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招聘:反身探求宇宙、生命的形上本源(转帖)—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4:13:44

反身探求宇宙、生命的形上本源(转帖)—1

(2011-01-22 11:25:43)[编辑][删除] 标签:

休闲

分类: 典藏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探讨道教内丹派之带有冥契主义1性质的认识理论。道教内丹派的认识理论,全盘继受了老庄的认识论,而有所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便是“道或玄牝的开显及体证如何的可能”,因此,内丹的认识论,事实上即是其形上学方法论。内丹派的修行者以为,作为宇宙、生命之形上根源的道或玄牝,即内在于人类自身生命当中;一个人透过后天生命作用的止息及转化,即可开显此形上的本源,或最终与此形上的本源达致完全的统一,其认识论之具有冥契主义的特质,亦由此而充分展现。内丹派之如是的认识理论,除了可为我们揭示人类的认识从感性、经验层次,一直上升到超验、绝对层次的整个身心意识变化过程以及其中的方法、途径;此外,它也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人类的认识与其生命存在状态及精神意识间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内丹认识论的探讨,正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把握,以及使我们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与生命的潜能,形成一种更为全面和完整的理解。

“这世界看起来会如此客观实在,是由于我们意识与知觉的特性所造成的;……如果有不同特性的知觉出现,这客观实在的世界便会改变。”2 

 

一、内丹认识论的特质及其内容概说

通常的认识论(特别是当代英美地区的认识论),其所着重分析、探讨的,不外是知识的条件、判准、来源、种类,其可靠性之证成(justification)以及真理之定义等几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其中,又特别聚焦在对经验知识以及感官知觉的剖析上。相对于此,无论是老庄,还是内丹的认识论,其所最爲关心的主题,却是对于具有超验或形上特性之“道”的体证如何可能的问题3;至于范限在经验层次的认识,抑或是经验认识所特别倚重的感官知觉,老庄及内丹家,虽不会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但却会将之视为较次要,甚或对之抱持一种轻视、贬抑以及须加以超越、转化的态度。是以,老庄或内丹的认识理论,相较于英美哲学家的认识论来说,实有其十分独特的形态及内容。这样的一种认识理论,应当可以进一步地定性爲“超越经验的认识理论”;而因其主张的认识途径及认识目的,和其他的冥契主义,极其近似,因此,内丹的认识理论,亦可被视为是一种“冥契主义的认识理论”。   

一般的认识论学者,之所以将其探讨的重心,局限在经验或形而下的层次,其主要原因即在于,他们否认人类具有认识形而上事物的可能性,而且还以爲,人类在经验或科学知识的获取上,已取得相当重要的成就,其可靠性乃是确然无疑,因此,知识论的探讨,自当以此爲主要,甚且是唯一的重心。不过,老庄及内丹的观点,却与此相反。在他们看来,立基在感性及知性基础,抑或是后天之身心意识结构上所逐次积累建构起来的经验知识,虽不能无其成就及重要性,但也无可避免的带有主观、片面及相对的特质。再者,其所认识者,亦非事物之整体或本来、真实的面目,因此,绝不可以胶着、固执在此上头,甚且虚妄不觉地将之绝对化。对于人类的认识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万事万物背后的统一根源,认识那完整无分之统一整体(即老庄及丹家之所谓的“道”)。盖此方爲宇宙、生命之最终的真理、实相,人类也只有契悟于此实相,方能认清经验认识之相对、片面、有限及次要性,并进而摆脱无穷无尽的分别、对立及争执。是以,类似这样的一种认识,实要远比经验上的认识来得重要及根本。若是一味地强调及执持在对于经验或现象世界的认识,而不去设法把握经验或现象世界背后的统一基础及根源,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或舍本逐末的举措;此外,也是生命之不得清明、静定,人类世界之久陷于无尽的纷争及对立的最根本原因。老子哲学当中所提出的“以母知子”、“以朴统器”、“以无御有”的主张,即清楚地彰显著类似这样的观点。   

