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乃亮粉丝叫什么:习近平干部科学工作群众观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39:41

习近平干部科学工作群众观研究(修订本)

2011-3-10 10:29:58 来源:领导决策参考 网友评论 0 条/浏览:262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毛泽东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群众观。习近平一贯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习近平一贯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实践这个群众观,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群众观来源于丰富的实践,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马恩列斯的群众观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观思想、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理论是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支撑。习近平认为,群众观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强调: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如果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权,党员干部失语的背后是严重疏离群众。 

    习近平强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坚持群众观,同时还要积极倡导与推行干部选用“四有论”和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努力推进党建科学化。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群众观是四有论、三观论的基础与前提,而坚持四有论、三观论就是坚持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是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科学化理论的重要支撑,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新的论断,这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习近平强调:坚持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提高干部科学工作水平,推动科学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前进;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增强干部工作能力;广泛关注民生,疏通民情渠道,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群众工作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党政干部;科学工作;群众观;战略对策


    引言

    群众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建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的群众观,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九十年来,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奉行的群众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实践一再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立新中国,从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今天成功的改革开放,莫不如此。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这一鲜明的认识论观点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观问题事关执政党的成败兴亡。习近平深知与谙熟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是上山下乡,扎根基层,还是从事县级领导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农村工作,还是在城市工作,无论是担任基层领导干部,还是担任中高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同志都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特别注意正确、妥善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与党内关系。基于此,习近平同志在上山下乡细碎点滴的实践所获得的朴素群众观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追求与努力,由浅及深,逐渐丰富升华,形成了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习近平同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党性修养,增强了自觉性,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同时,习近平同志还指引、带领与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2]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为:这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利益最多最殷实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表达意见较多较为集中的凸显时期。“十二五”的号角已经拉响,在机遇、困难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如何更好、更实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如何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就成为当前我们必须面对又必须及时应对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群众观的率先垂范实践及其基本精神,为我们提供了行为范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群众观:缘起认识与形成确立
    ——朴素群众观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确立

    群众观的形成离不开三个条件:丰富的实践活动;相当的生活工作阅历;不断地学习与提高。通过阅读、学习与分析习近平同志的有关讲话、报告、访谈、论文、著作以及座谈会、调查走访等文献载体,我们可以初步勾画出习近平群众观的缘起、认识、初步形成、到真正确立的大体轮廓。这有助于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源自于坚实的实践这一真理的认识与理解。

    (一)群众观的缘起与认识:朴素的群众观

    习近平同志朴素的群众观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相反,他是源于实践,源于实际工作。毛泽东曾经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3]习近平最初的、朴素的群众观,正是来自于在大西北延川县上山下乡的锻炼实践。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历史的产物。上山下乡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终于七十年代后期。毛泽东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插队落户”。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占全国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正是为了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1969年,不足16岁的习近平,插队落户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同来自北京两万九千多知识青年一道,接受再教育,践行革命的理想。

    习近平上山下乡长达7年,上山下乡锻炼的延川县就在举世闻名的延安地区。延安地区曾经是父辈们战斗、生活过的革命圣地,而延川县就位于延安地区东北部,是陕北红军根据地。1969年1月,习近平就带着厚厚的一箱子书,与其他知青一道,从北京来到陕北的延川插队落户,与最基层的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年纪偏小的习近平特别能吃苦耐劳,几乎天天与乡亲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面窝头,社员都评价他是个“好后生”,不久就变成一个地道的“延川娃”了。

    上山下乡7年锻炼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习近平。1972年冬入团,1974年1月入党,1973年冬天提任入党后被正式批准大队党支部书记[4],1975年秋天被推荐读清华大学。习近平说:“ 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5]习近平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习近平说:“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7]

    习近平是延地区第一个当选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北京知识青年。[8]上山下乡的经历对习近平影响是相当深刻的:了解了基层、认识了群众、培养了自信心,学会了尊重群众、学懂了团结群众、增进了基层群众感情,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初步形成了朴素的群众观。习近平朴素的群众观,就这样在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7年的知青生涯之中产生了。

    (二)群众观的形成与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观的形成与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习近平有机会深入了解广大的农村这个基层,正是凭着对基层群众的了解与朴素的群众观,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耿飚秘书的习近平,自愿舍弃在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再一次决定下基层,选择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走跟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习近平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对基层有了深刻的了解,作出了再下基层的选择。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练人。有了上山下乡的经历,我对再下基层充满信心,并义无反顾地下去了。”[9]

