
(6)拆除跨中两个挂篮。
(7)用万能杆件和型钢组成中跨跨中合拢支架,在箱梁顶、底板顶面设体外组合钢杆支撑。
(8)在两悬臂端面之间设置千斤顶,对二侧T构主动施压,增大悬臂端面间距,然后锁定合拢口,拆除千斤顶,顶力转移至撑杆。
(9)悬臂浇筑合拢段砼。
(10)待合扰段砼达到前述强度和龄其要求,拆除体外支撑,撑杆压力就全部转到合拢段混凝土中。
(11)张拉并锚固中跨底板束及顶板束,腹板束。至此完成梁部全部预应力束的张拉锚固,完成“T”向“Ⅱ”的结构体系转换。
(12)拆除边跨挂篮和支架,对张拉预应力钢束压浆,最后进行梁端封锚。拆除中跨合拢段支架。
l       先中跨合拢再边跨合拢施工
(1)测量合拢口中线及标高,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校正以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将跨中的两个挂篮各向后退一个节段。
(3)用万能杆件和型钢在箱梁底板及顶板设体外支撑,组成主跨跨中合拢支架。在一天最低气温,浇筑合拢节段砼。为缩短灌砼及张拉钢束间的间隙,可采用提高砼一个等级或采用早强剂。
(4)上下交替张拉并锚固顶板束,底板束,拆除合拢段体外锁定支撑。
(5)张拉并锚固底板齿板束以及腹板束(在箱梁顶开槽张拉锚固)
(6)张拉该节段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7)至此完成“T”向“Ⅱ”的结构体系转换。
(8)将边跨的两个挂篮各向前移一个节段,悬臂对称浇筑T构不对称节段混凝土。
(9)于主梁边墩安装梁支座,安装托架并进行预压。
(10)在主梁边墩托架上立模浇筑边跨节段混凝土。
(11)张拉锚固边跨顶板束及该节段的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12)拆除所有挂篮,注意拆除及移动应对称进行。
(13)用万能杆件和型钢在箱梁底板及顶板设体外支撑,组成边跨合拢支架。
(14)在一天最低气温时,同时浇筑两边跨合拢段混凝土。
(15)张拉并锚固边跨底板束及顶板束,拆除合拢段体外锁定支撑。
(16)张拉锚固合拢段中的竖向预应力粗钢筋。
(17)拆除中跨及边跨合拢段支架以及主梁边墩的托架。
2.4.5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是梁部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大桥的合拢精度以及大桥成桥后(长期收缩、徐变完成后)的线形符合设计的要求,对大桥在施工各阶段的线形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梁部实际施工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指导梁部梁段施工。按照预留出各梁段施工后将发生的竖向位移原则,确定各梁段的施工标高,以保证在长期收缩、徐变完成后,梁段的标高与设计一致。在梁段施工前,根据计算确定梁段的桥面施工标高,根据梁段的结构高度确定顶、底板、腹板、等控制点立模标高。由于梁段的竖向位移受砼容重、弹性模量,梁段施工时间,计算的梁段变形量与实际发生的变形量难以完全一致,因此,梁段的线形设计,是在结合己施工梁段的线形变化,根据实际施工的砼容重、弹性模量、梁段施工时间,不断进行相应调整的。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对梁体的挠度及变形进行跟踪测量,测量要定人、定仪器,尽量减少人和仪器引起的测量误差,以确定立模高程。
3.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质量检验
3·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质量检验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钢筋加工 及安装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净尺寸
±10
尺 量 检 查
钢筋弯起的位置
±20
箍筋内边距离尺寸差
±3
主筋位置
±7.5
箍筋的不垂直度
15
吊线和尺量
钢筋保护层
±5
尺 量 检 查
其它钢筋位置
±10


梁长度
跨度>16m
±30
跨度≤16m
±12
梁跨度(支座中心至中心)
±20
下翼缘宽度
+20,-0
尺量检查1/4,跨中、4/3截面
腹板厚度
+3%,-0
同      上
桥面内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10,-5
由腹板中心拉线检查1/4,跨中和3/4截面及最大误差处
梁高度
+20,-5
尺量检查梁两端
挡碴墙厚度
+20,-0
尺量检查最大误差处
表面垂直度
4‰梁高
吊线尺量检查梁两端和抽查腹板
梁底上拱度
±4
测量检查,设计无上拱时梁在自重作用下不应有下弯
预埋配件
U  型
螺  栓
偏离设计位置
±12
尺 量 检 查
尺 量 检 查
外露长度
±10
两肢中心距
±1
连  接
钢  角
偏离设计位置
±20
上下两端偏差、
不垂直度
20
吊 线 检 查
支座板
每块四角高差
2
水平尺靠量检查四角
锚栓中心位置偏差
