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梦者第三季:广南县底圩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1:17

广南县底圩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 产业现状
       底圩茶是云南省广南县特有的地方优良茶树品种,原产于驮娘江和西洋江发源地的“九龙山”山脉,因最早出产于底圩乡底圩村而得名。茶树为小乔木型,自然生长的茶树高达6米以上。有史料记载的种茶历史有200多年。
       建国初期,底圩茶种植面积为1696亩,年产茶3万公斤,全部集中在底圩乡。50年代以后才逐渐向周边乡镇扩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广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底圩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底圩茶主要分布在广南县境内的底圩、坝美、者太三个乡镇和莲城镇、者兔乡等5个乡镇的36个村委会,涉及2.6万余户12.5万多人口。2009年底,茶园面积达到19.5万亩,茶叶产量为4160吨,分别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0%和总产量的72.1%。产区已经建有茶叶加工厂(点)975个,机械加工能力已达1万吨/年,产值近亿元,成为广南县的一个特色产业。加强底圩茶的研究,对促进广南县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优势
       1、品种优势
       底圩茶为广南县特有的茶树品种,1982年云南省茶树品种普查结束后被确定为云南省地方优良茶树品种。主要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小乔木型,自然生长的茶树高6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背及嫩芽茎上多茸毛,叶面隆起明显,无腊质无光泽;茶树喜潮湿多雾的土壤气候环境,怕干旱和强光,发芽迟于云南大叶种10 15天,抗寒性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也较强;干茶特别显毫。制绿茶色泽翠绿,嫩芽全为白色,香气清鲜,茶味回甘爽口;制红茶金毫显露,蜜糖浓香,汤色红艳,滋味浓厚;制黄茶如银饰发光,有浓郁的烤玉米香,汤色黄亮,滋味甘爽;制白茶干茶银白色,香气清新,茶汤橙黄明亮,滋味甘甜;制晒青茶,是制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2、品牌优势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年,在底圩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里,其地产茶味绝美”。1862年,底圩人杨春吉将茶叶和糯米同蒸,茶叶吸收糯米的香气后,再将茶叶装入竹筒里进行烘烤,制作成香气浓郁、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甘甜、回味悠长的“竹筒茶”,作为当地最为珍贵的礼品敬送远方的亲朋好友。1990年,广南县茶厂实施批量生产竹筒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被评为云南省优质名茶之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视察广州、深圳时,曾经品尝并赞美广南竹筒茶芳香四溢。底圩茶是因产地而得名,其独特的茶树品种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底圩茶独特的优良品质,让它能够在当前激烈的茶叶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奠定了树立品牌的良好基础。
       3、基地优势
       底圩茶现有茶园面积19.5万亩,集中分布在广南县东北部的底圩、坝美、者太、者兔、莲城五个乡镇。茶园种植方式以坡地条栽和梯地条栽为主,每亩种植密度为1000—1500株,茶园基础较好,以2009年投产茶园82700亩计算,平均亩产为51公斤。按照这一单产水平推算,现有底圩茶茶园全部投产,年产量可达9945吨,年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
       4、加工优势
       底圩茶种植区目前已经建有茶叶加工厂(点)975个,每个加工厂(点)年加工能力5-10吨,年机械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万吨,产业化的机械生产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并且目前已具备生产绿茶、红茶、黄茶、白茶和普洱茶的技术和基础条件。
       5、市场优势
       底圩茶有史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好评,并有很好的市场基础。目前,底圩茶的市场主要有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生产高档绿茶和特种茶(如:竹筒茶、手工工艺茶等),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二是生产中低档烘绿茶主销西北市场和广西横县茉莉花茶生产基地;三是生产晒青茶销售给云南省内制作普洱茶的企业。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存在问题
       1、茶园建设标准及茶园管理水平偏低
       茶园建设标准偏低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有50%坡地茶园不开梯种茶,茶园地呈斜坡状,不利于保水保土,茶园土壤肥力逐渐衰退;二是茶行距或台面过窄,不便于耕锄、施肥、采摘等茶园管理作业,茶园管理工效低;三是建园时种植沟开挖过浅过窄,不施基肥,建园质量不高。
       茶园管理水平偏低则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多数茶园幼龄期施肥不足,不进行系统的定型修剪,茶园覆盖率低;二是采摘茶园管理不规范,投入不足,技术措施不配套。
       2、种植的茶树品种单一
       在底圩茶种植区内,97%的茶园是种植底圩茶品种。其它品种有云抗10号、云南大叶茶群体种,种植面积仅占3%。种植单一品种,不利于有效利用采茶劳力,形成采茶劳力明显的“忙—闲”周期。另外,由于底圩茶茶园全部是采用种子直播,茶树的个体性状差异较大,不利于鲜叶分级和提高采茶工效,制约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茶叶加工厂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底圩茶种植区975个茶叶加工厂(点),除1个为龙头企业所建的标准茶叶加工厂外,其余均是作坊式的加工点。这些作坊式的加工点不能够严格做到按茶叶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加工,影响茶叶产业的升级。
       4、产业科技开发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茶叶产业标准化建设落后,良种工作滞后,科技推广的试验示范点建设力度不够,产品质量认证及品牌创建工作尚未开展。
       5、销售市场尚未稳固
       初级原料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生产受制于营销企业,市场的千变万化造成营销企业的不稳定性,让原料产品生产厂家无所适从,总是处于变化动荡状态,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稳定。

       四、发展对策及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产业科学规划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方向。茶叶产业的科学规划,就是如何依据茶叶这一产业对自然环境条件、生产加工要求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合适的发展规模、健全的管理体制、有效的发展措施和合理的空间布局。底圩茶种植区是土山区,这一区域土地、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适合规划发展茶叶产业。结合这一地区的特点,在进行产业规划时,需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茶树品种合理达配原则;二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原则:三是与坝美“世外桃源”旅游开发相结合原则;四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2、加大投入,提高茶园和加工厂建设标准
       茶园建设标准关系到茶园的管理效率,也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针对底圩茶产业目前在茶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对现有坡地低产茶园进行“坡改梯”改造,将坡地茶园改造成台面宽2—2.2米,每亩植株数1200—1500株,茶园覆盖率达80%的梯地茶园,以利机械化管理茶园,提高茶园管理工效。二是新建茶园必须采用无性系良种茶苗种植,并按高产优质茶园建设标准建设与管理,走水利化、机械化管理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三是对树龄老化、树势严重衰弱的低产茶园进行换种改植,选用无性系优良品种,按高产优质茶园建设标准建设与管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的建设,就是要根据现有茶园基地的布局,确立茶叶加工厂建设规模、设备配置及工艺设施。茶叶加工厂建设必须满足茶叶加工的工艺、安全生产和质量要求。同时,每个加工厂应及时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申报。
       3、加快底圩茶无性系良种的选育,保护和开发底圩茶这一种质资源
       根据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定位原则,积极从底圩茶群体品种中选育优良无性系品种推广种植,逐渐替换原有底圩茶群体品种茶园,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4、加大产业科技开发与产品市场开发力度
       产业科技开发是关系到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底圩茶产业科技开发应当从高标准优质茶园创建、无性系良种选育、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茶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产业科技开发的关键是要保证投入一定的经费,建立科技开发技术队伍和试验示范基地,并保持科技开发经费投入的稳定性。茶叶市场开发要做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相结合。新开发出来的产品要积极寻找市场,市场开发起来以后,做到源源不断地组织产品生产,保证货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