    习近平1982年从北京来到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工作了三年。1985年又远赴福建,先后在厦门市、宁德地区、福州市等工作,担任副市长、地委书记、市委书记,前后10多年。延川县贫穷落后,正定县经济也不发达;当时的厦门还在改革开放之中;宁德地区经济在福建排行末位;长期处于战争边防状态的福州市也明显落后于内地的省会城市。很显然,要改变这些地方的经济面貌,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要依靠人民群众,就必须相信群众,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树立群众观。

    习近平同志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特别是先要认识群众,了解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习近平说:“到宁德之后,经过调查研究,我对那里的群众肃然起敬。这么多年面对贫困,他们有一种愚公移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闽东过去是革命老区,为革命做出了很大牺牲;解放后又变成东海前线,最好的良港作了军港;古田溪水电站是全省最早的一个中型水电站,电是调到全省用的,供应中心城市用。可见这边的群众是很有奉献精神的。我感觉到,当地的群众不是不努力,确实有自然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有主要是思想不够开拓,墨守成规。”[10]

    客观地讲,在这些地方工作,既容易脱离群众,也容易树立群众观。当你决心为人民服务时,你就会克服困难,与群众一起,共同改变落后面貌。但如果你怕苦怕累,退缩不前,你就会另谋高就,从而脱离群众,群众观也就无从形成或确立。

    习近平同志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为认识什么是群众,对基层群众有感情,所以,愿意到基层去,因为经过艰苦磨砺,培养了应对困难的决心与方法,所以,敢于到基层去。正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多年历练,“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的坚强信念,使习近平在朴素群众观基础上,逐步形成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不仅如此,习近平在担任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以后,更加注重学习与提高,更加重视群众工作,更加坚持群众路线,更加注意处理党群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定信仰者,成为党的宗旨的忠实实践者。

    二、群众观:涵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一)群众观:基本涵义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必须了解、认识与理解群众观基本知识。这个工作很有必要。

    群众观,又称群众观理论,就是关于认识群众、相信群众、对待群众与依靠群众的正确的、完整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包括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以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
群众观点就是共产党、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立场与态度。群众立场就是认识和处理群众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群众路线就是共产党处理同群众关系的根本态度、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群众工作就是指宣传教育、组织指导群众,提高群众政治觉悟,使群众参加党领导的各项工作。党群关系就是关于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就是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等观点。群众路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与认识路线,是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依据不同的标准与原则可进行不同的划分:有正确的与不正确的群众观之分;亦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可划分广义群众观与侠义群众观、绝对群众观与相对群众观等。
习近平同志坚持和奉行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正确的、科学的群众观。这个群众观贯穿于党建工作、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与经济工作之中。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群众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2000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看法。习近平认为:“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得过去吗?”[11]

    2007年5月,习近平在《党建研究》发表署名文章,又一次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看法。习近平认为:“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这种理念必须坚持,这种关系不能颠倒。《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就讲:‘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又讲:‘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就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句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还指出:‘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公仆,那就不配做一名领导干部,也做不好领导干部。”[12]

    2010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看法。习近平认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13]

    习近平一贯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实践这个群众观,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特征

    习近平群众观的特征,表现在:

    一是善学善思,增强观念,固牢群众观。习近平重视读书,酷爱学习,注重和善于从不断学习过程中增强群众观念。上山下乡时煤油灯下读书。习近平在延川下乡锻炼时,就带着厚厚的一箱子书,白天干活一整天,深夜还要在煤油灯下读书,读那些砖头一样厚的书。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习近平说:“我那时一边当村干部,一边总渴望有机会能上学深造。上山下乡中对学习的渴望,使我与清华大学结下了读书缘。”[14]担任领导工作中仍然不忘学习。除了大量的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挤出时间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实践中的学习与书本的学习相结合,把群众观理论内化为工作力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习近平强调:要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把握好工作方向。”[15]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通过加强学习、端正学风,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牢记根本宗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切实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16]

    二是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亲历群众观。不管是在梁家河村委会、正定县,还是在厦门市、宁德地区行署工作,在认识群众,了解群众,坚持群众观方面,总是身体力行,亲身经历感验实践群众观。到浙江省、上海市担任书记仍然如此。表现在: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跑工厂,看学校。2002 年,习近平到浙江不到9 个月,就跑了90 个县市区中的69 个。2005 年,习近平全年有117 天在外调研,大的调研有30 次,足迹遍及浙江全省各市。2007年,习近平到上海不到半年时间里,就把上海市19 个区县调研了一遍。习近平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 市) 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7]

