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铸铁球釜内胆:24部委2011年政策梳理:把准中国经济前行方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06:39

国家能源局局长 刘铁男

关键词:上大压小、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时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如是概述全年能源局的工作重点。1月20日,国务院正式任命刘铁男为国家能源局局长,同时免去张国宝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职务。

核心关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些布局项目和规划开始提前启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改善能源结构主力的水电将迎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然而水电开发由于涉及到移民、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一直饱受争议,此前最直接的后果是“十一五”期间审批核准一度停止。如果大批上马,可能立刻招来非议,如果不上马,按照水电开发的周期,“十二五”甚至到2020年将恐难完成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15%的目标。

2011年政策扫描:

◆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关闭整顿小煤矿,鼓励煤、电、运一体化发展和煤炭企业强强联合

◆加快推进江苏、大连、山东、珠海、宁波5个LNG接收站建设,把天然气储气库、LNG接收站与全国天然气骨干管网互通互联

◆在北京、天津等地开展电网智能化试点,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建设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

◆严控在东部沿海地区新、扩建燃煤电站。继续开展“上大压小”工作

◆争取开通建设红沿河二期、田湾二期等项目,保持新开工核电机组9台左右

◆加快开发水电,全年水电新开工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继续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争取并网风机累计达到5500万千瓦

◆积极推进能源法、煤炭法(修订)的审查修改,抓紧核电、国家石油储备和天然气基础设施管理立法;研究修改电力法,制定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

“十二五”规划走向:

能源“十二五”规划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从能源局方面透露出的信息,这一数值计划为11.4%,其中水电需贡献6.5%。

政策点评:

2010年能源价格改革给我们的教训和反思,是阶梯电价。尽管我们无论从经济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阶梯电价政策都不失为居民电价的一个突破口,是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价格机制。但是,推出后反对的声音也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反对涨价。也有两点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就是政策推出的策略问题。第二,就是阶梯电价可能的改进方式。当初我们在设计阶梯电价时,都把涨价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不理解,以及可能的反对的声音。启示我们在今后推出能源价格政策时,不仅要解释清楚政策的道理,还需要考虑推出的策略。政策推出方式的不同,将极大地影响推行进程。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关键词:扩大进口 加快服务贸易发展 调整加工贸易

“今年既要看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带来的积极变化和继续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充分认识到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新的起点上把商务工作做得更好。”

——2010年12月2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核心关注:

2011年中国商务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向良性循环转变还面临不少挑战。新的一年,要加快商务领域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11年政策扫描: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完善城乡流通和服务体系,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

◆切实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园区的作用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推进多双边及两岸四地经贸合作

◆积极妥善应对国际经贸摩擦。创新应对机制和方式,依法开展进口贸易救济

◆加强商务系统自身建设

“十二五”规划走向:

国内贸易方面,着力构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外经贸方面,着力构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中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方面,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实现不同区域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互动发展。

政策点评: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万亿美元左右,增长30%以上,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2011年商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0%左右。

2011年中国将积极扩大进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措施,支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适应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拓宽粮棉等大宗商品进口渠道,便利企业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组织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继续推动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的高技术出口管制。

继续把扩大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政策,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在扩大消费中提升流通整体水平。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研究调整家电下乡产品品种结构顺应三网融合发展新趋势,大力促进电子、通信产品和服务消费。推进商业领域节能减排。

——霍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院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关键词:加息、宏观审慎管理、稳健货币政策

“央行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010年12月3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布的新年致辞。

核心关注:

央行货币政策彻底转向以2010年10月20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为转折点,此后货币政策就进入紧缩通道,在2010年全年央行共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提升利息。

未来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幅度是决定央行货币方向的关键,周小川也指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标准是核心CPI。

这一年我们还要关注:在物价上涨和GDP的缓步前行的对抗中,央行步步紧缩的政策会不会误伤经济。

2011年政策扫描:

◆小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继续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继续完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

◆继续与周边国家签署本币结算协议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对农村金融服务

“十二五”规划走向:

央行将加强对流动性的管理,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同时考虑引入新的政策工具,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政策点评:

回顾2010年的中国货币政策轨迹,两个字概括“绥靖”。央行在多个政策目标(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中艰难平衡。货币政策波动性大。

中国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开始调整“反危机”的超强刺激政策,2010年1~4月份,央行曾经试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从市场回收流动性。

但5月份随着欧债危机加剧以及对国内经济所谓“二次探底”的过度担忧,央行在三季度在公开市场净投放头寸9470亿,加上6月19日汇改重启,外汇占款猛增1万亿,在整个三季度市场投放的净头寸增加1.9万亿之巨。货币政策事实上重回极宽的轨道。

从8月份开始明显感到价格环比起来了,11月份CPI环比增长年率已经超过13%。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再次转向,10月19日央行启动了34个月后的首次加息0.25个百分点,随后又三次提高准备金率和一次提高利息率。

2011年上半年令人紧张的物价数据,对央行构成很大压力,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将受到空前考验。有2007年的前车之鉴,央行将在货币政策收缩过紧误伤经济和货币政策宽松刺激通胀中间找平衡点。

——刘煜辉(博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 王勇

关键词:重组、做优做强

“数量不是一个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质量。我们要起到中央企业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主导作用,然后进一步地去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加强整合、合作,采取多种方式来推动中央企业良好的发展。”

——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010年12月23日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谈及年底央企整合到100家目标时作出如上表述。

核心关注:

未来五年中央企业的目标终于从“做大做强”开始向“做优做强”转变,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1政策扫描:

◆推进联合重组,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

◆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

◆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

◆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

◆继续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收尾和债转股后续工作。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产和微利亏损企业

◆推进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有效结合,建设一批具有超前性的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一批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合理调控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水平,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和福利保障制度,规范职务消费

◆整合监管资源,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定期向社会发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信息和国有资产的经营情况,稳步推进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公开

“十二五”规划走向:

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政策点评:

央企目标从过去的“做大做强”转向“做优做强”,虽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一种质变,是一种对于国资发展导向的改变。

推进联合重组、资源整合、产业升级、股份制改革、完善规范董事会等政策措施在2011年将会相继出台,也会对国资发展、央企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单靠目前的政策思路,是跳不出原有的怪圈的,必须进行国资政策的战略性反思。

国资改革需要反思和明确央企的定位问题、发展的制度约束和保障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战略,很多的政策和措施缺乏长远眼光。没有制度的创新,央企的竞争力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就不会有真正的竞争力!制度约束和保障既包括改革的制度,也包括干部制度、管理、评价制度。

——祝波善 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