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徐家湾改造公告:关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解惑释疑 钱神论坛 内观|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14:36
关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解惑释疑

  病夫是应无所住而生敛财魔心,寺庙盖大,香火鼎盛,人称大尸;菩萨是应无所住而生大悲佛心,活在当下,淡泊名利,人称隐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极其简单的经句,可惜一千五百年来的学问僧都不知何解,胡说八道者多如过江之病鲗。悲夫!今日既有此殊胜因缘,修行人就为行者释疑解惑。

  《大般若经.五百七十七卷第九分》:“善现。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想。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1)。不住于色应生其心。不住非色应生其心。不住声香味触法应生其心(2)。不住非声香味触法应生其心(3)。都无所住应生其心(4)。何以故。善现。诸有所住则为非住(5)。是故如来说诸菩萨。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为诸有情作义利故应当如是弃舍布施(6)。何以故。善现。诸有情想即是非想。一切有情如来即说为非有情。善现。如来是实语者谛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复次善现。如来现前等所证法或所说法或所思法。即于其中非谛非妄。善现。譬如士夫入于闇室都无所见。当知菩萨若堕于事。谓堕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善现。譬如明眼士夫过夜晓已日光出时见种种色。当知菩萨不堕于事。谓不堕事而行布施。(7)”

  (1)“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决定证入涅槃的决心,正是“世间四禅八定”。
  (2)“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应生其心”:一心分二定。
  (3)“不住非色声香味触法应生其心”:二定生二心。
  (4)“都无所住应生其心”:分定分心。
  (5)“诸有所住则为非住”:五蕴无常故。
  (6)“为诸有情作义利故应当如是弃舍布施”:经文导入布施并做出总结。
  (7)“善现。譬如士夫入于闇室都无所见。当知菩萨若堕于事。谓堕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善现。譬如明眼士夫过夜晓已日光出时见种种色。当知菩萨不堕于事。谓不堕事而行布施”:一个人身处暗室看不见,同理,在五蕴无常的火宅之中必然也没有办法行布施,如同暗室不可见光而无法做事,可惜众生颠倒而不能证悟此番道理。凡讲求财布施、法布施及无畏布施者,断然是魔眷无疑,除非已证得七地菩萨而洞悉无常的一切因果奥秘,否则在火宅之中不可言布施,一切都要自证圣智才行。

  此一段经文相当“世间四禅七定”(慧解脱阿罗汉),在北传经典称之菩萨摩诃萨,即七地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一心多定,多定分心”。必须将“妄心”的所缘指入涅槃才有办法分定而生“真心”,如不然受到无常力的左右必然产生五蕴苦,终究只能在妄想系统中流转,一无是处。

  “一心多定,多定分心”的本意在于“以心观心,澈悟无常”。人的意识受制于缘起的“此生故彼生”,仅依靠一颗“妄心”是没有办法观“无常”的,必须“分心”才能同时得到“正、反”,才具备慧眼观无常而证入“合”的悟机,而分心的基础是要先分定;分定的基础则是要先让“妄心”的所缘于涅槃而显其“真心”,得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南禅宗六祖慧能当年路过一户人家的时候,不小心耳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于当下“一心分定,分定分心,以心观心,澈悟无常”,此称之顿悟,立证八地菩萨永不退转,乃上上上根器之人,可惜地球上一万年仅横空出世一人,远比释迦牟尼佛的五载参访、六年苦行尔后才在菩提树下,夜赌明星而顿悟还要厉害千百万亿倍,可谓奇哉!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