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芝大米面膜毁容: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教学[庐阳教育论坛]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6:00:46
  1. 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体会

     

     

    淮三小 徐莉

     

     

    一、贴近生活实际

     

     

    我们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很贴近生活实际,“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时间与综合运用”的编排,很符合现实人们的需求。三年级上册第一章《乘除法》题目里的“小树、香蕉”是学生常见的,学生就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这种题目实践性很强,能让学生经过亲自动手,亲自记录,然后完成练习。

     

     

    二、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虽然改革已经开始,但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如学生背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乘法运算也很自如,但是当你考一些生活中数的运算时,便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每个学期统考,大家上课为了应付考试,试卷集、练习册做了又做,许多东西我们都太在意结果,我们都很热切地希望学生能把知识记住,而实际上一些过程的探索我们又忽略了,也许,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又止步了。也许,我们又顾此失彼了。

     

     

    三、不注意开发课程资源

     

     

    1、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有什么教具可用就用什么,没有就不用,有些教具没有现成的是要动手制作的,比如,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认识图形》里做一做:用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的角。这个教具是一定要做,还要指导学生做,才能起到作用,不能光叫学生做,自己不动手。

     

     

    2、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课本有什么就讲什么。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地去开发我们的课程资源,实际呢,我们应该把我们地方实际及学生生活实际融入到课程中去,比如,二年级下册第六章《加与减》可以举一些与生活很贴近的例子。如:爸爸买了两包糠,一包玉米糠600斤,一包麦皮糠700斤,两包糠一共有多少斤?把我们生活中的数提到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时难以适应新课程

     

     

    现在,我们的教师也许对于如何做一道题很在行,教会学生做题也很老到,可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探索就很有难度。比如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76页的小调查时,我先让学生读题,问学生知道叫他们干什么吗?学生都不知所云,经过解释,他们才有点清楚。接着,我让学生遵照那些问题去调查,结果更糟糕,没有多少个学生知道目的是什么?走了几个回合就回来了,虽然拿有笔和纸,却一字没有写,有几个虽然写了几个数字,却也不知道要来干什么,后来,经过一步一步的慢慢启发,学生才得以艰难地完成这个小调查。

     

     

    五、关于优质课

     

     

    我们看的优质课,大多很成功,我觉得对我们的教学也很有启发。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们上课总是会磕磕绊绊的,上得很不顺利,每一个教学内容,总要花好大的力气。而我们看到的优质课,总是那么的顺利,没有被卡的尴尬,让在场的观众羡慕不已。

     

     

    可是,这些优质课也有一些问题:1、中看不中用。2、学习困难的学生依然不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我们最大的困难便是后进生,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让我们开始认识到改是必然的,改是正确的。只是还应该更进一步的探讨如何改。

     

     




  2.        拜读楼上各位同仁意见,很有感触。脑子里闪过很多有效教学的一些情形来。有效教学,它的实施是我们的教师,受惠的是我们的学生。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以此观之,我认为前提是教师是否真的对自己的教材下了功夫,挖掘了教材。朱子解的好:主无一适便是敬。任何事只要你对它漠不关心,匆匆上阵,何来质量。教学也是如此,你都不备课,上的课都不熟,肯定谈不上有效教学。

    其二, 备课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可是一些老师,面对日复一日的教学,似乎倦怠了。备课时更多的浏览一下教学备课手册,没有深挖下去。诚然,每天我们的工作很忙,每天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得批改作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备课或少备课的理由,因为你是老师,你的天职是育好人。庄子和老子讲到的“敬业乐群”我想是最好的解释,对任何人都是用。

    既然备课必不可免,那怎样优化备课,怎样提高实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笔者认为:

    一、通读教材,找准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二、确定重难点,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即不要把学生看的过高,切合你班实际。想想怎么学、怎么教。

    四、把握重点地方的问题预设,把握精炼、准确的提问语言。

    以上不足之处,各位善言。

    五一小学 吴广知

     




  3. 最近学完<放飞蜻蜓>,使我更坚信:民主、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教学.陶先生本来是要指责孩子们不应该捉蜻蜓,谈话却从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开始,这不仅打消孩子们顾虑,反而激起孩子们兴趣.接着又谈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纷纷答应放飞蜻蜓。陶行知先生是用心在和孩子沟通,用爱在和孩子交流,所以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热爱.而师生之间朋友般谈话过程着实让人羡慕。当发现我的学生们也爱上了这位陶先生时,我的内心多少有些失落。心理不断反思:民主、平等的课堂实现了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得最好呀。爱的教育路漫长,我将加倍努力去实践。




  4. 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教学

     

     

     

    合肥市四河小学 胡梦醒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了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生动丰富的热身复习

     

    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1、歌曲式导入,2、提问式导入,3、简笔画式导入,4、图片、课件电教手段导入,5、悬念式导入,6、复习式导入 7、游戏式导入 8、创设情境式导入等。如:在教学人体部位名称这节课时,我用学生的照片,夸奖学生长的很可爱,学生都愿意听赞美的话,我要是给他画幅画他就会更欣喜。所以在黑板上为这名学生画一幅简笔画导入单词教学。用这种方式呈现新课,体现了具体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这样比较贴近学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

     