2
尺量检查指每块板上四个锚栓中心距包括对角线
梁体混凝土强度
不小于
设计值
28天标养
注:1.外露螺栓全应垂直梁底,正直无伤,丝扣完整,带帽带垫并清洁涂油。
2.挡碴盖板、泄水及管盖应齐全、完整,安装牢固。
3·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质量检验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预留管道及钢筋制安
预留管道
位 置
跨中4m范围内
6
尺 量 检 查
其余部位
8
桥面主筋间距与设计位置
15
箍筋间距
±15
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
15
吊线尺量检查
钢筋保护层
±5
尺 量 检 查
其他钢筋偏移
20


梁全长
跨度>16m
±30
跨度≤16m
±12
梁体混凝土强度
不小于
设计值
28d标养
跨度及支座中心至梁端距离
梁跨度
±20
尺 量 检 查
跨度>16m,距梁端
±15
跨度≤16m,距梁端
±6
梁高度
+20,-5
尺量检查跨中及两支座截面
桥面内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跨度>16m
+20,-10
由腹板中心拉线检查尺量1/4,跨中,3/4截面
跨度≤16m
+10,-5
下翼缘宽度
+20,-0
尺量检查1/4,跨中,3/4截面及两支座处截面
腹板厚度
+15,-0
尺量检查1/4,跨中,3/4截面及两支座处截面
表面垂直度
4%梁高
吊线尺量检查两支座处截面及抽查腹板
梁上拱
1/1000跨度
测量检查
端隔墙厚度
+20,-0
尺量检查最大误差处
挡碴墙厚度
+20,-0
同上
支座板平面四角高度
2
水平尺靠量检查支座板四角
支座板十字线扭转偏差
1
尺量检查支座板边缘
梁体非预力部位表面裂缝
0.2
读数显微镜观察检查
预埋配件
同钢筋混凝土梁有关项目
注:1.外露螺栓应垂直梁底,正直无伤,丝扣完整,带帽带垫并清洁涂油。
2.挡碴盖板,泄水管及管盖应齐全、完整、安装牢固。
3.3预应力混凝土悬臂灌筑梁的质量检验
预应力混凝土悬臂灌筑梁的质量检验有关检验项目见3.2表及下表。
预应力梁部质量验收标准
控制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梁部成品内在质量检验
砼强度在合格标准内,强度评定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
预应力张拉满足设计要求
查试验记录
和张拉记录
梁部成品验收
悬臂梁端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15,-5
合拢前两悬臂相对高差:合拢段长/1000且不大于15
轴线偏位:5
顶面高程差:±10
尺量检查
误差最大处
外观质量检查
外观质量:
1、线型平顺、接缝严密光滑,砼表面平整美观,中线、高程符合规定;
2、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被检面积的0.5%,
3、桥面保护层、挡碴墙、隔墙和封端等处,出现宽度不大于0.2的表面裂缝。
目测
量测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八节  涵洞工程
1.涵洞工程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1·2·9涵洞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水文及线路设计情况,对其位置、方向、长度、出入口高程以及既有沟槽、排灌系统、道路等进行核对,如有不相适应之处,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
2.涵洞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新线或接长涵洞
2·1·1基坑处理
基坑开挖后,地质与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按设计进行处理。
无基涵洞(圆涵或封闭式箱涵),基底如非岩石应夯填密实。圆涵应做好弧形管座(岩石地基应凿好,用混凝土抹成座垫,安装时座面混凝土应与涵身紧密结合。无基涵洞出入口须按设计做好基础及防渗设施。
2·1·2涵洞砌体结构
目前,铁路涵洞大部是砌体结构,而砌体的施工监理是监理的难点和重点。砌体结构施工必须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及验收规范》,如浆砌片石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原材料,如片石,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
·砂浆,工地应计量,尽量避免人工拌合。
·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得超过4c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
·砌石时不得采用往片石缝内塞砂浆,而应采用坐浆(挤浆)工艺,务便浆砌片石砂浆饱满。