    三是前后一贯,贯穿始终,坚持群众观。不论是从一般干部、到中级干部,还是再到高级干部,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是从乡村基层工作、到县、地区行署工作,还是到省上工作,乃至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都重视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观指导、检验工作。可以说,习近平群众观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一切工作之中。

    四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践行群众观。习近平在当时福建省排行第九的宁德地区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没有豪言壮语,不求轰轰烈烈,不烧三把火,不搞花架子,而是讲求实际,实行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习近平认为: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不可好高鹜远,还是要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多做一些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习近平认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少走弯路,就像龟兔赛跑,你还是可以取胜的。习近平说:我采取的办法是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有时还给添点冷水,而不是烧三把火。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二是培养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三是实实在在地抓扶贫;四是从闽东山海兼而有之的特点出发,念好山海经,抓好山海综合开发。[18]

    五是关注民生,贴近群众,夯实群众观。习近平一向特别关心群众,时刻注意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前后,打了3 个坝,搞了42 个沼气池,打了一口大井。打坝是当时陕北农村,尤其是山沟里最重要的事;沼气池则解决了梁家河村的做饭、照明问题。2003年11月,陕西省省长贾治邦率领代表团来浙江招商、取经,习近平对他们说:陕西是我的故乡,我在那里生活了7年,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衷心祝愿家乡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祝愿家乡人民幸福安康,早日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习近平在福建、在上海,都十分关注民生,几乎每次调研,都有关注民生,贴近群众的内容。

    六是密切联系群众,和谐党群关系,活用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和谐党群关系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历来重视联系群众问题。习近平指出:“你可能有的时候很高明,你的看法高出群众,但是群众一时不理解你的看法,也没有跟着你走,你怎么办?你是走你的路,脱离开群众,还是跟着群众一起走,你应该选择后者,他们愿意跟着你走,否则虽然你对了,你们感情也是疏远了,他也不会跟你走。”[19]党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或反映群众关系的好坏。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和谐党群关系体现了执政党与群众之间在利益表达诉求和动员社会资源等方面形成的合作互补关系。

    七是继承发展,与时俱进,创新群众观。不论是从朴素的群众观,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是从一般性、应对性群众观,到自觉、自愿、善于运用群众观,习近平同志总是坚持和树立群众观,自觉运用群众观,指导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在充分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群众观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丰富、完善与发展群众观,更好地促进群众工作,推进科学发展。在理念、理论、方法、手段等方面,习近平进行了不少探索与创新。

    (三)群众观与四有论、三观论的相互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仅坚持群众观,同时还积极倡导与推行干部选用“四有论”和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以此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进党建科学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四有论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20];所谓三观论就是世界观、权力观与事业观[21]。

    (1)群众观、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

    群众观包含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是群众观的重要内容;群众观理论指导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的实践素材进一步丰富群众观理论。
党群关系与干群众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重合也有差异:党群关系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干群众系则是所有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类各级干部,通常包括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两种情况,个别单位还聘请外国人担任一定级别的干部。党群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包括和谐党群关系、血肉党群关系、鱼水党群关系等类型。

    群众观的本质或实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群众工作;党群关系本质或实质就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密切党群关系;密切党群关系,离不开做好群众工作。

    (2)群众观与四有论、三观论的相互关系

    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理论体系:

    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于科学发展观:干部选用四有论的核心是科学发展,关键是选出来、用起来,目标方向是建设高素质的根本队伍,其基本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与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的核心与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基本要求就是要树立与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权力观与事业观。干部德行评价标准包括: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树立与坚持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

    群众观是四有论、三观论的基础与前提,而坚持四有论、三观论就是坚持群众观的具体体现。抛开群众观,四有论、三观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抛开四有论、三观论,群众观就无法落到实处,无法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四有论就必须坚持群众观,因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三观论就必须坚持群众观,因为评价干部德行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把群众观落到实处,就离不开四有论、三观论的支持与承接;坚持群众观也是加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而要加强执政合法性,就必须坚持群众观。

    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是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科学化理论的重要支撑。群众工作科学化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党建科学化建设,而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有助于推动群众工作科学化建设。

    综观统论:群众观、四有论、三观论是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基础,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实践中,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群众工作:本质核心、基本要求与经验教训
    ——相信群众,相信党,不脱离群众