    二、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的英语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坚持以活动促发展,坚持以活动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理念。为贯彻这一理念,我 在教学中尝试了下列一些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1) 教学中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示范作用 ,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这说明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生学习效果越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识,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2)竞赛法

     

    在教学新单词后,我经常会运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如:男女生之间的比赛。让学生按顺序拼读出新学单词的字母, 看男生错的多,还是女生错的多。哪组获胜就在黑板上画一张笑脸,反之画一张哭脸。也可以进行各小组间的比赛,如:在教学人体部位名称这节课时,我用课件展示身体器官的时候,学生说出相应的词组,就是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的,4个小组间进行比赛。并把比赛一直贯穿整个课堂,看哪组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同时也增 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与强化。

     

    (3)游戏法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是保持学生兴趣的另一大法宝。如:同样是教学人体部位名称这节课时,在热身与复习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Touch your eyes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指令,快速做出反应。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在教学单词时,做了另一个小游戏。看教师的口型,学生猜单词。,通过观察教师的口型,可以起到纠正发音的作用。在教学句型What does he/she like?进行巩固时,我运用了这样的一个游戏,猜朋友“Who is my friend?”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朋友的特征,下边的同学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来猜出他的朋友。这样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操练,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取得较好的效果。

     

    (4)创设情境表演法

     

    新课改的实效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如:在教学Describing People第二课的巩固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向警察求助,寻找在公园中丢失的朋友或亲人。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用想象的空间,编创出对话,并绘声绘色的表演出来。这样既巩固了本课知识,又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到了这个环节的时候,我都是让学生自愿就近结组编对话,有时能力稍差的学生就不爱参与到其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各得其所。像遇到这种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爱参与的情况,我就让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这些稍差的学生,哪怕在对话中只有很少的1、2句话,甚至只是做出对话中需要的动作,也要这些同学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小学英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藏量大,变换速度快,反映灵敏,视听效果好等效果。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刺激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从学校可以使用农远资源网以后,多媒体教学便成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手段。如:在本课中呈现词组时,和在重点句型操练时,我都是出示的图片。像能够转动的双眼,伸屈的手臂等都是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素材。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网络中有我们需要的许多素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用课件代替部分的教具进行教学,能够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总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新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标理念下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

     








  5.         课堂教学是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通俗得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认知上,应该是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发展。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一是有助于学生从专业化美术学习向生活化美术学习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是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中体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拓展学生





  6.      打开品德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活动,活动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主题探究活动、有讨论话题、有填写调查表、填图、有角色表演等。我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开展活动可以让品德课堂更具魅力,活动在品德课堂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实践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思考,激发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让课堂更生动,充满真情实感;师生平等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彼此的对话和讨论中,快乐教和学!

     

     

    开展好各种活动,发挥活动的价值,可以极大的提高品德课的课堂效果。

     

     

    (1)要充分开展教材活动。

     

     

    积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主题探究,包括探究的基本内容、有关材料和基本思路。它是安排在单元的引言中。它是一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的实践活动。这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科能力,进一步提高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2)要整合教材活动。教材中的活动很多,如果课堂上面面俱到地开展活动,这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是相矛盾的;而且逐一讨论每个问题,也使课堂教学太松散,教学重点不突出,不益于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新课程的知识性淡化,但是教材的编写和知识的呈现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活动与活动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至少要站在一课教材的全局角度,整体把握和梳理这课的各种活动,挖掘出活动之间的关联,并且针对活动之间的不同关系,规划出正确的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操作策略。

     

     

    (3)要创造活动。创造精神是新课程关注和倡导的一种品质。创造性的拓展活动,使活动更完美和精致;更加联系学生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创造的智慧,在课堂中流动,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创造活动就是不拘泥于书本上现成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体验性的活动,游戏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是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以上就是我们在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合肥市亳州路小学 蒋岚 方春玲

     

     









  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创新教学”和“行动研究”,推动“有效教学”研究的进展,借以激荡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韵律,燃起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希望。

     

     

      创新教学”

     

     

      可以说,“有效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创新教学”的追求。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结合是一体化的、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而且这恰恰也是一线老师的优势。所以“有效教学”研究实际上是召唤一线教师“决战课堂”,因为离开了课堂,研究就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当然,这就牵涉到教师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问题。教师不读书是不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多学习,多读书,了解各种学习理论,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理解。比如,大而言之,整个学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知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的历程,每一个里程碑都各有意义。我们今天说要重视社会建构主义,不等于完全抛弃行为主义的视点,像四则运算、数列等知识点还是需要训练的。但问题是,行为主义无法回答高级思维能力的开发问题,因此必然会上升到社会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阶段。我们需要多学习和了解各种学习理论,开拓视野。

     

     

      “行动研究”

     

     

      教师不是“被塑造”而是“自我塑造”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心,需要从“技术性实践”研究转型为“反思性实践”研究。教师一定要进行反思性的实践,而且这种实践一定是返璞归真、真真切切、扎扎实实的“行动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排他性竞争,而是*“教师团队”的成长。因此,这里需要强调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个人维度去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语文老师在语文学科领域内是否有扎实的造诣。但仅仅从个人维度进行考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第二个维度——集体维度,比如,是不是形成了善于合作的教师团队。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学校和社会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个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围绕“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实际上也有助于每一位老师更好地发展。这两点并不是对立的,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教学相长”。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新的“教师文化”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