·浆砌片面表面应平顺,美观。
2·1·3涵身应按设计位置做好沉降缝。沉降缝端面应垂直、整齐、表面平正、不得交错,并以具有弹性不透水的材料填塞紧密(可用沥青麻筋、木板)。基础和涵身沉降缝应在同一竖直面上,不得错平。
2·1·4涵洞应按设计做好上拱度以及在软土地区预留的沉降量。
2·1·5涵洞出入口应注意与沟床顺直、销砌工程、垂裙锥体等附属工程。
2·1·6倒虹吸属有压涵洞,注意接头缝严密,不漏水。填土前应进行道水试验。
2·1·7涵洞检验标准见本节附表。
2·2既有线桥涵顶进
2·2·1加固线路
顶进前必须进行既有线路加固,并取得养护单位协作。顶进过程中,密切注意行车情况,可在有列车通过时,临时将上部结构与桥涵顶用垫木等塞紧,以确保行车安全。
2·2·2工作坑
工作坑应平整密实,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工作坑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及长度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计划的要求。工作坑中线应与桥涵设计中线一致。底板顶面光滑,平整度保持在5mm以内。为防止与涵身底板粘连宜在工作坑底板面上铺设润滑隔离层。
2·2·3顶进桥涵制作
·框架制作所用钢筋及混凝土的规格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有防渗要求时,应达到设计抗渗标号。分段顶进时,接缝要严密不漏水,按设计做好止水带。
·涵身混凝土可分两至三阶段施工。先灌筑底板(包括下梗胁),强度达50%后,再扎上部钢筋,灌筑上部混凝土。但顶板或底板混凝土必须一次灌筑。在各边墙施工缝中宜加预埋连接短钢筋以利承受剪力,同时各边墙施工缝不得在同一平面上。
·钢筋与滑板(底板)及模板之间均应捆扎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其间距不宜大于1m。
灌筑底板及下梗胁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底板伸入边墙的钢筋,不得撞弯、挪位。
·采用顶拉法施工,在绑扎钢筋的同时要按设计预埋好各项细部构件;如千斤顶窝加强筋、主拉筋(顶拉钢筋)管道安装,抗剪销及包角、接头板(套板)等。施工工艺可按《铁路既有线下桥涵顶进施工工艺》办理。
·框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2·2·4顶进
·顶进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顶进前应对框架混凝土及顶部、侧墙的防水层、顶部保护层等进行全面检查。底板与中、边墙连接处及框架四角不得有裂缝。
·安装顶柱(铁)时应与顶力轴线一致,并与横铁垂直,应做到平、顺、直。当顶程较长时,应注意顶柱的稳定。一般4m~8m加横梁一道。
·框架顶进后最终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2·2·5圆涵顶进
圆涵顶进应安设导轨,以保持管节的顶进方向与坡度,导轨材料必须顺直,安装时应严格控制高程、内距、中线。可按管节外径制作弧圆样板进行检查。导轨安装允许偏差见本节附表。
3.涵洞检验标准
涵洞工程施工中,基坑和基础为必检项目,其检验标准参照桥梁基础工程
3·1涵洞整体式混凝土模板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墙身
盖板、拱涵
1
模板位置
15
10
测量或尺量检查
2
模板横截面尺寸
±15
+4
-2
尺量检查
3
表面平整
5
5
尺量检查
4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1
3·2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翼墙、中墩前后、左右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
2
墙顶、拱座顶面高程
±15
测量检查
3
?孔径及涵壁(拱圈):
⑴孔径
±20
尺量检查
?⑵厚度:
①钢筋混凝土
+10
-5
②混凝土
±15
4
涵身接头错牙
10
尺量检查
5
箱形涵洞
?⑴钢筋混凝土盖板厚度
±10
-5
尺量检查
?⑵混凝土盖板厚度
±15
6
矩形涵底板、顶板厚度
+10
-5
尺量检查
3·3涵洞砌体结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片石
块石
粗料(混凝土)
墙身
墙身
墙身
拱圈
砌体边线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30
±20
±15
±15
测量检查
顶面高程
±15
±15
±15
±15
两相邻接石块边线彼此错开
5
5
5
尺量检查
涵洞孔径
±20
±20
±20
±20
砌体厚薄
±20
±20
±20
涵身方向
目 视 顺 直
观察检查
注:1.沿涵身方向每隔4m,对各部位检查1~2处。
3·4装配式涵洞构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基础边翼墙块体
