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招聘 五福华生:上师开示 2009.10.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07:48
上师开示 2009.10.19 浏览次数 639       发表于 2010/9/5 10:11   


问: 弟子出家以前身体不好,但心理勉强能支配生理。出家之后,身体好转了,可是心理反而不能支配生理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 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关闭意根,我们身体的能量就会充足得像一头牛一样。身体虚弱的人,由于胡思乱想,因为意根内摇,导致身心的力量全部内耗,所以体质就虚弱。不善于思考的人往往喜欢动,所以身体比较强壮。这两种人,前者是头脑先动,身体后动;后者是身体先动,头脑后动。

人是由身心灵三者组合而成的,我们的灵体居住在这个四大之中,它对四大是否有保护、改变和主宰的责任呢?为什么你感觉不到你灵体的存在?为什么你没办法使用和发挥你灵体的功能?你的灵体是一个饱学之士,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博爱和无畏的完整体系,它就像一个万能的图书馆一样,各种类型的智慧和宝藏都有。可是,为什么你不会使用它呢?因为你一直都在发挥头脑的作用。

你现在三十岁,能学多少知识?你就是天天学,最多也就是学五十年。而你的灵体已经千年、万年了!它生生世世都在学,不仅学三界之内的,连三界之外的信息都输入了。你的头脑无论怎么努力地学,获得的智慧也不及灵体的万分之零点零一。我们在座的,灵体一万年的都有了,也就是三界内外的信息全都储存在你的灵体里面了,你还需要用头脑去学习吗?你只要想办法让你的头脑停止工作,让它下班,休息,休眠,你的灵体自然就出来起用了。

想用你的头脑改变你的身体、你的四大,根本不可能。所谓的“心能转物”,并不是头脑能转物。心指的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你的自性,也就是你的灵体。让我们的头脑少想一些问题,少思维,少起一些用,尽量让它休息,靠边站,真正的主人就出现了。

前几天来了一个比丘,他在山上住了二十年茅棚,禅定功夫相当高,但给人感觉好像傻傻的。因为住山住久了,人就发木发呆,而且身体也不愿意动,眼睛也不愿意看,耳朵也不愿意听,嘴巴更不愿意讲,每天闭着眼睛都处在大光明藏之中,与天地万物同一体,睁眼闭眼都被大光明包裹着,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个个都闪闪发光。用他的话来讲,看那些树木石头,就像冬天结的冰挂、冰条一样。山河大地是那样的吗?是他自性的光生起来了,所以他看山就不是山了。他的眼睛就像带着水晶的眼镜,所以看山河大地,看万物都像水晶体一样。这么多年了,他始终没有走出这种状态,也不愿意下山和众生结缘,不愿意做事。

长期坐禅的人都有这个毛病,喜欢清闲自在,遇到一点事就烦了。不用定来做事,怎么生慧呢?虽然禅定功夫好,但不拿出来用,不起用,又怎么会有妙慧呢?不借人练心,借事练心,怎么能跳出这个大光明藏,起大用呢?他的身体这时候已经通透了,按佛教的标准来衡量,他现在的境界就如同当初道家的吕纯阳遇到黄龙南禅师的时候一样。当时黄龙南骂吕纯阳:“你只不过是个守尸鬼而已!”意思是说你的禅定功夫是非常高了,每天背后放光,脚踏莲花,处在光明藏里面。可是,你既没有成仙,也没有成佛!

当初窥基大师到终南山拜见道宣律师的时候,道宣律师也是处在这种状态之中,天天处在大光明藏里面不愿意下山,守着大光明藏自以为是。尽管如此,天人每天都给他送饭,整个终南山的山顶上天天都放光动地,所以龙天护法都护持他。可是窥基大师去了以后,那天天女没来送饭。窥基大师下山以后,道宣律师问她们:“你们昨天中午为什么没有来送饭呢?”天女说:“我们来了,整个终南山方圆八百里都是金光闪闪,金光笼罩着终南山,我们都找不到你的茅棚了。”道宣律师一听,舌头伸得老长,不敢相信昨天来的那个疯和尚有这么高的功夫!道宣律师不愿意下山,窥基大师放一把火把他的茅棚烧了,他不得不下山。所谓的“以定做事,以事生慧”,你出现这种境界,有了禅定,不出来做事,就没办法起妙用。

只有在做事的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心态是否有起伏,是否产生了抵触和排斥的情绪。修行修的是什么呀?修的就是你的忍辱、你的心态、你的心量。你如何认清自己的心态和心量呢?只有在做事的时候,尤其是这件事违背了你的意愿,超出了你的想象的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如果每件事都如你的意,你还看不清自己。如果你是个俗人,那么我以上所讲的又另当别论。可是我们现在都是学佛的人,所以你必须把心态调整过来,接受以上的理念,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一个人活得轻松自在,超越洒脱,是因为他心里不树立任何概念,当事情发生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就事论事,不会带着自己的思想观点,不会赋予这件事他个人的特性和思想色彩。事情来了就安住在事情上,和事情融为一体,去面对它,处理它;处理完了,就安住在空明的觉知上,最终就超越它了。也就是所谓的“有事就借事练心,无事就借境练心”。这个“境”指的是内在心灵的境界,比如境界来了自己是否有所动?比如恐惧、欢喜等等,看自己的念头是如何起,从哪里起,如何动,又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