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鞋生产厂家:国防时报多媒体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3:54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乐山预旅 赵中书 周 波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把“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首次写进了党的报告,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要从坚决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上着眼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使命历来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体现了党对军队的新要求。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首先必须着眼完成我军历史使命来进行。

  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1995年美国在派往西奈半岛执行维和任务的部队中就有80%来自预备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后分7批征召各类预备役人员15.5万人加入预备役部队,有的直接担负作战任务。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各国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推进军事变革的战略选择。面对世界军事领域的大变革、大发展,加强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是完成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实践表明:越是形势大好,军队越要冷静分析潜在的矛盾危机,越是经济发展,军队越要充分看清外部威胁因素,越是社会进步,军队越要准备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越是世界和平稳定,军队越要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着眼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按照“用什么就练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思路,提高军事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增强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提高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我军编制体制的调整,一大批预备役部队先后组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组成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数量上看,在编预备役人员已超过民兵,成为后备力量的主体;从质量上看,纳编预备役“专业对口”和“转业军人”比率等都要求较严;从训练上看,预备役部队装备和训练层次水平较高;从组织上看,预备役部队成建制列入了解放军编制序列;从任务上看,预备役部队主要担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可见,无论从任何角度衡量,预备役部队较之民兵组织形式更高。十七大报告把传统的“民兵预备役”提法定格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反映了必须把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作为重点突出出来的新要求。

  二、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要从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上着手

  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不变军魂,鲜明阐述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和力量源泉,高度概括了人民军队的使命和根本职能。既反映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党在新时期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最高政治要求。

  首先,要围绕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增强责任意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起源于我军80年战斗历程形成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部队建设的热爱,体现了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履行使命干什么、自己责任是什么、当前工作抓什么等问题,都要时刻胸中有数,做到知责;要对事关部队长远建设的问题认真研究,一切工作都要贴近部队需要,拿出方法、订出措施,力求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把工作推进一步,认识深化一层,本领提高一截,做到负责;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针对影响和制约部队建设的“瓶颈”和“短板”,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见棘手问题不绕道走,不把困难当负担,更不能留给后来人。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认真规划设计好工作,真正做到尽心尽力,切实打牢部队建设的基础。

  其次,要围绕保持优良传统提高领导能力。我军优良传统涵盖了部队“三化”建设的各项要求。抓好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保持我军优良传统转化为基本素质和领导本领。在学习中,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效果,增强自觉性针对性,不断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在指导上,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办法,把握好首位与中心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部队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真正做到把握大势、统揽全局、抓住重点、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统筹谋划的能力;在管理上,要从日常工作严起,从基本要求严起,从典型事件严起。狠抓日常养成,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依法治军的能力。

  再次,要围绕弘扬我军优良传统改进领导作风。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必须自觉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积极改进工作作风。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和基本遵循,真信创新理论。要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探求本质性的特点规律,真懂客观规律。要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指示、条令、条例、规定,真用法规制度。思想上做到求真,要紧贴部队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确保贯彻落实。要到一线了解情况、督促检查、解决问题、服务保障,确保工作扎实;要带头讲实话、报实情、干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确保思想务实,工作上做到求实。要关注细节,抓到末端,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每一位官兵的现实思想情况,对于官兵反映的问题,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在执行中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环扣一环,不留死角和漏洞,落实上做到求细。

  三、提高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要从加强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上着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当前,预备役部队在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上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关注和解决。在制度上,预备役部队双向兼职体现不够充分。预备役部队和军分区、人武部一样,实行的是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但军分区、人武部的双重领导体制,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军地领导双向兼职,建立了工作联系的正常渠道。而预备役部队没有双向兼职这一特点。预备役部队的各项建设,既要靠省军区的科学筹划,也要靠军分区、人武部的大力配合,更要靠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由于缺乏“双向兼职”这一机制,预备役部队缺少了工作联系的渠道和纽带。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仅靠传统做法甚至靠“感情投资”是很难持久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制度和方法,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领导参加地方人大、政协、党员代表会议和政府办公会等,建立健全年初协调会、半年联席会、国动委例会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领导指导和配合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职责和行为。在保障上,预备役训教重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十七大报告中把“军队保障体系”列入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三个体系”之中,突出了部队保障体制的重要性。预备役部队是隶属解放军编制,作战任务和野战部队同等下达,但作为主体的预备役部分训练保障却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保障体制的两条线,导致了保障的不完善。个别地方把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同看待,也造成了预备役部队这个保障重点不够突出。比如:在训练经费上,预备役士兵和民兵一个标准,很难满足正规化训练的需要。此外,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地方没有明确标准,各地划拨经费都是视当地经济情况和个体因素而定,致使发展不平衡。因此,在训练保障上,预备役部队训练经费应完全纳入国防体系;在后备力量建设上,应真正突出预备役部队这个重点;在地方政府投入上,对预备役师、旅、团建设,中央和省、市应有一个明确的底线标准。在待遇上,预备役官兵等同现役福利不够落实。预备役官兵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在肩负军人使命、履行军人职责的同时,也应当享有预备役军人相应的待遇。但在实践过程中,预备役官兵待遇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如:预备役军官在军队系统参加训练和重大活动立功受奖后,在地方系统往往难以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预备役军官岗位津贴没有明确规定,各地在实行中差异很大,有的甚至因经济状况、财政体制等因素难以落实;预备役官兵在乘车、旅游等方面不能与现役军人享有同等待遇,难以切身感受作为一名军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因此,在预备役军人待遇上,应出台专门的文件和规定,尤其要明确,预备役军人应享有与现役军人同等的各项待遇,预备役军官岗位津贴应按职级标准由县以上财政统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