(1)长度
±10




(2)横截面尺寸
±5
2
钢筋混凝土圆管
(1)长度
+0
-10
(2)内外直径
±10
(3)管壁厚度
+10
-5
3
钢筋混凝土盖板
(1)长度
+0
-10
(2)宽度
+0
-10
(3)厚度
+10
-5
(4)对角线
<5
4
混凝土拱圈
(1)长度
+0
-10
(2)宽度
±10
(3)厚度
±15
5
矩形涵洞
(1)长度
±20
尺量检查
(2)宽度
±20
(3)高度
±15
(4)顶、底板厚度
+10
-5
检验数量:按件数各抽查10%,但不少于3件。
3·5框架桥涵顶进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框架外
形尺寸
宽度
±50
尺量检查
轴向长度
±50
顶、底板厚度
+20,-5
中边墙厚度
+20,-5
中线
一端顶进
200
测量检查
两端顶进
100
高   程
1%顶程并偏高≤150
偏低≤200
注:施工时应密切注意滑板、后背、顶力点、防水层等情况。
3·6涵管顶进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检 验 方 法
安  装
导  轨
高程(包括导轨坡度)
±2
测量检查
导轨内距
±2
尺量检查
中心线
3
测量检查
涵管节外径底距枕木面
≤20
尺量检查
顶  进
最  终
高程
+20,-50
测量检查
中心线
50
测量检查
管节错口
10
尺量检查
对顶法接头的管节错口
30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混凝土强度、砂浆强度试件的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九节   钢桁梁拼装架设
1.钢桁梁拼装架设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检查钢桥制造工厂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检验记录。有条件时,可参与钢桥制造过程的监理。
1·2·8现场拼装架设所需施工结构必须有施工结构设计,使施工临时结构满足拼架梁的需要。
2.钢桁梁拼装架设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拼装场地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监理审查意见,落实钢梁杆件运入、现场堆放场地、杆线单元预拼场地。保证场地平整稳固,排水良好,杆件堆放按施规要求进行。
2·2杆件进场检查
钢梁杆件进场后,应按设计文件和现行《铁路钢桥制造规范》,对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实物杆件检查或抽查。主要有:
·钢梁试拼记录;
·焊接检查记录;
·杆件外形尺寸;
·涂装质量记录等。
2·3杆件预拼
按拼装顺序将材料预拼预栓(铆)成单元,预拼单元质量不得超过吊机额写起吊量。预拼后应全面检查,符合质量要求方可栓(铆)合。
2·4拼装
2·4·1拼装顺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并应考虑下列因素:
·吊机的类型、运用方法、起吊能力及最大吊距;
·钢梁杆件运送方法;
·先装杆件不得妨碍后装杆件的安装和吊机的运行;
·长杆件不得处于悬臂状态;
·拼装主桁杆件应两侧对称进行。
2·4·2在满布式膺架上拼装钢梁,应估计到膺架基础沉陷和膺架变形对调整钢梁拱度的影响,并留出调整拱度和起顶钢梁的设顶位置。
2·4·3拼装时,高强度螺栓施拧和铆钉施工,必须按《铁路桥梁施工规范》、《铁路钢桥制造规范》和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2·4·4悬臂拼装架设
·悬臂安装过程中每拼装一个大节间后对钢梁的平面和立面(拱度)位置,应进行测量及记录。在拼装下弦杆及下平面连接系过程中,应观测并调整中线位置,尽可能使偏差值小于跨度1/5000。每拼完1~2个大节间,测量的悬臂挠度值应不大于理论计算值。
·采用跨中合龙时,应在最后节间的杆件安装前,调整钢梁平面和立面位置,达到两端主桁平面中线偏差小于2mm。两悬臂端间隔距离大于设计尺寸10~20mm,方能拼装合龙节间的杆件。节点合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两悬臂端的标高一致;
两悬臂端的间隔距离与设计尺寸相符;
两悬臂端的转角一致,即其正切值相等。
2·4·5拖拉架设
·拖拉架设,安装上下滑道的容许偏差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拖拉时要使上下游两主桁的拖拉速度一致。钢梁中线对设计中线、墩台中线的偏移限度为50mm,且钢梁两端不得同时偏向于设计中线的一侧。
·拖拉过程中,各主要阶段所测的悬臂挠度值不应大于理论计算值。
3.钢桁梁拼装架设的质量检验标准
钢梁拼装工程施工中,结构尺寸和高程等必须经常抽查,以保证拼装顺利进行,支座施工为必检项目,其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如下表。
3·1钢桁梁杆件基本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杆  件