    习近平群众观的内容,概括起来看,主要涉及或体现在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保障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其中,群众工作是群众观理论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一)群众工作:本质与核心

    习近平在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2]这是一个新的论断,这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

    (1)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一向看重党群关系,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面前,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既然党是人民的工具,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也不追求特殊的利益,因而党就必须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

    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党离不开群众,群众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群众也离不开党,党是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工具。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党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党群关系好,就表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执政行为得民心顺民意,就表明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基础就牢,政权就稳。反之,党就有失掉执政的群众基础,甚至丧失政权的危险。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任务等和过去相比确有很大不同。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党群关系问题。

    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23]密切联系群众,要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特点:一是群众工作趋向多样化,即工作对象多样化、反映问题多样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工作手段多样化。二是矛盾纠纷趋向复杂化,即直接利益冲突和间接利益冲突并存、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并存、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三是矛盾形成原因趋向多样化,即由决策失误带来的、由处置失当带来的、由渠道失畅带来的、由心理失衡带来的。

    习近平认为:领导与群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24]习近平进一步认为,要解决好领导与群众关系的问题,需要注意强调两点:一是要明确责任,主动工作。领导在与群众的矛盾中一般来说处于主要方面。在领导和群众的矛盾中,如果领导方面是错误的,群众方面是正确的,毫无疑问,领导是主要矛盾方面;如果群众方面是错误的,领导方面是正确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领导,在于领导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在于领导的工作措施不适应于群众。因此,领导与群众产生矛盾时,领导要想方设法去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而不能因为群众错了,你就站到群众的对立面去,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二是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也好,领导也好,人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并不是群众的感情可以简单一点,群众的需求可以降低一点,要将心比心。要获得群众的信任,主要靠平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做好群众工作,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25]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事实充分证明,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26]新形势下,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建立起密切党群关系的支撑体系:密切联系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把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作为重要手段;密切联系群众,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作为重要内容;密切联系群众,把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作为重要保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提供保证。密切党群关系的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保障。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2)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变化、新的情况,因而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并反复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27]权利包括利益,利益只是权利中的一部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仅仅是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问题,更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不受损害。所谓人民内部矛盾,就是指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包括工人阶级内部,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知识分子之间,农民阶级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新形势下(亦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本质上是人民权益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有些社会矛盾之所以激化,正是因为管理者仅仅看到社会矛盾纠纷表面化的利益冲突,而看不到利益背后的权利诉求,见木不见林,致使本应妥善处理的问题激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人民内部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科学分析、认真对待。人民内部矛盾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其根本性质属于非对抗性,但如果我们处理不当,也会激化,以致发展到对抗的地步,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要有信心,又不能掉以轻心。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创新机制,统筹兼顾,落实措施,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项工作。

    习近平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28]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刻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点。概括讲,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凸显,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特点。其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经济领域是人民内部矛盾最为突出的领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新的利益矛盾还会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二是矛盾成因多元,演变过程复杂。既有决策不够科学的原因,也有贯彻落实上级决策失真走样的原因;既有少数群众对政策方针不了解的原因,也有部分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手段落后、工作方法简单的原因。三是矛盾的对抗性有所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内部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的趋势。基于此,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着眼于新的形势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规律,探索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努力避免因为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29]

    习近平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30]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二)群众工作: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了3条基本要求:一是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三是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1]

    如何进一步具体做好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提出了5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二是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四是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五是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32]例如,领导信访下访是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应该冲在最前列;面对目前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领导干部也应站在最前面,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对面地检查督促基层信访工作,有利于发现倾向性问题,深化规律性认识。提倡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领导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具体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下去。[33]

    (三)群众工作:经验、教训与警醒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践行群众观方面,既积累了不少经验与启示,也有一些应当汲取的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群众观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主要经验有: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

    2008年,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实践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4]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学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努力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所有这些,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了巨大的物质精神力量。这是30年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35]

    2009年,习近平指出: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6]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7]

    教训与警醒主要有4条:一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8]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的作风方面的问题、脱离群众的问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问题,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39]

    二是执政党如果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权。习近平指出: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40]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41]

    三是党员干部失语的背后是严重疏离群众。习近平指出: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不要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42]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我曾批评个别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43]

    四是文风不正会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44]

    四、群众观:理论支撑、认识来源与继承发展
    ——在继承中创新群众观,在创新中发展群众观

    (一)理论支撑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1)马恩列斯的群众观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群众观理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全集》、《斯大林选集》等著作之中。代表性文章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反对抵制》、《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关于党在农村中的当前任务》、《致苏联无产阶级大学生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等。这些理论是基础性理论支撑。

