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古遗尘光剑怎么获得:河南信阳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39:36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作为信阳乃至河南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已成为信阳市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彻底摸清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状况,为党政领导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河南调查总队对信阳市1240个产茶的行政村、1200多个茶场、1.6万多个茶叶种植户、15个茶叶加工和经销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稳步增加
1、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信阳茶叶生产发展迅速,茶园面积由解放初期的2万亩发展到今年的66.61万亩,其中:山地茶55.51万亩,占83.3%,当年新增茶园11.70万亩;茶园采摘面积51.59万亩,其中山茶采摘面积43.85万亩,占85.0%。茶园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茶叶产量、产值同步增长。1995~2006年,全市茶叶产量翻三番以上,年均增长15.7%;产值翻四番以上,年均增长29.6%。截至今年7月底,该市茶叶总产量22156吨,比2006年增长5.7%。
表一    1995-2006年信阳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万元
年 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均
增速%
茶园面积
23.52
24.83
25.13
26.28
26.36
27.90
28.62
30.51
33.38
36.15
46.70
49.62
7.0
产量
4217
4937
6259
7362
7837
8527
7598
8888
9752
11175
16003
20968
15.7
产值
7945
9874
12518
24760
29781
37092
29252
37330
32960
57132
89377
137137
29.6
2、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信阳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浉河、光山、商城、固始、新县和罗山6个区县,其中以浉河最多。6区县面积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94.2%。
表二    2007年信阳各县区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亩、吨、个
单位名称
茶叶种植面积
茶叶采摘面积
生产干茶总产量
茶农户数
合 计
#山地茶
#当年
新增
合 计
#山地茶
2006年
2007年
合计
#规模户
合 计
666064
555109
117040
515907
438475
20968
22156
142638
8215
师河区
218096
193162
22734
186632
167143
6294
6838
43833
5745
平桥区
23832
20497
12052
10880
10650
653
680
2082
295
罗山县
74373
63360
15235
55963
51374
1928
1988
17299
437
光山县
92381
54407
8709
83672
45956
4362
5089
18421
559
新  县
74833
70231
20901
50650
47838
1442
1280
49544
325
商城县
85730
83545
15484
56572
54800
2250
2253
7350
392
固始县
81971
67376
10555
66238
58715
3914
3921
2801
304
潢川县
12118
1351
9420
4521
1820
122
102
921
97
淮滨县
1550
0
950
600
0
0
3
387
61
息   县
1180
1180
1000
180
180
2
2
3、规模种植发展迅速。信阳市规模化茶园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该市10个县区均产茶,涉及112个乡镇、1240个行政村,从业人员超百万。全市现有茶叶种植户14.26万户,户均种植4.67亩,其中:种植20亩及以上的规模户有8215户,占茶叶种植户的5.7%,主要集中在浉河区,有5745户,占全市规模户的70.0%;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300多户;拥有万亩茶园的乡镇12个;集中连片种植在千亩以上的茶园22处;国有茶场和乡村集体茶场及个体茶场1200多个。
4、种茶意愿继续增强。调查表明,该市现有宜茶面积35.94万亩,其中浉河、商城、罗山、光山、潢川和固始的宜茶面积分别为15.75万亩、8.00万亩、4.10万亩、3.71万亩、2.27万亩和1.23万亩。各地规划“十一五”期间发展新茶园31.49万亩,其中2008年计划发展15.76万亩。
(二)基地建设卓有成效,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1、狠抓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建立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是实现规模生产经营,规模效益的前提和保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该市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如光山的蓝天玉叶集团1万亩无公害生态茶基地已建成,信阳佛灵山生态茶基地已发展1万亩,罗山通过申林公司、灵山茶叶公司分别带动4000亩和2000亩茶叶基地建设,固始依托仰天雪绿茶叶公司带动4500亩茶叶基地建设,固始皇姑山、紫云洞等茶场,一次性投资新建高标准良种茶园均在近千亩左右等等。初步统计,全市已发展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15万亩左右,占茶园总面积的22.5%。