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钳子有毒吗:新闻话题 2011.03.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01:47
新闻话题
【今日话题】核辐射到底有多危险阅读原文

核辐射到底有多危险?导语:自11日强震发生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在日本地区扩散。…[详细] 关于最令国人恐慌的核辐射会不会影响到中国,我们已经在昨天的专题中做出...全文↓

核辐射到底有多危险?
导语:
自11日强震发生以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险情不断。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正在日本地区扩散。…[详细]
关于最令国人恐慌的核辐射会不会影响到中国,我们已经在昨天的专题中做出了分析,指出这种担心很多余,大家没有必要恐慌。但是,对于核辐射,我们还有许多可说的。比如,如果每天抽1.5包香烟,那么这些毒素慢慢积少成多,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300次胸透的辐射。所以,核辐射其实并不只和核武器、核电站等等相关。借此机会,让我们再来深入了解核辐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医务人员为儿童检测核辐射
2011-03-17 第 1595 期
今日话题
核辐射的一些特性
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点击见大图))
核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核色变,而对于辐射这个词语也相当害怕。事实上,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比如,我们所说的电脑的辐射属于后者,而核辐射则属前者。在前一个专题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核辐射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核辐射,空气、水、食物都是核辐射的来源。只是这些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小到忽略不计。
另外,核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直接照射在人体上;而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水、植物,通过呼吸、饮水、吃饭等方式进入人体。
大剂量的核辐射致人患病、死亡;辐射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潜在诱因
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其临床表现是呕吐、脱发、白内障、性欲降低、白细胞降低、各种类型放射病,直至死亡。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引起的癌症发病率增加,没有剂量阈值。原则上接受任何小剂量的辐射,都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增加。一旦诱发癌症,其严重程度就与接受的辐射量无关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致癌诱因,比如我们常常说某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致癌。
目前日本的核辐射程度对当地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

 
以上这幅图表反应了在短时期大剂量辐射之后,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在这里要先简略说一下这些天我们都在说的西弗(Sv)这个计量单位。它表示的是一种叫做“当量剂量”的物理量,反映的是每千克人体组织每小时吸收的辐射量的大小。一般接受了超过8西弗(Sv)的辐射,人就必死无疑,所以西弗(Sv)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我们在日常的表述中,常见毫西弗(mSv)和微西弗(μSv)。其中,1μSv(微西弗)=0.001mSv(毫西弗)=1Sv(西弗)的10的负6次方。
昨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辐射量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距核电站20多公里处每小时最大数值可高达0.33毫西弗,而在距核电站30公里至60公里区域检测出的最大值是0.0253毫西弗,虽然比正常情况较高,但对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离得近的地方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当然更不用担忧。(据果壳网)
许多放射性物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核辐射也不会传染
实际上,有很多种放射性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资料显示,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它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对人类的危害不大。而碘131和铯137是目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碘131的半衰期是8.3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
前几天有一张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照片的图注是:“妈妈和因为核辐射被隔离的女儿隔着镜子尝试说话”。实际上,核辐射根本就不可能传染,是一次性的。
核辐射到底有多大危害
切尔诺贝利被许多人称为“鬼城”
先例:切尔诺贝利到底伤亡几何
此次福岛核泄漏事件一出,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想到切尔诺贝利惨剧和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故。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核电站的堆芯熔化,发生爆炸,致使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根据联合国的资料,1986年4月26日清晨在现场的600名工作人员当中,134人受到了大剂量的照射,患有辐射病症。其中,28人在最初三个月死亡,另外2人随后也很快死亡。还有,在1986年和1987年期间,大约200,000名救险工作人员受到了一定剂量的辐射。这一大批人处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后期危险的潜在危险之中。
另外,在过去的时间里,除儿童时期遭受照射后发生的甲状腺癌症增加之外,没有发现可归咎于核辐射的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普遍增加。血癌是主要担心的病症之一(由于其潜伏期较短,只有2-10年,所以是辐射照射后首先出现的癌症),其危险度看来也没有升高,甚至在救险人员当中也没有升高。另有一份最新的报告认为,最终将会有4000人因为这场事故死亡,而最早预测的人数是1万人。
美国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没有被立刻发现,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开始疏散周边的群众,但是这次事故没有伤亡,而从事后辐射量来评估,相当于周边群众一人拍了一次X光,对癌症发病率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影响还没有大气污染、抽烟大
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研究人员吉姆•史密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核辐射后发现,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危害相当于甚至低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问题。据推测,终身吸烟者一般可能失去10年寿命,35岁时严重肥胖者可能少活4年到10年,而距原子弹爆炸震中1500米范围内的幸存者可能平均仅缩短2.6年寿命。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核辐射可能会致使死亡率增加1%,与人们晚年罹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当。被动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估计会导致死亡率增加1.7%,较重空气污染则会使死亡率增加2.8%。
比起几千公里以外来的核物质,我们更应该警惕身边的核辐射
吸烟有害健康人尽皆知,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专题,披露香烟中重金属的危害。而实际上抽烟也会带来核辐射的。2006年11月,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医院遭到冷战式的暗杀。尽管对于利特维年科的去世仍然存疑,但杀死他的毒素,是一种名为“钋210”的罕见放射性同位素。这种物质在香烟中也广泛含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全世界每年吸烟量高达6万亿根,每根香烟在肺部释放出少量的“钋210”。如果每天抽1.5包香烟,那么这些毒素慢慢积少成多,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300次胸透的辐射,相当于参观了12日下午的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6次。
实际上,在我们的家中也要注意放射性污染,比如某些建筑材料由于原料的放射性背景较高,而存在放射性污染物。比如,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就像“无形烟”,它的主要藏身之所是花岗岩以及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平均每立方米空间内氡含量升高100贝克,肺癌风险就增加16%。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
结语:直接在核电站面对着几个出问题的机组,短时间接受到大量的核辐射,这样当然是很致命的。但是,对于在隔离区以外的普通人而言,核辐射真的还不如抽烟、空气污染等危险。
【今日头条】健吾:日本大地震的文明启示阅读原文