    (2)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观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观思想主要体现在《毛泽东选集(1-4)》、《毛泽东文集(1-8)》、《邓小平选集(1-3)》等著作之中。这些理论是根本性理论支撑。

    (3)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理论。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理论主要体现在《江泽民文选1-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及胡锦涛关于党建理论与群众观理论讲话等文献著作之中。这些理论是现实性理论支撑。

    (二)认识来源

    习近平群众观的认识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或层次:

    一是习近平朴素的群众观,主要来源于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7年的知青生涯。基层离群众最近,最容易建立群众关系。1974年全国9亿多人口,有7亿多农民在广大农村,城市化率为17%左右;全国2000多个县有七八十万个大队。正是因为习近平积极实践朴素的群众观,才被地方公社推举为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成为延安地区北京2万9千知识青年的佼佼者。

    二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与确立,主要来源于在河北省的正定县县级基层领导管理工作、来源于在福建省厦门市、宁德地区行署、福州市的地市级领导管理工作。10多年的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历练,形成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正是因为习近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使其更加坚持群众观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与确立,符合认识论的原理,体现了实践论与认识论的统一。被迫上山下乡与主动选择下基层,从自在变为自为,从自发变为自觉,从朴素的群众观到形成并确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45]
进一步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与确立,与干部的成长和政治上的进步成熟,具有促进作用与一致性。习近平就是这样,从陕北农村大队支书作起,在河北正定正式起步,在福建政坛逐步走向成熟,直至成为一名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的成长轨迹,以及李克强、王岐山、李源潮、张德江、俞正声、薄熙来、令计划等同龄同时代的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类似的成长历程,对于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干部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群众观在党的干部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对丰富发展党的干部路线、进一步完善党的干部制度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三)运用、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的群众观是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群众观,主要是在继承、吸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等群众观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创新与发展。

    一是运用、继承与发展马恩列斯的群众观思想。马克思认为: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工人阶级政党可以向一切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人开放。列宁进一步认为: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党与群众关系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克服官僚主义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二是运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观思想。毛泽东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主要内容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向人民学习,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打成一片,与人民建立深厚的感情;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当人民的勤务员等。

    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50 年代后期与从1978 年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到1992 年南方谈话等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赋予人民监督的权力。邓小平的群众观的特点体现在:群众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群众观与实践观的有机统一;群众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三是运用、继承与发展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理论。江泽民群众观的实践基础在于: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历史经验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江泽民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狠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歪风。江泽民群众观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其特征在于: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升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实现共产党人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以发扬人民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作为执政为民的实现途径;把反腐败斗争推进到“制度化”、“机制化”的新阶段。

    胡锦涛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4个方面:其一,“三大意识”铸就胡锦涛群众观的思想基础,即①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增强公仆意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其二,“三为民思想”构筑胡锦涛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即①“权为民所用”,构筑群众观的合法内核,②“情为民所系”,构筑群众观的伦理内核,③“利为民所谋”,构筑群众观的价值内核。其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夯实胡锦涛群众观的基础工程,即①“为民、务实、清廉”,树立群众观的基本前提,②“科学、民主、依法”,践行群众观的基本途径,③“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检验群众观的基本标尺。其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实践胡锦涛群众观的时代选择,即①“第一要义是发展”,奠定群众观的执政基石,②“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观的执政理念,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践群众观的基本原则,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群众观的根本方略。胡锦涛群众观的实践特征与当代价值:一方面,实践特征表现为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民主清廉、与时俱进;一方面,当代价值表现为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②实现共产党人价值目标与执政理念的精神武器,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

    习近平群众观是在继承中创新群众观,在创新中发展群众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理论创新。2010年9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2011年1月,习近平首次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二是理念创新。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46]换位思考就是为人处事要站在对方的利益立场上,处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处理问题,通俗地说,叫将心比心。在当前形势下,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

    三是方法创新。习近平在视察浙江第一个村级党员电教网络阵地时强调: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指出:先进的视听设备、信息化设备对于我们的党建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希望你们年轻干部,能充分利用这个手段,在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为人民服务。[47]此外,习近平还注意用短信交流、网上在线等形式开展群众工作。

    四是实践创新。习近平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开展群众工作。在习近平领导倡导下,浙江省群众工作方法创新主要有:领导干部记民情日记;基层民主恳谈(征询)会;企业党组织与职工民主对话;民主听证会;党员参与社区共建活动;领导下访接待群众的制度;建立行政服务(办事)中心;便民综合服务窗口。[48]领导下访就是一种创新。习近平指出: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