简  图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B(H)
长度
1
主桁杆件
±1
±5
尺量检查
2
纵、横梁
±1
连接角背至背±1
3
联结系
±1
±5
4
隔板
-1
±5
检验数量:每件均应检查。
3·2钢桁梁定位允许偏差(mm)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墩台处横梁中线与设计线路的偏移
±10
1
固定支座处节点中心线与设计里程纵向偏差
连续梁或60m以上简支梁
±20
2
60m以下简支梁
±10
3
简支梁与连续梁间或两孔(联)间相邻横梁中线相对偏差
±5
4
墩台处横梁顶与设计高程偏差
±10
5
两孔(联)相邻横梁相对高差
±5
3·3钢桁梁节点位置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1
钢桁梁平面
弦杆点对梁端节点中心联线的偏移
跨度的1/5000
相邻两弦杆的交点对其两端头中心联线的偏移
±5mm
2
钢桁梁
横断面
立柱在横断面内对垂直线的偏移
立柱理论长度的1/700
3
钢桁梁
立面拱度
设计拱度≤60mm
±4mm
设计拱度≤120mm
设计拱度的±8%
设计拱度>120mm
技术文件中另定
4
钢桁梁两主桁相对节点的位置
支点处相对高差
梁宽的1/1000
跨中节点处相对高差
梁宽的1/500
跨中其它节点处相对高差
根据支点及跨中节点处高低差按比例增减
检验数量:每孔梁均应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测量检查。
3·4支座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辊轴直径
±0.05
游标卡尺检查
2
上摆、座板厚度摇轴高度
±1
尺量检查
3
上摆螺栓孔中心距
±0.5
尺量检查
4
螺栓孔的对称轴与上摆中心线的偏差
0.5
尺量检查
5
上座板(或上摆)牙板槽的对称轴和上座板(或上摆)中线的偏差
1.0
尺量检查
6
摇轴半径或弧形支座半径的缝隙
0.2
标准样板检查
7
下座板(或下摆)锚栓孔中心距
±2
尺量检查
8
支座各组成部件中心线相互横向错位
3
尺量检查
9
支座组装后全高
+3,-2
尺量检查
3·5支座与线路中线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支座十字线扭转误差
1/1000
尺量检查
支座尺寸≥2000mm
边宽
支座尺寸<2000mm
1
2
固定支座十字线中点与全桥贯通测量
尺量检查
后墩、台中心线纵向偏差
2
连续梁或60m以上简支梁
20
60m以下的简支梁
10
3
辊轴位置纵向位移
±3   *
尺量检查
4
支座底板四角相对高差
2
测量检查
* 按气温安装灌注定位前±3
3·6上、下滑道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上滑道
(1)滑道与设计中线的偏差
20
测量检查
(2)两侧滑道高低差
10
测量检查
(3)滑道纵向死弯
不允许
测量检查
2
下滑道
(1)纵向高程误差
10
测量检查
(2)中间轨与两侧轨的高度
+0,-2
测量检查
(3)两侧滑道相对高度
10
测量检查
(4)滑道与设计中线或两条滑道中线相对偏移
20
测量检查
3·7钢梁除锈清洁度质量要求


清洁度
适  用  条  件
质  量  要  求
1
一级
(1)大气含盐雾的沿海地区
(2)每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250ug的工业地区
(3)杆件浸水部分
(4)使用无机富锌涂料聚氨脂涂料热喷涂锌层
(5)防腐要求高的钢梁及构件
所有氧化铁皮、铁锈和外附物(包括油垢及其他污物)均需消除干净清理后钢件表面要有均匀的金属光泽。仅允许有个别的微小斑点
2
二级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50%以上及有一般大气污染的工业地区
应除去氧化铁皮、铁锈和外附物使钢表面完全没有油垢和其他杂质。仅允许有少许不明显的斑点或条痕形有氧化铁皮及铁锈,但不得超过面积的5%,在任何25mm×25mm的面积内,应有90%以上裸露的金属光泽
3
三级
除一、二级适用条件以外的其他地区
氧化铁皮、铁锈和一切外附物基本清除干净,钢件表面应有30%以上和任何25mm×25mm的面积应有65%以上裸露钢的金属光泽
3·8钢桥涂装的层次和涂膜厚度
序号
适 用 地 区和 部 位
最小干膜总厚度
(mm)
涂装层次
底漆
面漆
1
板梁的上盖和钢桁梁的桥面系上盖板
240
3
4
2
其他部位
180
2
3
注:每层底面涂层厚度为30~40mm。
3·9旧钢梁及旧杆件涂膜厚度
序号
项                    目
最少涂总厚度(um)
1
旧涂层表面已风化,尚未生锈,打磨表面后,涂装面漆两层。
80
2
旧涂层表面小面积生锈,应将生锈部份清理至金属表面显出金属光泽再涂底面漆各两层
70(底漆)
80(面漆)
3
旧涂层风化,生锈达10%,或旧钢梁已多次涂装再加涂盖有害时,则应铲除全部旧涂层,再涂底、面漆至少各两层
150