与此同时,该市对一些低产、衰老茶园进行改造,并加强茶园管理、推广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发展有机茶,为信阳市茶叶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近年来,信阳各地把发展名优茶机械化生产作为推进茶产业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创新机制、内引外联、全方位服务等多种手段,帮助基层茶场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使该市名优茶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以五云、信阳卢氏、文新、蓝天玉叶、新林、申林、仰天等为主的龙头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如文新茶叶有限公司集毛尖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拥有生态茶园基地800亩、2个加工厂和一条国内最先进的生产加工线、3座20吨位的茶叶保险库,与8000多种茶户签订了保价收购合同,年加工各级干茶150吨,在全省18个省辖市设有24家文新茶叶专卖店,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有108个代理经销商。固始县拥有名优茶机械化生产线25条。浉河区的董家河、浉河港乡,炒茶机普及率达50%以上。炒茶机、杀青机、揉捻机、修剪机的大量使用,使制茶技术由以前的手工制作发展到机械化生产,较大提升了茶叶深加工能力。
3、茶树良种普及率不断提高。据史料记载,清朝中期至民国初期,信阳茶有两次较快的发展,主要是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和在吸收六安“瓜片”和“龙井”抓条、理条炒制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外型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信阳毛尖炒制方法。随着种茶区域的扩大,千亩、万亩以上规模茶园的不断产生,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步伐加快,目前,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3万多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左右,主要品种有福云6号、福鼎大白、龙井43、乌牛早、浙农113、浙农117、舒茶早、迎霜、劲峰、薮北茶等优质茶。
(三)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销售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代的陆羽、李肇分别在《茶经》和《国史补》中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宋代的《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的《大欢茶论》中,也把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定名于1913年,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而且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阳毛尖茶优异的品质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同时,通过连续16年成功举办“中国?信阳茶叶节”,信阳毛尖茶的品牌影响力大为增强。目前,全市拥有茶叶品牌200余个,其中知名度高、拥有一定生产基地且已注册的品牌50多个,如龙潭、文新、五云、广义、蓝天玉叶、九华山、仰天雪绿、青峰云雾等(见表三)。在十大名茶的绿茶类中,信阳毛尖堪与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相媲美。2006年中国信阳茶叶节期间,信阳蓝天玉叶牌极品拍卖价74.5万元/斤,高于西湖龙井极品72.8万元/斤的历史记录;固始县九华山牌极品拍卖52.5万元/斤;光山县静居寺牌极品拍卖49.6万元/斤。目前,全市各产茶县区都建有茶叶贸易市场。据统计,已建成城区茶叶贸易市场和乡镇初级茶叶市场达100余个,其中规模较大的20多个,有50%以上的名优茶通过市场交易完成。此外,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信阳茶叶销售网点3000余处,专业销售人员约2万人,并建立了“中国.信阳毛尖信息网”和“信阳毛尖网”,较好地扩大了信阳毛尖茶的品牌影响力,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
表三   信阳市各县区茶叶知名品牌
县  区
品牌
数量
品   牌   名   称
浉河区
13
泉潭、发久、三潭、士铭、明前春、两潭、浉源春、德茗、文新、广义、五云山、龙潭、天平山
平桥区
6
弦龙、佛灵、五岳神针、天目山、凤冠、福顶太白
罗山县
7
申林、仙灵、老寨山、灵山剑峰、灵云、皇城贡芽、青山银梭
光山县
7
凉亭、满香红、光山云尖、白雀翠茗、蓝天玉叶、苏山春、辰龙信阳毛尖
新 县
4
七龙玉叶、新林玉露、香山毛尖、品茗
商城县
2
黄柏山、其鹏
固始县
8
皇姑山、十八盘、五岭、仰天雪绿、九华山、子安贡、云雾、青峰云雾
潢川县
3
光州、蚕场毛尖、淮南茶
(四)种植效益显著提高,但个体、区域间差异较大
1995~2007年,信阳市茶叶每公斤平均价格由20元上涨到100元左右,上涨了4倍,但由于经营方式和生产规模不同,不同类型、区域间种茶效益存在较大差异。据调查:规模种植户效益高于一般茶叶种植户,加工企业效益好于规模种植户。从区域上看:浉河、罗山、光山、固始四区县种植效益普遍高于新县、商城、潢川和平桥等县区。
1、一般种植户亩均纯收益约1000~2500元。据对新县、商城、潢川和平桥4县区100户普通种茶户的随机调查:(1)户均种茶面积12.4亩,其中采摘面积11.9亩(基本是山地茶)。(2)平均亩产鲜叶124公斤(折算干茶约30公斤),其中雨前茶55.8公斤,占46.2%;出售鲜叶所占比例为19.6%。(3)鲜叶平均售价30元/公斤,其中雨前茶60元/公斤左右,谷雨后至“五一”降为20~50元/公斤不等。(4)干茶平均售价141元/公斤。由于高档茶少,价格向低层次分布,200元/公斤以下占80%,200-400元/公斤占17.8%,400-800元/公斤占2.1%,800元/公斤以上仅占0.1%。(5)亩均总成本2172元。其中,采摘成本1471元(雇工成本1369元中,来回路费和信息费约100-120元/人)(6)亩均毛收入4174元,扣除亩均总成本,亩均纯收入2002元。
表四    一般种茶户与规模种茶户生产成本效益分析
生产
情况
单位
一般户
规模户
成本核算
一般户
规模户
效益分析
单位
一般户
规模户
户数