    五、群众观:牢固树立群众观的战略对策
    ——坚持与践行群众观,提高干部科学工作水平

    坚持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提高干部科学工作水平,推动科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主要的对策是:站稳群众立场、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规范群众工作体系,由此构建群众工作科学化体系。概括、归纳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报告、文章、访谈与调研言论,其主要战略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对策之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增强群众观念。

    习近平强调: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保持好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是群众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丢、不能忘。群众观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丢、不能忘。习近平多次要求,在群众工作中,要坚持与树立群众观点。树立群众观点,首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强调:当前要强化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观点,权为民所用与权为民所赋的观点。

    二是领导干部对群众要满怀真情。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能不能老老实实做人的感情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群众的忧乐为忧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9]

    三是贴近群众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习近平指出: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50]

    四是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习近平指出:要深怀爱民之心,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51]习近平指出:机关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了解机关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机关。[52]习近平指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战略对策之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习近平强调: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一是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必须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一项根本要求。”[53]站稳群众立场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不胜,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54]党员干部不能站稳群众立场的原因,是在于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他们从求政绩、求升官的思想出发,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有的甚至搞政绩工程而劳民伤财,损害群众的利益。有的党员干部是从大拆大建中收取开发商的好处,谋取个人利益,成为腐败分子,从而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反面。这样的教训,人们应该牢牢记取。没有群众立场的为官,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很有覆舟的危险。站稳了群众立场,我们才能有深厚的执政基础。

    三是工作上要大胆,迎难而上,敢于开拓。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习近平指出:要多办利民之事,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而不要等到群众反映强烈了或者上级指示批下来了,才去解决。[55]

    战略对策之三: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前进。

    习近平强调:贯彻群众路线要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一是要坚持到群众中去,认真落实群众路线的方法。坚持群众观点,首先要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56]习近平强调:到群众中去,要学会从群众角度看问题。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首先要置身于群众之中,并把自己真正当成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同时,还要以群众的眼光去认识问题、去分析问题。

    二是要群众信任我们,必须首先信任群众。党与群众是一对关系体,不可分割,必须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发展。要让群众信任我们,必须首先信任群众。习近平指出:要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习近平指出:“人民所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焦点,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过失心的的所在。”[57]要满腔热情地做好群众工作,带着感情研究政策制定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提高本领增长才干。

    三是要虚心向群众求教问策,吸取营养和力量。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58]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59]

    四是要关心帮助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关心群众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职责。要办群众期待的实事 让群众看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习近平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60]

    战略对策之四: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要继承发扬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用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一是领导干部要乐于更要敢于做群众工作。领导干部要乐于做群众工作,更要敢于做群众工作。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并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充满感情、倾注真情,是一个立场问题;而敢于做群众工作则是职责与魄力问题。敢于做群众工作除了养足底气与昂扬锐气外,就是树立正气。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领导干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自己不干净,怎样去说服教育群众,又怎敢到群众中去做工作?唯有在思想上牢记宗旨,心底无私,一心为公;工作上眼睛向下,公开民主,不怕监督;作风上严于律己,勤勉敬业,务实高效,这样群众才听、才信、才服。

    二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习近平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瞎子摸象,对工作没有全面的把握;一种是纸上谈兵,眼高而手低,遇到具体事情不知何处着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深入。[61]

    三是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习近平强调:要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2]做深就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做细就要转变工作作风,要顺应群众工作的新形势,要大力推进民主进程,群众事无小事,要真正把群众的事装心里,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做实就要切实解决群众的新需求,听取群众诉求,掌握其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具体问题,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

    四是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群众之中,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63]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显得尤为紧迫。习近平强调:重点组织中青年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情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4]

    战略对策之五: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增强干部工作能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抓基层、打基础,创先争优,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党的建设。当前正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夯实基层群众工作。习近平指出:要把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内容、方式,把基层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和体现到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群众疾苦、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上来。[65]工厂、学校也是最重要的基层。习近平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当前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66]

    二是要强化干部基层锻炼,增强干部工作能力。基层离群众最近,是干部历练的基础性场所。习近平指出: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67]习近平强调: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尤其要注重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训锻炼年轻干部。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到生产一线和艰苦地方去经受考验、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基层中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改善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68]