老庄及内丹派认识论之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其所欲探讨的主题上,而且也表现在独特的方法论以及其与宇宙论、形上学、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密切关连上。传统的认识论,在讨论有关知识的问题时,虽不免会有借助时下的生理学或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地方,但一般皆将哲学的认识论,视爲是与生理学、心理学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此因哲学认识论所探讨者,乃是知识的普遍特质及共通要件,而非个别学科所各自追求的特殊知识;是以,两者之间,虽非全无关连,但在探讨问题的方式及角度上,实截然有别,因此,不宜将之混同起来。不过,类似这样的一种区隔,却受到瑞士已故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严厉批评。依其发生认识论的观点,若欲完整地说明知识的特质、发生及演化情况,实不能不涉及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生理学的探讨。数学和逻辑知识的真正基础——动作的协调配合,便是皮亚杰所常提举的重要例证4。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所欲解释的对象,固然是逻辑、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但其所揭示之人类认识与人类的生、心理结构间的密切关系,却和老庄及内丹的认识论思想,有所相通的地方。在老庄及内丹修行者看来,人类后天的认识,之所以无可避免的带有间接、二元、片面、盲目及相对的特质,和人类与生俱来之身心组织、结构,以及运用感性及知性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一步言之,正是因爲人类后天的生、心理组织、结构本身,即带有着分别、杂多、执持、二元、无觉等特质5,是以,才使得立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皆无可避免地沾染着如是的特性。欲真正摆脱这样的认识限制,只有设法转变后天固有的身心意识结构,以及运用知性及感性的方式才有可能6。此因生命本身如果处在一种支离而不统一的状态,则其认识亦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统一;反之,如果生命本身能因精神的向内收摄、凝聚,身心意识结构的改变、转化,而达到统一无分的状态,则植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自然亦是一种统一而完整的认识。这和西方冥契主义者所谓的,“一个人只有他自己是整体,才能认识整体”7之说,完全一致。老子及内丹独特的工夫、修养理论,正是爲了成就生命及认识之完整、统一而提出;若是缺乏这样的工夫论及认识方法论,抑或其所提出的方法及原则根本不可行,则其所标举的认识及生命的理想,便将如镜花水月般的虚幻不实。从这里即不难看出,工夫论问题,在老子及内丹认识论当中所占有的核心关键地位;老子及内丹认识论之具有冥契主义的特质以及其不同于一般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亦由此可见。这也是我们在讨论内丹认识理论之时,不能不去探讨其工夫、修养理论的根本原因;讨论内丹的认识理论,而不去讨论其工夫、修养方法,便如同讨论西方哲学家的主张,而不去讨论其主张背后的论证过程一般。   

道教内丹派的认识理论,全盘继受了老、庄之相关的思想,而特别着重在工夫论问题的探索上。此点,正和内丹派本身所具有的重实践而不重玄想思辨的传统相互呼应。正因内丹派本身具有着强烈的实践色彩,是以,老子在《道德经》所提出的各项修行方法及原则,到了内丹修行者的手中,不仅被发展的更加完备及体系化,而且,也对于修炼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身心转变情况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皆有所论述及交待。这无论是对于老子认识理论的理解、重建及发展,还是对于人类生命及认识潜能的探讨来说,皆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及价值。   

老子认识论所最爲关心的主题是“体道如何可能”的问题,到了内丹派之时,便被转换表述爲“玄关(或玄牝)的开显如何可能”的问题。内丹的真正修炼,正是从玄牝的开显开始着手;其之不同一般养生功法的地方,亦是在此9。有关玄牝的开显及炼养,既是内丹派所最爲关心的主题,是以,下文的探讨,便分别从“玄牝”的意义,开啓玄牝的方法,炼养过程中所出现的身心反应及处理方式等几个角度来阐述内丹的认识理论。 

===========================================================================================

 

在中文学界当中,mysticism一字,通常被译作“神秘主义”;而且把一些超乎常人理性所能理解的事物或主张(比如,风水、占星、降神、卜卦等术数),皆归之于神秘主义名下。如此作法,不仅已大大超出了mysticism一字之原始意涵(有关mysticism之特质及其与宗教情感、神通及神异现象等事物的不同,W.J.Wainwright在其所着的Mysticism一书当中第一章,有极详细之辨析);而且也反映出中文学界对于mysticism认识的不足。事实上,西方除了mysticism之外,尚有occultism一字;上述风水等术,实应当归之于occultism,而非mysticism。爲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及联想,也爲了更加正确地传达mysticism一字之真正内涵,笔者赞同杨儒宾氏的主张(W.T.Stace着,杨儒宾译,《冥契主义与哲学》,<译序>9页,台北正中书局,1998),采用“冥契主义”(或“密契主义”)这样的翻译。道教内丹派的认识论,系以道或玄牝的开显及体证,做为根本而主要的目的。其体认道或玄牝的方式,不仅不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抑或是将道视为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观对象,以感官知觉及推理思辨的方式来加以认识;反之,而是透过工夫的实践以及自我的否定与消解,达到与道的完全通同与统一。在许多冥契主义研究者(比如W.T.StaceWainwright)看来,与宇宙万物融合无间、无所分别对立之统一整体感受,正是冥契主义最为核心的本质(《冥契主义与哲学》,第162页)。据此,我们实有充分的理由,将老庄及内丹的认识理论,视为是一种“冥契主义”认识论。 