中新网讯,3月15日明报刊载题为《健吾:2011日本关东大地震文明启示》的文章,原文如下:我没有意图说日本是一个很先进文明的国家,从而反衬亚洲强国对灾难的应对,但从主流传媒、网上媒体以及Twitte...全文↓

中新网讯,3月15日明报刊载题为《健吾:2011日本关东大地震文明启示》的文章,原文如下:
我没有意图说日本是一个很先进文明的国家,从而反衬亚洲强国对灾难的应对,但从主流传媒、网上媒体以及Twitter(推特)看到的「文明表现」,真令人动容。
日本的确很腐败。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直插至两成以下,经济发展没有起色,国民的生活没有希望,的确是事实。地震发生的那天,上午的时候日本国会仍然在胶着状态,执政党在野党在「财政预算案」政策中吵得火红火绿。下午,地震发生后,所有人官员实时换上工作服外衣,首相菅直人出来说话,简单直接:「现在发生地震。」内阁官房长官宣布要疏散核能发电厂3公里内的市民,简单而直接,记者知道这时候,你质问「有没有人犯错」、「有没有人需要问责下台」也没有意思。长官说了,传媒就传话。不是因为他们只是应声虫,是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候,市民需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
文明表现令人动容
及后,就到民间的实时响应:Google开始提供避难地图、寻人与报平安的网页,NTT开放所有受影响地区的公众电话给市民免费使用,各大通讯机构包括NTT、KDDI au、SoftBank都提供报平安与灾情的留言版。大量电器店Bic Camera提供免费手机充电服务和免费派发手机电池,无线网络供货商Fon提供免费Wi-Fi,还有各大小避难场所的三得利(Suntory)自动贩卖机实时提供免费的饮料。
推特那边的即时报道,以至各名人都表现令人敬佩:
演员松田优作的前妻松田美由纪到超级市场买东西,见到货架上仍有食物,只是人比较多,但民众表现也十分冷静,没有出现抢掠食物的电视画面。她实时在网上发起筹款运动,所有行政手续费将由该筹款机构负担;
棒球选手Darvish实时发放有需要信息,提醒各人避难时要注意的事情,如千叶县的民众有需要可以带雨伞上街(因为石油厂火灾有机会产生毒雨,虽然及后石油公司澄清因为燃烧的都是轻石油气,应对人体无害),阪神大地震后会屡次出现风化案件,女性不要单独行动等等;
男演员城田优在Twitter为说西班牙语的朋友寻找友人,报平安,并提醒各位有iPhone而又害怕余震的市民可以下载一个叫Yurekuru的手机应用程序,设定好身处的地区和把「通知信息」的设定调至四级以上的余震就发简讯,在余震到达时,就可以发简讯提醒,及早避难;
《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发Tweet提醒市民保暖,记得要包裹好头部,尤其是耳朵和肩膊背部等部位。而且要多作拉筋和放松肌肉的运动;
宇多田光提醒外国人可以把收音机调到NHK的963,那频道有7种外国语言的新闻广播。NHK教育台也有日语、英语、华语、韩语5种语言的地震灾情和海啸警告;
Softbank主席孙正义宣布国内所有SMS免费直至另行通告;
由于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关系,日本的时装杂志《ELLE》的官方推特劝喻没有受灾情影响的地方所有时装店、高级品牌店等等考虑缩短营业时间,以节省电力给予有需要地方的医院及避难设施使用;
成田附近的高尔夫球场的浴室免费开放,以供不可回家的市民使用;
网络电视台U stream和Niconico实时提供免费全国电视转播。各大电视台只要拍到有灾民在建筑物上求救,在天台挥动白色床单及SOS字样,主播们会实时认出地点,提供数据予ZF部门提供救助;
广告人赤井重里提醒日本人:「(现在)惊慌、吵闹,只会令事情更差。会担心或不安,我明白,但如果不是那么危险的人,为了正在『危险地区』的人,请继续普通地生活吧。不要散布焦急情绪,因为,这样有时会令人作错误判断。
日本人的质素,足以令邻近国家,甚至美国人感到羞耻。
没争先恐后 沉着冷静