    三是要重视基层工作,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习近平指出:解决民生问题,重心在基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进一步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民情反映渠道,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加大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力度,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责任,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69]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把中央关于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70]
战略对策之六:广泛关注民生,疏通民情渠道,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习近平强调: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民计民生、社会保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积累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措施,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让群众及时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一是要把民生作为调研的经常性项目。在宁夏调研时,习近平指出: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城乡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农村五保户供养、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71]在天津调研时,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在春节期间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做好节日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72]在海南调研中,习近平先后到革命老区陵水黎族自治县滨河新区和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了解扶贫开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到西联农场考察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江西调研中,习近平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切地询问他们就业、就医、居住生活等情况。

    二是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要动真情下真功。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动真情、下真功,深入到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医、就学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73]习近平指出:更加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把更多财力投入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74]

    三是要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指出:要着眼于抓好经常性建设,永葆先进性本色,自觉建设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展示先进性,真正做到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习近平指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改善民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强调: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坚持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75]

    四是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正确把握、坚决贯彻落实,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战略对策之七: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基层干部距离群众最近,和群众直接见面打交道最多,出现问题往往都是在很小的事情上。所以,要把深入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体现在平时、体现到具体事上,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当中,不能等出事以后临时抱佛脚。

    一是调查研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习近平指出: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际中才能产生。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76]

    二是要注重和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习近平强调:“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和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越来越重要。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77]

    三是要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亲历亲为,也难免有其局限性,难以保证调查研究的对象有足够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要遵循调查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综合调研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使决策建立在充足的事实依据之上。[78]

    四是要创新社会管理形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党的作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指出:重庆开展的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创新了社会管理形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是条好经验。要不断规范,使其长效化、机制化。[79]三项制度就是贯彻落实群众接待制度、走访群众制度与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三进三同就是真正做到进家、进户、进院坝;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重庆市推行这些制度,能够使广东党员干部更好的了解民情、畅通民意、化解民怨、贴近民心,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此外,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新社会组织时强调:把党小组建在新社会组织等民营单位的项目上的做法很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战略对策之八: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群众工作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大力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要不断创新理念与方法。习近平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就是将心比心。习近平还指出: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要充分网络利用科技手段为人民服务。创新理念与方法包括:从领导群众到服务群众、领导下访、对话沟通、上下互动、短信慰问交流、在线互动等。要把传统有效的走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把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与依托信息网络键对键地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要根据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积极搭建群众联系新平台,让新手段赋予群众工作新的生命力。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习近平强调: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监督、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党群关系制度建设创新迫在眉睫,要在进一步坚持与践行十六大以来党的群众观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出台适应新阶段新特点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决定的文件, 以规范并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党建科学化建设。

    三是做好群众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依法保障群众工作。习近平指出:一是要建立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统战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其他有关党政部门都要树立群众工作的意识,做好有关工作。二是要形成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活动机制。积极开展开放式的社会活动,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职能,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三是要形成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要构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完善群众对干部工作绩效的评议制度。四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党参与机制。要特别重视发挥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他们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五是要建立基层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资源保障机制。要注重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展党内党外服务。[81]此外,习近平还强调: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

    六、结束语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的群众观。习近平同志坚持和奉行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支撑主要有马恩列斯的群众观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的群众观实现、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理论等几个方面。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善学善思,增强观念,固牢群众观;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亲历群众观;前后一贯,贯穿始终,坚持群众观;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践行群众观;关注民生,贴近群众,夯实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和谐党群关系,活用群众观;继承发展,与时俱进,创新群众观。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形成与确立,符合认识论的原理,体现了实践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习近平朴素的群众观来源于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7年的知青生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与确立,则来源于正定县、厦门市、宁德地区行署、福州市等10多年县级地市级领导管理工作。正是因为习近平积极实践朴素的群众观,才被地方公社推举为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正是因为习近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使其更加坚持群众观点,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同志的成长轨迹,对于教育引导今天的年轻干部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群众观在党的干部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对丰富发展党的干部路线、进一步完善党的干部制度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习近平强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坚持群众观,同时还要积极倡导与推行干部选用“四有论”和干部德行评价“三观论”,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努力推进党建科学化。群众观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群众工作。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四有论、三观论与群众观,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群众观是四有论、三观论的基础与前提,而坚持四有论、三观论就是坚持群众观的具体体现。抛开群众观,四有论、三观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抛开四有论、三观论,群众观就无法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群众工作科学化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党建科学化建设,而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有助于推动群众工作科学化建设。综观统论:群众观、四有论、三观论是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基础,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实践中,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新的论断,这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新形势下,党群关系本质上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而人民内部矛盾本质上则是人民权益之间的矛盾。党群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则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习近平认为,群众观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宗旨、方向和目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提醒与警示党员干部: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如果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权;党员干部失语的背后是严重疏离群众;文风不正会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国家的盛衰,在于人心向背;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其实就是人心向背。对此,党员干部要谨记五大爱民为政古训:民惟邦本,本固君宁;一切为民之,则民向往之;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政怠宦成,人亡政息。