(底面漆之和)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进场钢梁杆件出厂质量记录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现场焊接质量检验试验报告;
4·5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6开、竣工报告;
4·7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8竣工图纸;
4·9工程总结。
第十节  桥面工程
1.桥面工程施工准备的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1·1熟悉铁路桥梁设计、施工、质量验评规范,主要有: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铁路桥梁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1·1·2熟悉本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拟定的有关规定及各种报表文件。
1·1·3建立监理工作各项制度,使监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1·1·4建立监理项目贯彻ISO9002标准的运行体系,并建立贯标岗位责任制。
1·1·5学习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1·2对施工单位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
1·2·1参与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交桩工作,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测量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测、放线、桩点保护等工作。
1·2·2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施工单位修改完善。
1·2·3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技术交底
1·2·4检查施工单位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障碍物拆除、管线改移等工作。
1·2·5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报验,检查其是否齐全、合格、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的上岗证。
1·2·6检查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要求具有试验室临时资质,有一名以上试验工程师作为试验室负责人,仪器经质监站标定。
1·2·7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原材料按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必要时,监理单位予以抽验。严格检查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
1·2·8检查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和砂浆配合比的试验,要求科学合理、有利质量、与原材料相符。
2.桥面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理
2·1明桥面
·桥上线路平面须与设计符合,线路中线与桥梁中线容许偏差为50mm,两线间距误差容许±10mm,但双线间距为4m时,不得有负公差。线路纵断面须符合线路坡度以及钢梁拱度,保持曲线平顺,在钢梁与桥头连接处严禁有突变。
·桥面的基本轨、护轨、桥枕、护木与钢梁间的连结,应牢固紧密,相互位置正确,整体性良好。
·明桥面应用油质防腐枕木,其尺寸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桥枕与纵梁接触处容许刻3cm以内槽口(如内有铆钉头,应另刻槽)桥枕间净距为10~21cm。
·护木断面宜为15×15cm。护木应桥枕上采用半木搭接,并用直径19~22mm的护木螺栓串联牢固。护木在钢梁活动端应断开。护木与桥枕接触面的刻槽深度为2~3cm。
·每根桥枕两端各设一根直径为22mm的钩螺栓,垂直安装,与钢梁翼缘间隙不超过4mm,并应有不小于三分之二的钩头面积与钢梁密贴。
·护轨铺设标准应符合本节附表的规定。
·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
下列位置不得有钢轨接头,否则应焊接。
①梁端前后2m范围内。
②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在温度跨范围内。
③横梁顶上。
