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几点思考:::长沙宣传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44:01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几点思考
http://www.csxcw.com 2010年01月04日11时50分 长沙宣传网
今年,我省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近期将召开文化强省会议。根据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们深入各个方面就“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听取建议意见。结合文化部门工作实际,借鉴江苏、浙江、深圳等地经验,笔者认为长沙要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努力在“强”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要“强”在文化的影响力上,加快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市文化基础设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累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上还是投入不够、分布不均、功能不全、管理不善、影响不强。应抓住发展契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1.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通过努力,使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和网络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文化强市地位相匹配的格局。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基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原则,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分级责任制,切实强化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的责任,把公共文化建设置于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位置。在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协调配套、齐头并进。2008年山西省出台《县级文化基础设施省级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指南》,省级共争取彩票公益金2250万元,同时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1300万元,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并实施“五个一”,即:统一立项、统一办证、统一施工、统一设计、统一管理,使乡镇文化站建设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2.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保障力度。要参照外地的做法,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比如江苏省明确每年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十一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五”时期。深圳市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到130亿元,其中投资达14.5亿元的深圳歌剧院、投资近5亿元的文学艺术中心以及现代艺术中心、文博大厦等都从蓝图变成市民切实的文化享受。深圳提出将深圳打造成“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的目标已实现。以打造“图书馆之城”为例,深圳目前的图书馆总数已达到520个,深圳每1.5万人便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施绩效评估,根据绩效对管理单位实施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3.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统一对设施服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积极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乡镇、村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一步做好社会文体设施资源整合工作,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辖区单位包括学校进一步参与支持社区文化工作,努力提高部门所属的文体设施的资源共享程度。五是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协调相关事项,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如江苏创新运行机制、确保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在确保公益性文化场馆性质、功能不变和确保一定数量公益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国有资产、市场运作、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探索公共文化设施“国有民营”的新路子。在试点乡镇文化站中,实行公有民营制的有6家、股份合作制的有7家、目标责任制的有4家,运行情况都比较好,100%能正常开展活动。实行公有民营、股份合作制的乡镇文化站,在确保公益性和政府不断增加投入的前提下,有效依靠了社会力量,灵活运用市场和企业机制,以前那种“死不了、活不好”的守摊子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办理了县级文化部门和乡镇政府共有的产权证,文化设施被随便拍卖、出租现象得到控制。
二、要“强”在文化的竞争力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具有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和长期回报率高等特征,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美国、日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17%。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年均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幅度近20%。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但整体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实力不强,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实现文化强市,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就文化部门而言:
1.全力扶持文化系统企业的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整合市直文艺院团资源,组建演艺集团;做大湖湘文物公司,运用市场手段,拓新运行机制,扩大经营范围,建成一个涵盖不可移动文物维修、文博展陈、文物勘察设计、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仿古园林建设等业务范围的股份制企业;盘活市文物商店,加强管理,面向市场,积极开展文物经营、文物拍卖、文物鉴定、文物租赁(私有文物)等活动,进行文物复制品研发,推出系列具有历史文化元素的文化礼品;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文物单位开辟旅游市场,发展文化休闲业。
2.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创新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有效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民营资本投资热点。积极探索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等途径,引入具有资金、机制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思路,努力搭建文化产业平台,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休闲、民营剧团等特色民营文化企业。如浙江省利用民营经济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领域越来越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目前,该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等10多个行业,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从业人员50万余人。
3.努力拓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文化、旅游和体育等产业大融合;通过文化与科技、主业与副业、政府与社会的多重对接,找准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增长点,培育和壮大文化品牌;适应“3G”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数字媒体、电视购物、手机动漫、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业态,抢占文化产业新的制高点。如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主要来自创新,不仅孕育了一批文化产业新业态,而且成就了华为、QQ、华侨城、雅昌、A8、大芬等大批文化产业知名品牌。2008年深圳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的3.5个百分点,增加值达550亿元,占GDP7%,未来5-10年内将提高到10%;腾讯网增值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95.5%,QQ空间活跃用户突破2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大芬”的“油画”交易额超过4亿元,占据世界装饰油画市场60%的份额。
三、要“强”在文化的推动力上,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
如何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围绕转企改制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是新一轮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1.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中央要求,将各文化单位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经营性文化单位,主要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其转企改制,对转制的企业和现有的其他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尤其是艺术表演团体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生存状态不同、与市场联系的程度不同,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地方戏曲由于其多地域性,其群众基础和受众往往有较大的局限,生存发展也有较大的局限。因此,艺术院团改革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可探索“一团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个解决。有的可以按照“体现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院团对待,实行事业体制,由政府重点扶持。有的艺术品种(剧种)具有地方特色并存在消亡危险的,可以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其他艺术院团要按要求逐步完成从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过渡。
2.制定配套措施。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尽快出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让改革工作依法、依规、依程序顺利推进。在职工安置方面,充分理解不同类型文化事业单位员工的心理活动,大胆借鉴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在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财政、税收、土地、社会保障、工商登记等方面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改制,鼓励改制,实行人性化改制,切实保护职工利益。要在政策上对改制单位领导给予支持,消除后顾之忧,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层的改制积极性,加快改制进程。
3.筹措改制成本。在改革中,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制方向是转企改制,存在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金、费用提留等需支付改制成本的问题。事业单位依靠财政拨款的生存方式,决定了在改制试点期间难以靠自有资本支付改制成本。因此,为保障改制试点的顺利推进,保证改制单位的平稳过渡,建议财政先行全额支付改制成本,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资金来源到位。
四、要“强’在文化的落实力上,实施人才优先战略。
人才始终是第一资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靠的还是人才,人才怎么来,靠培养,靠发现,靠引进,但前提是靠重视。如浙江省重视多元化培养各类、各层次文化人才。通过同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远程教育、在职进修培训等途径培养文化人才,并在若干重点高等院校、党校等设立培训点,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的具体情况,每年选送一批人才到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等地进行专业培训。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发挥其在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全省开展民间文化大师的评选,评出1000名民间文化大师,由政府每月给予200元的津贴,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繁荣。而在长沙,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普遍确立,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个问题不加快解决,就会严重制约我市“文化强市”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思想体现到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体现到工作部署中,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1.做好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我市文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总体规划,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并把它和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相互衔接,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人才规划体系。做好人才培养和发展总体规划,一要明确目标,把握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人才强文”,即依靠人才强文、通过人才强文、建设人才强市。二要结合实际,做好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的各项基础工作。三要开阔视野,吸纳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已有研究成果,力争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破解文化人才工作瓶颈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四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要组织动员社会、文化、统计等领域专家学者,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文化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使人才规划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增强科学性、严谨性和指导性。
2.重点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复合人才和创新人才。领军人才一般既属于高端人才,而且也属于复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具有多种能力与气质,既掌握充分的领导艺术也具有相关行业的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发挥出创新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创新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工作体制,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淡化编制管理,加大财政支持,采取高级雇员制、特聘专家制、客座荣誉制、协议签约制、项目合作制等灵活的用人制度,探索“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型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端文化人才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进一步完善人才强文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领导班子任期制和领导干部聘任制,完善干部竞争上岗、聘任、任前公示、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等制度。根据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及人事部、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来源:长沙宣传)
(作者系长沙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