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00:09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此来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做

0 引言

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时间的延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适应高职教育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上世界20年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的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它的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我国目前多数高等院校传统的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我国高校扩招后所应运而生的高职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一开始也采取上述学科式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尚未摆脱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作为辅助手段,甚至必要的实验实训课未能开出,习惯于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解答问题。

2)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院校毕业的师资占少数,“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3)三是从企业中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应占专业教师比例大于百分子十六的要求;并且多数从企业聘任的教师只会“做”,不会“教”,结果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4)相关的软件措施不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制度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适应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5)缺乏与本专业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即使有些学校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但实际上只是在做表面文章,不舍得投入经费进行“教学做”相关的硬件改造,还只是在纸上谈兵。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硬件条件的建设

建设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硬件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购置或自制必需的教学实训设备,教室的布局、设备的摆放、室内环境等要体现职业特色;2)要注重一体化教室功能的开发,将专业教室建设成为融讲解、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拓展一体化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3)要引进企业文化,将企业氛围融入到教室和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密切接触,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下图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2.2 软件建设

2.2.1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要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要准确把握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的对应关系,分析产业、行业、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转化为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

课程构建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划分不同的模块,同时要考虑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科学性,还要充分研究重点行业、大型企业的岗位特点,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把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对接。

综合来讲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显然就目前的课程内容来看,大部分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许多知识实用性不强,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公式推导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占的比重过大,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过多,制约了学生思路的开发。虽然口头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的安排造成课程多、课程紧、无法开展教学实践,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2.2.2 构建一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做到知识、技能、标准、效果的对接。要准确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要明确知识和技能的切入点、任务和任务引导、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等。

一体化教学标准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教学标准要体现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结构。

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制定,一是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对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评审。二是要按照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设计训练项目,制定各门课程和各个项目的课程标准。三是要结合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2.3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传统上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分开。教学过程上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需要一批适应“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掌握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用以下途径:①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②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科技公关和产品研发;④开展校企双向兼职,企业高管兼任系部主任或教研室主任,聘请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兼任企业工程师,使教师从擅长对学科能力的分析转向对职业任务的综合,从擅长工程设计转向技术的设计和实施,掌握新的教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制定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标准以及激励机制

一体化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建立一体化教学的管理制度,维护一体化教学秩序,保障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规范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健全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制度,建立一体化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对一体化教学的组织、管理、质量等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在实验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室的管理上,以有利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为目标,专业实验实训室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划归各系院管理,公共实验室、实训室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提高实训项目的开出率和设备的使用效能。

为更好地推进一体化教学进程,定性和定量评价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建立一套覆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全过程,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包括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测评标准和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测评标准。前者旨在测评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毕业后能否符合准就业条件,成为企业或单位的有用人才;后者旨在解析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的要素构成及其指标,从而衡量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的强弱优劣,以便不断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为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要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及激励政策,将教师参与改革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列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3.2加强校企合作和教学研究工作

校企合作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平台,职业院校应成立校企合作的专门机构,如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制定课程标准等,将企业的氛围引入教学建设和改革,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应加大研究力度,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充分体现产学结合和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发挥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先导作用。

3.3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构建时间、教学场地上的一体

在传统高职教育中,教学模式采取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上有一个时间差,采取边教边学边做,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融为一体,而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也融为一体。在教学内容上,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理论教学突出应用性原则,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成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对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内容、新设备,必须在实际操作和实训中有所反映。要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专业理论教学要突出适用性。教学内容是以问题展开的,按照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形成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而选择,也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做的程度如何等知识。

3.4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要在学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动手创造,在愉快的气氛中去获取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在做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指导别的同学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做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有效地解决学生由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钻研,更刻苦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走出一条具有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4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基于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以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以成果为鉴证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对教师来说教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能真正体会到教学之乐。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 于孙姆.“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教育探索,2008.(2)

[3] 任云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3)

[4] 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5] 王琴.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