100
122
生产管理成本
420
452
鲜叶价格
元/公斤
30
32
茶龄

25.5
30.1
#施肥
104
120
#谷雨前
元/公斤
60
60
种植面积
亩/户
12.4
65.1
打药
21
26
谷雨后
元/公斤
20~50
20~50
采摘面积
亩/户
11.9
59.0
挖山
200
200
干茶均价
元/公斤
141
200
鲜叶产量
公斤/亩
124
118
修剪
95
106
#价格结构:
其中:
采摘成本
1471
1575
200以下

80
38
雨前茶
公斤/亩
55.8
64.0
#自采
102
125
201~400

17.8
39.4
比重

46.2
54.1
雇工采
1369
1450
401~800

2.1
21.6
出售鲜叶所占比重

19.6
29.0
炒制成本
178
600
801~1200

0.1
1.0
包装费用
13
23
雇工时间
天/人
24.3
25.0
销售费用
90
82
亩均毛收入

4174
6240
亩产干茶
公斤
29.6
31.2
亩均成本
2172
2732
亩均纯收入

2002
3508
注:成本核算的计量单位为“元/亩”;亩均毛收入=亩产干茶★干茶均价;亩均纯收入=亩均毛收入-亩均成本;单纯卖鲜叶亩均毛收入=鲜叶产量★鲜叶价格。
调查同时表明,单纯出售鲜叶的种茶户亩均毛收入3720元,扣除管理成本和采摘成本1891元后,亩均纯收入1829元。对于以自采为主的种茶户,由于人员少、茶叶不能及时采摘,一般亩均纯收入之在1000元左右,主要分布在新县、商城等偏远山区和有一定规模但没有雇工的茶农。
2、规模种植户亩均纯收益约3000~4000元。以浉河、罗山、光山、固始4县区分布较多,主要特征是种植面积大、雇工多、炒制技术好、茶叶售价高。据对这4县区122户茶农的随机抽查:(1)户均种茶面积65.1亩,其中采摘面积59亩,退耕还林田改茶6亩。(2)平均亩产鲜叶118公斤(折算干茶31.2公斤),其中雨前茶64公斤,占54.1%;出售鲜叶所占比例为29.0%。(3)鲜叶平均售价为32元/公斤,其中雨前茶60元/公斤左右,谷雨后至“五一”降为20~50元/公斤不等。(4)干茶平均售价200元/公斤左右。由于高档茶多,价格结构向中高层次分布,200元/公斤以下占38%,200-400元/公斤占39.4%,400-800元/公斤占21.6%, 800元/公斤以上占1.0%。(5)亩平均总成本2732元。其中,采摘成本1575元(平均雇工时间25天左右,平均亩雇工1.8人);炒制成本600元/亩(一个炒工平均月工资3000-4000元);(6)亩均毛收入6240元,扣除亩均总成本,亩均纯收入3508元。
3、规模种植户经济效益远高于一般种植户。从种植面积看,规模种茶户均种茶65.1亩,是一般种茶户的5.25倍;采摘面积是一般种茶户的5.36倍。从产出水平看,规模种茶户亩产干茶31.2公斤,高出一般种茶户1.6公斤。从收益情况看,规模种茶户每公斤干茶均价为200元,高出一般种茶户59元;亩均毛收入高出一般种茶户2066元;扣除各项成本费用,规模种茶户亩均纯收入3508元,是一般种茶户的1.75倍。
4、生产加工企业经济效益远高于规模种植户。目前信阳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一般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同时带动周围农户种茶或从其他种茶户收购鲜叶进行加工。为了解加工企业生产效益情况,我们分别对进行纯机械化加工的罗山县潘新“信阳申林茶叶公司”和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浉河区“德茗茶叶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
(1)信阳申林茶叶公司。拥有“薮北茶”示范园3000亩,采摘面积为1800亩,其中:公司自有丰产园800亩、带动周围500个农户发展1000亩(鲜叶全部卖给公司)。从日本引进一套现代化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日加工干茶能力2000斤。主要产品有“申林薮北” (精品茶)和“申林玉露”(中档茶)。①“申林薮北”:今年加工20吨,平均亩产干茶23公斤,全部销往外地,按等级分类,价格分别为2360元/公斤(头采茶)、2000-1200元/公斤(二采茶)、1000-600元/公斤(三采茶)。由于茶叶销售价格较高,公司自己拥有的可采摘800亩“薮北茶”,亩均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远远高于规模种茶户。收购鲜叶进行加工收益更高,按平均3.8斤加工成1斤干茶计算,每加工1公斤干茶,各级分别增值5倍以上。②“申林玉露”:全部为收购本地其它茶鲜叶进行加工,按等级分类,每公斤加工增值约为4-5倍(见表五)。
表五    2007年罗山县“信阳申林茶叶公司”生产及效益情况
项目及品牌
单位
申林薮北(精品茶)
申林玉露(中档茶)
概况
茶叶等级
概况
茶叶等级
头采茶
二采茶
三采茶
头采茶
二采茶
三采茶
茶园面积