习近平强调:坚持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提高干部科学工作水平,推动科学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对策: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贯彻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前进;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基层群众工作,增强干部工作能力;广泛关注民生,疏通民情渠道,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新方法,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群众工作体系。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与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1)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与历史检验的政绩实绩。(2)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3)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把握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4)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全面谋划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紧迫课题,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提出的工作要求变成本地区本部门的行动方案,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办好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82]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83]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84]毛泽东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5]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治国之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制胜之道,也是我们永远需要珍视的重要法宝。(作者:姜爱林 著名党建战略理论家、经济学家,博士后,教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790页.
[2][22][31][59][62]盛若蔚.习近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2011年01月0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320-321页.
[4][57]吴志菲.习近平-从黄土高坡到上海滩.党史纵横,2007,(5):16-21.
[5][6][7][9]编委会编:跟博士握手(第一卷子集).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第70-74页.
[8]吴志菲.习近平-从黄土高坡到上海滩.党史纵横,2007,(5):16-21.
[10][11][14][18]杨筱怀.习近平自述: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领导文萃.2000,(11):62-67.
[1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党建研究,2007,(5):8-10.
[13] [58] [77]李亚杰、顾瑞珍.习近平-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2010年03月01日新华网.
[15][16]习近平.善学善思,善作善成.求是.2007,(9):27-28.
[17][19]习近平: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6日CCTV《东方时空》.
[20]徐京跃.习近平海南调研首提干部选用“四有论”.新华网.2010年04月13日;李亚杰.习近平唐山调研再提干部选用“四有论”.新华网. 2010年07月19日.
[21]李亚杰、卫敏丽.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新华网2010年09月01日;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全文). 新华网2010-09-06。
[23][24][25][32][48][64][81]习近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求是,2005,(17):31-34.
[26]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138页.
[27]胡锦涛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四点要求.2010年09月3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28][29][30]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168页.
[33]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66页.
[34][35][38][39]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09月8日.
[36][37]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09月28日.
[40][41]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网2009-10-09.
[42][43]习近平:干部失语的背后是严重疏离群众.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第十版.
[44][50]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0年05月16日.。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296-297页。
[46]李亚杰.习近平重庆调研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12月08日新华网.
[47]钟光伟,张荣.习近平: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人民服务.华东新闻2005年04月07日第1版.
[4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8年05月27日学习时报.
[51][55][56]习近平: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与研究,2009,(9):15-19.
[52]车玉明.习近平今日到国土资源部调研.新华网http://www.sina.com.cn,2010-09-20.
[53][54]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7):19-26.
[60]习近平强调扎实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08年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61]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88页.
[63]李亚杰.习近平-推动组织工作更好为科学发展服务.新华网.2009年12月11日.
[65][70]李章军.习近平-为“十二五”开好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0年12月18日人民网.
[66]李章军.习近平-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2010年12月15日人民网.
[67]盛若蔚.习近平与中青年干部座谈 强调在地方和基层锤炼党性.2010年10月12日人民网
[68]李章军.习近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8日.
[69]缪毅容.习近平访民情:官员对民生问题要动真情下真功.2007年04月04日解放日报.
[71]周健伟.习近平在宁夏考察工作强调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干事.新华网,2008-04-10.
[72]李亚杰、李靖.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强调 大力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新华网.2009年01月21日.
[73] [74]缪毅容.习近平访民情:官员对民生问题要动真情下真功.2007年04月04日解放日报.
[75]习近平:确保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新华网2008-10-15.
[76]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154页.
[78]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38页.
[79]肖竹.建好“五个重庆”,山城的明天更美好—习近平在渝调研侧记.2010年12月10日重庆日报.
[80]1990年3月12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对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施行已有20多年,很多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建议修改出台新的决定.
[82][83]麦晓颖,许秀英译注.论语[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第138页.
[84]冯克正,傅庆升主编.诸子百家大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第586-587页。
[8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0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