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婚约26: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59:09
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初探

民建常州市委   史卫婷   

        摘  要 基层组织是实现民主党派政治任务的基础。基层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活动是否正常,活力是否迸发,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发挥。为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民建常州市委会基层组织的架构也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大力加强了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实行属地化管理。本文结合民建常州市委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并通过专题调研,提出新形势下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的浅见。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基层组织  设置

        随着全社会政治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民建会员对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地位、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而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部分民建会员成为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从业者,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支部组织活动方式、组织设置模式受到了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做好民建基层组织设置调整和建设工作,以增强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支部的活力,已成为民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课题。
   

        一、基层组织设置调整的过程

        2001年十一届民建市委会换届前,我市共有会员590人,分为25个支部,其中综合性支部1个,地区性支部2个,其余均为行业性和企业支部,并且支部内在职、退休会员混编。当时基础建设较好、能较好开展各项工作的支部有10个,占40%,一般、尚能布置开展活动的有10个,占40%,由于各种原因支部工作较差的有5个,占20%。分析影响支部建设的原因,除主观因素外,外部原因主要有:

        1、行业管理发生变化

        原来行业局党委等对口联系部门已不存在,以行业划分的支部和党组织失去原有联系沟通渠道,加上部分企业支部所在单位或企业改制、效益滑坡,给支部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会员大量流动

        随着社会结构多样化,原来在国有工业企业的会员大量分流,有的内退,有的辞职创业,有的转行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成份企业和其他行业,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3、新会员来自各行各业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会的新会员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发展对象主要是国有工业企业中的“四师”,占到新会员总数80%以上,近几年发展重点已转到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中介组织、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以及少量非公经济代表性人士,国有工业企业中的新会员只占10%。

        4、新老会员混编

        我会当时退休会员占到45%以上,其中60岁以上就有304名。由于年龄的差异,新老会员间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对各自关注的问题也有区别,对组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支部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有各自要求。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造成新会员支部活动出勤率下降等情况。

        总而言之,当时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1)各年龄段会员在一起,已经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

        (2)按工作单位、行业(系统)设置的模式,与中共基层组织的联系不再密切,同时也难以满足事业心强的会员对知识、信息等的需求欲望。

        2001年十一届市委会换届后,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已经完成了组织上新老交替的历史任务,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支部设置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到会的各项工作。面对新世纪,我会提出了市委工作重心下移,优化基层组织结构的设想。从2002年开始,根据我会实际情况,我们在保持原有支部设置的前提下,率先在我市5个区成立了区级支部,得到中共市委统战部的肯定。区域性基层组织围绕所在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热情关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主动参与社区的多项活动,受到所在区中共区委、区统的欢迎和支持,在所在地区扩大了影响,并被其他兄弟党派所仿效。

        2007年我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结构调整工作,并重点加强了区域性基层组织设置。主要做法是:

        1、撤销了部分行业支部和企业支部

        撤销了10个支部:机械三、财经、轻工、妇女、电子二等5个行业支部,天宁、钟楼等2个地区支部,常化、253、合纤等3个企业支部。

        2、重新组建了12个新支部

        按照在职会员依单位所在地、退休会员按居住地的原则,重新组建了12个地区支部,成立了天宁、钟楼、武进三个区级总支部和新北区支部、戚区支部。会员相对集中在区域性支部,现在5个区总支部共有会员三百余人,占全市会员总数的40%。目前全市共有会员715人,29个支部:分别为12个地区支部,4个综合性支部,2个企业支部,2个高校支部,并保留了9个行业性支部。

        3、在职退休会员适当分支部

         根据在职、退休会员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3个区级总支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退休会员支部,由在职会员担任支部正、副主任,在活动经费方面适当倾斜,每个退休会员补贴50元/年,并在市区内安排固定活动地点,尽量兼顾新老会员的利益和要求。

          二、设置区域性基层组织达到的效果

         1、有利于畅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区域性基层组织围绕所在区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活动,履行各项职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由于本地区有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区统战部很重视,各种通报会、协商会都要求区支部领导参加,对区支部人员的情况也更加了解,大批会员被推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安排了4名区政协主席、9名区政协常委。这一切对会员是个极大的锻炼,提高了民建队伍的素质,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民建的影响力,从而使要求入会的人数增多,组织发展、组织建设都走上了良性循环。区域性基层组织的设置,促进了市委会与各区区委政府的联系,同时也便于各级中共统战部门统一对党派基层组织给予工作指导。

        2、有利于提高组织管理绩效。在市委会领导下,按行政区域组建总支部,总支部下设若干支部,有利于提高市委会组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由于在支部设置中,兼顾了成员的年龄结构、工作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和要求等因素,非常有利于基层支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支部自身建设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