3000
收购本地其它茶鲜叶加工
采摘面积

1800
公司自有

800
发展农户

1000
亩产干茶
公斤
23
年生产加工量

20
140
20
50
70
销售数量
公斤
15050
50
5000
10000
销售价格
元/公斤
2360
2000~1200
1000~600
520
400
240
鲜叶收购价
元/公斤
80
60~40
40~20
40
20
14
收购鲜叶加工1公斤干茶所需成本
元/公斤
304
228~152
152~76
152
76
53.2
经济效益
自有800亩茶园
元/亩
亩效益达6000元以上
收购鲜叶加工
元/公斤
每公斤干茶增值7倍以上
每公斤干茶增值约4~5倍
注:加工1斤干茶约需3.8斤茶鲜叶。
(2)德茗茶叶有限公司。自有茶园面积200亩,厂房2000平方米,以生产精品茶为主。今年自产干茶1000公斤,另外收购鲜叶加工干茶50公斤。对其自产茶叶进行分析:该企业只采前两采茶芽尖,头采产干茶10公斤,销售价格2000元/公斤;二采产干茶99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1000~1400元/公斤;总产值120万元左右。雇用采茶工80人、炒茶工18人;采茶工成本7.96万元、炒制成本12.6万元(18人×2月×3500元/月(包括生活费));扣减成本支出后,亩均收益达4972元。由此可见,虽然该企业仅采前两采芽尖,亩产只有5公斤,但因其采取精品策略,亩效益仍远高于一般种茶户和规模种茶户。
表六    2007年浉河区“德茗茶叶有限公司”自产自销情况
项目
单位
数量
等级
雇用工人
头采茶
二采茶
采茶工
炒茶工
自有茶园面积

200
自产干茶
公斤
1000
10
990
销售价格
元/公斤
2000
1000~1400
总产值
万元
120
成本核算
1.雇用人数

80
18
2.人均雇用时间
天(月)
25天
2个月
3.采芽尖数量
公斤/人?天
0.5
0.5
4.采芽尖费用
元/公斤
50
5.路费和中介费
元/人
120
6.人均生活费
元/天(月)
10元/天
3500元/月
成本合计
万元
20.56
7.96
12.6
亩均收益

