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就职演讲 英文:玉面书生:新课程改革只是教育史上的辛亥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13:48
玉面书生:新课程改革只是教育史上的辛亥革命

 作者:玉面书生  Time:2005-1-12 17:56  来源:三槐居论坛  阅读:2442  打印 〖内容提要〗

一个老师甚至在上完全市的“新课程”观摩示范课后发出如此的感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还只能算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场辛亥革命!”


〖文章正文〗

新课程改革陆续在全国各地掀起高潮,面对全新的课程改革,各地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改革姿态。新课程的教材选了一茬又一茬,专家讲座开了一拨有一拨,各种研究探讨的课堂模式也是花样翻新、一个比一个热闹。但笔者私下向身边众多走进“新课标”的一线教师打听,绝大多数人还只是把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当作是应付上面检查的“面子工程”,背地里该压的还是在压,该默的还是在默。一个老师甚至在上完全市的“新课程”观摩示范课后发出如此的感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还只能算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场辛亥革命!”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出现“革命”不彻底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这场改革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考试”。“试卷”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双方永恒的指挥棒。试卷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面对如火如荼的教材改革、课堂改革,一张张面孔依旧的试卷充分显现出考试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性。我们绝对不能小觑了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也就是说,评价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牵动新课程改革的“牛鼻子”。我们身边不乏教材专家、课改专家,偏偏很少有去认真钻研新课改环境下考试改革的专家。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出发探讨考试改革,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考试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
传统的考试内容过于拘泥教材中课文的教学,忽视对学生实际生活的运用指导。考试评价更是重课内,轻课外。如语文考试内容局限于学生学过的几篇课文,一旦考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往往束手无策。“考什么,教什么”这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共识。由于教与学指向考试的需要,强化了注入式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学生从小就开始培养无助于社会发展的应试能力,忽视培养社会劳动能力,使学习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我们应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强化考试形式的开放性和考试内容的多元化。
现有的考试形式仍然停留于一张试卷主宰试场的水平,所谓考试则是考学生的笔试能力,并且仅仅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尺。一些无法在卷面上反映的内容,如语文的朗读、说话,数学的操作等之类就难以进行考查。我们许多教师都知道,笔试佼佼者并非就是口试出色者,汉语和英语同是语言学科,为何就不能在语文考试中也加入口语考试呢?另外,倡导更多的学科考试“开卷化”,势必会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由知向能的转变。例如字典等工具书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进入语文的考场,查阅工具书的能力绝对是今后社会实践中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考试形式开放化的同时,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应该作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这三个维度去命题。死记硬背知识结论为主的考试,一直束缚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使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中总是放不开手脚,无论怎样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把知识的掌握放到重要的位置,绷紧的知识弦一直不能放松,这种现象突出的表现在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概念,记结论。教师的良苦用心,主要是怕考试时,学生填不到空,回答不到问题,评价教学质量低。如果我们在今后命题的时候能充分考虑能力立意,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这样的试卷势必能解除教师的教学改革顾虑,促使教师教学要注重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不能单纯传授知识;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动口、动手、动脑,不能单纯由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要注重引导学生主要向实际事物求知识,注重认识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不能只从书本求知识,在教室里考察,在黑板上做实验。
若想彻底教育革面,我们万万不能忽视了考试这个新课改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