微博上的报道,指日本人避难的时候,男的为女的提东西,到达的时候避难场地没有争先恐后,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工作人员为避难者提供毛毡、热饮、饼干。走到街上,日本人相互询问有没有受伤。男的负责拉线,听收音机广播。没有人抽烟,地上没有垃圾。另一个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发微博报平安,她说,避难地点,是学校,是ZF机构建筑。竟然有1000张毛毡。为什么日本人会随时准备1000张毛毡以供需要时使用?她的公司在她入职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布袋。说那布袋一定要放在她的办公桌下。内里有安全帽、樽装食水、干粮。还有她的名字的名牌,出生年月日以至血型。这天,她就紧抱这个「地震救援包」了。她说:「一个长期准备自己会死的民族,应如何应对?」友人在facebook也报平安,说羽田机场一切正常:「真的不太差。东京状况很under control(受控),余震很多,但早点去机场也是可以坐飞机。机场运作正常,秩序良好,没有吵闹,一切正常。人是多了一点,像日本的黄金周,没有年末假期时那么多人。」地铁JR铁路全线停驶,很多人回不了家,没有人捉着JR的职员喝骂,说「为什么阻住佢地回家」。要回家,有人徒步回家,有人就等巴士。涩谷站至少集结了1000人等待巴士回家,但大家都很平静。巴士来了,没有争先上车的画面。
有序冷静高度的组织力
黄金72小时内,美国、韩国的救助队实时出动,一天之内到达羽田机场。医疗队伍的志愿组织(NGO)自发组织180个医疗小队赶往灾场,连同10万名自卫队队员(地震后发生两小时就出动2万,之后媒体说情况不太乐观,就加码至5万,直至星期日就出动10万人)出动救援。食水、食物的分配的确有点紧张,而且哪家避难中心的人流分配(即是哪个地方太多人避难,哪个地方比较疏落)虽然没有实时发布信息,但至少一切也是也在控制范围。
震后,日本体现的有序、冷静和高度的组织力。NHK作为真正的公共电视台,NHK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ZF的发言到位,适当,简洁,尽量不散播不安情绪。
这些都是不会日语的人很难明白的画面和场景。
去学校避难但在中国……在网上,不少中国人都在感叹很多事情。如东方卫视一直直播日本地震灾情。「有网民」当然会质问「为什么不用同样大篇幅直播云南地震」。传媒人的回应如下:「(我们都想)都关注,也更想播国内地震,但,国内不是你想播,想播就能播。原因你懂。东方卫视在各种夹缝里首发直击,已属不易。对于大多数没有卫星电视和很少上网的观众来说,了解地震,今天的东方卫视是最好的选择。」
我很想关心云南,但我没有信息。日本的地震对策常识,对中国也没有用。比方说,日本的国民在地震发生后,会去学校和ZF机构避难,但在中国,这就不通用,有太多「敏感词」了。中国也不容许NGO帮忙,日本的救助队上次到达四川后被阻止救灾,募款之后会去哪儿我也会担心。
下一次,如果有下次……
至于网上的什么热烈庆贺震散小日本这些废物说的废话,我也不觉得是什么了。
因为,我看见亚洲区有这么一个文明国家,去告诉全世界(包括好像很文明的美国),人,其实也不是太坏。
如果面对人家的天灾,旁观别人的痛苦,香港人真的是要「上一课」,我想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爱自己,不是珍惜眼前人,而是从容面对世事无常:有,没有;得到,得不到。
万一天灾来了,6000几亿储备,几个单位,几多股票,都不过是过眼烟云。有钱又如何?地震后,不少地方信用卡都因为电话系统故障就没有了。下一次,欧洲大雪,机场瘫痪,表现更镇静沉着,不那么慌乱。家长不要越洋长途电话指教孩子如何骗航空公司的职员家人去世而要死回家奔丧而且还要觉得自己好像做到一件很聪明的事回来在微博再Twitter晒幸福,不那么丢人现眼。下一次地铁因事故停驶,大家转乘接驳巴士的时候不要人人叶问上身,前挤后拥,礼让,冷静,体谅一点去面对意外。下一次如果邻近地区再有灾难,我们的官员可以收起他们的个人情绪,不要说哀伤或表示痛心,而是告诉我们他们会做什么。下一次,旁观别人的灾难时,不要只关心自己的口袋的钱会不会流走。下一次在繁忙时间由金钟转车到荃湾线,可以行入车厢一点点,只是一点点,对香港人而言,已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地震忧思】王锦思:日本列岛真的会彻底沉没吗?阅读原文