4972
注:采茶工成本=(1×2×3×4 )+(1×5)+(1×2×6);炒制成本=1×2×6;亩均收益=(总产值-总成本)/茶园面积。
(五)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把农业领域引进外资放在重要位置,发展趋势逐步加快,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新林雨露茶叶公司。同时,积极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了中国出口绿茶最大的精加工企业——信阳卢氏茶叶有限公司,2006年,该企业出口创汇11260万元,较2005年增加1960万元,增长21.1%,占当年信阳市农产品加工出口交货值及直接贸易总额的10.1%。
二、问题与不足
(一)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茶农对扩种茶园信心不足
目前,信阳市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老茶园面积约2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建园基础较差,特别是早期建立的茶园,重数量轻质量,如开垦翻土过浅、施用基肥不足、没有修筑梯田、土壤基础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等,造成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茶树生长衰弱。有的坡地茶园跑土、跑水、跑肥,茶树根系裸露、吸收根少,影响正常生长,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影响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采摘和修剪的推广。2006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5%,与全国平均水平26%相比,差距很大。此外,无论是良种推广还是亩均产茶量,都远低于日本、印度等国家。
发展新茶园投入期长、成本较大,许多茶农对扩大茶园面积信心不足。一是茶叶从种植到产生收益需3年以上,期间每亩投入至少需2000元。目前该市提倡的无性系茶叶种植,采摘时间早于普通茶叶7-10天,芽头齐、品种纯,产量高出一般茶叶三分之一,适于机械采摘和炒制,但因投入大,每亩仅茶苗就需要600元,比普通茶多400元,且管理复杂,茶苗成活率低于普通茶苗,超出了一般种茶户经济承受能力。二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垦新茶园缺乏有效劳动力,同时,机械上山也面临路不通、成本高的难题。三是目前全市可机采的茶园很少,绝大多数仍属传统的人工采茶,在目前雇工比较困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一些深山偏远地区,茶叶不易采摘,影响种茶户积极性。四是部分茶农对三年后茶叶价格能否走高心存疑虑,加之国家没有补贴政策,许多种茶户对扩种茶园信心不足。
(二)茶叶产品单一,缺乏深度开发,产业延伸不够
2006年信阳市20968吨的茶叶产品种,大部分仍为散形茶,其中:“信阳毛尖”约13000吨,占62%左右;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等“小包装茶”约7000吨,占33%左右;金刚碧绿、仰天雪绿、灵山剑锋、其鹏碧云、申林薮北、申林玉露等地方新名茶约1000吨,占5%左右。在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尚属空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县区仅生产高档春茶,夏、秋茶生产很少,茶树鲜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
信阳市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尚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该市茶叶加工企业有306个,但“龙头”企业仅十多家,年均加工能力只有1000吨左右,不足总产量的5%。其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表现:一是茶叶初制厂70年代前的占70%、80年代后的占30%,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三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提高。四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五是炒茶专业技术人才偏少。许多依托大型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种茶户,由于自己不会炒茶,加之加工企业到6月份就停止收购鲜叶和加工,一年只能采摘一个月多的春茶,靠出售鲜叶获益,夏、秋茶无法采摘,导致每亩茶园收益相应减少。
(四)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
目前信阳市茶叶营销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粗放经营状态,即广大茶农“挎蓝式”上街销售的传统而原始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茶农与消费市场脱节,利润率较低。营销组织主要以茶店、茶庄及中间贸易商为主体,各自为政,相互排斥,甚至恶性竞争。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比重小,对整体茶叶经济贡献度低。究其原因:一是存在“文化唱戏、营销不足”的文化误区。茶文化应重商品和主题包装,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以促进销售,培养忠诚度的文化,而非单纯的艺术。二是产品误区。茶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茶叶企业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商品”,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三是意识误区。机会主义严重,缺乏做品牌的勇气、决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注重品牌建设和投入,急功近利,同时,缺乏创新思维,战略心态不稳健,有雄心缺耐心。四是营销误区。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缺乏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五是家族式、家长制管理的企业居多,没有真正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五)品牌创建力度小,精品少
2006年,信阳市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0余个(包括专业销售茶商),而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品牌仅50多个。全市茶叶产量2万多吨,即使不剔除非商标市场销量,平均每个商标市场占有量仅100吨。最大的省级龙头企业“五云”、“文新”等品牌的市场占有量也不到200吨。茶产业缺乏整体营销战略,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市场开拓力度小,品牌建设滞后,缺乏长远规划。
(六)扩种新茶园缺乏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从2006~2007年度该市发展的约12万亩新茶园投资情况看:1亩无性系高标准茶园从整地、开挖到建成投产,每亩需投入3000元左右;1亩有性系茶园从建设到投产需2000元以上;全市仅新茶园建设就需2.5亿元左右,再加上修建加工厂及配套设施,资金投入量更大,仅凭茶农和企业自有资金很难完成。虽然该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由于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很难落实兑现,因此,要保证“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发展15万亩以上新茶园,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经费缺乏,茶农渴望指导而得不到技术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七)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