Carlos Castaneda着,鲁宓译,《寂静的知识》,页15,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沈清松先生在<老子的知识论>(《哲学与文化》,第201期,第98页,19931月,辅仁大学)一文当中,有着同样的主张。至于内丹认识论与老、庄哲学的具体关系,请参阅拙着《形上之道的探求──老、庄及内丹认识论综合研究》(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3)一书第四章的讨论。 

皮亚杰着,范祖珠译,《发生认识论》,第15-28页,商务印书馆,1990。 

人类后天的生、心理组织、结构,老子统称曰“身”,内丹则称之曰“识神”。在老子看来,人类生命之所以有各式各样的执持、有为、造作、争执、对立,皆和此身有关。《道德经》第13章所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之说,即十分精要的概括出老子本人对于“身”之看法。不过,此“身”之有,虽有其可患之处,但其功能、结构,并非命定而不可改变。老子以为,只要依循一些方法、原则(比如“致虚守静”、“少私寡欲”、“抱一守中”、“专气致柔”……等等),即有可能彻底地转化及改变后天身心之功能、结构以及运作方式。老子所说的“无身”理想,即由此而提出。老子如是的思想,完全为后世的内丹家所继承。丹经中所经常出现的“识神”之说,正是从老子对“身”的认识发展而来的。对于“识神”的功能及作用,《太一金华宗旨》一书第2章,有着如下之论述:“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以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致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萧天石主编,《龙门派丹法诀要、全真法脉清规全指合刊》,21页,自由出版社,民80)和老子一样,内丹修行的根本目的,亦在转化此“识神”的功能及作用。是以,无论是老子还是内丹家,都一致认为,人类后天的生、心理结构,皆无可避免地具有分别、杂多、执持、二元及无觉等特质。 

老子及内丹如是的观点,和柏拉图、普罗提诺(Plotinus)以及基督教冥契主义代表人物(托名)狄奥尼修斯皆完全一致。比如,见之于如下所列之语:“要让思想最清楚,就不能有听觉、视觉的干扰,也不能有痛苦愉快的干扰,必须尽可能脱离肉体,尽可能避免和肉体结合或联合,独立去探求真实。……当我们还有肉体的时候,当我们的灵魂受着肉体的邪恶所污染的时候,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得到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¾¾ 真理。如果想要认清任何事物,我们就得摆脱肉体,单用灵魂去观看事物本身。”(柏拉图着,水建馥译,《辩护词》,9395页,西安出版社,1998“如有论者问:你们何以知道无限我回答道:不是凭借理性。分类、定义是理性的职能,因而无限不可能是它的对象。…我们惟有进入人不再是有限自我的境界时,才能体会无限,人的心灵才能从有限的意识解放出来。人不再有限时,他即与无限爲一…他即了解合一,了解同一。”(转引自《冥契主义与哲学》一书,第134页)“我的朋友,我对你寻求观照那神秘的事物时的忠告乃是:丢掉一切感知到的和理解到的东西,丢掉一切可以知觉的和可以理解的事物,及一切存在物与非存在物;把你的理解力也放在一边;然后,尽你的一切力量努力向上,争取与那超出一切存在和知识者合一。通过对你自身和万物的全部彻底的抛弃;扔掉一切并从一切之中解脱出来,你将被提升到那在一切存在物之上的神圣幽暗者的光芒之中。”(狄奥尼修斯着,包利民译,《神秘神学》,第93页,三联书店,1998) 

文德尔班着,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下卷),第5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在内丹当中,“玄牝”一词之异称甚多,比如,天心、土釜、黄庭、黄房、中宫、灵台、戊己、蓬壶、鄞鄂、神炉、丹穴、神室、绛宫、明堂、虚谷、硃砂鼎、偃月炉、归根窍、复命关、玄关一窍¼¼等等,皆与“玄牝”一词同义。 

有关内丹与一般养生功法的不同处,请参看拙着《形上之道的探求》一书第四章第一节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