王锦思专栏作者灾难电影《2012》让人们在屏幕前短暂屏住呼吸两个小时。但是提前一年,日本地震让人类似乎领略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笔者王锦思知道,这一震级甚至超过日本...全文↓

王锦思 专栏作者
灾难电影《2012》让人们在屏幕前短暂屏住呼吸两个小时。但是提前一年,日本地震让人类似乎领略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笔者王锦思知道,这一震级甚至超过日本科幻小说《日本沉没》中幻想的8级大地震。同时,伴随着海啸、核泄漏、爆炸、火灾、电力不足、工厂停产等灾难,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许超过1000亿美元。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这是日本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日本,正在遭受灭顶之灾。那么未来,日本列岛真的会沉没吗?
日本正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之下,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日本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因此,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
1923年9月1日,1923年关东大地震7.9级,造成142807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95年1月17日,西部神户及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6437人死亡或失踪。损失1000亿美元,是人类有史以来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
2004年10月23日,中部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
2007年7月16日,新潟海岸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至少9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1959年,名古屋台风时速260公里,死亡5000多人。
日本资源极度贫瘠,除铜、锌有一定储量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元朝赴日使节赵良弼就言,日本“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由于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给日本人留下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的创作题材都是以一些日本毁灭的想法来写的。
日本沉没(にほんちんぼつ),是一本于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说。拍摄成电影,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也成为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
故事是这样的,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他发现海底出现异常的龟裂与乱泥流,因此预测“日本列岛历来最坏的情况——1年内的地壳变动导致大部分的陆地下沉到海中”了。果然,以北海道的地壳变动为开端,从九州深入至内陆的地壳变动浪潮席卷日本列岛:关东区发生大地震,东京高楼大厦夷为平地,到处火灾,灾民争相逃命……政府发布了紧急事态宣言。
2005年1月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经过了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平均深度8000米,距离日本列岛最近处不过200公里。
1921年,魏格纳从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得到启发,因此提出震惊地学界的“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还在漂移,日本将首当其冲。3月11日,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地震触发海啸,对日本造成严重破坏,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测算,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2.4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
由于亚洲大陆板块的推压和太平洋板块的后退,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岛一线扩张,日本列岛的确面临灭顶之灾的可能——滑入大海沟。如果这样,日本将永无出水之日!
不过,科幻作品《日本沉没》的设想绝非单纯针对日本,也考虑过全人类的命运。这部作品考虑过日本沉没时,大量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使整个地球变得寒冷,世界每个角落的粮食都不够,人类将饥肠辘辘。科幻如此,现实也并非绝无可能。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日益频繁,温室效应日益明显,海平面不断上升,而地球也是有生命的。笔者王锦思觉得,按照整个地球都将被地震破坏、被洪水淹没这一逻辑,日本只不过比地球其他区域更早的消失,无论是恐龙,还是整个人类面临的终极命运和日本没什么区别。因此,善待自然、保护地球,或者玩命脱离地球
吧。



