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楹联参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0:42:51

弥勒佛楹联参悟

 

无论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他就是弥勒佛。

弥勒佛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弥勒是姓,译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译作无能胜。根据佛经的说法,他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修成正果后,住兜率天内院,他将继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时候,成佛度众生。并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开创者。关于他的塑像,在汉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状,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为传说契此是弥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萨不同。

他在笑什么?为什么笑?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针对弥勒佛肚大过人、笑容满面这两个特点大做文章,写下了不少语言诙谐、饱含哲理的楹联,点拨人生,给人们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1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寓意深远的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妙的是作者巧借弥勒佛之像来针砭天下难容之事,嘲讽世间可笑之人,可谓用心良苦。

2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此联与北京潭柘寺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3与上述二联寓意相近的弥勒佛联甚多,如杭州千佛禅院有对联曰: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4又如苏州某寺一对联: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5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有一副对联,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写出了弥勒佛的内心独白: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联一连用了九个下联一连用了九个字,堪称观尽了天地日月与人间万物。上下联的一,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趣味无穷,细品发人深思。

6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的弥勒佛像两侧有一联云: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样肥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

此联巧藉笑佛之口,劝诫世人要心胸宽阔,乐观开朗。

7山东济南千佛寺的弥勒佛堂有一对联: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联语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种愤世嫉俗的傲气、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思想用俏皮话的形式表达出来,亦庄亦谐,别有情趣。

8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云: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此联劝告世人莫自寻烦恼,要少私寡欲,乐观豁达地去做人处世。

9涌泉寺弥勒佛前另有一联云:

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尚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此联讥讽了那些求神拜佛者的贪财心理,告诫人们勿贪不义之财,只有勤劳俭朴才是发家致富之路。

10湖南衡阳的罗汉寺弥勒佛前一联云: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11台湾江喜祗园的笑佛殿上有一联云: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12、浙江鄞州天童寺的弥勒佛前有联云: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事;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弥勒佛联中警示的联句令人感叹,世间万物芸芸众生,人间情仇悲欢离合,荣华富贵贫穷贵贱,地位官阶灯红酒绿……都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烦恼,耐得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忍为高,和为贵,纵然世事如棋变幻无常,悠悠万事都不过如此而已。

13、成都文殊院大王殿

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

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

14、山东济南千佛寺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15、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16、台湾台南开元寺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最广为流传的是北京潭柘寺/广州六榕寺的那幅对联,但我更喜欢四川乐山凌云寺的那副对联,“责已严,待人宽”。

 

弥勒佛的历史:常去旅游的人,难免要到名山大川的佛教寺庙转转。只要有心,便会发现庙里往往供着两个弥勒佛:一个是与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并列一起的“竖三世佛”中的弥勒,另一个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同释迦牟尼并列在一起的是“正宗”的弥勒,实际上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而是一位一生补记的菩萨,又称“慈氏菩萨”。传说先为婆罗门弟子,后为佛徒;先于释尊入灭,归入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人间五十六亿七千年年)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弘扬佛法。所以被称为“未来佛”,又被视为改天换地之佛。

大肚弥勒是五代时出现的,据说他原是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今属浙江)的一位僧人,原名契此,称布袋和尚。他长得矮胖,肚子奇大,笑口常开,经常用竹杖挑着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出现,四处行乞。据说他的圆寂也很奇特,只在一块盘石上端坐说偈云:“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他死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大肚和尚竟是弥勒菩萨的下生和化身。这样就有了两个弥勒。又由于大肚弥勒笑口常开的可爱形象,从宋代开始,他的造像到处出现,民间影响甚至超过远在兜率天上的真弥勒,几乎与观音菩萨并驾齐驱。真正的弥勒尽管大如乐山大佛,但人们也只知那是“大佛”,很少有人会知道那就是真正的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