不少茶农和企业经销人员仅仅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茶叶质量,缺乏相关的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多数小规模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加工设备、环境检测以及茶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缺乏相关部门监督,严重制约着信阳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三、对策建议
(一)出台扶持政策,提高茶农积极性
一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建设、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及其它奖励补助等。二是对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茶农进行种苗补助,建议由市、县、农户各承担1/3。三是通过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和补助,鼓励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各种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四是积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金融部门优先贷款,市财政予以贴息等。五是加大宣传投入,积极走出市门。
(二)狠抓基地建设,加快老茶园改造步伐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狠抓新良种茶园基地建设,形成与市场、企业、茶农利益的良性互动。一是根据信阳市的气候条件,积极选育推广发芽早、抗寒、中小叶、多白毫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建设高标准的无性系良种茶园。二是规范栽培技术,确定园、林、路和行距、株距、树冠面等,以适应机械化施肥耕作、采摘操作的需要。三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向科技、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具体措施:1、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根据茶叶经济在各地农村经济中的比重,结合各种优惠政策,确定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示范乡”、“示范村”。2、规模化生产。通过对新发展的规模茶农或企业进行补助或提供贴息贷款,引导茶叶生产企业、个私经济以及外商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等形式,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规模连片发展新茶园。其次,对占全市30%左右的低产衰老茶园进行换种改植,或采取淘汰茶树与新茶苗同生至新茶树采摘期的措施。同时,对低产衰老茶园实行连片改造,对改造3亩以上的,可享受与发展连片新良种茶园相同的政府补贴及扶持政策。
(三)实施多元化开发战略
一是实施高、中、低茶叶产品协调发展战略。目前该市茶叶采摘和加工的主要是春茶,占年产量的80%左右,采摘潜力巨大的夏茶和数量较少的秋茶,开发程度严重不足,若将夏茶加工成“茶球”、“茶条”或茶砖、茶袋,信阳的绿茶亩产将提高一倍。二是加快茶产品深加工步伐。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域,加快开发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药用茶、食品茶等,重点发展茶多酚、茶色素、儿茶素等医药、化工原料,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一是按照扶优扶强原则,重点培育并积极扶持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叶龙头企业。对拥有注册商标、获得共用品牌使用权、建有基地、获得国内外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以经营名优茶或大宗茶为主,达到一定销售额的企业,优先给予扶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其向茶叶加工园区集中,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核心龙头企业,发挥规模效益。二是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服务职能,帮助企业协调好与农户、农村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档案,关心企业发展;关注银企关系;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培训、考察、茶叶推介会和产品展销会;协助有实力茶企业申请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等。
(五)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以茶文化鸣锣开道,积极探索广告、包装、节会、网络等多种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做到国内外、省内外、城乡六个市场一齐抓,畅通信阳毛尖销售渠道。制定规划、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茶产业化开发步伐。
(六)实施质量推进战略
一是茶树良种化。充分利用全市群体茶树资源,选育无性系新品种,确定适宜于推广的主栽品种,同时做好外来优良品种的引种试验和鉴定工作。二是基地规模化,以实施系统化管理。三是技术标准化。建立一套从茶树育苗、茶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至销售各环节与国际接轨的茶叶技术标准。四是环境清洁化。充分发挥全市茶园生态条件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并通过宣传、示范、引导,积极推进茶叶清洁化工程,力争实现茶叶的生产销售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出口茶叶符合国际食品卫生标准。五是生产机械化。通过对企业实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示范带动,积极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六是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管机制,树立全域范围内质量兴茶的意识。
(七)实施具信阳特色的茶文化发展战略
一是广泛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从对少儿进行茶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着手,提高全市小学生茶知识及茶艺表演的综合素质。举行各种形式的专题茶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广泛渲染茶文化。二是继续办好茶文化节。围绕创建信阳“中国茶都”这一城市品牌主题,借助信阳茶文化深厚独特的历史底蕴及魅力,精心办好每届茶文化节,同时,办节与日常宣传要有机结合,加大深度。有组织地参加北京全国茶叶博览会,积极扩大信阳茶叶影响。三是深入开展茶文化科研活动。以“中国茶都?信阳”的名义与国内外相关知名文化机构或单位,联合举办信阳茶文化专题研讨会、专题论坛等;与国内外相关科技、教育机构协作,研究解决信阳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借助外力推动信阳茶科技、茶文化、茶经济的发展。四是大力开发特色茶叶旅游文化。首先,充分利用信阳境内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场所,让游客参与其中,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的知识,领略茶趣,品味茶文化。其次,大力开发外形、材料、文字等具有信阳地域特色的茶叶旅游商品,满足旅游市场需要。此外,借鉴信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经验,在有条件的茶产区,扶持开发、建设一批茶旅游生态观光园区,实现旅游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