【知识产权】王石川:百度侵权门不能不了了之阅读原文

王石川评论作者 “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张炜、麦家、韩...全文↓

王石川 评论作者
“中国有个百度网,百度网有个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收录了我们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阅读,但它却没有取得我们任何人的授权。”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张炜、麦家、韩寒、慕容雪村、沈浩等50位知名作家和出版人联名,共同发布了一篇题为《三一五中国作家讨百度书》的文章。在这封3000多字的义愤填膺的“声讨书”中,作家们将百度网站指责为“窃贼公司”,将其下属的“百度文库”形容为一个“贼赃市场”。
50位知名作家和出版人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侵权,选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日子,无疑有着良苦用心。但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百度方面并没有予以回应,这种傲慢并不让人奇怪,此前,因自家出版社的新书赫然列在百度文库中时,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曾联系了百度方面,但竟然被答复为“那你们打官司吧。”资本傲慢至此,已经有了几分耍赖的意味。
日前,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刚刚以94亿美元的身家,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中国内地首富。左边是首富,是百度公司的老总;右边是作家将百度网站称为“窃贼公司”,将“百度文库”形容为“贼赃市场”,如此强烈对比,很有讽刺效果。
作家声讨百度文库,名正言顺,于法有据,这一点无需赘言。最令人费解的是,擅自收录作家作品的百度文库为何一直心安理得,仿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犹记得去年年初的谷歌侵权事件,因为未经授权收录我国作家作品,谷歌公司被受到侵权的作家多次炮轰,随后,中国作协介入,2009年11月18日,中国作协向谷歌公司发出维权通告,要求谷歌公司必须在一个月内向中国作协提供已经扫描收录使用的中国作家作品清单;从通告发出即日起,谷歌公司未经合法授权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对此前未经授权扫描收录使用的中国作家作品,谷歌公司必须在2009年12月31日前向中国作家协会提交处理方案并尽快办理赔偿事宜。
应该说,对受到侵权的我国作家来说,谷歌侵权事件的最终结局令人满意,谷歌方面不仅道了歉,还提出了一个让作家能够接受的方案。谷歌侵权门与百度文库涉嫌侵权事件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违背了“先授权,后使用”的原则,当然百度方面会辩解,百度文库的作家作品,是一些网友自行上传的,与百度无关,但问题是,百度文库负有不可推卸的审查之责,即便是一些网友上传,百度文库也撇不了责任;而且,正是因为这些作家的作品,百度文库受到无数网友的青睐,并因之获得无数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利益,百度文库是最终且最大的受益者,怎能安之若素?
当前,作家的版权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凸显,而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也有目共睹,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两高”报告中都提到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无需过度置喙,一个不能保护原创作品的社会,就无法鼓励创新,就不能有叫得响的品牌;捍卫著作人权益的重要性,也不必多说,用网友的话说,不打击侵犯著作人权益的行径,原创文学必亡。基于此,百度涉嫌侵权事件,不能不了了之,期待司法部门积极介入,给作家一个公道。
【房价之虞】叶檀:中国房地产引擎正式熄火阅读原文

叶檀财经观察员中国房地产引擎正式熄火,中国房地产调控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1到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但同比增...全文↓