·人行道、避车台支架必须与梁体联结牢固,每个联结螺栓上应上两个螺帽。人行道、避车台支架立柱应排列整齐,高度基本一致,栏杆应成一线,用10m拉线量测。矢度不得大于10mm。步行板按设计要求铺设牢固。板间缝隙均匀。
2·2道碴桥面
·桥上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要求与“明桥面”同,但双线间距容许偏差为±20mm。
桥上不得铺设短轨,因桥上钢轨接头必需铺一节短轨时,应铺在桥头引线上。
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
·桥上采用碎石道床,碎石粒径20~70mm。道床厚度不应小于250mm。如根据设计必须减至200mm时,石碴粒径宜采用15~40cm。
轨枕一般采用22×16×250cm油浸木枕
护轨铺设要求与“明桥面”规定同。
·桥面应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排水措施。道碴槽应按设计做好横向及纵向排水坡(一般不小于3%)及泄水管。泄水管直径不得小于10cm,下端应露出圬工外面至少10cm,其布置应使所排出的水不致流至建筑物表面。
·桥面两侧应按设计做好带栏杆的人行道、避车台。栏杆应顺直牢靠,与“明桥面”有关要求同。
墩台及梁体检查设备,(明桥面、道碴桥面)均应按设计要求安装。
3.桥面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1护轨铺设标准及允许偏差
项             目
标准(mm)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护轨与基本轨的净距
200
±10
尺量检查
护轨顶面低于正轨顶面
0~25
/
水平道尺检查
护轨伸出桥台挡碴墙外的直轨
一般
≥5000
/
尺量检查
长于50m直线桥
≥10000
/
长于30m曲线桥
护轨的弯轨长度
≥5000
/
护轨端伸出桥台尾
≥2000
/
护轨梭头的坡度
不陡于1:1
/
吊线尺量检查
3·2桥枕尺寸
序号
主梁或纵梁中心距(m)
桥枕标准断面
长度(cm)
附   注
宽度(cm)
高度(cm)
1
15
20
22
300
双腹板或多腹板的主梁以内侧腹板间距为准
2
15~20
20
24
300
3
20~22
22
26
300
4
22~23
22
28
320
5
23~25
24
30
320或340
3·3桥上线路质量要求
序号
项     目
质    量     要    求
轨  距
1.木枕地段允许偏差为+4,-2mm
2.变化不得大于2%
水  平
1.偏差不超过4mm
2.在弦长6.25m距离内,无超过4mm的三角坑
1
方  向
1.直线远视直顺,用10m弦量的偏差不超过4mm
2.曲线圆顺,以20m弦量正矢差不超过下列限度
曲线半径
(m)
缓和曲线实际正矢与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mm)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
250及以下
251~350
351~450
451~651
651及以上
6
5
4
3
3
12
10
8
6
4
18
15
12
9
6
3.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
2
空吊板
不超过12%
3
道床及排水
1.排水设备畅通
2.符合规定标准,边坡整齐
4
轨枕(道碴桥面)
1.位置方正,间距和偏斜偏差不超过40mm
2.新枕木要全部钻孔
5
(一)
新钢轨及其连接零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平齐,偏差不超过1mm
2.直线接关相错不超过20mm,曲线不超过规定缩短量的一半加20mm
3.每千米轨缝总偏差不超过±160mm(25m轨±80mm),无连续三个以上瞎缝
4.道钉浮离不超过8%
5.夹板、螺钉涂油上紧
6
(二)
旧轨及其连接零件(护轨用旧轨量可用此规定)
1.直线接头相错不超过40mm,曲线不超过规定缩短量的一半加40mm
2.无超过2mm的低接头(用1m尺量)
3.同(一)新钢轨及其连接零件中的1、3、4、5项
7
(三)
无缝线路的钢轨及连接零件
1.直线接头相错不大于40mm
2.缓冲区内实际轨缝较设计轨缝的偏差在±2mm以内,其他同(一)新轨及其连接零件中的4、5项
8
防爬设备
安装齐全
9
线路外观
1.标志完整、位置正确、字迹清楚
2.钢轨上符号齐全,正确清晰
检验数量:桥上每50m检查1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4.施工单位应提交以下资料:
4·1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证明文件;
4·2原材料检验和试验报告;
4·3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
4·4变更设计或工程洽商记录;
4·5开、竣工报告;
4·6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或会议纪要;
4·7竣工图纸;
4·8工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