        3、有利于更好地关心老会员。老年会员在各个历史时期为民建组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会的宝贵财富。关心好、照顾好老同志是民建的优良传统。对退休人员支部,我们专门配备工作热心、认真、负责的在职人员担任支部主任,适当补贴活动经费。
今年天宁总支部在民建市委领导下,开展了以“迎奥运,进社区”为主题的与红梅街道锦绣社区合作共建活动,总支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医疗健康、心理卫生等服务,而社区也为天宁退休支部的会员今后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4、有利于活跃支部的组织活动。组织区属支部围绕中共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天宁区支部和新丰街办联合开展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活动;钟楼、武进支部对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很多建议。钟楼支部还走进社区,开展“一日社区主任”活动、武进总支部每年均在区政协大会上就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会发言;新北区支部针对如何发展区旅游产业等问题,对区内一些旅游资源进行考察调研,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提高了支部在区的地位。

        5、有利于扩大会员之间交流的平台。地区支部打破了原来的行业范围,有利于从事各种行业的会员相互交流,共享信息,互相帮助,很受广大会员欢迎。

        三、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各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区域性基层组织活动开展得有好有坏,作用发挥得有强有弱,受中共区委重视的程度有高有低。原因有三:

        1、区域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强弱不同。导致领导班子强弱的原因,一是区域性基层组织是否有旗帜性人物,而旗帜性人物能够扩大总支影响,增强总支凝聚力,在一些重要场合非常体现民主党派的代表性和特殊作用;二是区域性基层组织是否有年富力强、善于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因为基层组织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要完成;三是区域性基层组织领导是否有组织协调能力、党务工作经验,这直接影响到与区统战部门沟通协调;四是区域性基层组织领导是否只偏重于个人的政治发展,对党派工作的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等等。

        2、区域性基层组织所处的条件和环境不同。有的中共区级统战部门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只有一个统战部长和一个办事人员,而且还是兼职,导致对党派基层组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重视与支持不够。有的区域性基层组织缺乏与某些区统战部门的沟通,在支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拨上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性。而统战部门对此研究不多,缺少指导。

        3、组织管理与活动方式差距导致效果不同。有的区域性基层组织缺少必要的工作机制,全凭主任一人拍脑袋行事,随意性很强;有的区域性基层组织如何提高会员参与支部活动、如何组织能体现党派特色活动的办法不多,有畏难情绪等等。

        四、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1、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统战工作的大环境。

        市委统战部要协助区委加强区统战部门的建设,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宣传,增强他们的统战意识。也应将统战工作纳入中共区委党建目标管理之中,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其议事日程,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给予必要的规划和支持。

        2、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民主党派市委进行具体指导和督促。

        民主党派市委应把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工作目标管理,定期交流考核,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民建市委目前正在逐步加强支部建设,2008年开始对支部工作提出了四项要求:一是严肃支部主任会议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二是要求在职支部建立支部档案,包括历年的提案、议案;担任社会职务的会员名单;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总结;会员受政府重大表彰的内容等。三是要求支部建立财务档案,公开收入、支出情况。四是要求在职支部重视宣调工作,一支部一调研,每人一社情民意,并制定了督促和奖励措施。

        在这同时,民主党派市委必须要加强与区委统战部、区政府的联系,争取他们对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和所需经费的支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

        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的巩固和发展,要参照中共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做法。
一是要选用一些“能做”、“愿做”、“会做”的同志进入班子。在班子选拔配备时既要考虑旗帜性人物,又要注意选用一些善于做具体工作的同志。

        二是要加强培养教育。市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市委要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对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统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本职工作出色,而且成为党派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优秀党派工作者。

        三是要结合组织发展建立骨干队伍。注意培养年轻有前途的后备干部,为骨干成员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提供锻炼机会,加大培养力度,并适时吸收进入基层领导班子。

        4、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实效性、规范性。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增强基层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团结、上下组织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的开展。可制定市委会联系支部制度、支委会工作条例、支部委员岗位职责、支部活动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市委会各支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把目标责任制引入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基层组织的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发展工作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按照新时期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重点发展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的成员,这将有利于体现党派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有利于民主党派继续保持同中共密切合作的优势,有利于吸纳高素质人才。同时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共区委统战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请他们帮助选贤荐能,做好新会员的考察和支部骨干培养工作。

        6、加强区域性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将区域性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与健全组织生活结合起来。区域性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要围绕着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如:开展专题调研。钟楼支部早就开始了“会员走访”、“项目组长”活动制度,通过走访会员单位的有关领导,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确定合作调研课题;开展“一日社区主任”活动,深入所在地区了解民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市委会参政议政提供基础性材料。社会服务活动要围绕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为区的发展多做实事。可以单独组织,也可以在市委领导下,和其它区域性基层组织联合开展,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一年争取开展几次有影响的活动,可以大大丰富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党派的社会知名度,树立党派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