叶檀 财经观察员
中国房地产引擎正式熄火,中国房地产调控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1到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但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4.4个百分点。摩根大通3月8日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月度研究报告显示,今年2月内地八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天津)的房屋销售量较今年1月下降45%。
确实,中国一手房市场只出现了试探性的降价,但随着调控的深入,房地产将很快进入大范围的降价周期,如果不出意外,预计今年年中我们将见证又一次房地产低迷期。
与以往左右摇摆、屡屡被中断的房地产调控不同,此次房地产调控将不再是试探性的调控,而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而来的根本变革,最终地方财政依赖土地、内需依赖房产的比例将逐渐下降。
一个新的问题是,当房地产逐渐退出市场后,什么产业能够取代房地产?
答案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取代。房地产对于六十几个行业的拉动作用,房地产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土地流拍可能导致地方债务黑洞扩大,所有这些让人痛苦的事实近在眼前。
中国房地产不仅影响中国,甚至影响世界。当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下降后,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都会因此下降,我们已经看到有色金属等价格下降的征兆。如果说一年之前,对冲基金还在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担忧,现在则开始担心,中国房地产硬着陆怎么办?
一切迹象都在显示,中国房地产只能软着陆,软着陆的诀窍就是大力发展保障型住房,以保障型住房弥补商品房投资下降部分。
从已经揭露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好于市场预期。今年1至2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444亿元,同比增长24.9%;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虽然2月份商品房成交量下降,但1-2月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未下降。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其中,住宅投资3014亿元,增长34.9%。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1.9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7.9%,但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9.6个百分点。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2.9。
随着房地产调控走向深入,未来数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将会继续降温,这是做空建材与房地产市场的充分理由,但做多的方面在于,今年将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未来三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这将导致投资规模快速增加,两个因素对冲后,预计今年房地产开发增幅将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以保障房投资取代商品房投资,会对市场产生其他方面的冲击。
房地产企业的估值中枢下降。以往赖以支撑房地产开发企业估值的高房价必然下挫,目前估值较低、处于安全边际之内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将无法体现出估值优势。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A股市场由于行业的自身差异,尽管房地产、建筑建材、交运设备和家用电器三个行业,估值相对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略高,但相对于行业自身来讲,和2005年~2010年历年3月的估值水平相比,目前的行业整体市盈率同样基本处在历史最低值。房地产行业的估值水平下降最快,2005年3月,房地产行业整体市盈率高达133.53倍,以2011年3月9日的股价统计,7年间估值已经下降至21.22倍。家用电器由于行业业绩的整体回暖,业绩超出预期,估值水平同样下降较快,目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而未来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也将带动家电和建筑建材行业的需求,继续降低板块估值水平。从Wind数据未来估值的预测值统计,金融服务和房地产行业2011年的整体估值水平甚至也有望降低至9.38倍和12.37倍。
由于未来五年是保障房的建设高峰期,意味着开发商赢利水平将下降,那么开发企业的估值就会被动上升。相信今明两年对于保障房建设的问责将十分严厉,因此,今明两年的开发企业估值将处于被动上升区间,会恢复到历史中游水平。
同理,三个月来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材料排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上周分别排名第6和第10名。但事实上,上海等地的免检大螺等建筑材料价格已经连续两周左右下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必然导致建材价格下降。无法想像,建材企业有与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博弈的空间。
房地产等行业估值修复确实在出现,是以赢利下降后被动提升为表现方式,而不是以估值过低股价上升为表现方式。
【大家看法】唐钧:失业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阅读原文

唐钧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原题:就业问题切莫掉以轻心我们经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当今世界上,工资是许多人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资源,于是拥有一份有酬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全文↓

唐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原题:就业问题切莫掉以轻心
我们经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在当今世界上,工资是许多人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要资源,于是拥有一份有酬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没有这样一份工作,就会增加应付每天生活的焦虑感。所谓“就业”就是拥有一份用来交换一份稳定工资的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于劳动者而言,就业就是为了获取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如果失业,就失去了参加初次分配的资格。通常来说,初次分配得到的工资在金额上会比再分配得到的社会保障津贴更多。所以,在现代社会里,失业往往是陷入贫困的同义词。
在本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就业问题提出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具体的措施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前五年,即2006-2010年,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员”为1184万人、1204万人、1113万人、1112万人、1168万人,而《报告》中提出的2011年的目标仅为900万人。当然,这可以看做是出言谨慎。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本是个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数据,这在以往学界和媒体的讨论中似乎已有共识。但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也在含蓄地指出“不容乐观”的事实。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2006-2010年,每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1%(847万人)、4.0%(830万人)、4.2%(886万人)、4.3%(921万人)4.1%(908万人),这个数据在小数点后1位数上涨涨跌跌,但还保持在4.0%—4.3%。但2011年的控制数却猛涨到4.6%,比前五年的最高数(2009)高出0.3个百分点,比平均数则高出0.46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标不知代表委员们关注了没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种大局下,423亿元的投入,也不是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数字。因为2010年两会上,“中央财政拟投入”的资金是433亿元,比2011年还要多10亿元。当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钱到底用来干什么?至于一系列措施,除了强调发展“服务业”,其他都是老生常谈了。
对于中国的就业形势,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判断:在制造业方面,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趋向饱和。在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的大格局下,恐怕吸收低端劳动力要靠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就是人对人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了,譬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福利服务业。对于这一点,“报告”中未过多提及,不知上述423亿元中,有多少会投向服务业。如果“十二五”期间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不能迅速发展的话,中国的就业问题或许会陷入更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